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輩》

《我的父輩》以革命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本書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

基本信息

《我的父輩》《我的父輩》
基本信息作 者:新民晚報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ISBN:9787208087637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我的父輩》以革命後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本書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節生動,許多細節鮮為人知,真情實感催人淚下,加之傳奇經歷、沉浮悲歡、跌宕起伏的人生戲劇,讀罷令人感慨萬千。這批革命前輩雖然權重位高,但他們的物質生活卻極其簡樸,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實、富有。

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周恩來的侄子周秉鈞、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朱德的女兒朱敏、鄧小平的女兒鄧林、陳雲的女兒陳偉華、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陳毅的兒子陳昊蘇、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聶榮臻的女兒聶力、葉劍英的女兒凌孜粟裕的兒子粟戎生、陶鑄的女兒陶斯亮、羅瑞卿的兒子羅箭、胡耀邦的女兒滿妹、薄一波的女兒薄小瑩……五十七位革命前輩後代的五十七篇文章,用他們各自獨特的視角以及自己親身的感受,飽含深情地回憶父輩在戰爭年代和建設時期的戰鬥、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專門撰寫了題為《銘記、傳承、創新》的序文。

序言

銘記、傳承、創新
——“我的父輩”徵文序
我們都有父輩,我們在父輩的懷抱中成長,在父輩的教誨下進步,在父輩的肩膀上攀登。我喜歡讀書,尤其愛讀革命前輩的傳記故事,從中感受革命前輩的人格魅力,從他們身上吸取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為紀念共和國六十華誕,新民晚報策劃推出“我的父輩”大型徵文活動,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後代口述筆錄,追憶父輩革命生涯和高風亮節,這些徵文將在新民晚報“新中國60周年”特別報導中刊出,囑我寫幾句話,就以“銘記、傳承、創新”為題吧。
銘記革命前輩的功績,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保持本色。締造了共和國的革命前輩,用他們的生命與智慧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一頁,使遭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昂首挺胸地站了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遺愛般般在,勿忘締造難”,陳毅同志這句飽含熱情的詩句,寄託了對後人的殷切期望,希望通過媒體的傳播,讓大家尤其是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裡的新一代,牢牢地記住革命前輩創業之艱難,接過他們的旗幟,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奮發有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傳承革命前輩的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革命精神,能讓我們更好地牢記黨的宗旨,服務人民,革命前輩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們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那種“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風範,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繼承下來,發揚光大,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傳承中開拓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需要我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革命前輩曾以“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開創了新中國,走出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雄關漫道上不斷超越,鑄就了共和國今天的輝煌。在未來征途上,挑戰與問題依然會不斷出現,我們要以革命前輩為榜樣,敢於直面困難,勇於擔當責任,善於解決矛盾。不被風險嚇倒,不因成績止步,不受習慣局限,不為本本束縛,以求真務實、堅韌不拔的精神去創新突破,以不畏艱難、奮力拚搏的意志去攻堅克難。只有這樣,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才會蒸蒸日上,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我的父輩”徵文活動徵集的這些感人篇章,還將集結成冊,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希望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讀到這些好文章,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凸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