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今日、明日》

《昨日、今日、明日》

影片《昨天、今天、明天》分別以三個都市傳奇故事為代表,充分刻畫出義大利人的民族氣質,和當時的特別社會氛圍,以喜劇的笑聲來表達對這些怪異現象的嘲諷,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從此展開了羅蘭與馬斯楚安尼的銀幕情侶搭檔,在六七十年代曾瘋靡一時。曾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基本信息

影片概況

《昨日、今日、明日》《昨日、今日、明日》海報(中國)
片名:Ieri, oggi, domani 英文片名: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中文譯名:昨天、今天、明天

國家:義大利/法國

語言:義大利語

導演:維托里奧 德 西卡 (Vittorio De Sica)

主演:Marcello Mastroianni ,

Sophia Loren

Silvia Monelli

Tecla Scarano

Agostino Salvietti

Lino Mattera

分類: 喜劇

片長:118分鐘

上映時間:1963年12月19日

分級:阿根廷: 13/智利: 14/芬蘭: K-12/瑞典: 15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單聲道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內容簡介

《昨日、今日、明日》精彩劇照

名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所導演的本片是一部群星喜劇戲,它可以分為三部。

第一部講述的是,一個在黑市里專門賣外國香菸的女人從未嘗過鐵窗的滋味,因為當時法律規定不逮捕懷孕的婦女和產後六個月的婦女。所以在產後,就催丈夫作愛,因此逃過了入獄的命運,不過最後因懷孕失敗還是走進了監獄。

《昨日、今日、明日》《昨日、今日、明日》經典海報

第二部講述一位富婆迷戀比她年輕的作家,二人一次開著高級轎車兜風,因二人氣氛熱烈而導致撞車,富婆頓覺索然無味,遂攔車揚長而去。

第三部講述一位高級妓女與一位神學院的學生相戀,妓女擺脫了恩客的糾纏,但經不住神學院學生的老父母懇求而不得不與學生分手。學生走後,其恩客仍被打入冷宮。本片分別以三個都市的風格為代表,充分地刻劃出義大利人的氣質,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

相關評價

影片分別以三個都市傳奇故事為代表,充分刻畫出義大利人的民族氣質,和當時的特別社會氛圍,以喜劇的笑聲來表達對這些怪異現象的嘲諷,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從此展開了羅蘭與馬斯楚安尼的銀幕情侶搭檔,在六七十年代曾瘋靡一時。曾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精彩影評

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四百下,廣島之戀……廣大文藝青年們聽到這些名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大師級”吧。對於我來說,它們卻都指向那個寂寞的大二上學期,安靜的南配殿地下,戴著耳機,無聊地盯著一部奇怪的

《昨日、今日、明日》《昨日、今日、明日》DVD封套
黑白片。到現在,眾多看過的電影,已如流過砂子的水一般,在記憶里不留任何痕跡,只除了這部《昨日,今日和明日》。
如電影名字暗示的一般,這電影有三段。第一段是“那不勒斯的安德琳娜”。索非亞羅蘭在第一段里演的私菸販子很像池莉小說里常常出現的武漢女人,精明潑辣膽大妄為。那不勒斯也很像小說里的武漢,窮人聚居的小街,真誠狡黠熱情的鄰人……第一段大概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個男人有這么性感的老婆,可是一想到要和她天天做愛以便能使她逃避監牢,就一個腦袋兩個大。
第二段是“米蘭的安娜”,故事發生在象徵了窮極人類荒淫奢侈極限的米蘭。貴婦的情人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這讓貴婦覺得倍兒有面子,可是轎車一壞就不同了。所謂的資產階級的空虛無聊,也許就在於這兒吧。他們對一切外物,只存在占有與被占有的關係。情人與跑車,只要他們是可以被占有的,便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作家又怎樣,情人是作家,對於這個貴婦來說,就像自己的跑車是法拉利一樣,也許這個貴婦平時會小心取悅,小心保養他們,但不會有真正的感情。
第三段是“羅馬的瑪拉”。與奢侈空虛物質肉慾的米蘭相對,假如我們讓一個故事發生在羅馬,那么它應該是浪漫的,超越物質的,比方說“羅馬假日”,於是這部電影的第三段比起前面兩端來,有更多理想與浪漫的氣息。神學院大學生愛上了住他隔壁的高級妓女……插一句,所謂的“真實的愛情”,不可能發生在王子與公主之間,貧賤之交也不行,因為即使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最終也還是會結合,文藝作品裡,門當戶對便是愛情的大敵。所以說,怪大叔和小loli的禁斷之愛最高!說遠了,回到這個電影,兩個不可能的人相愛了。然而理想主義的愛情不得不屈服於現實主義的結尾,妓女答應了學生的奶奶不再和她孫子來往。愛情在這兒沒有戰勝一切,不過妓女由此成為全劇中最高尚純潔的人物。同情與反諷,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在結尾完美的交融。
樂觀而又無奈的那不勒斯,浮華而又空虛的米蘭,浪漫而又現實的羅馬,這大概就是德西卡眼中的義大利吧。

導演介紹

《昨日、今日、明日》維托里奧 德 西卡
維托里奧 德 西卡 (Vittorio De Sica)

男,生於1902年7月7日,義大利

逝世於1974年11月13日,法國

星座:巨蟹座

義大利導演兼演員。二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復興中重要導演,而且是一位極具才幹與魅力的演員。其作品對戰後義大利底層人民流露出深厚的人文關懷,而且風格極其自然,毫無矯飾。16歲登上銀幕,21歲跟他人一起搭台演戲,成為舞台劇的偶像巨星。 1932年開始成為電影明星,主演浪漫喜劇。1939年初執導筒,出師不利,未顯才華。後來開始跟羅西里尼和維斯康提一起關注老百姓的生活,1942年以《孩子在看著我們》掀起一場電影的革命。戰後執導《偷腳踏車的人》 ,將新現實主義美學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之後因導演作品的商業失敗,將主要經歷轉向表演,一輩子共參演了150多部影片。60年代曾執導少量佳片,但總體份量遠不如前。

主要作品年表:
《出航》 (1974),The Voyage
短暫假期》(1973),A Brief Vacation
《故國夢》(1970),The Garden of the Finzi-Continis
《向日葵》,又譯《第二個月亮》(1970),Sunflower
《昨天、今天和明天》 (1963),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三艷嬉春》 ,又譯《薄伽丘》(1962),Boccaccio'70
《最後的審判》(1961),The Last Judgement
烽火母女淚》(1960),Two Women
《布魯克林的安娜》 (1958),Fast and Sexy
《屋頂》(1956),The Roof
那不勒斯的黃金》(1954),The Gold of Naples
《終站》(1953),indiscretion of an American Wife
《恩貝托·迪》 ,一譯《風燭淚》(1952),Umberto D
《米蘭奇蹟》,一譯《慈航普渡》(1951),Miracle in Milan
《偷腳踏車的人》(1948),The Bicycle Thief
《心與魂》(1947),Heart and Soul
《擦鞋童》 (1946),Shoe-Shine
孩子在看著我們》(1944),The Children Are Watching Us

精彩劇照

《昨日、今日、明日》《昨日、今日、明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