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嗎?》

《有人在嗎?》

《有人在嗎?》,英國電影之一。約翰·克勞利執導,由麥可·凱恩、比爾·米爾納等主演。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海報
Big Beach公司發行劇情片《有人在嗎?》(Is Anybody There),該片將於2009年在北美上映。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英格蘭,愛德華是一名十歲的男孩,他的父母經營著一家老人療養院。當他的媽媽在努力把家族事業搞好之時,爸爸卻正陷入一場中年危機之中。愛德華平時喜歡為老人院中的老人拍錄像,他很好奇當這些老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一天,他遇到了新來的老人克拉倫斯,克拉倫斯是一位退休了的魔術師,這一老一少在彼此的交往中對生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基本信息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中文名:《有人在嗎?》
導演:約翰·克勞利
主演:比爾·米爾納
麥可·凱恩
安·瑪莉·杜芙
類型: 劇情
片長:Canada:92 min
上映日期:2009年5月1日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Big Beach

劇情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一個以家庭事業的模式運行的“老年人之家”,住著一個孤獨的小男孩,他堅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繼續漂浮在這個世界上,由於太過執著於這種信念,令他慢慢與真正的生活脫節了。

時間回溯到1987年,對於一個位於英國海邊的小城鎮來說,聖誕節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慶典的來臨,不過住在這裡的10歲的小男孩愛德華(比爾·米爾納飾)顯然沒什麼心情慶祝節日,他的爸爸(大衛·莫瑞瑟飾)和媽媽(安-瑪莉·杜芙飾)開辦了一間療養院——“老年人之家”,雖然整天忙於經營和打理,卻仍然因為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而焦頭爛額,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照顧愛德華。

“老年人之家”里的常住居民包括容易緊張的一戰退伍老兵鮑伯(彼得·沃恩飾)、膽小害羞的埃爾希(羅斯瑪麗·哈里斯飾)、糊塗的艾娜(希爾瑪·巴洛飾)、惡毒專橫的莉蓮(西爾維亞·薩姆絲飾)以及自詡為風流老頭的雷吉(萊斯利·菲利普斯飾)……對於像愛德華這樣的小男孩來說,這些老頭、老太太可不是什麼理想的朋友或夥伴,他甚至還會覺得他們有點嚇人——以雷吉為例,他就喜歡整天說那些粗俗的黃色小笑話。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不過,住在“老年人之家”也為聰明且充滿好奇心的愛德華提供了一個機會,去探索一下死後的世界……愛德華一直堅信人死後會以鬼魂的方式繼續存在,只是人的肉眼沒辦法看到而已,所以他整天將“不會撒謊”的錄音機悄悄地擺在住在療養院的老人的床底下,就為了捕捉到鬼魂存在的蛛絲馬跡,可惜到目前為止,他只是錄下了一盤又一盤由人製造出來的動靜和聲音的錄音帶而已。沉迷於此的愛德華不是孤獨地待在自己房間裡,就是去學校,他只要一有時間就聽那些錄好的磁帶,盼望著能夠聽到一些非人類發出的響聲。他甚至還把自己對靈異世界的迷戀帶到了學校里,這使得他在同學中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

就在這個時候,“老年人之家”的一位老人過世了,愛德華覺得自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甚至產生了要搬到這位老人生前住的房間的想法……不過愛德華卻再一次失望了,因為很快克拉倫斯·帕金森(麥可·凱恩飾)就搬了進來,他曾經是一位魔術師,現在仍然沉浸在難以壓抑的喪偶的悲痛當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德華也漸漸地了解了一些克拉倫斯的過去,這位曾被稱為“不可思議的克拉倫斯”的魔術師因為妻子兼助手安妮的去世,對生活徹底失去了激情。而克拉倫斯竟然相信愛德華的論調,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是有鬼魂存在的,也使得他對這個上了年紀的男人另眼相看。很快,這兩個與“老年人之家”顯得格格不入的“異類”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看著眼前這個沉迷於超自然現象的小男孩,克拉倫斯決定“重操舊業”,利用魔術幫助愛德華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幕後花絮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老人與小孩

當憑藉著舞台劇《枕頭怪客》(The Pillowman)而得到了2005年的托尼獎最佳導演的提名的約翰·克勞利(John Crowley)獲悉了《有人在嗎?》中所展示的那個故事前景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立刻就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了,克勞利說:“編劇彼得·哈尼斯(Peter Harness)曾說起過,他自己就是在一間家人開辦的療養院裡長大的,所以一直想把這段經歷轉變成一個故事題材,凝聚成一個與此息息相關的電影劇本。而我正好也在四處尋找自己的下一部導演作品呢,比較關注的是那種需要通過一個非常年輕的小主人公的雙眼展示出來的內容……當我聽了哈尼斯的想法之後,意識到自己似乎找到了尋覓了很久的東西。”曾為《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影片做過製片人的大衛·海曼(David Heyman)則認為:“其實為了這個能夠和克勞利一起合作的機會,我已經等待了很長的時間了。克勞利擁有的是非常特殊且令人興奮的電影天賦,對於他這么快就能看出哈尼斯的故事裡所蘊含的潛能和價值,我感到很高興。”

老一輩英國演員的強強聯手

(圖)《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約翰·克勞利在戲劇舞台上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在挑選演員的時候也顯示出了其優勢所在。為了聚集一批生活在“老年人之家”的老頭、老太太的扮演者,幾位電影人找到的是英國最為資深的幾位電影演員的鼎力相助:包括曾獲得過托尼將和奧斯卡提名的羅斯瑪麗·哈里斯(Rosemary Harris)——對於年輕一些的電影觀眾來說,她最著名的角色就是《蜘蛛俠》(Spider-Man)三部曲中的梅·帕克,“蜘蛛俠”的嬸嬸;還有曾贏得過三次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學院獎”提名的西爾維亞·薩姆絲(Sylvia Syms)……事實上,影片中每一張蒼老的面孔背後,都有著凝聚了讚美和掌聲的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製片人大衛·海曼說:“實在想像不出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樣的好運氣,才能集齊這樣一批承載著讓人想像不到的才華和經驗的老牌電影演員。除此之外,我們還成功地找到了大衛·莫瑞瑟(David Morrissey)和安-瑪莉·杜芙(Anne-Marie Duff),他們在影片中分別飾演愛德華的爸爸和媽媽,從一開始就支撐起來了整個故事的結構框架。能夠看到這些老一輩的英國演員齊聚一堂、各展所長,實在是一件讓人成分欣喜的事情,相信有他們在的‘老年人之家’,肯定不會存在絲毫的寂寞和平靜。”另一位製片人彼得·薩拉夫則補充道:“看著這樣一個耀眼的卡司陣容在攝像機面前,有的時候真的好像是如墜夢中般的不真實……而克勞利賦予這部影片的是一種全新的原創特色,有點歇斯底里地趣味性,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底。”

在讀了劇本並與導演約翰·克勞利進行了面談之後,麥可·凱恩欣然同意出演克拉倫斯,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拍攝日程不能和他的其他工作有所衝突,約翰·克勞利說:“問題是他已經準備好進入《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劇組了,所以我們不得不等他8到9個月的時間。”

不過一切跡象和結果都表明,為了麥可·凱恩所付出的等待是值得的,大衛·海曼說:“我們欣喜地發現,凱恩在飾演克拉倫斯這個角色的時候,製造出一種非常強烈的共鳴,那樣的熱情實在是很有感染力,他所奉獻出來的,是他的表演生涯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次,連帶著也引發了飾演愛德華的小演員比爾·米爾納(Bill Milner)真實可信的精彩演繹。”

主演介紹

(圖)麥可·凱恩麥可·凱恩

麥可·凱恩(1933-)生於英國倫敦,原名:莫里斯-約瑟夫-麥克懷特。

麥可-凱恩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伯蒙德賽的貧民區,原名為莫里斯-約瑟夫-麥克懷特。他的父親以運魚為生,母親是個女傭,然而他從小就夢想著能夠成為一名演員。

1953年,凱恩開始在地區話劇團進行表演,並且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麥可-凱恩,這個新姓出自電影《凱恩號譁變》。他作為倫敦六十年代的“勁酷”偶像,確立了自己在英國影壇的地位。麥可-凱恩曾在瓊-利特爾伍德劇團學習表演,並在《女英列傳》(CarveHerNameWithPride)(1958)、《TheWrongArmOfTheLaw》(1962)等影片中扮演了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這種狀況直到1963年凱恩拍攝了史詩探險影片《祖魯戰爭》(Zulu)後才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在影片當中擔任了主要角色-GonvilleBromhead中尉,這使他在英國影壇開始小有名氣。後來,凱恩在間諜三部曲影片《IpcressFiles》(1965)、《柏林葬禮》(1966)、《千金大腦》(1967)中成功地扮演了男主角哈利-帕爾馬,最終一舉成名。

1966年,他拍攝了影片《阿爾菲》(Alfie),影片中凱恩塑造了一個倫敦花花公子的形象,該片在美國出人意料地大獲成功。憑藉此片凱恩第一次得到了奧斯卡獎提名。凱恩在銀幕上以普通人的形象獲得廣泛讚譽,他從來也不認為自己是偶像明星。他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戲劇演員,表演精確到。由於其出色的演技以及平易的作風,凱恩的明星地位牢不可破。他還自己進行創作。1969年的經典動作喜劇《義大利工作》(TheItalianJob)中的迷你寶馬車已經深入英國人心,成為影片中那場金條爭奪戰的幕後主謀的代名詞。接下來他又出演了另一部具有標誌意義的影片《復仇威龍》(GetCarter)(1971),在這部黑色驚悚片中扮演了一個瘋狂復仇的匪徒。此外他還在1972年主演了《偵探》(Sleuth)(1973),他在片中與勞倫斯·奧利弗演對手戲,這部影片為凱恩贏得了第二次奧斯卡獎提名。1975年他又與肖恩-康納利共同主演了由約翰-哈斯頓導演的影片《王者》(ManWhoWouldBeKing),他對自己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極其滿意。

凱恩幾乎是不加選擇地參加了一部又一部影片的拍攝。1983年,凱恩憑藉影片《教導麗塔》(Educating Rita)又一次獲奧斯卡獎提名。1986年他憑藉伍迪-艾倫導演的影片《漢娜和她的姐妹們》(Hannah And Her Sisters)而終於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影片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主要包括:輕喜劇《無跡可尋》(1988)中愚蠢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以及同史蒂夫-馬丁共同出演《偷心大少》(1988)中詭計多端的藝術家。20世紀90年代末,凱恩在事業上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在影片《布偶聖誕頌》(The Muppet Christmas Carol)(1992)中扮演了斯科魯治,在《啞巴歌手》(Little Voice)(1998)中出色地扮演了瑞-賽這一角色,獲得廣泛好評,並憑藉1999年的影片《蘋果酒屋的規則》(CiderHouseRules)再次榮獲金球最佳男配角獎。凱恩重返英國電影舞台,在《遺言》(2002)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肉店老闆,在他去世之後,其家人和朋友為了履行他的遺言而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1992年在英女王生日之際,凱恩被授予最高級巴斯爵士(CBE),2000年麥可-凱恩爵士被英女王封為騎士。

影片看點

故事內容時不時展露出來的過於詭異的幽默感和讓人毛骨悚然的靈異話題,正是《有人在嗎?》牢牢捕捉到導演約翰·克勞利的注意力的根本原因,他說:“我最喜歡讓我的作品裡擁有一種從黑暗中爆發出來的喜劇氣息,相信了解我的人肯定都明白我的這一嗜好,我知道只要我們找對了正確的演員人選,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

看到麥可·凱恩為《有人在嗎?》所做的一切之後,幾位電影人甚至很難想像出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人能給出如此令人動容的大師級別的表演,彼得·薩拉夫指出:“凱恩是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深受人愛戴的高級別演員,他是當之無愧的電影明星,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總是能帶給你想要的一切。不過到了這部影片當中,我看到的是凱恩以前從未呈現出來的一個層面,他賦予這個角色一種真實的脆弱情感,令人感動的同時又很美好。”

相關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