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春詞》

這是一首閨怨題材的佳作。是宋詞人李重元《憶王孫》春夏秋冬四首詞中第一首。寫少婦的春閨憶遠情懷。眼前的萋萋芳草,令人聯想到沿著這春草古道遠去的親人。高樓獨處,杜宇哀鳴,特別是黃昏時候,叫人情何以堪。在深閉的朱門大院中,雨打梨花不僅是孤寂的花木象徵,而且就是思婦的化身。它所營造的悽苦氣氛和擬人技法,令人哀感無端。

基本信息

原詞

憶王孫·春詞憶王孫·春詞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作者

李重元,遠約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後在世,生平不詳,工詞。《全宋詞》收其《憶王孫》詞四首,皆是頗具意境的佳作。

詞牌簡介

《憶王孫》詞調名,毛先舒《填詞名解》云:“漢劉安《招隱士》辭:‘王孫兮歸來,山中不可以久留。’詩人多用此語。
《北里志》:《天水光遠題楊萊兒室》詩曰:‘萋萋芳草憶王孫’,宋秦觀(按,應為李重元)《憶王孫》詞全用其句,詞名或始此。徽宗北狩,謝克家《憶君王》詞即其調也。
又名《豆葉黃》、又名《闌乾萬里心》;《嘯余譜》云:‘改用仄韻後加一疊,即《漁家傲》也。”

注釋

1、萋萋句: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此處化用其意。
2、杜宇:即杜鵑。相傳古蜀帝杜宇號望帝,後讓位於其相開明,自己歸隱,化為杜鵑。左思《蜀都賦》:“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魂。”啼聲哀切,有杜鵑啼血之說。白居易《琵琶行》詩:“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3、欲黃昏二句:劉方平《春怨》詩:“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此化用其意。

譯文

漫山遍野的青草啊,象離人的愁苦一樣,無休無盡。這怎么能不使我想念遠離自己的心上人?
楊柳之外高聳的樓宇,就是我終日徒勞地佇立盼望,獨自傷神的地方!
悽厲的杜鵑一聲聲啼叫,那悲悽的聲音令憑高遠眺的閨人不忍聽聞。
一天之中又快到黃昏了,淅瀝瀝的春雨打得梨花零落,忍痛回房,深閉閨門,還是自己去忍受孤獨寂寞吧。

品詞

《全宋詞》據《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所錄,雲此詞系李重元作,誤入秦觀、李甲集。《全宋詞》錄李重元詞四首,均為《憶王孫》,分別題作“春詞”、“夏詞”、“秋詞”、“冬詞”,此為四首其一“春詞。這首傷春復傷別的小詞,沒有著意刻畫具體的事件和感情波瀾,只是從主人公望中所見所聞的一連串意象:萋萋芳草、樓外柳色、杜鵑哀鳴,使人領略到一種濃重的感傷氣息,十分耐人吟味。末句“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雖然也還只是狀景,並不直接言情,而我們卻可以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似乎也正如這寂寂黃昏的淒風苦雨一樣悽惻慘黯,所以黃了翁說:“末句比興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蓼園詞選》 )。

賞析

這首詞所表達的是一個古老的主題:春愁閨怨
就其所用詞語看,全詞所用也無非是宋詞中慣用的語彙,如柳外高樓、芳草斜陽、梨花帶雨、黃昏杜鵑。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僅憑藉七個音符的不同組合就能構成無數美妙的樂章一樣,這首詞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組合和不露痕跡而天然精巧的構思,描寫了一個獨立、不可替代的藝術形象。
我們先看一看這首詞的結構。這首詞主要是寫景,通過寫景傳達出一種傷春懷人的思緒。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過景色的轉換而逐步加深加濃,逐步顯示的。在場景的轉換上,詞作又呈為一種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詞終而趨於封閉的心態特徵。此詞起筆展示的是一種開闊的傷心碧色:連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輕飄揚到天盡頭了。這一句,情與景都呈現出一種杳眇深微的特徵。接下來,場景收束為田間路頭楊柳、柳外高樓。繼而,在杜鵑聲聲中,將到黃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場景再次收束為小院梨花帶春雨。最後,螟色入庭院,場景收束為一個無言深閉門的近鏡頭。可以想見,閉門人遊蕩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將最後回到常日緊閉的心扉內。詞作結構由大而小,由外而內,由景生情,總體上表現為收束的特徵。這一特徵又準確地表現了古代婦女那種內向型的心態。
這首詞的另一個特點是,不以錘鍊字句為能,因為可以看見詞中選用的都是一些最常見的意象。這些意象大多在前人詩詞中反覆出現過,積澱了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感情。意象本身就有很強的美的“張力”,足以調動人們的生活文化積累,從而幫助讀者想像美麗的意境。比如,詞中寫到的芳草、楊柳、高樓、杜宇、梨花,無一不是中國雅文學中的基本意象。這些意象經過歷代詩人傳唱,已具有一觸即發、聞聲回響的高度感發能力。即以“柳”而論,從《詩經》中的“楊柳依依”到韋莊的“無情是台城柳”,從李白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到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那一縷柳絲寄寓了多少中國文人的愁緒啊!人們讀到這個字,就會隨著各自的文化積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那種縈繞在心頭的憂怨。再如“芳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隱士》):“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那無處不在的芳草,承載了遊子思婦的無窮相思。

《憶王孫》其他三首

憶王孫·夏詞

風蒲獵獵小池塘,
過雨荷花滿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
針線慵拈午夢長.
註解
①風蒲獵獵: 風中的水草獵獵有聲. 薄, 水草. 獵獵, 風聲. ②過雨荷花: 雨後的荷花. ③沉李句: 投放在井裡冰鎮的李子和瓜象冰雪一樣涼. 沉李浮瓜: 李子沈入水中瓜浮水上. ④竹方床: 竹製的方床. 方床: 大床, 雙人床. ⑤慵拈: 懶拿. ⑥午夢: 午睡。
小池雨後,風蒲獵獵生響,荷花滿院生香。詞中女主人浸著瓜果,懶於針線,竹床晝寢,午夢方長。小令畫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圖,頗有風致。

憶王孫·秋詞

颼颼風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獨倚樓。
十二珠簾不上鉤。
黯凝眸,
一點漁燈古渡頭。
註解:①颼颼: 風過耳之聲. ②荻花: 蘆狄花. ③十二句: 華美的珠簾垂放著. 鉤, 簾鉤. ④黯凝眸: 黯然神傷地凝目沉思。

憶王孫·冬詞

彤雲風掃雪初晴,
天外孤鴻三兩聲。
獨擁寒衾不忍聽。
月籠明,
窗外梅花瘦影橫。
註解:①彤雲風掃:風掃陰雲。彤雲, 陰雲。 ②天外:天邊。 ③獨擁寒衾: 獨自圍擁著冰涼的被子. 衾, 被子。④月籠明:月色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