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是一篇文學作品,是作家顏岩的作品之一。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

【作 者】:顏岩
【叢編項】: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
【裝幀項】:平裝 32 / 380
【出版項】:人民出版社 / 2007-12
【ISBN號】:9787010066066 / 701006606X
【主題詞】:哲學與宗教-哲學-哲學流派-其他哲學流派

圖書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當代美國著名批判理論家道格拉斯·凱爾納思想的學術專著。它從晚期馬克思主義角度出發,以獨特的文本學解讀法,評析了美同新批判理論家凱爾納對批判社會理論的重建。以批判理論和後現代理論為根基,凱爾納認為我們應該綜合現代理論和後現代理論的學術成果,發展一種批判的社會理論;在對社會的總體判定上,凱爾納堅決拒斥後現代,認為我們正處於現代時期;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判定上,凱爾納提出了“技術資本主義”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性質並未發生改變;此外,凱爾納還提出了批判的全球化理論和批判的媒體文化理論,其中不乏精闢之見。本書除了分析上述內容,還從哲學角度剖析了凱爾納思想的方法論內涵及其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關聯。它的特色在於,作者試圖從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出發還讀者一個完整的凱爾納肖像,並將其解讀為一個擁有獨特理論體系的理論家。對於把握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和英美哲學的理論動向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顏岩,男,河南濟源人。200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2005年以來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代表作有:《現象學精神與“歷史現象學”概念》(《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技術資本主義:凱爾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新圖繪》(《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8期):《與邏輯關係的再考證:與張一兵先生商榷》(《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等。

本書目錄

從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代總序)

導論
一、凱爾納其人:生平與著述
二、身份的轉變:從學者到理論家
三、關於凱爾納在思想史上的定位
四、關於本書
第一章 批判理論: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作為超學科的社會批判理論
一、界限的瓦解與抽象的辯證法
二、總體性與中介
三、國家資本主義
四、超學科研究與內在批判法
第二節 批判理論的轉型及其在40—60年代的發展
一、40年代批判理論的轉型
二、文化工業與大眾文化批判
三、消費社會與後現代主義
第三節 後60年代:批判理論的理論與實踐
一、後60年代的批判理論與激進政治
二、資本主義的危機與非組織化
三、重新政治化:批判理論與激進政治
第二章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重建
第一節 第三代批判理論家與批判的社會理論
一、第三代批判理論家
二、批判社會理論的內涵與特徵
三、批判理論與後現代理論的聯姻:一種弱綜合的嘗試
第二節 重建批判社會理論的方法論構架
一、一種多向度、多視角的批判社會理論
二、超學科研究與辯證法
三、實用主義:批判社會理論的基石
第三章 解碼“後現代”
第一節 後現代概念的厘定
一、現代、後現代的語義星叢
二、“後”之內涵
 第二節 後現代發生學探析
一、後現代產生的原因
二、抽象——景觀——類象:一個具體路徑的分析
 ……
第四章 後現代理論與激進政治
第五章 技術資本主義、全球化與馬克思主義
第六章 批判的媒體文化理論與媒體教育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