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輩——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後代深情回憶》

以革命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我的父輩》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的父輩我的父輩

《我的父輩》以革命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本書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節生動,許多細節鮮為人知,真情實感催人淚下,加之傳奇經歷、沉浮悲歡、跌宕起伏的人生戲劇,讀罷令人感慨萬千。

這批革命前輩雖然權重位高,但他們的物質生活卻極其簡樸,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實、富有。 銘記 傳承 創新——“我的父輩”徵文序 俞正聲我生命中的那幾個重要日子——回憶我的父親毛澤東 李敏伯伯四個侄兒女有的在部隊三十多年,有的軍齡僅幾個月——他和七媽“干涉”我們兄妹四人參軍 周秉鈞父親身為國家主席,對家裡人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他寫信給學校,不同意我黨員轉正 劉愛琴 1969年,我丈夫和兒子分別當上了“豬倌”,爹爹高興地說——讓他們父子比比,看誰的豬養得壯 朱敏父親最喜歡游泳。1992年,醫生不讓他下海了。

在北戴河岸邊——88歲父親看著我們游泳心裡直痒痒 鄧林 1982年,我大學畢業被分到人事部,當時教師社會地位低,待遇差——父親卻舉雙手贊成我重返中學講台 陳偉華(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首長連夜趕寫工作報告,警衛員卻累得睡著了,那次——爸爸給警衛員當了整整一夜“警衛” 馬廣父親是陝北山溝里窮苦農民的兒子,為革命殫精竭慮幾十年,一直深情地牽掛著養育他的那片黃土地——臨終前他用最後氣力寫下“我想延安” 馬曉文為了節約開支,爸爸主動將身邊工作人員編制減到最少——為省鍋爐工,他要求將家裡鍋爐拆除 王四毛父親出任甘肅省委書記後,為解決饑荒日夜呼籲求助——他用省下的糧食救人,自家卻斷了頓 王南寧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打電話來問,是否可支援一些奶粉幫助滬、蘇、浙、皖等地孤兒院解燃眉之急。父親說——把孤兒們接過來,讓草原養育他們 雲曙碧 1977年,年邁的父親重返部隊後,專心研究現代軍事--他到外地休養,仍然是跋山涉水看地形 鄧穗為了解決農民生計,在潮濕多雨的四川盆地推廣種棉花,於是——父親將自家大院花草拔掉種上棉苗 申再望我們家人都要按吃飯次數打鉤交納一伙食費,為此——父親要我刻蠟紙油印一張就餐表格 四龍改革開放後,陳雲同志提出“高級幹部的子弟和親屬不許經商”的意見,父親專門召開家庭會議,強調——“我們家的孩子哪個也不許經商!” 伍連連父親因病不能出席開國大典,而我有幸參加,他格外激動——老人家坐在門口等我回來介紹盛況 任遠征爸爸身陷囹圄時,依然信仰真理,從不抱怨民眾,他常說——幹部脫離了民眾,才會自己打倒自己 蘇承業藉口要去香山植物園散心,半途突然轉道——父親與葉帥在西山有次特殊“筆談” 李小林 “文化大革命”中,父親被非法關押、批鬥、刑訊,他接連向總政黨委寫了三封信,坦然寫道——“真金不怕火燒,不是真金燒掉更好” 李衛雨劉伯承、鄧小平為自己的參謀長當紅娘,在他們的精心指揮下——爸爸攻破了媽媽的“馬其諾防線” 李彤妍父親特別關心那些為革命做過工作,職務不高、生活困難的同志——司機老李生病,他急得滿京城找藥 李燕黎 ……

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後代深情回憶。謹以此書獻給新中國的締造者、創業者…… 本書以革命者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周恩來的侄子周秉鈞、朱德的女兒朱敏、鄧小平的女兒鄧林、陳雲的女兒陳偉華、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陳毅的兒子陳昊蘇、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聶榮臻的女兒聶力、葉劍英的女兒凌孜、粟裕的兒子粟戎生、陶鑄的女兒陶斯亮、羅瑞卿的兒子羅箭、胡耀邦的女兒滿妹、薄一波的女兒薄小瑩……57位革命後輩的57篇文章,飽含深情地回憶父輩在戰爭年代和建設時期的戰鬥、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

內容簡介

《我的父輩》以革命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我的父輩》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節生動,許多細節鮮為人知,真情實感催人淚下,加之傳奇經歷、沉浮悲歡、跌宕起伏的人生戲劇,讀罷令人感慨萬千。這批革命前輩雖然權重位高,但他們的物質生活卻極其簡樸,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實、富有。

作者簡介

張黎明,著名記者,新民晚報《軍界嘹望》周刊主編。1957年出生。1987年畢業於空軍政治學院。下過鄉、當過兵、做過工。
從1985年起,先後採訪了王平、李德生、陳錫聯、肖華、肖克等近百位開國將軍。2006年,重走長征路,開設“紅軍將士話長征”專欄,劉華清上將為其題寫刊名。2007年,策劃組織“百位共和國將軍書法展”活動,執行主編《百位共和國將軍書法集》。2008年,創辦主編《軍界嘹望》周刊。2009年,策劃組織“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
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等單位聯合為其舉辦個人新聞作品研討會,著有國家級重點圖書《走進統帥部》,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家、華東地區和上海市新聞評比中獲獎。
2009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評為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

編輯推薦

《我的父輩》: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後代深情回憶。
謹以此書獻給新中國的締造者、創業者……

目錄

銘記 傳承 創新——“我的父輩”徵文序
俞正聲毛澤東生平簡介
我搬出中南海後,見到爸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一次,我輾轉託人好不
容易才見到了他——爸爸嗔怪道:嬌娃你為什麼不來看我呀?

我的父輩我的父輩

李敏
周恩來生平簡介
伯伯四個侄兒女有的在部隊三十多年,有的軍齡僅幾個月——他和七媽“干涉”我們兄妹叫人參軍
周秉鈞
劉少奇生平簡介
父親身為國家主席,對家裡人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他寫信給學校,不同意我黨員轉正
劉愛琴
朱德生平簡介
1969年,我丈夫和兒子分別當上了“豬倌”,爹爹高興地說——讓他們父子比比,看誰的豬養得壯
朱敏
鄧小平生平簡介
父親最喜歡游泳。1992年,醫生不讓他下海了。在北戴河岸邊——88歲父親看著我們游泳心裡直痒痒
鄧林
陳雲生平簡介
1982年,我大學畢業被分到人事部,當時教師社會地位低,待遇差——父親卻舉雙手贊成我重返中學講台
陳偉華
(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
習仲勛生平簡介
1978年,寶安縣還是一個荒僻的小鎮,而河對面的香港高樓鱗次櫛比。我不解為什麼一水之隔卻有天壤之別?父親堅定地說——要想江山不變色,得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習遠平
馬文瑞生平簡介
父親是陝北山溝里窮苦農民的兒子,為革命殫精竭慮幾十年,一直深情地牽掛著養育他的那片黃土地——臨終前他用最後氣力寫下“我想延安”
馬曉文
馬明方生平簡介
首長連夜趕寫工作報告,警衛員卻累得睡著了,那次爸爸給警衛員當了整整一夜“警衛”
馬廣
王任重生平簡介
我們家人都要按吃飯次數打鉤交納一伙食費,為此父親要我刻蠟紙油印一張就餐表格
四龍
王樹聲生平簡介
為了節約開支,爸爸主動將身邊工作人員編制減到最少——為省鍋爐工,他要求將家裡鍋爐拆除
王四毛
烏蘭夫生平簡介
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打電話來問,是否可支援一些奶粉幫助滬、蘇、浙、皖等地孤兒院解燃眉之急。父親說把孤兒接過來,讓草原養育他們
雲曙碧
鄧華生平簡介
1977年,年邁的父親重返部隊後,專心研究現代軍事他到外地休養,仍然是跋山涉水看地形
鄧穗
葉劍英生平簡介
我結婚那天非常熱鬧。晚上我送完最後一批客人,精疲力盡回到屋裡還沒坐下,父親問我,你給工作人員送糖了嗎?我回答還沒有父親沉下臉說:你怎么這樣沒有禮貌
凌孜
呂正操生平簡介
2009年10月1日,父親與醫護人員一起觀看新中國六十周年慶典——老人對電視直播中的盛況讚揚不已
呂彤
伍修權生平簡介
改革開放後,陳雲同志提出“高級幹部的子弟和親屬不許經商”的意見,父親專門召開家庭會議,強調——“我們家的孩子哪個也不許經商!”
伍連連
任弼時生平簡介
父親因病不能出席開國大典,而我有幸參加,他格外激動——老人家坐在門口等我回來介紹盛況
任遠征
蘇振華生平簡介
爸爸身陷囹圄時,依然信仰真理,從不抱怨民眾,他常說——幹部脫離了民眾,才會自己打倒自已
蘇承業
李井泉生平簡介
為了解決農民生計,在潮濕多雨的四川盆地推廣種棉花,於是——父親將自家大院花草拔掉種上棉苗
申再望
李達生平簡介
劉伯承、鄧小平為自己的參謀長當紅娘,在他們的精心指揮下——爸爸攻破了媽媽的“馬其諾防線”
李彤妍
李先念生平簡介
藉口要去香山植物園散心.半途突然轉道——父親與葉帥在西山有次特殊“筆談”
李小林
李維漢生平簡介
父親說:老幹部要把自己的經驗留下來,交給後人。所以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里他戴著氧氣面罩堅持一字一句修改文稿
李鐵林
李強生平簡介
父親特別關心那些為革命做過工作,職務不高、生活困難的同志——司機老李生病,他急得滿京城找藥
李燕黎
李聚奎生平簡介
“文化大革命”中,父親被非法關押、批鬥、刑訊,他接連向總政黨委寫了三封信,坦然寫道
“真金不怕火燒,不是真金燒掉更好”
李衛雨
楊成武生平簡介
“文革”中,我們全家老小三代12口人被關在洛陽香山寺,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在爸爸倡導下辦起了學校——他給這所特殊學校取名為“狼牙山”
楊俊生
……
楊尚昆生平簡介
汪鋒生平簡介
宋任窮生平簡介
宋時輪生平簡介
張雲逸生平簡介
張國華生平簡介
陸定一生平簡介
陳士榘生平簡介
陳正人生平簡介
陳賡生平簡介
陳毅生平簡介
林楓生平簡介
羅榮桓生平簡介
羅瑞卿生平簡介
胡耀邦生平簡介
賀龍生平簡介
耿飈生平簡介
聶榮臻生平簡介
賈拓夫生平簡介
徐海東生平簡介
陶鑄生平簡介
黃克誠生平簡介
蕭華生平簡介
蕭克生平簡介
蕭勁光生平簡介
彭真生平簡介
彭德懷生平簡介
董必武生平簡介
粟裕生平簡介
曾希聖生平簡介
謝覺哉生平簡介
潭政生平簡介
潭震林生平簡介
滕代遠生平簡介
薄一波生平簡貪
……

序言

我們都有父輩,我們在父輩的懷抱中成長,在父輩的教誨下進步,在父輩的肩膀上攀登。我喜歡讀書,尤其愛讀革命前輩的傳記故事,從中感受革命前輩的人格魅力,從他們身上吸取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為紀念共和國六十華誕,《新民晚報》策劃推出“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後代口述筆錄,追憶父輩革命生涯和高風亮節,這些徵文將在《新民晚報》“新中國60周午”特別報導中刊出,囑我作序,就以“銘記、傳承、創新”為題吧。
銘記革命前輩的功績,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保持本色。締造了共和國的革命前輩,用他們的生命與智慧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一頁,使遭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昂首挺胸地站了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遺愛般般在,勿忘締造難”,陳毅同志這句飽含熱情的詩句,寄託了對後人的殷切期望,希望通過媒體的傳播,讓大家尤其是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裡的新一代,牢牢地記住革命前輩創業之艱難,接過他們的旗幟,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奮發有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傳承革命前輩的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革命精神,能讓我們更好地牢記黨的宗旨,服務人民。革命前輩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們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那種“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風範,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繼承下來,發揚光大,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傳承中開拓創新。

文摘

那天爸爸特別高興,親自主持婚禮。他舉著酒杯向我和令華祝福道:你們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還特別對女婿說了一句:“不用憂來不用愁,二人心意兩相投。”逗得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爸爸的心意我懂:他把對媽媽的關心和思念全部給了我,盡到了而且超越了一位做父親的責任。只要我過得好,媽媽就高興。媽媽高興,爸爸也就從中得到寬慰。
比較特別的是,這一年還為爸爸過了六十六歲生日。據說,這個歲數是很吉利的,說是“六六大壽”應該祝賀。為老人祝壽是中國人的傳統,不過,以前無論我們怎樣勸說,都被爸爸拒絕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次正逢爸爸生日。餐桌上除了與往日相同的幾樣小菜以外,還有剛剛煮好的麵條湯。保健醫生王醫生陪爸爸一起吃飯,爸爸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
“王醫生,咱們不祝壽,但可以吃湯麵的,是吧?”
“做壽是不會使人長壽的,對吧!”
“人活百歲就很不得了嘍,哪有什麼萬歲呀!”
有一年,工作人員事先未徵得爸爸的同意,辦了一個稍稍像點樣的生日宴席。結果遭到爸爸嚴厲批評。他拒絕出席壽宴,無論怎樣解釋、勸說都沒有用。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有時還真不給大家“面子”。
也許是這年心中幾大願望得以實現起了作用,這次爸爸居然同意舉辦生日慶祝活動了!我們心裡喜氣洋洋,真有一番過節的熱鬧氣氛。那天,除了我們家裡人之外,工作人員都在,而且還帶來了他們的子女。因此,廚房的叔叔就準備了兩桌比平時要稍豐富些的菜餚,還有長壽麵。
飯後,爸爸要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大家一聽說要照相,都非常高興地聚攏過來。那天,爸爸尤其喜歡和孩子們說笑、逗樂。也許,這是為爸爸辦的一次最“豪華”的壽宴。那歡樂的場面,熱鬧的氣氛,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隨後而來的三年困難時期讓爸爸變得寡言少語,我們很少聽得到那樂呵呵的笑聲了。爸爸愛吃豬肉,而當時他每月糧食定額二十四斤。於是,他不吃肉,多吃菜,每天頂多三兩米飯,這樣省下一些給我和妹妹。
在爸爸那次過生日四年後,我就搬出了中南海,見到爸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再後來就是“文化大革命”,我往往只能在電影紀錄片上看到爸爸。不過這也說明:他的女兒真正成為億萬中國老百姓的一員了。

後記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為了生動再現人民共和國締造者、創業者的音容笑貌,熱情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新民晚報社、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聯合主辦“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
經過九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從7月31日起,在新民晚報陸續刊登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六十位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後代回憶父輩的徵文,新民網及時轉載。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我的父輩”大型圖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專門為“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撰寫了題為《銘記、傳承、創新》的序文。
具有八十年悠久歷史的新民晚報,早在2008年夏季,就由其《軍界嘹望》工作室醞釀“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的方案,以此紀念新中國六十華誕。這個策劃很快得到了報社、集團、市委宣傳部領導以及上海市擁軍優基金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並且成立了“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組織委員會。
我們還十分榮幸地邀請了賀龍元帥夫人薛明,謝覺哉同志夫人、紅軍老戰士王定國,肖華同志夫人、紅軍老戰士王新蘭擔任組委會名譽顧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仲偉擔任名譽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宋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馬春雷,市民政局局長、市“雙擁”辦公室主任馬伊里擔任名譽副主任。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繆國琴擔任組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