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霏霏》

微雨霏霏》,果決地絕棄對於外部自然事物和人物激情描繪的慣常手法,而是第一次無所畏俱地開始對於內心情感世界的深層開掘與嘶喊。這種對於社會現實的犀利批判和內心情感世界的開掘與嘶喊,最真切地體現了她在反叛自我跨越自我的艱途上飲血揮戈左衝右突的決然和毅然。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名稱;《微雨霏霏》

出版社

書號

類別;散文集

作者;廖華歌

簡介

她在散文華卷《微雨霏霏》,果決地絕棄對於外部自然事物和人物激情描繪的慣常手法,而是第一次無所畏俱地開始對於內心情感世界的深層開掘與嘶喊。這種對於社會現實的犀利批判和內心情感世界的開掘與嘶喊,最真切地體現了她在反叛自我跨越自我的艱途上飲血揮戈左衝右突的決然和毅然。
但是,《廖華歌散文新作》和她的《微雨霏霏》,只是她在改變自我超越自我的艱途上的兩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廖華歌來講,其真正的突破是她的《七色花樹》。這本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中的大多數篇什,都完全擺脫了她的初期散文的寫作方法,即對於外部自然事物的綺麗描繪和浪漫遐思,而是像戴上了一副光學透視魔鏡一樣,直接進入了事物的內部,並在花木靈石、星月浮雲的內心世界裡神思妙想盡情遨遊;不少篇目甚至破天荒地使用了虛構、幻想、夢釋、禪思等本來屬於現代派小說的先鋒手法,在事物的內部和外部世界之間自由來去左舞右旋,把原本循規蹈矩寂靜生滅的自然萬物,寫得像人一樣有情有感有笑有泣,像人一樣能思能想能走能飛。有些奇花異草、珍鳥神魚甚至超越了人,可以穿越時空走出生命,隨心隨欲地變來幻去,隨心所欲地與古人和今人對話。這種對於低等生命的穿越時空出神入化的超驗寫法,在現在中國的散文中尚不多見。

作者

參見百科人物詞條廖華歌

評論

廖華歌的散文是詩性的散文:詩的語言、詩的意象、的妙思、詩的化境。這種散文中詩性的呈現,可能與她初期寫散文同時寫詩的經歷有關。她的腦海里對於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的儲存之繁之多是令人驚異的。時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記得她在給初學寫作者講課時,能夠一連不歇氣地半字不誤地背出數首十數首唐宋詩人或詞人的佳章名篇。在她的散文中,我們也能夠經常看到那些名詩人的名字、生平、佳句甚至軼聞趣事。正是這種與古典詩詞大家的靈犀相通、心心相印的貫通與交流,才使她的散文達到了不同凡響超凡脫俗的空靈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