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城市交響曲》

《柏林,大城市交響曲》

《柏林,大城市交響曲》,美國紀錄故事片。本片記錄了1926年德國首都柏林這座充滿活力的大城市從早到晚的生活情景。導演通過運動的元素,比如運轉的機器、轉動的車輪、匆匆趕往工廠的工人,並採用攝影與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將它們轉化成富有動感的畫面,使觀眾感受到一種始終流動的城市生活。而後又按照配樂的原則,將其剪輯成一部“視覺的交響樂”。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柏林:城市交響曲》
《柏林:城市交響曲》

1927年柏林平凡的一天,可是怎么奏出個交響樂呢?火車飛馳在去往柏林的路上,清晨的柏林一片寧靜,空曠的街上一個人也沒有,慢慢的雲動起來了,一張小紙片也飛來飛去,街上出現了第一個溜狗的人,第二個,第三個,人越來越多,一扇扇窗戶打開了,越來越多的人從門裡出來,上學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和巡邏的士兵們遙相呼應,工廠的機器轉起來了,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等等,這怎么個交響了?什麼也沒聽到阿?看來文字是太沒有表現力了,乏力,真得很乏力阿!可是誰又能說沒有交響呢,火車飛馳在路上,動的,清晨的柏林一片寧靜,靜的,雲開始動了,紙片動的幅度是不是也越來越大了,街上的人是不是也在動,而且越來越多了,各個方向的運動,一扇扇窗戶打開了,向上的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從門裡出來,又是各個方向的運動,上學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和巡邏的士兵們遙相呼應,分別向兩個方向的向左向右運動,工廠的機器裝起來了,鏇轉的運動。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德國 1927年9月23日

美國 1928年5月13日

日本 1928年9月14日

丹麥 2004年11月11日......(CPHDOXFestival)

芬蘭 2007年1月21日......(TVpremiere)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DeutscheVereins-Film [德國]

LesProductionsFoxEuropa [法國]

發行公司

FoxFilmCorporation [美國] (1928)(USA)(theatrical)

DivisaHomeVideo [西班牙] (2002-????)(Spain)(DVD)

ContinentalHomeVídeo [巴西] (????)(Brazil)(DVD)

EditionFilmmuseum (2008)(worldwide)(DVD)

KinoVideo [美國] (????)(USA)(VHS)

MoviesUnlimited [美國] (????)(USA)(VHS)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柏林:城市交響曲》
《柏林:城市交響曲》

沃爾特·魯特曼WalterRuttmann....(asWaltherRuttmann)

編劇Writer:

卡爾·弗羅伊德KarlFreund....writer

卡爾·梅育CarlMayer....writer

沃爾特·魯特曼WalterRuttmann....writer

演員Actor:

PaulvonHindenburg....Himself(uncredited)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EdmundMeisel....(uncredited)

攝影Cinematography:

RobertBaberske

ReimarKuntze

LászlóSchäffer....(asLaszloSchäffer)

卡爾·弗羅伊德KarlFreund....(uncredited)

剪輯FilmEditing:

沃爾特·魯特曼WalterRuttmann....(uncredited)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

ErichKettelhut....(uncredited)

精彩影評

這部電影其實很棒。剛看完的時候我就想這么說。

這是一個實驗電影,但是對於我這個外行而言,用“MV”來形容它更適合我,一部交響樂的MV。這支製作精巧的MV,創作者們很用心。平時我們多欣賞的電影,一般都是以音樂來配合畫面,但在這部電影裡面,我看到它同時用畫面儘量的配合著音樂,精細的程度甚至到了音符的節奏。

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柏林,是從城市的外圍開始,隨著火車駛向這座大城市,情緒是高漲激昂的,隨著定音鼓沉穩的敲擊,最終到達了柏林的車站。接著從清晨,上午,午後和夜晚來表現柏林。安靜平緩的畫面配合行板或慢板,帶有衝突的或是熱鬧人潮的畫面配合衝突的或是快活的場面,我想這些自然都不用說。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在第一樂章里,工廠工作的情形。燈泡廠大型機械的運作,奶廠里機械灌裝牛奶,攝影師用算是特寫的鏡頭讓大家看到它們的運作,機械的運作是很精密的,大的部件上安裝著小零件,他們都在同時工作。小零件運作的節奏略快於大的節奏。配合著激昂的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就像當時樂曲一樣,分別充當了裡面的定音鼓,小號,和弦樂演奏,配合得相當好。還有後面第五樂章,夜總會女演員跳舞的腿,晃動的頻率跳出了音符的節奏。我覺得這些鏡頭都相當有意思。

這部電影的攝影,幾乎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柏林,衣食住行,娛樂和政治。既有街拍的畫面,也有可以安排的場景。比如那個跳河的女人,很多從近處拍攝的人物。我覺得攝影師和導演,對於自己所處的這個環境,感覺是非常熟悉和敏銳的。所以他們拍攝的這些畫面,即使是故意的也讓人感覺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他們挖掘的那些場景,小到擺設,都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音樂的一部分。並且,很多鏡頭你截圖下來,都會是一張不錯的老照片,可見攝影師們對於取景是有考究的。再次的,我對這部電影所完成的配合音樂的剪下,感到由衷的敬佩。

這樣一部電影,出現在1927年,可能即使是現在,也很少能見得到這樣的實驗電影了。它很好的詮釋了一部交響曲,但用的是很生活化的東西,改變以往人們對交響樂是“高雅”甚至“晦澀”的音樂的看法,所有音樂皆來自生活,它們來自每一個活生生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