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慄》

《戰慄》

《戰慄》,收入了余華的三篇中篇小說,是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戰慄》也是三篇作品,這裡更多地表達了對命運的關心。無論是在動盪的年代裡,還是在寧靜的生活中,這些人的命運都在隨波逐流,返抗也好,掙扎也好,或者逆來順受,最後都一樣。它們是現實的,也是內心的。

我的經驗是寫作可以不斷地去喚醒記憶,我相信這樣的記憶不僅屬於我個人,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形象,或者說是一個世界在某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烙印,那是無法癒合的疤痕……

書中收入了余華的三篇中篇小說,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品。 《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運的偶然性與重複性;《一個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歸途的命運;而《戰慄》中,一個被命運捉弄的詩人,無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達歡樂……這些關於命運的故事,既有現實的,也有內心的。

作者簡介

余華浙江海鹽人海鹽這個地方,是杭州灣里的一座小城。這小城裡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徑。還有石板鋪成的小街,用腳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覺。還有一條從余華家窗下流淌過去而使余華討厭的骯髒陰沉的河。余華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醫。他從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種壓抑和困禁,渴望自由開放。余華生於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畢業後待業。從1978年開始當了5年牙科醫生,1984年《北京文藝》給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星星》,25歲那一年,他又寫出了《十八歲出門遠行》。余華的創作,曾經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響,後來他從他們的藝術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1984年他寫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說,開始展露了他獨具個性的文學才華。1988年的年初他發表了極有影響的《現實一種》,作家及其作品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華自己似乎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間的那種殘酷狀態,也可以用一種非常瀟灑的輕鬆情調來描畫。接著,他又發表了《世事如煙》、《此文獻給少女楊柳》等小說,又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余華從處女作《十八歲出門遠行》開始到《世事如煙》等作品,在比較短的時間裡,以跳躍式的姿態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學高度。他越來越自如地開拓了自己的文學天地,構築了自己獨有的藝術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

編輯推薦

《戰慄》也是三篇作品,這裡更多地表達了對命運的關心。無論是在動盪的年代裡,還是在寧靜的生活中,這些人的命運都在隨波逐流,返抗也好,掙扎也好,或者逆來順受,最後都一樣。它們是現實的,也是內心的。

目錄

自序
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頒獎詞
偶然事件
一個地主的死
戰慄

余華作品集

余華是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在國外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