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這是一本關於和損害與民事責任的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皮
封皮
書名: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編著:蔡先鳳
書號:7-5022-3518-3
字數:500千字
頁碼:275頁
開本:16開
出版日期:2006-1-1

內容概述

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闡述了損害和核損害的基本界定,主要論述了核損損害的特徵和危害、核損害的分類,即人體傷害、財產損害、環境損害。第二章綜述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的歷史演進,時間跨度自20世紀50年代到2004年2月。第三章闡述了核損害民事責任的一般理論,包括民事責任的概念、民事責任的分類、民事責任的價值定位、民事責任的基礎和功能、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國際法律責任、國際損害責任)、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歸現原則、無過失責任或危險責任原則、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核損害民事責任中的因果關係、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免除、核營運人的追索權等。第四章闡述了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第五章論述了核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核損害民事責任形式的概念及其種類、核損害賠償及其規則、核損害賠償的主體和範圍、核損害賠償中的環境損害賠償,同時引用了核損害賠償的兩個實例。第六章對我國大陸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建構提出了建議。

作者簡介

先鳳(1965.3-),男,安徽金寨人,現為寧波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86年7月參加工作。2004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2007年7月被錄取為國家出國留學基金全額資助項目出國留學人員。2007年9-11月,應美國世界環境法聯合會(EnvironmentalLawAllianceWorldwide,ELAW)的邀請和全額資助,前往該組織所在地——俄勒岡州尤金市(Eugene,Oregon)以及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ofOregon)就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和建立環境法律診所等進行學習交流。2008年12月,被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聯席會議辦公室確定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美國佛蒙特法學院(VermontLawSchool)訪學。
代表作
1.“當代西方生態政治理論述評”,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2.“試論多邊環境協定的實施”,載《法學評論》2003年第6期。
3.“論當代西方綠色政治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9期。
4.“論核損害民事責任中的責任限制原則”,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5.“中國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建構”,載《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9期。
6.“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載《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7.《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8.《環境法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主要課題

1.2004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核損害賠償立法研究”(NX04ZF05),已結題。
2.2006年度浙江省哲社規劃課題:“環境損害賠償專題研究——兼論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06CGZF32YBX),已結題。
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6年度規劃項目:“核安全法律制度專題研究——兼論核應急、核反恐之相關法律問題”(06JA820025),在研。
4.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2007年度省社科規劃課題:“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評價體系及法律規制研究——以浙江為例”(07JDHY001-2Z),在研。

主要榮譽

1.“論當代西方綠色政治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一文於2005年9月獲寧波市第九次(2002~200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試論多邊環境協定的實施”一文於2005年12月獲浙江省第十三屆(2002~2004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基礎理論研究類三等獎。
3.《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一書於2007年9月獲2007年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於2007年12月獲寧波市第十次(2004~2005)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於2008年1月獲浙江省第十四屆(2005~2006)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4.2007年9月,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浙江省委員會、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以及浙江省學生聯合會評為2007年浙江省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5.2008年5月獲“寧波大學王寬誠育才獎”。

目錄

引言

一、核能和平利用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二、核能和平利用與環境保護
三、輻射防護與核電站安全
四、核能和平利用領域的核損害問題、國內外核損害責任問題的研究現狀及該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五、本書的主要內容和創新之外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六、預期價值:本書的理論創新程度或實際套用價值

第一章 損害和核損害的基本界定

第一節損害
一、損害的概念
二、關於損害相信的學說
三、損害的特徵
四、損害的分類
第二節核損害
一、核污染及其來源
二、核設施、核事故的概念
三、核損害的概念
四、核損害的特徵和危害
第三節核損害的分類
一、人體侵害
二、財產損害
三、環境損害
四、採取預防措施、恢復措施的費用

第二章 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的歷史演進

第一節早期的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20世紀50-60年代)
一、核損害民事責任國內立法的開端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國際立法的開端
第二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的中期發展(20世紀70-80年代)
一、核損害民事責任國內立法的進展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國際立法的進展
第三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的晚近發展(20世紀90至今)
一、核損害民事責任國內立法的日趨成熟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國際立法的日趨成熟

第三章 核損害民事責任的一般理論

第一節民事責任概述
一、民事責任的概念
二、民事責任的分類
三、民事責任的價值定位
四、民事責任的基礎和功能
第二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
一、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無過失責任或危險責任原則
第四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核損害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的概念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具體構成要件
第五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具體構成要件
一、關於因果關係的學說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中的具體因果關係
第六節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免除
一、核損害責任免除的概念
二、核損害民事責任免除的條件
三、核營運人的追索權

第四章 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核損害責任制度基本原則的理論基礎
一、核損害責任制度基本原則的內涵和特徵
二、核損害責任制度基本原則的內容
第二節嚴格責任原則和絕對責任原則
一、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含義
二、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的形成和發展
三、核損害責任制度中的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
四、核營運人嚴格責任的法律政策基礎
第三節惟一責任或責任集中原則
一、惟一責任或責任集中原則的含義
二、有關惟一責任或責任集中原則的法律規定
三、實行責任集中原則的理由和例外
第四節責任限制原則

第五章 核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

第六章 我國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建構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摘錄

第一章闡述了損害和核損害的基本界定,主要論述了核損害的特徵和危害、核損害的分類,即人體侵害、財產損害、環境損害。根據1997年的《核損害補充公約》、《核損害民事責任維也納公約》的規定,核損害的定義為:生命喪失或人身傷害;財產的損失或損害;經濟損失,條件是有資格對所述損失或損害提出索賠的人員遭受了此種損失;受損害環境(輕微者除外)的恢復措施費用;由於環境的明顯損害所引起的收入損失,而這種收入來自環境的任何利用或享用方面的經濟利益;預防措施費用以及由此類措施引起的進一步損失或損害;環境損害所造成的損失以外的任何其他經濟損失。
第二章綜述核損害民事責任立法的歷史演進,時間跨度自20世紀50年代至2004年2月。主要考察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等有關國家的核責任立法以及國際核責任公約的發展。國際核責任公約主要包括:《1960年核能領域第三方責任公約》、1963年《布魯塞爾補充公約》、1963年《維也納公約》、《1971年海上核材料運輸民事責任公約》、1988年《聯合議定書》、《1997年維也納議定書》、《1997年維也納公約》、1997年《核損害補充賠償公約》以及《巴黎公約》和《布魯塞爾補充公約》2004年修正議定書。
第三章闡述了核損害民事責任的一般理論,包括民事責任的概念、民事責任的分類、民事責任的價值定位、民事責任的基礎和功能、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國際法律責任、國際損害責任)、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無過失責任或危險責任原則、核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核損害民事責任中的因果關係、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免除、核營運人的追索權等。
第四章涉及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包括嚴格責任原則和絕對責任原則、唯一責任或責任集中原則、責任限制原則、強制性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原則、單一管轄法院管轄原則、國家介入原則以及不歧視原則。核損害責任法律制度中的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是指核設施營運人不論有無過錯,只要發生核事故和造成核損害,就要承擔民事責任。所謂責任集中是指在有復數責任主體的場合,法律只規定由其中之一承擔賠償責任,而其他責任人則不直接對受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制度。尤其是在有關核損害責任的國際公約以及各國的核損害責任立法中,均採用這一法律制度。核損害責任法的責任限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賠償數額和訴訟時效。確立單一管轄法院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司法權的統一,以防止不同法院裁定的賠償額超出營運人責任限額,並有利於對不同索賠請求權作出公正裁決。核損害責任法中的不歧視原則是指核事故發生後,核損害賠償應在最高賠償限額內不分受害人的國籍、戶籍或居所等而進行公平分配,即核損害責任公約的締約方和非締約方的受害人均應獲得核損害賠償。
第五章論述了核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核損害民事責任形式的概念及其種類、核損害賠償及其規則、核損害賠償的主體和範圍、核損害賠償中的環境損害賠償,同時引用了核損害賠償的兩個實例。第六章對中國大陸核損害責任制度的建構提出了建議。我國台灣地區已經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原子能法律體系。但中國大陸現行核損害責任制度依然存在重大的缺陷,即核基本法或單行法至今闕如、國務院《關於處理第三方核責任問題的批覆》無法適應現實需要。應該儘快建立和完善中國大陸的核損害責任制度。

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書籍

介紹國防科技工業行業政策和信息、國內外國防科技動態,傳播國防科技知識等。宣傳核工業、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
《核電站基本安全授權培訓教材》
《輝煌歷程》
《國外核燃料後處理》
《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核反應堆儀表》
《壓水堆燃料元件製造文集》
《核能開發與套用——21世紀可持續能源叢書》
《氣載放射性物質取樣一般規定》
《核動力反應堆中子動力學》
《陳佳洱文集》
《中國核農學》
《先進核電系統設計·技術·安全及其部署戰略》
《調試和啟動》
《核純鈾和鈾化合物中微量雜誌元素分析的新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技術》
《核電站生產管理》
《核科學家的足跡》
《廣東核電管理紀實》
《核電廠招標說明書編寫指南》
《關於下一代壓水堆安全的建議》
《使用三醋酸纖維素劑量測量系統測量吸收測量的標準方法》
《核電廠事故監測儀表準則》
《重水堆核電廠燃料棒束氦質譜泄露檢測》
《核電廠機械設備腐蝕管理大綱內容要求》
《周界防範高壓電網裝置》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叢書:核廢物處理技術》
《核設施的鋼鐵、鋁、鎳和銅再循環、再利用的清》
《同步輻射X射線套用技術概論》
《核輻射探測器用直流穩壓電源》
《α、β和γ平面標準源通用技術條件》
《壓水堆燃料棒氦質譜檢漏》
《核工程中的炭和石墨材料》
《核材料物理基礎》
《放射防護學》
《半導體探測器X射線能譜儀通則》
《材料輻照效應》
《直線感應電子加速器》
《先進核能系統和高溫氣冷堆》
《核反應堆物理理論與計算方法》
《快中子堆燃料元件》
《核通風與空氣淨化》
《核反應堆設計原理》
《輕水堆設計改進原理》
《王全國廣東核電文稿選編》
《核材料化學》
《核工程質量監督》
《核設施退役輻射檢測與場址調查手冊》
《壓水堆核電廠的運行》
《全國反應堆熱工流體會議文集》
《質譜學及其在核科學技術中的套用》
《核反應堆物理數值計算》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燃料後處理工學》
《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
《核工業經濟導論》
《核燃料化學工藝學》
《核能經濟學——核燃料技術經濟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
《核反應堆運行物理》
《先進核動力反應堆》
《核農業工程技術——面向21世紀農業工程技術叢書》
《地下核爆炸及其套用》
《核工程檢測儀表》
《核能:無窮的能源》
《未被揭開的謎底——中國核反應堆事業的曲折道》
《微粒爆驚雷:核能科技》
《加速器與科技創新》
《從起步到騰飛》
《核臨界安全》
《壓水堆核電廠堆芯燃料管理計算及最佳化》
《核事故場外應急回響》
《輻射防護手冊:第五分冊》
《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核設施退役方法學和工藝學》
《技術管理》
《核素在非飽和黃土中遷移研究》
《中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十年進展》
《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核事故後果評價方法及其新發展》
《核損害的民事責任與賠償》
《核工業概論》
《六氟化鈾質量標準和分析方法》
《動力堆核燃料後處理廠設計》
《核反應堆控制》
《核設施質量保證基礎教程》
《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電站輻射測量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的工業套用》
《核電廠》
《再生核空間數值分析》
《核電復興的里程碑》
《核電廠應急回響培訓教程》
《核事故應急回響概論》
《核燃料後處理工程》
《放射性物質運輸包裝質量保證》
《核工業微生物學》
《壓水反應堆水化學》
《鈾提取工藝學》
《測定放射性核素用電離室系統的校準和使用》
《核安全導則彙編》
《核設施與輻射設施的退役》
《核動力裝置用泵》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放射性同位素產品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
《核科學技術術語》
《核下擴散機制歷史與理論》
《燒結二氧化鈾芯塊技術條件》
《鍺γ射線探測器測試方法》
《天然六氟化鈾技術條件》
《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
《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
《核藥學概論——基礎醫學系列》
《核材料導論》
《研究試驗堆燃料元件製造技術》
《核電站設備製造質量監督檢察員手冊》
《溶膠——凝膠原理與技術》
《核電廠系統及設備》
《重水堆燃料元件》
《高級時間相關單光子計術》
《核輻射劑量學》
《核工程檢測技術》
《核工業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
《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放射性物質與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核電站用1E級電纜》
《車載武器技術概論》
《聚變能及其套用》
《反應堆退役環境管理技術規定》
《密封放射源》
《鎇鈹中子源》
《核反應堆物理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分析》
《核能——無窮的能源》
《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處理放射性廢物》
《核子彈秘史》
《聚變堆材料》
《氣溶膠測量原理、技術及套用》
《核燃料》
《輕水堆燃料元件》
《核技術套用》
《核反應堆安全分析》
《慣性聚變物理》
《粒子加速器技術》
《先進型沸水堆核電廠》
《原子與人》
《核能發電原理》
《核世紀風雲錄:中國核科學史話》
《原子能工業》
《核輻射防護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