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儀象法要》

《新儀象法要》

中國宋朝天文學家蘇頌為水運儀象台所作的設計說明書。成書於宋神宗紹聖初年,約當公元1094~1096年間。據《宋史·藝文志》等記載,本書又曾名《紹聖儀象法要》、《儀象法纂》等。

基本信息

《新儀象法要》簡介

儀象法要儀象法要
中國宋朝天文學家蘇頌水運儀象台所作的設計說明書。成書於宋神宗紹聖初年,約當公元1094~1096年間。據《宋史·藝文志》等記載,本書又曾名《紹聖儀象法要》、《儀象法纂》等。今通行各本都源出南宋乾道壬辰(公元1172年)施元之刻本,共三卷。施元之曾據當時所見的各本進行過校補。書中所謂“一本”、“別本”就是施元之補入的。通行本中以《守山閣叢書》刊本為善。書首有蘇頌《進儀象狀》一篇,報告造水運儀象台的緣起、經過和它與前代類似儀器相比的特點等。正文以圖為主,介紹水運儀象台總體和各部結構。各圖附有文字說明。卷上介紹渾儀,有圖十七種。卷中介紹渾象。除五種結構圖外,另有星圖二種五幅,四時昏曉中星圖九種。卷下則為水運儀象台總體、台內各原動及傳動機械、報時機構等,共圖二十三種,附別本作法圖四種。其中還有唯一的一段不帶圖的文字:“儀象運水法”,講述利用水力帶動整個儀象台運轉的過程。總計全書共有圖六十種。

內容

新儀象法要是我國宋代大科學家蘇頌為其主持創製的“水運儀象台”而編寫的儀器構造及使用說明書。全書共三卷,書首列有“進狀”一篇,上卷自“渾儀”至“水趺”共十七圖,中卷自“渾象”至“冬至曉中星圖”共十八圖,下卷自“儀象台”至“渾儀圭表”共二十五圖。 本書為其譯註本。
《新儀象法要》是一部具有世界意義的古代科技著作。這部不足三萬字的著作,記下了中華民族古代的許多光輝成果,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機械鐘錶的錨狀擒縱器;它記錄的游儀窺管隨天體運動,是現代天文台的跟蹤機械——轉儀鐘的雛型;它記錄的水運儀象台觀測室活動屋板,是現代天文台圓頂的祖先。此外,此書還為我們留下天文儀器和機械傳動的全圖、分圖、零件圖五十多幅,繪製機械零配件一百五十多種,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正是由於這些圖紙保存至今,現代學者才得以進行研究,王振鐸、李約瑟才分別復原出水運儀象台。《新儀象法要》中的“蘇頌星圖”也是一項重要的天文學成就,它是存於國內的最早的全天星圖

作用

這些結構圖是中國現存最古的機械圖紙。它採用透視和示意的畫法,並標註名稱來描繪機件。通過復原研究,證明這些圖的一點一線都有根據,與書中所記尺寸數字準確相符。本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力運轉天文儀器專著。它反映了中國十一世紀的天文學和機械製造技術水平。通過研究,人們得以了解中國古代的水運儀象傳統,從此還得知近代機械鐘錶的關鍵性部件──錨狀擒縱器是中國發明的。

配圖

圖書描述圖書描述

本書是北宋時期的一部記錄水運儀象台的構造及其零件形制的著作,原題蘇頌撰。水運儀象台是將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組合在一起,由水力推動的大型天文儀器。書的首篇是蘇頌的進儀象狀,記載了水運儀象台的製造緣起、經過等。正文包括各種設計圖和相應的說明文字。卷上是渾儀部分,有零部件圖17幅;卷中是渾象部分,有渾象結構圖3幅、星圖兩套5幅和四時昏曉中星圖9幅;卷下包括水運儀象台總體及計時兼動力機構和傳動、報時裝置等部分,有圖23幅;書末附補入的“別本”部件4幅。 書名 新儀象法要
作者 胡維佳
主題/關鍵字 水運渾象-構造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版次 1997年1月第1版
印次 1997年1月第1次印刷
價格 12.00元
字數(千字) 180
ISBN號 7-5382-2357-6
出版日期 1997-1-1
相關文獻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叢
備註 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中心圖書館藏書

貢獻

1.為了觀測上的方便,它的屋頂做成活動的,這是今天天文台圓頂的祖先。
2.渾象一晝夜自轉一圈,不僅形象的演示了天象的變化,也是現代的天文台跟蹤機械—轉儀鍾的祖先。
3.蘇頌和韓公廉創造的擒縱器,是後世鐘錶的關鍵部件,因此,它有是鐘錶的祖先。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