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

《施公案》

《施公案》,晚清小說。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約由於其故事始於說書,後經文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施公案》《施公案》

1982年北京寶文堂新排印本 402回,包括部分續書。小說的中心人物施仕綸,實即康熙年間施世綸,字文賢,清漢軍鑲黃旗人,曾任揚州江寧知府、漕運總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傳。小說《序》稱“采其實事數十條,表而出之,使天下後世知施公之為人,且使為官者知以施公為法也”。但書中許多公案題材和情節,大都出於虛構。

寫作特點

《施公案》《施公案》

小說從施仕綸作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時止。所作之事,不外“審案”和“剿寇”。情節比明代公案小說稍加曲折,斷案之外,又有私訪遇險之事。書中大小十餘案,大都靠託夢顯靈、鬼神鑑察來解決,靈怪色彩很濃。剿殺“黃河套水寇”劉六、劉七,惡虎莊的武天虬、濮天雕,手段殘忍狠毒,表現了維護忠孝節義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明顯傾向。

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為俠客黃天霸。黃出身“綠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稱“改邪歸正”(34回),改名施忠,充當官家的護院和走卒。他與昔日的綠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計斬決十二寇,逼殺結義兄嫂,邀功請賞。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濟民的“俠客”和致君澤民的“忠義”結合起來,把“俠客”變成忠於封建統治的奴才和幫凶,從而維護封建帝國利益。
《施公案》標誌中國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的合流。它在同治、光緒年間曾續至10集。其後續作品還出現了《三俠五義》《彭公案》。此外又有《李公案》、《劉公案》、《於公案》、《張公案》等。這類小說的特點是:“每以名臣大官,總領一切”,而所謂俠客,則“幫助政府”。但由於《施公案》宣揚“懲惡揚善”思想,並迎合部分市民心理,故產生很大影響。京劇《惡虎村》、《連環套》等數十齣劇目,均與小說《施公案》有關。小說語言通俗,類似口語;但粗糙庸俗,語多不通。其善於鋪排,則具有民間通俗文學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