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報》

《戰士報》

《戰士報》於1950年創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出版。

基本信息

報刊簡介

《戰士報》《戰士報》

《戰士報》於1950年創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出版。它曾伴隨著紅軍將士勇往無前的英勇作戰和犧牲精神,走過了難忘的崢嶸歲月

《戰士報》的前身最早是1930年誕生江西中央蘇區的《戰士》報,由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創辦,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張際春兼任主編,是紅四軍的機關報。四開2版,手刻油印,不定期出版。

報刊歷史

紅軍長征時,《戰士》報是紅一軍團政治部機關報。長征途中戰鬥異常頻繁,《戰士》報仍堅持出版。1935年5月26日至30日,《戰士》報五天內出了三期,報導紅一軍團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田灣大捷和飛奪天險瀘定橋的英雄事跡。1935年9月,紅軍長征陝北會師後,紅一軍團政治部繼續以“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的名義出版《戰士》報。

抗戰開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戰士》報由八路軍115師繼續出版,為115師政治部機關報。八路軍115師挺進敵後,平型關一戰,殲滅日寇板恆師團,天下聞名。1943年,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一元化領導,八路軍115師與山東縱隊合併,由於日偽封鎖,路程遙遠,交通不便,《戰士》報奉命停刊,改出《戰士》月刊。

1945年8月這支部隊挺進東北,與東北抗聯合為東北民主聯軍,組成東北人民解放軍(後為第四野戰軍),出版了《自衛報》,配合蘇聯紅軍解放日軍占領的東北。而國民黨在美國的直接幫助下,用兵艦派了新一軍和新六軍等六個軍近20萬人的美機械化部隊到了東北,要以“武力接收”東北,挑起了內戰。面對暫時敵強我弱的東北局勢,東北民主聯軍牢牢掌握毛主席的戰略思想,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運動戰為主,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到1948年11月,東北全境國民黨部隊被殲滅,東北回到人民手中。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後,東北軍區《自衛報》隨野戰大軍潮湧入關參加戰鬥,完成遼瀋作戰任務的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進軍關里,協助華北部隊,解放了張家口,發動了平津戰役,占領天津,和平解放古都北京,使整個華北解放。

《自衛報》隨大軍入關後,東北軍區於1949年2月5日決定出版《前線報》,做為東北軍區的機關報。

1949年4月,四野部隊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進軍命令,由北平、天津地區兼程南下,突破長江中游敵軍防線,從西起宜沙、南至贛江的千里遼闊戰線上,發動了強大攻勢,整個長江以南的戰爭,形成了對國民黨殘匪的追擊戰鬥,第四野戰軍這支在東北嚴寒中成長起來的部隊,又在江南酷熱的環境下作戰,相繼解放了湖南、江西、廣東各省。1949年11月全殲從華中逃往華南的白崇禧匪幫,把新中國的五星紅旗插到了中越邊境線上,中南大陸全部解放。隨後部隊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

《自衛報》隨四野部隊南下,因戰事多、作戰頻繁,報紙停辦。

1950年4月中南地區全部解放。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決定出版報紙,為繼承和發揚紅軍傳統,定名為《戰士報》。

報頭為朱德書寫繁體字,並有“朱德”簽名。報頭保留了中國舊時文字書寫從右至左的格式,所以當時報頭樣式為《報士戰》,報紙從標題到內容,大部分橫排版文字均為從右至左,也有部分是從左至右,新舊兩種文體並存。

後《戰士報》重新設計報頭,仍以朱德題寫繁體字“戰士報”為報頭,沒有了“朱德”簽名,報頭字下配漢語拼音“ZHANSHIBAO”,右邊是標框,並配八一軍旗下士兵與刺刀的圖示。

1951年4月17日第七十六期開始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出版”第四野戰軍番號取消。

後來,中南軍區變為廣州軍區,《戰士報》改為廣州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出版,報頭和報紙內容的所有橫排版文字也一律改為從左至右排序。

朱德總司令題寫的“戰士報”報頭一直使用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改由林彪題寫的“戰士報”報頭。

1951年1月26日《戰士報》第54期、第57期分別刊登“華北解放紀念章”將全部製成並附圖案說明和“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關於頒發華北解放紀念章問題的解答及頒發的範圍和對象。

第四野戰軍跋山涉水進入中南,消滅了國民黨反動軍隊,解放了中南全境。接著又分散剿匪,肅清了各地土匪、特務,斬斷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殘餘的爪牙。《戰士報》以紅軍精神鼓舞部隊剿匪作戰,奪取全國解放的最後勝利:

如,四十五軍某部針對“剿匪不如當志願軍光榮“思想,學習毛主席“限期剿匪”的命令,土匪的後台就是美帝,土匪使用的電台都是美國給的,美帝不承認新中國,土匪破壞新中國,認識到打美帝和剿匪一樣光榮。

“四十三軍三八一團痛殲匪救國自衛軍”
“二十一兵團剿匪士氣高漲”
“四十五軍年來殲匪近九萬”、
“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通令嘉獎剿匪有功的四十八軍”、
“中南軍區司令部公布二月份剿匪戰績,全區殲匪六萬七千餘”、
“大小瑤山股匪全部就殲,殲匪八萬八千多,繳槍四萬多”、
“肅清潛伏在部隊內的反革命分子,軍法處處決七名匪犯”、
“廣西全省股匪基本消滅,十六個月殲匪三十七萬餘”、
“廣西剿匪有很大成績榮獲毛主席致電嘉慰”、
“廣西軍區首長向毛主席報告完成剿匪任務,決心繼續徹底肅清反革命殘餘勢力,給朝鮮人民與中朝部隊以實際援助”。

1951年2月2日第56期《戰士報》出版《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戰績展覽特刊》,整版發表署名文章“勝利的道路”,介紹第四野戰軍浴血奮戰打遍中國的輝煌戰績和戰鬥歷程,並刊登林彪、羅榮桓親筆題詞。

從1946年7月1日到1950年6月30日,四野部隊共殲敵188萬多。這支經歷了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英雄部隊,二十多年來,東自海濱,西迄崑崙山,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差不多打遍天下。

從《戰士》報歷經《戰士》月刊、《戰士》(快報)、《戰士》(副刊)、《自衛報》,《戰士報》作為紅軍時期誕生的戰地報紙,走過了不平凡歲月,見證了這支從雪山草地走出的紅軍部隊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和戰鬥歷程:見證了紅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英勇犧牲的戰鬥精神和一往無前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意志。它所凝聚的紅軍精神將永鑄中國革命的征程。

法律方面報刊雜誌大全

吳邦國: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法制日報》
《解放軍報》
《山西法制報》
《民主與法制時報》
《中國國防報》
《檢察日報》
《人民海軍報》
《戰友報》
《空軍報》
《人民武警報》
《亮報》
《現代兵器》
《環球軍事》
《中國衛生法制》
《橄欖綠》
《中國民兵》
《世界軍事》
《現代艦船》
《民主與法制》
《法制與經濟》
《中外法學》
《廉政文化研究》
《當代法學》
《法治與社會》
《北方法學》
《犯罪研究》
《世紀行》
《犯罪與改造研究》
《金劍》
《楚天主人》
《法制時報》
《法律與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
《法人》
《法學論壇》
《青海法制報》
《當代海軍》
《藍盾》
《清風苑》
《法制與社會》
《警察技術》
《法學雜誌》
《江淮法治》
《中國審判》
《解放軍健康》
《長安》
《檢察縱橫》
《中國新時代》
《法律適用》
《法治研究》
《中國消防》
《法學天地》
《人民法院報》
《法制博覽》
《四川法制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軍隊黨的生活》
《現代職業安全》
《法庭內外》
《人民公安報》
《檢察風雲》
《警察文摘》
《方圓法治》
《北京觀察》
《中國空軍》
《中國軍轉民》
《青少年犯罪問題》
《科技與法律》
《國防》
《人權》
《東方劍》
《重慶法制報》
《中國軍工報》
《兵器知識A》
《法制周報》
《天津政法報》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規政策專刊》
《大連法制報》
《雲南法制報》
《安防市場報》
《河南法制報》
《法治快報》
《邊防警察報》
《中國遠洋報》
《內蒙古法制報》
《法制文萃報[合訂本]
《法學家茶座》
《山東法制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公報》
《重慶政協報》
《公安內參》
《遼寧法制報》
《法治人生》
《西部法制報》
《甘肅科技報》
《人民前線》
《新疆法制報》
《中國政府採購報》
《解放軍報合訂本》
《公民與法》
《法制與新聞》
《新法制報》
《浙江法制報》
《法治周末》
《北方法制報》
《法制參考》
《法制生活報》
《公民與法治》
《甘肅法制報》
《軍事歷史》
《中國公共安全》
《法制生活》
《上海法治報》
《河北法制報》
《人民軍隊報》
《青海藏文法制報》
《法制今報》
《知識博覽報》
《火箭兵報》
《憲法學、行政法學》
《山東公安》
《紫光閣》
《海軍雜誌》
《中國紀檢監察報》
《邊防生活》
《法制》
《法治新報》
《戰士報》
《法制文萃報》
《廣西武裝》
《公訴人》
《西北民兵》
《東海民兵》
《消防科技》
《法治》
《當代檢察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