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

本詞條針對高二生物《有氧呼吸》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了解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意義--運用光合作用--練習――交流評價--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產生的代謝過程。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譚運梅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生物科學 教學對象:高二學生課時:2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同學們在前一章已學過無氧呼吸,對有氧呼吸只是初步了解了一點。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有氧呼吸的過程,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各階段的能量變化及化學方程式。 第一階段C6H12O6酶→細胞質基質=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第二階段2丙酮酸(C3H4O3)+6H2O酶→線粒體基質=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階段24[H]+6O2酶→線粒體內膜=12H2O+能量(34ATP)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教學目標分析

1.掌握有養呼吸的定義及總的方程式。2.掌握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及各階段的方程式3.了解各階段的能量變化

重點與難點

1.有氧呼吸的場所及方程式2.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過程及方程式3.有氧呼吸各個階段的場所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主要用講授法,通過PPT向學生展現有氧呼吸的各階段,並通過FLASH動畫播放呼吸的過程中的能量的變化。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設計情境:現在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屏住呼吸數十秒。
2、提問:同學們有什麼感覺?
3、引入課題
參與活動、體驗原理以學生實際體驗切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在PPT上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並簡單說明熟悉概念使學生對細胞呼吸有總體的認識
有氧呼吸即生化反應,生物學上的反應要考慮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發生場所及條件
1、讓學生分組歸納出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反應式,提示學生:找出反應物、產物、反應條件、能量變化,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丙酮酸:C3H4O3。
2、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
歸納、總結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過程
根據反應過程請學生討論後自己總結出有氧呼吸的概念。討論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通過一下幾方面加深對有氧呼吸方程式的理解:
1.反應物與生成物中的水能否約掉?
2.生成物中的元素分別來自哪些物質?
3.能量能否寫成ATP?
4.每個階段的標誌物質是什麼?

觀察三個階段的反應方程式
設計問題加深對有氧呼吸的理解
以模式圖,表格形式比較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識模式圖,表格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課堂練習:
PPT-FIASH展示關於有氧呼吸的過程,每個階段發生的的場所,利用有氧呼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相關習題
學生做練習(PPT上)通過對學生練習結果的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確定下一步的補償性學習的安排。

教學評價

1.學生自評知識評價: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基本上掌握了三個階段的方程式聯繫實際理解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能力評價:課堂表現: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2.教師評價:學生對有氧呼吸概念的理解: 表達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學生對討論交流的態度: 非常投入() 較積極() 應付式()學生們小組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備註與反思

本課時通過講授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等,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明白光合作用的意義,保護大自然。結合圖形與文字,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設定的問題簡單,能幫助學生克服胃難情緒論,又從最貼進學生的成績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