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動心弦的樂曲》

《撥動心弦的樂曲》為現代網路作家橡皮擦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該部作品目前處於已完成狀態中,原創首發於小說閱讀網,作品內容跌宕起伏,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散文作品,也是作者的經典之作。

基本信息

網路作家橡皮擦寫的散文作品。

基本信息

*作者:橡皮擦
*作品類型:隨筆

簡介

音樂的感悟

內容欣賞

嘎達梅林隨想曲》是根據內蒙民歌《嘎達梅林》改編的一首中型笛子與樂隊隨想曲。全曲長大約13分鐘,表達了蒙古人民對嘎達梅林這位民族英雄的敬愛與讚美。

初聽這首曲子,是在兒子的MP3里,當時並不知道曲名。那晚,半圓的月亮斜掛在西南的天空。我帶著耳麥,站在陽台上,樂曲由深沉的低音開始,引出了宛如人聲合唱的圓號和雙簧管,在背景上飄出明亮的笛聲,沐浴著恬恬的月光,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悲傷,一下子湧上了心頭,頓時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但是委婉空透的笛聲卻又把我帶向那更深的,幾乎是讓人窒息的憂悶之中,讓我在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樂曲中,來不及有流淚的機會。漸漸的隨著音樂的舒緩,悠揚笛聲中加著編鐘珠落玉盤的清脆,逐漸讓我感覺到平靜和清幽。最初那種心靈深處的孤獨,漸漸遠去。而我就踏著這優美的曲子,幻想著在這灑滿月光的晚上,獨自一人時快時慢地走在一個遼闊的草原,讓自己在這無限的空間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思緒。如歌的行板,樂曲主題由笛子與樂隊幾次的變奏交替出現,我看到魯迅先生的《社戲》里的片段。看到幼年的魯迅,頭戴一頂黑色壓紅邊的棉瓜帽,穿著緞面的長袍,長長的辮子很文靜地披在身後。他站立在一隻烏篷船頭,船兒飛一般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穿行,就像他文章描寫的那樣,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也朦朧在這水氣里。先生和他們的玩伴們嬉笑聲,以及遠處戲台上顯出紅紅綠綠的的人物,都籠罩在這個夜色里……輕鬆明快的曲調,讓我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隨著音樂的推進,樂曲進入高潮,家前河兩岸絢麗閃耀的彩燈,公路上汽車的奔跑聲,這時候也成了音樂的一部分。節奏鮮明的快板,強弱對比,起伏的旋律和極其富有特點的節奏,使我感覺自己是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聆聽世界級的大師們在演繹著古老而動聽的天籟之音,腦海里不斷閃現那些英雄人物們,慷慨激昂,英勇就義的場面;這個時候衝擊力極強的高亢之聲,也讓我想到為了生活來來往往奔走的人們,想起為人生理想奮鬥的艱辛和美麗,使我看到失敗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悅,使我感覺人生真的就是這樣有高峰也有低谷,飄飄渺渺地彈指一揮間。音樂就在這風格鮮明的散板華彩之中,引出尾聲的急板而結束全曲,讓人感覺淋漓盡致但又意猶未盡。

在樂曲結束後,餘音不絕,而我的思緒也並沒有收回來,我不知道自己在陽台上呆站了多長時間。感覺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能聽到這樣的音樂真是莫大的幸福,心靈的愉悅完全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這首歌頌民族英雄的敘事曲,我聽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感覺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是如此地豐富,這或許就是經典的作用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