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之邀》

《戴雲之邀》

《戴雲之邀》一次偶然出遊,讓沉重和疲憊煙消雲散。

戴雲山,是平日裡眼熟而又陌生的地方。遠觀,松柏將山遮蔽成一座座綠色的大草垛,聳立在城北五公里之外,乘車沿商洛路往北不到一支煙功夫,使到了山腰,那是一條通往山頂—玉皇頂的便道,泥濘的紅沙路雨後數天依然不見乾,路旁的沙棘、酸棗掛著露珠,十分鮮亮,知道很澀,卻直想摘幾顆嚼嚼。
山路彎曲,擰成粗粗細細的腰帶,漸走漸靜。似有一習涼風從頭頂瀉下,隨之空中瀰漫來一層流紗,那是晨霧披戴而至,路旁的山石浸潤得濕亮濕亮。友人絮絮而談,我卻只想屏息靜悟。約摸在寂寂的山道間繞行了20來分鐘,忽聽山羊的“咩咩”叫,又聞黃牛的汗臭味,靜觀數時不見蹤影,轉過山嘴,才遇見放牧的山民,那巳近在咫尺。猛瞥山下,濃濃的霧已填滿了大溝小壑,那森森綠林變成了滾動的、升騰的白浪,友人有心疾,不由驚退幾步,再三勸慰,也不肯挪出半步,反覆說:“我知道下邊,我知道下邊。”可我,真想張開雙臂,去上面浮游,哪怕……只許片刻……

簡介

作品:《戴雲之邀

作者:楠柯

類型:散文

內容介紹

曾千萬遍吟詠過“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絕句,也不止一次在童話故事中遇到過鶴髮童顏、滿腹經道的仙翁。戴雲山之巔北,生有一片百年栗林,穿越落滿毛粟橡果的山坡,幾間土石瓦房幽座澗畔。友人說,那是岳丈棲身之地,一路走來,拜訪老人也是他的目的之一。我直批他為何不早說,便疾步前往。遠遠的聽見狗叫,叫聲空靈悠遠,久久迴蕩。還未至屋前,便看見屋間走出一健朗老人,沒等我們施禮,他已快步走到我們面前,握住我的手直問“從哪兒來”,似乎我們是“神兵突降”。幾句寒喧,他又折身從屋內拿了水壺紙菸出來。稍停,似乎又覺著缺少什麼,便飛身進屋,一手提了桌子,一爭提著酒瓶出來!我直覺得自己木納,如坐刺窩一般,不由得不再一次問及他87歲的壽齡。老人十分健談,五行解世的語言風格讓我又一次若置身戴雲之巔。兩盅酒後,老人邀我去門前澗邊,指著若隱若現的遠山遠水,逐一訴說著老關廟、二龍水之謎事。終了,眼中閃過一絲難見滄桑。他問我:“現在是民國多少年?”,我迅速折算了下,告訴他:“86年!”,他滿意的笑了笑。我知道他曾經做過國民黨軍醫,我想,也許這一問一答一下子縮短了87與37(我的年齡)的距離,縮短了人生境遇的千差萬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