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拔罐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拔罐療法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及與疾病的鬥爭中創立、總結出的一種獨特療法,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拔罐法》一片系統介紹了拔罐法的起源、古代記載、特點及作用機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拔罐法》《拔罐法》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版本:2003-12-262003-12-2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ISBN:ISRCCNM220001070

資料介紹

《拔罐法》拔罐法
拔罐療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及與疾病的鬥爭中創立、總結出的一種獨特療法,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以罐為器,利用燃燒的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之吸著於皮膚,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膚鬱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片系統介紹了拔罐法的起源、古代記載、特點及作用機制。著重介紹罐具的種類及特點、如何選擇罐具、各種拔罐方式的適應證及操作要領、起罐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避免因拔罐不當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拔罐時出現異常情況的處理等內容。本片對學生及臨床醫師掌握拔罐法操作要領和技能起指導作用。本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製作。片長41分鐘。本片適用於中醫學院學生及臨床醫師。

罐的質地、形式多種多樣。拔罐法適用於風濕痹痛、腹痛、消化不良、頭痛、高血壓、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經病、軟組織損傷、目赤腫痛、麥粒腫、丹毒等,尤其對小兒患者更為適用。唯高熱、抽搐、痙攣等症,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髮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慎用。

套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吸筒療法、拔筒法。古代有以獸角製成的,稱角法。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鬱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寒、除濕、散結拔毒、退熱等作用。
適用於感冒咳嗽,肺炎,哮喘,頭痛,胸脅痛,風濕痹痛,腰腿痛,扭傷,胃痛,瘡癤腫痛,毒蛇咬傷(排除毒液)等病症。使用時應注意選用罐口光滑、大小適宜,拔罐時間不宜過長。常用拔罐方法有閃罐法、投火法、抽氣法、水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絡拔罐法等。

注意事項:使用時應注意選用罐口光滑、大小適宜,拔罐時間不宜過長。常用拔罐方法有閃罐法、投火法、抽氣法、水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絡拔罐法等。

盤點與“拔罐”相關的圖書

中醫拔罐療法又稱“角法”,拔火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