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

《外套》

《外套》全劇的故事核心源於俄國劇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渺小的底層職員在龐大而壓抑的體制內掙扎,換來的卻是屈辱與慘澹的人生。

基本信息

簡介

《外套》《外套》

《外套》是英國導演阿米特·拉哈弗(同時也是該劇的編劇和主演)根據果戈理同名小說改編。導演選取並誇張了果戈理《外套》男主人公阿卡基對一件外套的無限渴求到靈魂被魔鬼帶走孤獨死去的悲慘人生。阿卡基是窮困且勤懇的辦公室職員,租住在窄小的房間,每日拚命工作以求升職,從而獲得一件像樣的外套,卻屢屢失敗。在魔鬼撒旦的誘惑下他出讓了自己的靈魂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外套,卻很快被上帝搶去並將他從高處推落,打回原形。一切又都消失了:外套、愛情還有自己的靈魂。

藝術特色

你若以為該劇主題過於嚴峻、色調過於陰沉,一定會看的人昏昏欲睡,那就大錯特錯了。本劇共7個演員卻使用了英、日、意、西等8種以上的語言,沒有一句一譯的中文字幕,只有簡單的中文故事梗概。每個演員臉上都塗著一層白色的油彩,像帶著面具,也像是小丑,昏暗陰冷的燈光下看不出多少表情。那么戲劇的主要敘事就只能依靠演員的形體表演。使用真正的戲劇語言——形體、舞蹈和迅速且充滿想像力的場景轉換推進情節發展。演員的肢體語言,敘事清晰而幽默,充滿魅力,間或讓人想到啞劇或者法國的偶戲團,舞蹈也富有情感。類似於行為藝術或者裝置藝術的舞台美術和燈光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到敘事中來。從來沒見過舞美和道具具有如此強大的表達力。

《外套》《外套》

這是一種充滿想像力和表現力戲劇觀,有斯坦尼,有布萊希特,也有梅蘭芳,混搭交織在一起。使用類似於京劇中一根鞭千軍萬馬,三五步萬水千山的假定性,在《外套》空空的舞台,同樣用無限的虛擬烘托出舞台表演的無限真實。譬如微型的小門一擋,演員拿個鏡框扮演阿卡基父母合影,即刻營造出阿卡基侷促的臥室。辦公室里來回傳送的檔案,一會兒又變成了狂風呼嘯,烘托並象徵阿卡基內心的風暴。整場戲的燈光都是陰鬱昏暗,完全契合著果戈理小說的氛圍。
但是,過度依賴連續性的肢體動作和電影版的情境切換,侵擾到了巨作的思想價值和批判的力度。這個戲的規模比較適合二三百人的小劇場演出,首都劇場的空闊舞台,使這齣戲顯得有些發散,不夠聚神,沒有達到最佳的呈現效果。
《三個黑故事》和《安魂曲》也曾經給北京的戲劇舞台帶來強烈的震盪。在這樣的戲劇面前,我們只需縱情盡享智性的歡欣。導演、演員和觀眾一起觸摸戲劇舞台上的無盡的可能性,一起開掘戲劇所擁有的獨特而迷人的力量。

劇情介紹

劇照劇照

《外套》全劇的故事核心源於俄國劇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渺小的底層職員在龐大而壓抑的體制內掙扎,換來的卻是屈辱與慘澹的人生。阿米特·拉哈弗集編劇、導演和男主角於一身,他說:“《外套》令我著迷的主要原因是其外在特徵,以及內心與外表的聯繫。主人公阿卡基看起來憂鬱、嚴厲而且冷漠,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欲望。在我看來,他的內心世界才是他真實的自我。”
阿米特·拉哈弗和他的團隊將果戈理筆下的故事進行了全新演繹,將背景放置在現代社會的職場。男主人公阿卡基貧窮、善良、羞澀、怯懦,身處公司底層,無論從任何意義上講都算不上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他和一切有夢想的年輕人一樣,愛上了美麗的女同事,並試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期贏得美女的芳心。在殘酷的競爭與現實面前,阿卡基最終敗下陣來,一念之差讓他用靈魂與魔鬼交換了一件象徵權力、財富和成功的華美外套,並從此走上幸福與幻滅交織的不歸路。

《外套》一劇講述了一個公司底層小人物阿卡基的故事,他身處蝸居卻心懷夢想,愛上了辦公室美麗善良的女同事娜塔莉,貧窮自卑的他不敢表白愛情、又在工作中屢屢受到同事的嘲笑,因此他加倍地努力工作希望可以得到那件人人嚮往的、象徵著成功和地位的“外套”來證明自己,但最終這件“外套”被他人獲取。絕望之下的阿卡基受到魔鬼的誘惑,用自己的靈魂向魔鬼換取了那件“外套”,卻從此走向不歸路。該劇在舞台上頗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許多令觀眾意外的場面都被呈現出來,如高空懸吊行走、極速變幻的舞台場景、電影慢鏡頭般的畫面等等,演員們用一氣呵成的流暢表演和極為豐富的舞台元素使得這部戲在看完之後有種“電影大片”的體驗。

亮點

劇照劇照

《外套》一劇最有趣也最彰顯其“國際范兒”的地方是,這部只有七個演員的戲,整場台詞卻是由八個不同國家的語言構成的,演員們根據劇中所飾演角色的變化,用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日語、匈牙利語等不同語言“輪番上陣”。更有意思的是,引進該劇的製作人袁鴻表示,他保證每個普通觀眾都可以不用看字幕就能完全看懂這部戲。原來,該劇導演和演員們在創作之初便考慮到了“語言障礙”可能帶來的問題,所以他們在表演上進行了極大的突破,最大限度地調動演員的身體、語調、音速等一切具有表現力的手段,讓觀眾在大致了解劇情的基礎上,就完全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來意會台詞和情節,通過自己的想像力為演員們的“對話”進行“填詞”,類似於“看圖說畫”練習。而聰明的觀眾們通常也非常樂於這種舞台上下的遊戲和互動,畢竟不用翻譯聽懂八國語言的鍛鍊機會不是天天都有的。
被稱為“足以為先鋒戲劇正名”的《外套》無論是從表演手法還是舞美、燈光、音樂的運用方面來看,都是一次對傳統戲劇模式的極大挑戰和顛覆。然而這部“先鋒戲劇”卻不是那種讓觀眾看不懂的戲,一方面它講的故事非常貼近現代生活,很容易讓掙扎於工作和生活邊緣的現代人產生共鳴。另一方面,該劇所運用的戲劇手法,都是處處為觀眾考慮的手法,導演阿米特·哈拉弗表示,由於劇團常年在不同國家演出,所以他們很關注如何讓不同民族、語言和國家的觀眾能夠非常清楚地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信息,只有當觀眾真正理解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與關聯之後,才能夠有一種和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

表演特色

肢體語言舉重若輕

目前國內的許多白領戲劇,多執著於用台詞和事件探討職場中的競爭、情感等諸多問題。《外套》也表現職場,但它採用了舉重若輕的方式,台詞很少,用肢體語言為職場畫了一幅生動的簡筆畫。職場中繁冗的規章制度、複雜的人際關係、晉升的壓力,都沒有具體台詞提及,但漫畫式的表演卻讓觀眾輕易捕捉到了一切。一場反映職場壓力的戲,用鑼鼓點配音。有序的鑼鼓點響起,演員們猶如上了發條的機器,動作規範而麻木。在一場晉升戲中,演員們在舞台上站成一排,通過改變位置表現人物的晉升。阿卡基眼看著自己通過一點點努力就要走到前面時,另一個演員插隊般直接站到了隊伍最前面,職場競爭的殘酷被展露得一覽無餘。這樣的演出方式顯然強化了人們對職場的印象。在20位觀眾中,有13位觀眾認為該劇最打動人的是對職場殘酷的素描,占總數的65%。同時,7位觀眾認為小人物的悲劇命運最打動人,占總數的35%。

舞美

換景好似蒙太奇

當晚,《外套》還為觀眾提供了多元的視聽享受,燈光、道具、音樂以及8種外語,都是構成該劇的表演部分。
舞台上,簡練乾淨的燈光使所有場景的切換都不留痕跡。依靠燈光和道具的變化,舞台上出現了阿卡基的家、辦公室、銀行、酒館,甚至阿卡基夢中的天堂和地獄,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鏡頭。雖然只有7個演員,劇中角色卻從頭到尾說英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等8種語言,語感十分豐富。
根據觀劇調查顯示,在20位觀眾中,有11位觀眾認為該劇的新穎之處在於舞台綜合元素的運用,占總數的55%;有5位觀眾認為演員特殊的表演方式非常新穎,占總數的25%;另外有4位觀眾認為對經典作品的再創作是該劇的成功之處,占總數的2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