《桐葉封弟辯》

題解

“辨”是一種用於辨析事物的是非真偽而加以判斷的論說文體,韓愈的《諱辯》和柳宗元的這篇文章,都是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本文的重點不在於辨偽,而是圍繞重臣應如何輔佐君主這一中心發揮議論。君主隨便開了一句玩笑的話,臣子卻把它當作金科玉律,絕對地予以服從;作者尖銳地批評了這種荒唐現象,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對統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觀效果如何,不能拘執盲從。這在君主至高無上的封建專制時代,是相當大膽的議論。文章論辯反覆曲折,波瀾起伏,閃耀著深刻的思想光芒,不愧為辨體文中的力作。

古文

古之傳者有言〔1〕: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2〕,曰:“以封汝。”周公入賀〔3〕。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4〕。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5〕,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6〕,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7〕,亦將舉而從之乎〔8〕?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9〕;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1〕。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11〕,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13〕,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14〕。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15〕,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16〕,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垂夬垂夬者之事〔17〕,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18〕,史佚成之〔19〕。
——選自中華書局校點本《柳宗元集》

注釋

〔1〕傳者:書傳。此指《呂氏春秋·重言》和劉向《說苑·君道》所載周公促成桐葉封弟的故事。〔2〕成王:姓姬名誦,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歲繼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攝政。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3〕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開國大臣。〔4〕唐:古國名,在今山西省翼城縣一帶。〔5〕意:認為。(6)不中之戲:不適當的遊戲。〔7〕苟:輕率,隨便。〔8〕婦寺:宮中的妃嬪和太監。〔9〕舉:指君主的行動。〔10〕病:弊病。〔11〕遂:成。〔12〕道:指思想和行為的規範。〔13〕從容:此指舉止言行。優樂:嬉戲,娛樂。〔14〕大中:指適當的道理和方法,不偏於極端。〔15〕辭:解釋,掩飾。〔16〕馳驟:指被迫奔跑。〔17〕自克:自我約束。克,克制,約束。〔18〕直:只是,只不過。(quē缺):耍小聰明的樣子。〔19〕唐叔:即叔虞。〔20〕史佚:周武王時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葉封弟的說法,見《史記·晉世家》。

譯文

古書上記載說:周成王拿著一片桐樹葉子和年幼的弟弟開玩笑,說:“把這個作為玉邽封給你。”周公入宮慶賀。成王解釋說:“我是開玩笑呀。”周公說:“天子不可以隨便開玩笑。”於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給了年幼的弟弟。
我認為這件事不可能是這樣的。成王的弟弟如果應當受封,周公就應及時地告訴成王,而不必等他開了玩笑再去慶賀,趁機促成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應當受封,周公這種做法就使一個不恰當的玩笑變成了事實,使成王把土地和百姓封給年幼的弟弟,讓一個小孩成為一國之主,周公這樣做能算是聖人嗎?況且周公只是認為君王說話不可隨便罷了,哪裡一定要聽從成王的玩笑,並促成它呢?如果有這樣不幸的事,成王拿了桐樹葉子與妃嬪和太監開玩笑,周公難道也要按這種玩笑去辦嗎?大凡君王的恩德,要看實行得怎樣。如果不恰當,即使改變十次也不算什麼缺點;關鍵是要恰當,不隨意更改,更何況是用它來開玩笑呢!如果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照辦,這樣做就是周公在教唆成王鑄成過錯。
我認為周公輔佐成王,應當用適當的原則去引導他,是要使他的舉止行動和嬉樂恰如其分而已,一定不會去迎合他的過錯並替他辯飾。又不應當對他管束太嚴,使他終日奔忙,像牛馬那樣,急於使他成長反會壞事。而且家人父子之間,尚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自我約束,何況名分上還有君臣之別的人呢!這不過是那些見識淺薄而又自作聰明的人所幹的事,不是周公所應該採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有的古書記載說:封唐叔這件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於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鑑,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五類。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潭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