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與幸福》

《時代與幸福》

《時代與幸福》共分三篇17章。時代篇,揭示了時代的本質與特徵,揭示了幸福與時代的關係;幸福篇,提出了幸福五定律:福因轉折律、福財相關律、福欲相關律、欲望轉折律和幸福轉折律,揭示了幸福的秘密;修養篇,闡述了新時代實現幸福目標的基本途徑。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時代與幸福》闡明了一條主線,這條主線的要點是:
(1)生理欲望是有限的;
(2)生理欲望需要物質條件;
(3)滿足正常生理欲望的物質條件就是有限的;
(4)這個有限物質條件就是基本生活條件;
(5)有了基本生活條件,生理欲望就得到了滿足,就有了生理幸福;
(6)生理欲望得到滿足之後,人們必然從生理欲望階段轉折到精神
欲望階段;
(7)隨之,人們就從生理幸福階段轉折到精神幸福階段;
(8)在精神欲福(精神欲望和精神幸福)階段中,精神條件起主要
的、決定的作用,物質條件是次要的;
(9)於是,在精神欲福階段中,美好心態就是幸福之源。
這條主線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這個邏輯體系的起點是:人的生理欲望是有限的;這個邏輯體系的終點是:美好心態是幸福之源;推動這個邏輯體系貫穿到底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們有了基本生活條件。
站在時代最前列,縱論“幸福五定律”。目光深邃,視野寬闊,高瞻遠矚,新見迭出。主要理論貢獻:(一)揭示了時代的本質和特徵;(二)論述了幸福與時代的關係;(三)破解了新時代幸福的秘密;(四)闡明了新時代通向幸福的基本途徑。世界至今未解決的時代課題…幸福之迷,基本闡明。

內容簡介

為什麼首先在已開發國家、繼而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而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隨之提高呢?怎樣才能使人們更幸福呢?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的時代課題。看了《時代與幸福》之後,這個時代課題從理論上就能基本上得到解決了,闡明了。

作者簡介

董崇山,主要著作:
《政體論》(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股份制與企業運行機制》(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成才方略》(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社會主義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勞動社會主義論綱》(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困局與突破——人類能源總危機及其出路》(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長篇小說《紅玉蘭》(黃河出版社,2008年版)等。

目錄

第一篇時代篇
第一章基本生活條件
內容提要
一、第三次技術革命
二、基本生活條件階段
三、偉大的歷史轉折
第二章社會資本主義階段
內容提要
一、簡短說明
二、資本主義新階段
三、資本主義進人新階段的原因
四、帝國主義的“遺產”
第三章人類進入和平時代
內容提要
一、戰爭時代結束
二、進入和平時代的原因
三、世界進入“一五多極”格局
第四章經濟全球化階段
內容提要
第五章人類進入發展階段
內容提要
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生存與發展
三、生存階段和發展階段
四、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五、機會與選擇
第六章人類進入民明時代
內容提要
一、生物人與社會人的統一
二、對民明時代的簡短說明
三、聯合國和國際區域組織
四、討論民明時代的意義
五、國家的幸福目標
六、還有兩件大事要做
第二篇幸福篇
第七章什麼是幸福
內容提要
一、幸福的定義
二、幸福與快樂
三、幸福與思維
四、幸福的評價
第八章幸福第一定律:福因轉折律
內容提要
一、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二、歷史性的大轉折
三、福因轉折律表述
四、福因轉折律的原因和過程
第九章幸福第二定律:福財相關律
內容提要
一、歐美學者的調查和結論
二、生理欲望的有限性
三、兩種財富和兩種欲望
四、福財相關律表述
五、福財相關律的原因和過程
第十章幸福第三定律:福欲相關律
內容提要
一、生理欲望與精神欲望
二、精神欲望的分類
三、精神欲望的無限性
四、福欲相關律表述
五、福欲相關律的原因和過程
第十一章幸福第四定律:欲望轉折律
內容提要
一、基本欲望的兩個發展階段
二、欲望轉折律表述
三、欲望轉折律的原因和過程
第十二章幸福第五定律:幸福轉折律
內容提要
一、幸福的兩種基本形態
二、幸福的兩個發展階段
三、精神幸福的分類
四、劃時代的歷史性轉折
五、幸福轉折律表述
六、人類沒有富人時代
七、幸福轉折律的原因和過程
第三篇修養篇
第十三章品德修養
內容提要
一、德時代
二、品德與幸福
三、加強品德修養
四、有度、有道、有義
第十四章才能修養
內容提要
一、才時代
二、才能與幸福
三、成才的基本要素
第十五章性格修養
內容提要
一、性格與幸福
二、加強性格修養
第十六章過程與結果
內容提要
一、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二、創造性幸福
三、幸福與目標
第十七章美好心態是幸福之源
內容提要
一、什麼是美好心態
二、幸福與時代
三、美好心態與幸福
四、遺傳、後天因素與幸福
五、價值幸福者
六、結束語

前言

幸福,是全人類每個人都關心和追求的目標。在人類300萬年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一直把衣、食、住、行和醫療、教育、養老等基本生活條件作為幸福的目標而苦苦追求著,奮鬥著。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了基本生活條件——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比較舒適的住房,有了比較好的衣食行條件,有了醫療費用、教育費用和養老費用。人類世世代代追求的夢想在一些國家終於實現了,然而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隨之提高,有些人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近幾十年來,眾多學者對幾十個國家進行了100多次調查,一個主要結論是:幾乎所有人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卻沒有覺得更幸福。我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是幸福?金錢、物質與幸福是什麼關係?幸福目標怎樣實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董崇山蒐集了大量的統計資料,進行了潛心的研究,寫出了《時代與幸福》這部著作。
《時代與幸福》全書共分三篇17章。時代篇,揭示了時代的本質與特徵,揭示了幸福與時代的關係;幸福篇,提出了幸福五定律:福因轉折律、福財相關律、福欲相關律、欲望轉折律和幸福轉折律,揭示了幸福的秘密;修養篇,闡述了新時代實現幸福目標的基本途徑。
為什麼首先在已開發國家、繼而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而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隨之提高呢?怎樣才能使人們更幸福呢?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的時代課題。看了《時代與幸福》之後,我們認為,這個時代課題從理論上基本上解決了,闡明了。
我們自己讀了《時代與幸福》,也與看過該書或聽過對該書內容介紹的人交談過,大家對本書都是肯定的,認為這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著作,它的出版定會推動學術界對幸福問題的理論研究,也會對社會、對國家確定工作方向和目標,加強幸福建設起先導作用。
我們認為,《時代與幸福》的主要理論貢獻是:
一、揭示了時代的本質和特徵
作者在《時代與幸福》一書中揭示和闡明了“人們具有基本生活條件”的重大意義。人們具有了基本生活條件,這正是人類邁進一個嶄新歷史時代(作者把它稱為民明時代)的根本原因。而且,人們具有了基本生活條件,這正是新時代的本質特徵。同時,《時代與幸福》還闡明了民明時代的一系列重要時代特徵——人類邁進和平階段、發展階段、民主時代、民權時代、民生時代、德時代和才時代,等等。
我們同意作者的分析和結論: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社會已經開始邁進偉大的民明時代。
二、揭示了幸福與時代的關係
作者從人類發展史、從整體上研究幸福問題,發現幸福同生產力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緊密聯繫著,不同歷史時代的科技水平決定幸福的性質和幸福的實現程度。人類歷史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各已開發國家的絕大多數人率先有了基本生活條件,從根本上結束了舊時代的貧困狀態,從而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這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轉折。時代的發展,必然帶來幸福階段的轉變,即由生理欲望階段(以生理欲望為主的階段)轉折到精神欲望階段(以精神欲望為主的階段),由生理幸福階段(以生理幸福為主的階段)轉折到精神幸福階段(以精神幸福為主的階段)。這就是說,新的時代——民明時代決定了新的幸福階段——精神幸福階段。民明時代和精神幸福階段是同一條“根”,即人們具有了基本生活條件。
三、提出了幸福五定律,破解了幸福的秘密
作者提出和闡明的幸福五定律,其中有不少開創性的新鮮觀點,其中一個基本理論是:生理欲望是有限的_÷滿足生理欲望的物質條件就是有限的一生理欲望滿足之後,人們必然從生理欲望階段轉折到精神欲望階段,從生理幸福階段轉折到精神幸福階段-在精神幸福階段中,精神條件起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物質條件是次要的-所以,在精神幸福階段中,美好心態就是幸福之源。這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它像一根主線貫串全文。
四、闡明了新的幸福目標與實現途徑
幸福是人類的總目標。各個國家的不同階段的幸福目標是不一樣的,每個人也應根據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目標。從總體上講,在缺乏基本生活條件的開發中國家,應以滿足人們的生理欲望和生理幸福為主要目標,應當集中力量發展物質生產,解決民生問題,使人們具有基本生活條件。同時重視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道德建設。在已開發國家,人們有了基本生活條件之後,就要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欲望和精神幸福為主要目標,加強德、才、格修養,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使人們具有美好的心態,以獲得精神幸福(差級幸福、人際幸福和價值幸福)。在名權利面前,做到愛財有度,取財有道,用財有義;愛權有度,取權有道,用權有義;愛名有度,取名有道,用名有義。同時繼續搞好滿足人們生理欲望的物質生產,但經濟發展不再是國家、社會追求的主要目標。因為人的生理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滿足生理欲望的物質生產也應當是有限的。
這部著作,我們想,如果再加上“家庭幸福”一章是不是更好?家庭是國家、社會的細胞,家庭是否幸福,無論對國家、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有不小的影響。家庭的最大作用,是讓人可以得到歸屬感、支持感、信任感。快樂有人與你共享,痛苦有人與你分擔,鬱悶有人聽你傾訴,身心有人給你溫暖。家和萬事興,家和社會安定。這個意見僅供作者參考。
《時代與幸福》就像是一碗湯,那就請讀者自己慢慢地去品味吧。

精彩書摘

二、才能與幸福
似乎大家都知道有才就能獲得幸福,關於這個問題,好像不必多說。
在文明社會這個等級社會中,對於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廣大勞動大眾說“才能”就是幸福,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他們不可能獲得才能;因為即使他們有了才能,他們也沒有施展的機會;因為對於處在生理饑渴狀態下的他們而言,他們知道只有物質財富才能使自己幸福。
可是,在文明社會向民明時代的過渡中,在民明時代,在人們有了基本生活條件之後,人們就從生理幸福階段過渡到精神幸福階段。於是,一方面,他們有條件提高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才能已經成為精神幸福的基本條件。這時,也僅僅是在這時,才能才會使人們幸福。
德高,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端正而高尚;才高,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豐富而深刻。因此,德高是幸福(精神幸福)之源,才高也是幸福(精神幸福)之源。
人們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上學讀書,為了長知識,長本事,將來有個好工作,好多掙錢,好過幸福的日子。然而,這樣說是片面的,頂多說對一半。上學讀書學習,為了提高精神境界,為了有一個美好的心態,為了對人生、對世界、對幸福有個新的認識,有更端正、更科學、更正確、更豐富、更深刻的認識,有更新更高的心理體驗。這是幸福之源。對於人的幸福而言,在人們有了基本生活條件的情況下,這後一半的意義,絕不亞於前一半的意義。而且,你有了更高的才和德,有了美好心態,你就可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你就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同時,你往往就會從這種服務中得到更多的回報,包括更多的收人。為此,你就會獲得更大的幸福。
1.在民明時代,才能是獲得物質財富(A)的決定性因素。
2.在民明時代,才能是獲得價值幸福的基本因素。
3.在民明時代,才能是獲得人際幸福的重要因素。因為才高、智高,就會對人生、對世界有更豐富、更深刻的認識,因而這有助於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4.在民明時代,才能是獲得差級幸福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因為獲得差級成果主要是依靠才能,同時,對人生和世界有豐富而深刻的認識,這也有助於保持差級幸福。
如果一個愚者獲得了幸福,那么,在這裡,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他有一定的德行,他沒有多少差級欲望;二是他的基本物質條件至少得到了低水平的滿足。從而,他所獲得的幸福是低層次的物質幸福(生理幸福),他不可能享有多少精神幸福。
人是思維的動物,人是幸福的動物。從一個角度而言,思維越高級,越豐富,越深刻,就越幸福。
有的人認為,越愚昧越幸福,“無知無欲”就是幸福。這是沒有根據的。如果這就是幸福,那么,豬狗就比人幸福,而且越低級的動物就越幸福。這是根本經不住推敲的。任何人,包括傻子都不願意做豬狗,更沒有任何人願意是低級動物。“無知無欲”是幸福,這不過是個別哲學家憑空想像出來的一種東西而已,它完全脫離了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人。
有的人認為,簡單就是快樂,平淡就是幸福,這也是缺乏根據的。
我們說,人之所以幸福,從根本上說,是人有思維,思維越高,越豐富,越深刻,就越幸福。人的頭腦簡單,從根本上說是思維簡單。如果說思維越簡單就越幸福,那么,換言之,沒有思維就是最幸福。動物沒有思維,或思維非常簡單,非常低級,因而動物比人幸福;而植物和石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思維,因而植物和石頭是最幸福的。這顯然是荒唐的。
儘管幸福是一種主觀的自我感受,但是,幸福的類別和程度,仍然是有客觀標準的。一個傻子整天樂呵呵的。如果你問他:你有什麼痛苦嗎?他可能回答說:我不知道痛苦為何物。如果你據此說:這個傻子是最幸福的人,那你就又錯了。因為按照這種簡單的邏輯,石頭根本不知道痛苦為何物,所以石頭是最幸福的。
人之所以是唯一幸福的動物,就是因為人是唯一能夠思維的動物。才智高的實質是思維能力高,因此,從總體上說,才智越高的人就越幸福。
據此,判明人是否幸福的一個基本尺度,就是看這個人的思維是淺還是深,是正確還是不正確,是端正還是不端正,是豐富還是貧乏,是低級還是高級。如果認為思維越簡單就越幸福,就背離了這個準則,背離了幸福本質
說平淡就是幸福,這也是不準確的。這種話語的言外之意是說:轟轟烈烈不是幸福。然而,是否幸福,並不是依據平淡和轟轟烈烈來區分的。平淡的人中既有幸福的人,也有不幸福的人;轟轟烈烈的人中同樣既有幸福的人,也有不幸福的人。
如果說,少欲(對差級成果的少欲)就是幸福,純潔就是幸福,誠實就是幸福,善良就是幸福,這則是準確的,正確的。但是,作為社會中的普遍法則,必須是人們有了基本生活條件之後,才能夠成為幸福的基本原則。
雖然我們不能說平淡是一種幸福,然而我們卻可以說平安是一種幸福。
一個人的思維越高級,精神世界越豐富,越深刻,就越幸福;相反,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越膚淺,越貧乏,越沒有更多更高的精神感受,就越缺少精神幸福。
有的人說,才華越高的人就越是痛苦。我們認真地分析了他們提出的理由。我們認為,除了個別情況必須作特殊的解釋之外,從總體上說,這種結論是缺乏根據的。
有的人說,學歷越高越不幸福,特別是女性,更是如此。這也是沒有根據的。
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學生進行的一項關於“高學歷女性幸福感”的調查顯示,將近九成的女博士感到幸福。表示“不太幸福”、“不幸福”的人只占被調查者的8.5%和3.4%。
美國衰老研究所、哈佛醫學院的調查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其壽齡越長,受教育超過12年的平均壽命為82歲,而受教育不足12年的人,其平均壽命只有75歲。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學歷高的人群吸菸率低,患肺氣腫疾病的可能性更小,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健康,享受醫療保險和服務的機會更多。
我們認為,研究人員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是,還有一點是應當強調的:從總體上說,學歷高的人精神境界更高,心態更好,從而使他們得到更多的精神幸福,特別是價值幸福。而精神境界高,心態美好,享受更多的價值幸福,這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
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少數學歷高的人、才能高的人並不幸福。那么,這是什麼原因呢?
1.有些學歷高、才能高的人,德的修養並沒有跟上,甚至有比較嚴重的人格缺陷。這是他們不幸福的一個重要原因。
2.有些人雖然有學歷高,但其才能結構並不合理。比如說雖然知識比較豐富,但是智慧型並不高,從而認識事物仍然比較膚淺。這也可能是他們不幸福的一個重要原因。
3.有些人由於缺乏修養,低層精神欲望——財、權和名的欲望過高,而又難以滿足。這也可能是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4.中國可以說是剛邁入市場經濟不久的國家,由於整體來說人們的素質還不夠高,市場體制還不健全,競爭機會和分配方面都有些不平等的地方。這也往往是造成他們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我們相信,隨著法制的不斷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隨著人們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很多問題都會逐步解決。
仁者常樂,智者常樂。
……
·查看全部>>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十三)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智慧全集》
《馬雲創業語錄》
《校園演講寶典(精華版)》
《一本書看懂人性》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精華版)》
《給心靈做個按摩—釋放職場壓力,快樂並高效著》
《好命女孩成長日誌》
《怎樣讀懂和使用身體語言大全集》
《名人名言啟示錄:人生成長啟示錄》
《人生小語:人生成長啟示錄》
《每天讀個好寓言大全集》
《人生感悟:人生成長啟示錄》
《思維風暴——22種黃金思維700道世界思維名題》
《卡耐基勵志經典大全集》
《職場冷暴力及應對技巧》
《諾貝爾獎得主名言賞析》
《愛情經典書:20世紀文化名人愛情故事》
《能力培養書——中外名人經商能力的故事》
《健康習慣書(與健康有關的130個習慣)》
《命運參考書——海外名人改變命運的故事》
《機遇指導書:華夏名人把握機遇的故事》
《俞敏洪教你創業》
《學會施恩懂得感恩》
《打造個人品牌NO.1》
《老闆會留下誰?:危機下的職場生存法則》
《做富人的藝術—拉住富人的手,跳出窮人的圈》
《男子生活聖經》
《一生能有幾次工作:5大法則,決定你的職業生涯》
《知己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
《用舌頭代替拳頭》
《女力—未來世界需要的十種女性特質人才》
《良鳥擇木而棲:古人求職與升遷的智慧》
《曾國藩謀略大全》
《出言制勝》
《發掘你的競爭力》
《突破自我》
《別一個人用餐:左右逢源的人脈力量》
《胡雪岩謀略大全》
《邏輯思維訓練1200題》
《超級人脈術大全集》
《為什麼你是窮忙族》
《不抱怨時間:誰說重要事不能明天做》
《一枚紅色曲別針:一個天方夜譚神話的締造者》
《社交心理學》
《聽話聽音:透過言談看人心》
《玩的就是心理戰術》
《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牛根生教你創業》
《時代與幸福》
《成功心理學》
《像猶太人一樣創業》
《女人受益一生的7堂女學課》
《李嘉誠成功語錄》
《辦事藝術全知道》
《史玉柱教你創業》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馬雲教你創業》
《如何掌控你的時間》
《心靈雞湯大全集》
《中華智謀大全集》
《裁員對決:守住職位的52種非常方法》
《做好員工的藝術:企業最需要的12種好員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