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和吉姆》

《朱爾和吉姆》

《朱爾和吉姆》是一部及其輕鬆卻又非常感性的電影,就像幸福一樣——它是永不停息的漩渦,正如歌手Jeanne Moreau在著名的電影插曲中所唱的那樣。電影吸收了原著的精髓:“幸福即不幸,人們還沒意識到為它所付出的代價,它就消褪了。”——原著作者Roché。

基本信息

電影簡介

朱爾和吉姆這部黑色幽默式的愛情片是法國已故著名導演特呂弗拍攝的第三部影片。1960年正是法國新浪潮風起雲湧的時期,不少評論家認為,這部以愛情糾葛為主題的影片是特呂弗新浪潮電影的成熟之作—。

故事概述

1907年,身材矮胖的奧地利青年朱爾在巴黎結識了又高又瘦的法國青年吉姆,兩人一見如故。朱爾向吉姆傾訴他在巴黎生活形隻影單的苦惱,吉姆立刻把自己的女友——一位女作家介紹給朱爾為伴侶。朱爾和吉姆都是作家,相見恨晚的兩個朋友形影不離,共同切磋各自的作品直至深夜。鄰居們議論紛紛,以為這是一對同性戀者。

《朱爾和吉姆》《朱爾和吉姆》

朱爾回國後,吉姆去慕尼黑看望他。朱爾在為歡迎吉姆舉行的晚會上,把自己的女友全部介紹給吉姆。吉姆和一位名叫吉爾貝特的姑娘一見鍾情,但朱爾對她也一往情深,而且向她求了婚。在一次深夜的促膝談心中,吉姆得知吉爾貝特並不真正愛朱爾。後來,在一次森林遠足中,吉爾貝特投入了吉姆的懷抱。朱爾向吉爾貝特求婚遭到拒絕,但他怕永遠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意中人,就懇求吉姆和吉爾貝特結婚。當他得知吉爾貝特已經愛上了吉姆,又驚又喜,從心底為他倆祝福。

朱爾和吉姆回到巴黎後,25歲的新寡露西與朱爾如膠似漆,吉姆為朋友終於獲得幸福而慶幸。但朱爾學究氣太重,總愛做煞風景的事。一次,三人在露西家一起吸乙醚的晚會上,朱爾大談女人應該忠貞不渝,但所有的女人無一例外都是水性楊花。露西立即把朱爾趕出家門,而留下吉姆單獨與她狂歡。

在做了充分準備之後,朱爾和吉姆一同去希臘觀光攬勝。在雅典逗留的日子裡,他們與朱爾的一位畫家朋友阿爾貝邂逅。阿爾貝帶他們到一個孤島上去看剛剛發掘出土的一尊女神石雕,女神神秘的微笑把他倆深深迷住了。

回巴黎後,一位名叫卡特琳娜的日爾曼姑娘來與朱爾相會,這位姑娘有著石雕那種神秘的微笑,吉姆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他為朱爾能與這位麗人相愛而感到驕傲。卡特琳娜與朱爾的戀情發展得十分迅速,不久他們就回國結婚了。

吉姆為新婚夫婦在塞納河畔的一家餐館裡舉辦午宴。席間朱爾對吉姆發表了關於當代歐洲文學的宏篇大論,但卡特琳娜對此興趣索然。雖幾經吉姆提醒,朱爾並不改換話題,擺出了一副大丈夫的做派。卡特琳娜雖然沒有發火,但在飯後沿著塞納河散步時,她猛地跳入冰冷的河水。朱爾大驚失色,狂呼亂喊,而卡特琳娜則泰然自若地游到岸邊。第二天,吉姆發現朱爾臉色蒼白,自命不凡的神氣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一年之後,卡特琳娜生了一個女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場戰爭把三個好友分開了整整五個年頭。朱爾去俄國前線服役,與吉姆只能通過中立國的渠道互道平安。

1919年,戰爭結束了,他們恢復了書信往來。朱爾告訴吉姆,卡特琳娜又為她生了第二個女兒。吉姆在信中問朱爾自己是否也應該結婚,朱爾回答他先來奧地利看一看他的家庭再作決定。

吉姆啟程了。老友久別重逢,開懷暢談。吉姆見到卡特琳娜時,發現她更加艷麗動人,但又得知朱爾和她已經分居,夫妻的愛情之花已經凋零。朱爾告訴吉姆,卡特琳娜有不止一個情人,但他仍然眷戀著名義上的妻子,惟恐她離家出走,一去不復返。朱爾可以容忍妻子對自己不忠,但不堪忍受徹底離異。畫家阿爾貝是卡特琳娜的情人之一,他明確告訴朱爾,如果朱爾同意離婚,他願意把母女三人一起帶走。卡特琳娜在家中變成了頤使氣指的女王,稍不順心就大發雷霆,朱爾家中籠罩著一派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吉姆和卡特琳娜在林間小路上散步。卡特琳娜回顧往事時說:六年前她被朱爾的忠誠慷慨以及他那種灑脫的風度所征服,但朱爾經常陷入一種不能自拔的精神危機,而且朱爾的母親經常給她帶來無限的煩惱。她曾嘗試用歡樂來醫治朱爾的病態心靈,然而收效甚微。所以夫妻二人只能各行其是。這次散步結束時,卡特琳娜給了吉姆一個輕吻,吉姆立即全身熱血沸騰。

吉姆嘗試著為朱爾夫婦重歸於好進行調解,但事與願違。

一天夜裡,卡特琳娜投入了吉姆的懷抱,兩人相愛後,吉姆搬到朱爾家裡來住,朱爾的家庭中又聽到了歡聲笑語。

卡特琳娜聽說吉姆曾與他的女友吉爾貝特幽會,立即當眾宣布第二天她要去找阿爾貝私通,因為只有這樣,才算公平交易。卡特琳娜和吉姆決定儘快結婚,生兒育女。朱爾同意離婚並為他倆祝福。由於離婚手續延緩,兩人心情很壞,古典美人的微笑時常化做利劍的鋒刃,兩人感情瀕臨破裂。

吉姆因病回巴黎治療,又與吉爾貝特恢復了舊情。半年之後,吉姆大病初癒,聽說卡特琳娜買了手槍企圖自殺,便晝夜兼程來到慕尼黑。他與卡特琳娜的愛情之火又死灰復燃,一同到瑞士和義大利去度假。

吉姆認為和卡特琳娜難以天長地久,就回巴黎與吉爾貝特訂了婚。當吉姆回到卡特琳娜身邊,把自己訂婚的事告訴她時,她把自己和吉姆反鎖在房間裡,把鑰匙從視窗扔出去,要吉姆和她一起開槍自殺。可是吉姆不想和她雙雙殉情,兩人在房間裡大打出手。

1930年,卡特琳娜給住在國外的朱爾打去電報,叫他速來巴黎。朱爾到達之後,三人坐進卡特琳娜駕駛的汽車駛往巴黎郊區。來到塞納河畔,卡特琳娜讓朱爾下車,悲壯地和他吻別。然後她發動汽車,筆直地開上了一座正在翻修的窄橋,突然,她把車猛地向沒有欄桿的方向拐去,汽車一頭栽進河裡。這時,卡特琳娜向吉姆投來了一個古典美人的微笑……

吉姆眼前的景物翻轉過來,在熊熊的火光中,他看到卡特琳娜像一尊紅色的雕像,磁鐵般地吸引著自己,他竭盡全力向光彩奪目的這尊神像游去…

影評

多年後當我坐進電影院,在大銀幕(而不是在碟片)上再看朱爾、吉姆與凱薩琳3人在橋上忘情奔跑的場面,我還是能體會到生命的愉悅和苦痛的來回交織。

“只要你不離開,寧願你愛他而不愛我,可以接受你除了我之外還有幾個他。”這是朱爾戲中的台詞,也是特呂弗在愛情之外的對電影的註腳,也代表著“新浪潮”蟄伏在黑白膠片中的野心。因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設立的大師單元中,有向“新浪潮”致敬的專題,上海的觀眾有幸在大銀幕上重溫阿倫·雷柰、特呂弗、戈達爾、侯麥、瓦爾達等人的8部“新浪潮”代表作。在看慣了好萊塢商業片的當下,我發現並非人人能發現“新浪潮”的好。我的一些同行,還有一些觀眾,可能覺得這些電影太知識分子、太文學化,還有些追看劇情的人無動於衷地盯著畫面,認為它們不過是一次出色的風格化練習,僅此而已。但有一點引起了我的關注,一些30歲以下的觀眾都被“新浪潮”打動了,他們說他們都在片中的某個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儘管那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人物。

毫無疑問,“新浪潮”是向青春致意的,戈達爾生命中的前10部電影都可看作是青春片,儘管那個時代的“青春”和今天的標準大為不同。貝爾蒙多主演《精疲力盡》時27歲了,朱爾的扮演者奧斯卡在出演《朱爾與吉姆》時甚至已經40歲了。沒有人相信那個有著巨大黑眼圈和眼尾紋的讓娜-莫羅,可以讓那個顛倒眾生的凱薩琳,穿越半個世紀的電影史,成為青春永恆的代言人。這一切足以給如今那些不足20歲的超級女生玩命的一擊,在我看來,她們的青春還來不及盛放,就已經凋謝了。

在看過貝托魯奇的《戲夢巴黎》後,我終於了解了特呂弗在《朱爾與吉姆》里的欲言又止。好的電影總是桃李不言,一貫的含蓄內斂,就像小津的片子裡,老爺爺和老奶奶對著波光浩瀚的大海,任時光在斑白的雙鬢間流淌。影片中的凱薩琳、朱爾和吉姆,組成特呂弗式的經典三人組,他們高唱愛情的烏托邦,在綠林莊園讀書遊戲談天說地。影片對三人之間愛情關係交錯變化的描寫,超越了道德判斷,甚至超越了導演自身所處的時代,標示著一個克服了人性狹隘的理想境界,同時隱藏著對現世男女關係的嘲諷,那是“新浪潮”的腔調。

影片的結尾,凱薩琳載著吉姆衝出斷橋,在朱爾的注目下墜河而死,這個畫面和當年《四百擊》結束的定格畫面一樣具有震撼性,鏡頭裡的畫面依然是平靜得不起波瀾的,兩段不可名狀的、充滿理想色彩的愛情的結束,就像沉入水底的汽車一樣無聲無息。凱薩琳就這么坦然地獨自策劃了自己的死亡,同時也剝奪了吉姆再一次申訴的權利,特呂弗拍出了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好的電影,當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過去,就跟它告別。

拒絕政治、拒絕戲劇性、拒絕情節對表述的束縛、拒絕技術對電影的限制、拒絕陳詞濫調,甚至拒絕被定義,這是“新浪潮”的腔調。讓人想到《精疲力盡》的結尾,跑不動的貝爾蒙多,索性就中彈了,索性就倒下了,索性就斷了氣。愛也好,死也好,不動聲色的“新浪潮”讓我們看到,靜靜的瘋狂原本就是日常生活而已,既不令人萬念俱灰也無法叫人血脈賁張。“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在拍完《短角情事》後的13年,才把給演職員的酬勞付清。後來在一次訪談中她承認,當時自己連如何指導演員演戲都不會,但是她對拍片的狂熱和旺盛的創作力,卻從一開始就令人訝異。

這是1959年法國湧現“新浪潮”的根本,一批年輕人,他們從未受過正統的電影教育,他們甚至相當鄙夷那些圓滑精緻的“優質電影”,僅憑著浩瀚的觀影經驗,當然還有用生命熱愛電影的激情,拉開了電影史新的一幕。從某種角度說,“新浪潮”不是一個被製造的概念,而是一種層出不窮的新生的活力。數以百計的導演們,試圖要創造一種全新的電影語言。

《朱爾和吉姆》的最後,嚮往感情上的自由的朱爾、吉姆,還有凱薩琳,他們願意塑造自己的生活,卻主宰不了時光荏苒。當紅顏老去,青春不再,凱薩琳最後一次主宰了自己,那是連死亡也不能聽憑上帝擺布的靈魂發出的聲音——當青春不能主宰時間時就結束它!在岸上目睹這一切的朱爾,平靜地面對好友的死,也將獨自面對沒有凱薩琳和吉姆的將來。他愛著她,也愛著他,他們統統是特呂弗愛的人,他的愛基於特呂弗本身就在他們中間。他們之間的愛沒有想過要天長地久,卻可以天長地久,正如“新浪潮”一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