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彈秘史》

《核子彈秘史》

《核子彈秘史——歷史上最致命武器的孕育》(上下冊),[美]理察·羅茲著,江向東、廖湘彧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核子彈秘史》核子彈秘史

《核子彈秘史》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1986年在美國出版,1988年獲得普利茲“非虛構類作品”(Nonfiction)獎,1990年被《時代》(Times)周刊評為1980年代十佳著作之一。出版者認為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足以與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相比。本書陸續被譯成了十幾種文字在世界上流傳。第一個中譯本在1990年出現。我當時讀後讚嘆不已,只是對譯者所說的由於條件所限,沒有附上上千幅(實際上應為“百多幅”)珍貴的照片感到有點遺憾。現在上海科技教育社又推出了第二個中譯本,且附上了128幅圖片。美國出版巨頭藍登書屋(Random House)的“現代文叢”(Modern Library)系列曾評選過一個“20世紀100部英文非虛構類作品名單”。這本書與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庫恩(Thomas 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等書一樣赫然在目。甚至《財富》(Fortune)雜誌推薦的75本“必讀書”中也有它。

內容介紹

從科學家在理論上了解原子核裂變算起,到第一顆核子彈在“特里尼蒂”(Trinity,三位一體)實驗場爆炸成功,中間不到20年。即使將時間回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開始關注原子內部的巨大能量時,也只50年的時間。而在這短短的半個世紀裡,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法西斯的興起及滅亡,世界歷史重心從歐洲向美國的轉移,以及接踵而來的美蘇兩大集團之間的冷戰……作者理察·羅茲(Richard Rhodes)將核子彈的問世過程置於迅速變化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中,讓這一過程得以實現的諸多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全書厚達886頁(中譯本在去掉了文獻目錄、注釋和索引後,還長達1052頁),分為三篇。如果只看第一篇“深刻而必然的真理”,你大概以為作者是在講述物理學發展史;第二篇“一種特殊的主權”主要講述了核子彈的複雜研製過程,曼哈頓計畫的具體實施;第三篇“生與死”則細述了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擲核子彈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科學家們對核子彈的態度變化。

書中的主角是下面幾位科學家:齊拉(Leo Szilard,通譯“西拉德”)、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特勒(Edward Teller,也譯“泰勒”)、玻爾(Niels Bohr)、費米(Enrico Fermi)、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邁特勒(LiseMeitner)、維格納(EugeneWign鄄er)和勞倫斯(ErnestO.Lawrence)等人。當然作者對與這些人關係密切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哈恩(Otto Hahn)、貝特(Hans Bethe)、馮·諾伊曼(Johann von Neumann)、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康普頓(Arthur H.Compton)、弗里什(Otto Frisch)等人也著墨甚多。讀者可以看到,為什麼匈牙利在20世紀為人類貢獻這么多有名的科學家,而他們又都是猶太人?玻爾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哪幾位哲學家的影響?為什麼盧瑟福、玻爾和愛因斯坦最初都沒有看到原子能的威力?海森伯為何1941年秋要到哥本哈根拜訪亦師亦友的玻爾?德國和日本在核武器方面都做了哪些準備?為什麼沒有像美國那樣集全國之力去研究?它們為何沒有成功?海森伯和仁科芳雄各起了什麼作用?玻爾為何受到邱吉爾的冷遇?特勒是如何與奧本海默“結仇”的?戰後他為何要在聽證會上做不利於奧本海默的證詞?他又是如何與軍方“勾結”,在大多數科學家反對的情況下,得到美國政府支持而發展熱核武器即氫彈的?為何身為副總統的杜魯門在羅斯福生前居然對曼哈頓計畫一無所知?曼哈頓計畫所需的龐大財政從何而來?奧本海默為何遭到猜忌,被吊銷安全許可?邁特勒是如何從理論上弄清楚核裂變的?希特勒上台後,她為何還留在德國,直到1938年才匆忙出走。

書評

這本書自出版後就好評不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生前曾說:“這是我讀過的關於20世紀上半葉物理學發展的最好、最豐富、最深刻的描述。”諾貝爾獲獎者賽格雷認為:“在有關這一題材的眾多書籍中,本書是最好的一本。”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瓦雷茨(也是本書中的一位重要角色)認為:“我看不出有任何人能超越它。”這一觀點至今仍可成立。儘管後來有不少新的材料解密,可以用來彌補本書的不足,但從大的框架來看,至今還沒有一本書能超越它。考慮本書從問世到現在已過去了23年,作者當時就具有這樣宏大的歷史眼光,就更加讓人敬佩。書中所描繪的奧本海默形象,仍然鮮活,絲毫不遜於後來出現的許多關於奧本海默的宏篇巨著。

作者介紹

作者理察·羅茲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1937年他出生於堪薩斯的堪薩斯城。在他一歲多時,母親選擇自殺離開了人世。他與比他僅大一歲半的兄長隨父親在密蘇里的堪薩斯城長大。父親只上過三年學,是一個鐵路鍋爐工。羅茲十歲時,父親再娶。後母對他們兄弟倆十分苛刻。他們經常被餓,拳棒相加更成為家常便飯。後來,瘦弱的哥哥勇敢地向當地警察局告發了後母,他們得以逃離苦海。他們被當地的一個慈善機構收養。後來羅茲上了高中,成績很好,進入耶魯大學,命運才得以徹底改變。

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書籍

介紹國防科技工業行業政策和信息、國內外國防科技動態,傳播國防科技知識等。宣傳核工業、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
《核電站基本安全授權培訓教材》
《輝煌歷程》
《國外核燃料後處理》
《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核反應堆儀表》
《壓水堆燃料元件製造文集》
《核能開發與套用——21世紀可持續能源叢書》
《氣載放射性物質取樣一般規定》
《核動力反應堆中子動力學》
《陳佳洱文集》
《中國核農學》
《先進核電系統設計·技術·安全及其部署戰略》
《調試和啟動》
《核純鈾和鈾化合物中微量雜誌元素分析的新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技術》
《核電站生產管理》
《核科學家的足跡》
《廣東核電管理紀實》
《核電廠招標說明書編寫指南》
《關於下一代壓水堆安全的建議》
《使用三醋酸纖維素劑量測量系統測量吸收測量的標準方法》
《核電廠事故監測儀表準則》
《重水堆核電廠燃料棒束氦質譜泄露檢測》
《核電廠機械設備腐蝕管理大綱內容要求》
《周界防範高壓電網裝置》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叢書:核廢物處理技術》
《核設施的鋼鐵、鋁、鎳和銅再循環、再利用的清》
《同步輻射X射線套用技術概論》
《核輻射探測器用直流穩壓電源》
《α、β和γ平面標準源通用技術條件》
《壓水堆燃料棒氦質譜檢漏》
《核工程中的炭和石墨材料》
《核材料物理基礎》
《放射防護學》
《半導體探測器X射線能譜儀通則》
《材料輻照效應》
《直線感應電子加速器》
《先進核能系統和高溫氣冷堆》
《核反應堆物理理論與計算方法》
《快中子堆燃料元件》
《核通風與空氣淨化》
《核反應堆設計原理》
《輕水堆設計改進原理》
《王全國廣東核電文稿選編》
《核材料化學》
《核工程質量監督》
《核設施退役輻射檢測與場址調查手冊》
《壓水堆核電廠的運行》
《全國反應堆熱工流體會議文集》
《質譜學及其在核科學技術中的套用》
《核反應堆物理數值計算》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燃料後處理工學》
《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
《核工業經濟導論》
《核燃料化學工藝學》
《核能經濟學——核燃料技術經濟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
《核反應堆運行物理》
《先進核動力反應堆》
《核農業工程技術——面向21世紀農業工程技術叢書》
《地下核爆炸及其套用》
《核工程檢測儀表》
《核能:無窮的能源》
《未被揭開的謎底——中國核反應堆事業的曲折道》
《微粒爆驚雷:核能科技》
《加速器與科技創新》
《從起步到騰飛》
《核臨界安全》
《壓水堆核電廠堆芯燃料管理計算及最佳化》
《核事故場外應急回響》
《輻射防護手冊:第五分冊》
《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核設施退役方法學和工藝學》
《技術管理》
《核素在非飽和黃土中遷移研究》
《中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十年進展》
《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核事故後果評價方法及其新發展》
《核損害的民事責任與賠償》
《核工業概論》
《六氟化鈾質量標準和分析方法》
《動力堆核燃料後處理廠設計》
《核反應堆控制》
《核設施質量保證基礎教程》
《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電站輻射測量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的工業套用》
《核電廠》
《再生核空間數值分析》
《核電復興的里程碑》
《核電廠應急回響培訓教程》
《核事故應急回響概論》
《核燃料後處理工程》
《放射性物質運輸包裝質量保證》
《核工業微生物學》
《壓水反應堆水化學》
《鈾提取工藝學》
《測定放射性核素用電離室系統的校準和使用》
《核安全導則彙編》
《核設施與輻射設施的退役》
《核動力裝置用泵》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放射性同位素產品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
《核科學技術術語》
《核下擴散機制歷史與理論》
《燒結二氧化鈾芯塊技術條件》
《鍺γ射線探測器測試方法》
《天然六氟化鈾技術條件》
《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
《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
《核藥學概論——基礎醫學系列》
《核材料導論》
《研究試驗堆燃料元件製造技術》
《核電站設備製造質量監督檢察員手冊》
《溶膠——凝膠原理與技術》
《核電廠系統及設備》
《重水堆燃料元件》
《高級時間相關單光子計術》
《核輻射劑量學》
《核工程檢測技術》
《核工業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
《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放射性物質與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核電站用1E級電纜》
《車載武器技術概論》
《聚變能及其套用》
《反應堆退役環境管理技術規定》
《密封放射源》
《鎇鈹中子源》
《核反應堆物理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分析》
《核能——無窮的能源》
《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處理放射性廢物》
《核子彈秘史》
《聚變堆材料》
《氣溶膠測量原理、技術及套用》
《核燃料》
《輕水堆燃料元件》
《核技術套用》
《核反應堆安全分析》
《慣性聚變物理》
《粒子加速器技術》
《先進型沸水堆核電廠》
《原子與人》
《核能發電原理》
《核世紀風雲錄:中國核科學史話》
《原子能工業》
《核輻射防護手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