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答案》

《最後的答案》是阿西莫夫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說。

阿西莫夫的《最後的答案》是一篇短篇小說,但是他卻提出了一個讓人不能迴避的問題:生存的目的何在?而且隱藏在其之後的是對人類存在本身的疑問。

小說

一個看不見的人物出場了。我雖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想像到有人會說:這個人物是怪力亂神,是反科學的。什麼違反相對論原理、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等等。那么我想請這些讀者給我解釋一下什麼是相對論原理、什麼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它們又意味著什麼呢?而你怎么知道老阿就不懂這些呢?人家可是正經的碩士(是嗎?)畢業,不會沒有這點常識吧?我之所以要費點口舌來說這個人物的問題,是因為現在我們在創作中常常要面臨是否合乎科學原理的詰問,而有時這種問題是可以避免和忽略的,只要我們能理解作者要說什麼。在這裡,老阿就不是要講一個關於科學的故事;也可以說,老阿難得講述了一個關於“軟”科學的故事。
這個人物能夠做到一切,除了控制它自己的存在。這與我們面對的困境是一樣的。(我想,這就是老阿寫作的初衷吧?又瞎猜了。:))所以說,它還不是神,那么這就是科學精神的存在:不存在先驗的東西。也許有一天現存的所有定律都會被推翻,但是我們不能描寫一個沒有任何客觀依據的事物。
現在還有點困惑,不知道該把這個人物解釋成什麼。也許它代表的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我覺得這樣太簡單了。或者說它是自然也就是客觀世界的代表,它的行為就是我們人類面對的自然的行為?似乎還是簡單了。那么或者說它就是宇宙本身,既包括我們生命又包括了客觀世界?是不是又複雜了?
或者簡單一點說,它就是宇宙。很可能是永恆的,卻不知是如何開始。它決定一切,卻不能控制人的意志。但如果我們因此而把這個故事認為是講述了人類意志的不屈的話,就太沒水平了。
作為一個幾乎全能的生命,它沒有強迫穆勒博士作任何事。或者說,它讓他作的是唯一能作的,是唯一合乎文章中邏輯的必然結果。大前提是:你生存著就必然思考著;小前提是:思考就有成果;結論:你只有思考並得出一個結果。什麼結果呢?就是毀滅這永恆。
讓我們看一看它與他對話的那兩個高潮吧。第一個高潮出現在它向他解釋自己的時候。頭一段先是解釋了它的地位,然後一段提出了個體意識和集體意識的相互理解問題。那么老阿是不是在說,它是一個意識的集合呢?我無意深究。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既然它知道一切,為什麼還需要別的意識呢?或者說它還不是全能的?可是宇宙是它製造的,宇宙中的意識的存在還依賴於它,也就是說意識產生之後就可以看作是它的一部分了。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所以我認為第二段也就是關於個體和集合的那段能去掉。
第二個高潮出現在最長的那段以及隨後的幾段。我認為從邏輯和思想上講,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講到了是因為某種不確定性才創造了很多複雜的意識,這是科學定律制約它的表現。它誘導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接著又否定了這結論的意義。這是客觀世界和人類開的玩笑之一:總是給我們一個貌似有理的結論,然後毫不留情的否定它。這實際上也是我們不斷逼近所謂“終極真理”的過程。不過在這裡老阿還是沒辦法給出一個真正自然的形象,只能用一種貌似沒有主觀痕跡的價值觀來表現。沒辦法,這已經很不錯了。
穆勒博士試圖控制自己的命運,可是沒有辦法,於是他就想辦法毀滅這一切。儘管這就是它所需要的,那也沒關係。而他就是它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它自己已經厭倦了,要毀滅自己。這裡又反映了我們這些智慧生物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所做的可以說是某種外在的力量要求我們做的。一種宿命論?他有了目標,滿足了。的確,我們有一個目標,就應該滿足了吧?

歌詞

作詞:黃舒駿 作曲:黃貫中

一生有幾回 能爬到最高點
享受一點狂妄 能自由自在 一刻是永遠
孤單的時候 誰站在我身邊
與我共渡煎熬 面對人生的痛苦和喜悅

常常懷疑這一生究竟是為什麼
常常不懂這一生究竟該去愛誰
我好睏惑

我在等待 最後的答案
不管多困難 我要看清楚你的世界 的世界
我在等待 最後的答案
短暫的一生 我要走進去你的世界 的世界

距離雖遙遠 但我們心相連
讓我一直感到 你總是懂我脆弱的一面
飄泊的旅程 多少的愛與恨
經過紅塵滾滾 我們都好像失去了靈魂

相關詞條

《遺傳》《一則報導》異界機甲
《移魂怪物》《一個神經分裂症患者》《一隻下金蛋的鵝》
《一隻下金蛋的鵝》《一個地方》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