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歷史:1840—1949歷史現場 》

《微歷史:1840—1949歷史現場 》

微歷史,顧名思義用微博體寫史。涵蓋了國學大師的真性情、文人風骨、軍閥的趣聞逸事、小人物的話語等百年語錄精粹。並配有大量稀見圖片,影像連綴,儼然1840—1949歷史剪影,現代版《世說新語》。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2000個經典段子再現史實真理,200張稀見圖片重溫歷史現場。
微博體百年語錄精粹!現代版《世說新語》! 
活色生香的微博體歷史重放(1840—1949)。

內容簡介

微歷史,顧名思義用微博體寫史。涵蓋了國學大師的真性情、文人風骨、軍閥的趣聞逸事、小人物的話語等百年語錄精粹。並配有大量稀見圖片,影像連綴,儼然1840—1949歷史剪影,現代版《世說新語》。

作者簡介

姓名:路衛兵
性別:男
年齡:80前
民族:漢
籍貫:河北保定
職業:機關大院行走
性格: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愛好:喜讀歷史、痴迷國學
願望:以史為鑑,昭窺天下
作品:《最歷史》(2010)
《五胡亂》(2010)
《微歷史》(2011)

目錄

有正經·沒正行
⊙抗戰期間,蔣介石去成都,在楊森家盤桓半天。蔣見楊家進進出出的婦女不少,很是驚訝,便問楊森:“這些都是你的妻子嗎?”楊森聞言朗聲回答:“報告委員長,屬下身體很好!”
性情
⊙第二次東征,張發奎任第一獨立旅旅長,在紫金縣熱湯圩與林虎部萬餘人相遇,兵力懸殊,軍陷絕境。張遂把帽子一扔、衣服一脫,對部下大喊道:“有前無後,打死罷就,叼你老母,沖!”端挺機槍就往前沖。獨立旅官兵見狀,遂群起狂呼“叼你老母”發起衝鋒,連破林部七處陣地。
癖好
秦德君在回憶錄中說:“有一次我把買船票的錢給茅盾時,他把鈔票放進小皮夾里,又取出來湊在鼻尖上嗅嗅,直說'好香,好香,真捨不得花掉它'。我一再說明那鈔票是偶爾壓在洗臉的香皂底下的,並沒有灑香水。我後來才知道,茅盾身上常常灑香水。”
一本正經
⊙1931年,文繡通過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經雙方律師交涉,由溥儀付給文秀5.5萬元贍養費。溥儀被迫答應離婚後,為挽回顏面,於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滬報紙上刊登“上諭”一則:“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疙瘩·芥蒂
李石曾與胡適二人為死敵,李想搞臭胡,於是把胡向宣統請假的一個條子公諸於世。那條子上寫:“臣胡適,今天有事,不能請安。”
戚戚焉
1944年8月8日方先覺在衡陽苦撐47天,突圍、自裁均失敗後,為數千傷兵計,舉旗投降(抗戰中唯一投降的黃埔系將領)。幾個月後,方先覺在軍統衡陽站的接應下回歸。1945年國民黨代表大會上,喊殺方先覺之聲不絕於耳。退到台灣後,方也是無處可躲,無地可辯護。1968年退役後,方先覺抱著蔣校長的膝蓋痛哭,於蔣校長一聲嘆息中落髮為僧。
文明的衝突
義和團仇視一切與洋人有關的東西,有用洋物者,如紙菸、小眼鏡、洋傘、洋襪,必殺無赦。曾有六位學士路遇義和團,因身邊帶有鉛筆一支、洋紙一張,便被亂刀拿下。還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被搜出,結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殺。
風雅
郭沫若郁達夫為文熱情奔放。達夫好於文中連用“啊啊”二字,沫若則善用“喲”字,如“妻喲”、“仿吾喲”之類,取二君作品驗之,則隨處可見。吳稚暉筆調辛辣,亦有一習慣,喜於文中連用“呸呸呸”三字,讀之聲容並茂。於是有好事者乃作一詩調侃三公,末二句是:“各有新腔驚俗眾,郁啊郭喲稚暉呸。”
命運乎
⊙民國時期,上海灘最紅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稱的梅蘭芳,男扮女裝;最紅的生角是孟小冬,女扮男裝。遂有好事者促成他們合演了《 四郎探母 》《 游龍戲鳳 》,男女角色顛鸞倒鳳,二人也由戲生情,因情入戲,成就了一段民國絕戀,為世人讚嘆。
兄弟袍澤
蔣夢麟與原配離異後,迎娶的是其莫逆之交兼同事高仁山的遺孀陶曾谷。1928年高仁山被奉系軍閥殺害後,蔣夢麟對其妻陶曾谷照顧備至,二人互生愛意,墜入愛河。婚禮上,蔣夢麟在答謝賓客時說:“我一生最敬愛高仁山兄,所以我願意繼續他的志願去從事教育。因為愛高兄,所以我更愛他愛過的人,且更加倍地愛她,這樣才對得起亡友。”
一語中的
⊙1914年,袁世凱聘王闓運擔任國史館館長,那時王已是八十三歲高齡。到北京就任時,有人問:“您年紀這么大了,何苦千里迢迢來做這個官?”王回答:“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做官。我因年紀大了,什麼都不能做,所以只好來做官囉!”
如許佳人
⊙抗戰時期,葉挺夫人李秀文與姐姐兩人逃到羅定,由於經濟拮据,只好到街上擺地攤賣舊衣服。一個小家碧玉無論生活境遇多么不如意,一直沒有怨言,還要生一堆孩子,養兩個老人,其忠貞和堅忍令人嘆服。
“洋眼”看天
⊙1894年12月13日,《 倫敦每日新聞 》在一篇報導中,說到了當時清廷官員購買洋人軍火時的腐敗現象:“只要外國公司引誘或賄賂他們,再老掉牙的槍枝或陳舊的彈藥他們都會購買……看看這些槍是什麼貨色吧:外觀上還像那么回事兒,但托盤根本沒有加工好,槍口也銼得十分粗糙,螺絲上得敷衍了事,有些螺帽都掉了,以至連線處都鬆開了。”
軍閥向左,流氓向右
陳濟棠的老婆莫秀英原是集市上一殺雞婆娘,陳對莫一見鍾情,便派哥哥兼軍師陳維周去打探。一問之下,不由得大喜過望,原來莫小婦人腳板底有七粒紅痣,命相上叫“腳踏七星格”;肚臍邊上有粒大硃砂痣,正好對應陳濟棠的硃砂掌,絕對是個旺夫益子的命格。
別笑,我是國學大師
⊙1916年,張大千在重慶求精中學念書,放暑假回內江,途中被土匪綁票。土匪要他寫信回家索錢贖身,一匪看到他的字時,驚叫道:“這娃兒字寫得漂亮,我看留他做黑筆師爺好了!”張大千無奈,只好做了一陣子土匪的師爺。
恍然
康有為的四姨太市岡鶴子是日本人,比康小40歲,原本為康家在日本的用人。嫁給康後,兩人遍覽名山,可鶴子在懷孕後偷偷回到了日本,生下一女綾子。有八卦說,綾子是鶴子與康聖人兒子的結晶。
駭然
⊙袁世凱復辟帝制時,北京最大的綢緞莊“瑞蚨祥”,承制了袁世凱的龍袍、夫人于氏的娘娘服、眾妾的嬪妃服以及皇子皇女們的各種服裝。其中袁的龍袍價值為80萬元。
色戒
蘇曼殊追求西班牙牧師莊湘的女兒雪鴻,一日留宿雪鴻家中。第二天起來,莊湘對曼殊說:“雪鴻非常愛你,你是否願意做我的女婿?”曼殊沉默良久,最後哽咽著說:“佛命難違。”語畢拂袖而去。
刨根問底
⊙江朝宗所謂的“三定京師”,是指:1912年江當上步軍統領,並被晉封為“迪威將軍”,執掌京城治安大權;1917年,張勛復辟,段祺瑞率兵進京討逆,江朝宗仍任步軍統領負責治安;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平淪陷,江出面組織“治安維持會”。
拾遺
⊙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賀慈禧太后60大壽,進口了中國第一輛小轎車--第二代賓士轎車。
氣節
⊙清華大學創始人周自齊聽說自己被袁世凱任命為特使去日本簽訂《 二十一條 》後,憤而閉門裝病於上海周公館
心悅·誠服
⊙蔣介石非常佩服湘軍將領胡林翼,專門把胡的治兵方略編成語錄,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
鏡像追憶
⊙對於丁玲胡也頻沈從文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一直眾說紛紜。當時的香港報紙更有三人同吃同住、同蓋一張大被的花邊報導。沈從文在後來談到他們三人當年的生活時,對“同住”一說毫不諱言。在《 記胡也頻 》一文中,沈從文這樣寫道:“在銀閘一個公寓裡,我們是住過同一公寓的,在景山東街一個住宅里,我們也住在同一公寓裡,到後在漢園公寓,仍然又同住在那個公寓的樓上。”
不忍細讀
⊙1922年11月,北大二十五周年校慶,蔣夢麟向全校師生許諾,一定要在第二年暑假建好圖書館,讓學生們在開學後有個看書的地方。第二年九月初,學生暑假歸來,卻連圖書館的影子都沒看見,在開學儀式上,蔣夢麟只得向大家道歉,說原因很簡單:北洋政府已經八個月沒有給北大發放辦學經費了。
敬畏·稱謂
⊙黃埔一期的三位山東籍將領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抗戰中都任集團軍總司令,抗戰結束後又都在山東帶兵,人稱“山東三李”。三李在山東統歸另一山東籍將領、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指揮,而王耀武是黃埔三期生,所以當時又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遮蔽與記憶
⊙袁克文不但擅長書法,還擅長繪畫。1924年他畫了一幅松樹圖,其松樹只一乾一枝,沒有一根針葉,落款題詞為:怒氣勃勃,怨氣森森,天地之間,棄我寸心。
八卦
⊙1927年10月21日,上海各主要報紙刊爆料,宋慶齡日前出國到蘇聯,是同武漢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私奔”去了。宋慶齡氣得蕁麻疹發作,病了好一陣子。

前言

“微歷史”誕生記
⊙時人感喟:微博決定一切!此等體例,古已有之。綿延流長者,首推《世說新語》。雋永傳神,閱讀爽快,空間恢弘,意趣盎然。
⊙年初敲定書名:用微博體寫史,故名《微歷史》。書中涵蓋了諸多大師、文人、軍閥、小人物的歷史碎片,並配有大量珍貴圖片,影像連綴,儼然1840—1949歷史剪影。
⊙百年間,我們經歷了劇烈的社會變革,參與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承受了空前的壓力和恥辱。與此同時,我們感受到的是青春,是激情,是理想,是成功。
⊙取材源於《劍橋中國史》等百來部學術專著,以及大量清末、民國筆記,並參考了《紐約時報》等國外的報載資料。
⊙片瓷千姿,各代朝代,各個窯口,各種瓷種,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各種紋飾,花鳥蟲魚、瓜果蔬菜、山水人物,競相奔放。但它展現的卻不是整瓷的面貌。
⊙所選2000個段子之於百年歷史,無異於滄海一粟,堆片瓷以觀全瓷。2000個軍閥、文人、大師、小人物的各式歷史瓷片堆在一起,雖然如此豐富多彩,展現的卻非歷史本來面貌。願歷史瓷片愛好者擦亮眼睛,以免走上盲人摸象之路。
⊙以上代為序。路衛兵於2011年5月30日凌晨。二稿於6月19日父親節。

精彩書摘

陸榮廷張作霖均為草莽出身,人稱“北張南陸”。一次二人會於北京太和殿,忽有一鳥掠殿飛過,陸拔槍便射,飛鳥應聲落地。張當時沒帶手槍,而此時天上亦無飛鳥,比試不成,遂脫衣扯褲說:“看誰帶花疤痕最多!”比試結果,張有50餘處,陸有80餘處。張自愧弗如,連呼陸為大哥。
⊙吳稚暉好友李石曾斷弦再婚,他寫信勸之曰:“老夫少妻,動都動不得。”
⊙錢玄同說:“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1927年,錢玄同40歲生日時,胡適、劉半農等人想起錢當年的慷慨激憤之語,遂寫就訃告、輓聯、輓詩以及悼念文章,並發出預告,計畫在《 語絲 》出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以惡搞之。有外地朋友聽說此事,還真就打電話到北平慰問錢的家屬。
⊙1923年正月十五夜,洪兆麟把一百名小老婆打扮成楊貴妃、妲己、貂蟬、西施、虞姬等妖艷女人,游花燈,導致群體踩踏事件。
⊙辛亥革命爆發後,金岳霖剪去了頭上的辮子,還仿照唐詩《 黃鶴樓 》寫了首打油詩:辮子已隨前清去,此地空餘和尚頭。辮子一去不復返,此頭千載光溜溜。
⊙袁克文18歲時任法部員外郎,幾乎從不去上班。有一次他不得不與同事同去驗屍,便用墨將眼鏡塗黑,如此,回家後仍是大病了一場。
⊙那桐,晚清八旗三大才子之一,位居決策中樞,人稱“那相”。那酷愛聽戲,為此可以付出一切。慶親王奕劻邀譚鑫培到家辦堂會,希望譚能唱雙出。譚鑫培一時忘記身份,提出有個大臣磕頭才肯。慶親王剛要發怒,軍機大臣那桐卻雙膝跪地,虔誠邀請譚老闆賞臉。在譚鑫培演出時,那相還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朝台上作揖,以示自己的仰慕之情。
⊙伍廷芳出使英國期間,曾作過一次精妙絕倫的演說。一位在場的英國貴婦人聽得心花怒放,在演說結束後跑來與他握手,並說:“伍廷芳先生,對您的演說我真是十分佩服。為此,我決定把我的愛犬改名為‘伍廷芳’,以示紀念。”伍廷芳心平氣和地說:“很好,很好。那么,您以後就可以天天抱著‘伍廷芳’接吻了。”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大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因北大最初校址在景山東街(馬神廟)等處,於是有人在報上嘲笑說:“北京馬神廟的某大學裡有個牛克斯主義研究會。”
⊙辜鴻銘對胡適說:“胡先生,你知道,有句俗話: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上次我聽說孔教會要去祭孔子,便編了首白話詩: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孔會拜孔子,孔子要上吊。”然後笑問胡適,“胡先生,我的白話詩好不好?”胡微然一笑,不置可否。
⊙1921年,莫雄奉命從桂林率人押運物資下梧州,正好桂林航政局長陳策也因事到梧州去,就乘了莫的船。船行至昭平縣時,忽然遇到一撥土匪,莫雄馬上命令船隻靠岸迎擊匪徒。船剛一靠岸,陳策便縱身跳到一岩石後,面如土色地說:“莫大哥,你去沖,我在岸上等你!”
⊙1902年,廣西會黨起義軍進入貴州,攻陷興義。劉顯世乘機樹起團防局大旗,協同清軍收復興義。劉為人陰險,有“笑面虎”之稱。時人曾寫一副對聯,貼在團防局大門上:上聯:縉紳諸公,狼公、虎公、饕餮公,公然辦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無非借公圖私利;下聯:團防總局,飯局、酒局、洋菸局,局中設局,局內人甘,局外人苦,何日了局慶昇平。
⊙曹禺悄悄對吳組緗說:“你看,錢鍾書就坐在那裡,還不趕緊叫他給你開幾本英文淫書?”吳聽罷,便走到錢鍾書桌邊,請他給自己開錄三本英文黃書。錢隨手拿過桌上一張紙,飛快地寫滿正反兩面。吳數了數,竟有四十本之多,還包括作者姓名與內容特徵,不禁嘆服。直到解放後,錢鍾書還愛考問吳組緗:“馬克思第三個外孫女嫁給誰了?”吳不知道,回擊說:“你專會搞這一套!”
⊙1941年,重慶發生大窒息案,重慶衛戍總司令兼防空司令劉峙、重慶市長吳國楨、憲兵司令賀國光同往現場視察後向蔣匯報。蔣問究竟死了多少人,劉、賀無置答覆:吳隨口說共死了一萬幾千幾百幾十幾人,蔣點頭滿意。出來後,劉、賀問吳:“你怎么知道這個數字?”吳答:“他喜歡具體數字,橫直無從查考。”劉、賀豎指贊曰:“你真會做官。”
⊙馮玉祥主持河南期間,不但關閉了所有的煙館、妓院、寺廟,強令和尚同妓女結婚,而且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並在樹上掛上紙條: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你砍我的樹,我砍你的頭!因而得到“植樹將軍”的美譽。
⊙張勛復辟後,曾經得意地說:“他們推翻清室的人,被稱為革命偉人。現在老夫推翻民國,難道不該稱為復辟偉人嗎?”於是“偉人”名號不脛而走。
⊙1949年後,杜月笙想去法國,希望蔣介石給他辦護照。老蔣說,護照可以辦,先交十五萬美元手續費。杜仰天長嘆,才明白天下最狠的流氓原來不是他姓杜的。
⊙抗戰期間,蔣介石去成都,在楊森家盤桓半天。蔣見楊家進進出出的婦女不少,很是驚訝,便問楊森:“這些都是你的妻子嗎?”楊森聞言朗聲回答:“報告委員長,屬下身體很好!”
⊙葉公超隔壁是一戶美國人家。其家頑童時常翻牆過來騷擾,葉不勝其煩,便出面制止。頑童不聽,反以惡言相向,於是雙方對罵,穢語盡出。美童家長聞聲現身,見堂堂教授正厲聲大喝:“I’llcrownyouwithapotofshit!”(我要把一桶糞澆在你的頭上。)沒想到此家長並不生氣,反問:“你這句話是從哪裡學來的?我有好久沒聽過這樣的話了。你使我想起我的家鄉。”葉公超遂與鄰居成為好友。
⊙1927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委員會第33次會議上,通過了代理民政廳長朱家驊提議的禁止女子束胸案:“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50元以上之罰金,如犯者年在20歲以下,則罰其家長。”乳房解放運動遂蔓延全國。
⊙許世英在巴黎,有次被邀請觀賞脫衣舞。舞畢,當地記者突然發問,要他說說對脫衣舞的感想。許躊躇一下,笑著說:“這是很好的娛樂,同時也可能有助於增加貴國的人口。”翌日,當地報紙刊出中國許代表的談話,標題為:脫衣舞可增加人口。
⊙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當時以記者身份在場的梁漱溟發現,袁世凱對如此莊重的就職典禮其實壓根兒不重視,“既不蓄鬚,亦不修面,著軍人舊服裝,殊欠整潔,顯然蔑視此一重大典禮”。
⊙馮玉祥斥吳稚暉“變節為一人之老狗”,章太炎說他是“康有為門下之小吏,盛宣懷校內之洋奴”,蔣夢麟則說他是“中國學術界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胡適稱其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四大反理學思想家之一”,他的無政府主義者同志稱其是“一個壞透了的好人”。
⊙1931年的上海《民國日報》上,刊登了一則題為《一般女士徵求如意郎君的標準》的啟事:1。面貌俊秀,中等身材,望之若莊嚴,親之甚和藹;2。學不在博而在有專長;3。高尚的人格;4。風姿瀟灑,身體壯健,精神飽滿,服飾潔朴;5。對女子的情愛,專而不濫,誠而不欺;6。經濟有相當的獨立;7。沒有菸酒等不良嗜好;8。有創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1931年的上海《民國日報》,刊登了一則青年男子的徵婚啟事:我所希望於女子者,約有十項:一、要有清潔的嗜好和能力;二、要有概括的眼光以及學識;三、要有縝密而周到的心思;四、要有充量而素養的情感;五、要有治家的興趣和能力;六、不要眼光勢力;七、不要自我太強;八、不要太無意見;九、不要見人羞怯;十、不要態度虛浮。
⊙陸徵祥上私塾時,常在艷陽高照的情況下帶雨具上學,惹來同學笑話。及至放學,天降大雨,所有人衣服都濕透,唯陸徵祥無事。後來同學們問他怎么會想到要帶雨具,他神秘地說,他的鼻子能測天氣陰晴,故先準備。大家因此稱他為“晴雨表”。
⊙五四時期,青年們的反叛熱情高漲。一位見證者說:“我在南京暑期學校讀書,曾看見一青年把自己的名字取消了,喚作‘他你我’。後來在北京大學門口碰見一個朋友偕了一個剪髮女青年,我問她:‘貴姓?’她瞪著眼看了我一會,嚷著說:‘我是沒有姓的!’還有寫信否認自己父親的,說:‘從某月某日起,我不認你是父親了,大家都是朋友,是平等的。’”
⊙張宗昌早年曾率一混成旅入湘作戰,結果被包圍,無計可施。部下褚玉璞急中生智,將做運輸用的百餘頭小毛驢趕作前驅,向外突圍,張宗昌率大隊隨後。突圍後,毛驢無一生還。
⊙瞿秋白和楊之華的婚禮進行到高潮時,楊之華的前夫沈劍龍步入新婚禮堂。沈劍龍身穿和尚服,剃了個大光頭,手裡拿著玫瑰花,送上了自己精心準備的一份賀禮,禮盒彩帶上寫著:和尚獻花。
⊙吳稚暉年輕時不喜歡坐馬桶,所以每天一清早便跑到田野間“屙野屎”。為此,他還自我解嘲說:“這樣不但自己能在排便時領略大自然間的景色,而且能使土壤肥沃,有益於農稼。”
⊙楊度曾顛倒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語,將之歪批雲“菩提豈無樹,明鏡豈非台,本來安所在,即在此塵埃”,並點化眾生曰:慧能不過是“以空破有”,而我虎禪師則是“即空即有”。
⊙王力業餘時間寫小品文養家,聞一多曾直言提出批評,他認為一位語言學家不該寫低級趣味的文章,那樣會消磨鬥志。王力不以為然,還把自己的書齋起名為“龍蟲並雕齋”,意指他在書齋既“雕龍”也“雕蟲”。(按:“龍”指他的學術著作,“蟲”指非學術性的小品文)
⊙太平軍總制官職,分炎、水、木、金、土五行,每字下又分壹、貳、叄、肆……按序排列。監軍亦分炎、水、木、金、土五行,每字下又分正副及天干數目,如“木正壹甲壹監軍”。
⊙王闓運在北京時,袁世凱常命人陪他遊覽名勝古蹟,以討其歡心。某日,車經內閣總理衙門,王闓運指曰:“這是動物園。”導遊感到奇怪,問:“怎么是動物園呢?”王闓運解釋道:“那裡面住的內閣總理熊希齡,是湖南鳳凰人,鳳凰是飛禽,而熊(熊希齡)、猿(袁世凱)是走獸。飛禽與走獸皆聚集於此,不是動物園是什麼?”
⊙上海戰役後期,54軍準備從上海轉進台灣,198師594團作戰主任命令團炮兵連連長勘察轉進吳淞碼頭的路線。走著走著,這位連長發現情況不妙,因為一路上居然一支國軍部隊也沒遇到,於是馬上掉頭回原駐地,發現部隊早已開拔。連長急忙追趕,總算在594團登船前趕上,見到作戰主任時,心照不宣地說了句:“勘察任務已經完成。”
⊙民國文人黃濬說袁克文“飲醇近婦嘆天才”。袁克文的妹妹袁靜雪則說:“他的荒唐生活,從十五六歲就開始了,常常整夜不回來,大姨太沈氏對他百依百順,幫他隱瞞。”
⊙王瑤在西南聯大當學生時,一次上陳夢家的《尚書》課,陳先生給王寫了一張便條,稱他“王瑤賢弟”,他回條時也就當之無愧地稱起了“夢家兄”,還振振有詞地告訴同學:如果我是他的“賢弟”,他自然就是我的“仁兄”了。
⊙洪秀全以傳教號令眾人,他告訴人們,天父名叫耶和華,生有四子一女,長子叫耶穌,次子便是他自己,第三子和第四子分別是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一女是他的妹妹洪宣嬌。
⊙中央軍校的軍校生們一入校,第一個下馬威就是不給吃飽飯。所幸這些軍校生身上一般都會有些銀錢,於是迅速帶動了校區周圍的經濟,學校大門口出現了一長溜鋼盔攤子。
⊙抗戰勝利後,張大千欲回四川老家,上海友人為其設宴餞行,邀請了許多社會名流,梅蘭芳也應邀在內。席間,張大千向梅蘭芳敬酒說:“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眾人莫名其妙,梅也不解其意。張大千笑著解釋說:“你是君子,唱戲動口;我是小人,畫畫動手。”
⊙季羨林評價吳宓:“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別人寫白話文,寫新詩,他偏寫古文,寫舊詩,所以奇特;他反對白話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話寫成的《紅樓夢》,所以矛盾;他看似嚴肅、古板,但又頗有一些戀愛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學生來往,但又凜然、儼然,所以矛盾。”
⊙齊如山說:“梅蘭芳在演戲之外別無所長,在處世上只有忠厚和藹,誠實知人之論。這以後那些為如何稱呼梅蘭芳而犯難的人不用發愁了,加上‘博士’即可。”
⊙劉海粟與胡適之,當年一個被譴為“藝術叛徒”,一個被責為“文學叛徒”。有位錢化佛君,別出心裁地取一柄摺扇,求劉畫上山水,又請胡題幾行詩,當時人們戲稱此扇為“叛徒扇”。
⊙袁世凱做壽,各省要員紛紛來電,詢問給大總統祝賀的公文該採用何種程式。此事政事堂還沒來得及規定,於是回電:為徹底革除舊弊,一律採取電賀形式。於是壽宴當天賀電頻傳,政事堂應接不暇。
⊙譚延闓雅號“水晶球”,其座右銘為:“魚龍混雜是混,仙女遊戲也是混,混之為用大矣哉!”譚死後,有人送一輓聯:“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球的本領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甲申易樞”後,醇親王奕取代恭親王奕,時人有“易中樞以駑馬、代蘆服以柴胡”的評價。
⊙王耀武在國民黨將領中有一個小名氣,就是聰明。他能當著蔣介石的面送禮,而且很巧妙。比如,他先找你借鋼筆寫字,然後還的時候就還另外一支金筆,上面附一小紙條:敬贈某某某,請笑納。
⊙解放戰爭後期,石補天率193師長期擔負昆明至霑益沿線鐵路的護路任務。由於解放軍游擊隊的襲擾,193師疲於應付,石為此哀嘆道:“我不應叫石補天,而應改為石補路,我天天補這條路都補不過來,哪兒還有時間去補天呢?”
⊙有人在慈禧太后面前告狀,說梁士詒是“梁頭康尾”,人品極差。(按:“梁頭”指梁啓超,康有為字“祖詒”,正合梁士詒之尾字,故曰“康尾”)
⊙楊度一度在山東軍閥張宗昌處做幕僚。張常以漢高祖劉邦自居,而戲呼楊度為張良。楊度笑曰:“漢高祖能役功人,公僅能役功狗耳。我固然不足以當張良,公亦非漢高可比。”張宗昌說:“那你就是功狗啦?”說罷大笑不已。張宗昌以楊度為參贊,常戲呼其為“羊肚參贊”,而張素有“狗肉將軍”雅號,堪稱絕配。
⊙張竹君身材高挑,喜歡穿洋裝、高跟鞋,每次出門,都要坐四人抬的敞篷椅轎,引得路人駐足側目而視。張被看得不好意思,再出門就帶上洋書一本。可轎子忽上忽下跳動不已,根本看不下去,於是“張竹君坐大轎——倒看洋書”在朋友中廣為笑傳。
⊙民國時,唱戲的受歧視,特別是政界、學界的人,一向瞧不起唱戲的,平時書信往來,絕不肯稱兄道弟,而是以“小友”之類呼之。樊樊山與梅蘭芳交情甚好,在送書畫時,既不肯稱兄弟,也不願論輩行、稱先生,更不好意思稱“小友”,所以就稱梅為“藝士”。
⊙新文化運動時,柳亞子回響反孔言論,主張“非孝”,說父子應以兄弟相稱。他寫詩給兒子柳無忌道:“狂言非孝萬人罵,我獨聞之雙耳聰。略分自應呼小友,學書休更效爾公。”他還主張廢除倫常,並賦詩說:“共和已廢君臣義,牙慧羞他說五倫。種種要翻千載案,堂堂還我一完人。”
⊙課堂上學生問劉文典:“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好?”劉文典回答說:“只要注意‘觀世音菩薩’就行了。”眾學生不解,他加以解釋說:“‘觀’是要多多觀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是要有救苦救難、為廣大人民服務的菩薩心腸。”
⊙陳銓的話劇《 野玫瑰 》在昆明上演成功後,重慶話劇界也開始排練、演出,並由秦怡擔任主演。1942年3月6日到9日,《新華日報》打出的演出廣告詞這樣寫道:“故事——曲折生動;布景——富麗堂皇。”後來因票房火暴,廣告詞則改為“客滿,場場客滿;訂座,迅速訂座”。
⊙太平天國歌謠《 跟著洪楊到白頭 》唱道:“想起天軍在這時,紅雲一朵照雙髻;分得錢糧今還在,憶到親人眼淚滴。”
⊙溥傑厭倦紫禁城的刻板生活,一心想出國,無奈囊中羞澀,於是他開始偷宮裡的東西。溥傑每天上午進宮伴讀,下午回家就順走一包東西,別人以為是皇帝賞賜,也不便多問,如此偷了一年多,一共拿到書畫精品400多件,“皆屬琳琅秘籍,縹緗精品”。溥傑後來談到他鑑別文物的能力,“就是通過這一階段偷運文物的活動養成的”。
⊙1947年8月,整編第57師奉命開赴魯西南追擊解放軍,大雨泥濘,道路難行。部隊逃亡嚴重,最好的連隊也只剩50多人,而且來自三種成分:一、士兵;二、沿途抓來擔彈藥的百姓;三、沿途搜獲的解放軍散兵和俘虜,被戲稱為“三合一部隊”。
⊙1896年7月13日,李鴻章訪法,法國外長漢諾瓦為大清使團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按照法國禮儀,在檢閱儀仗隊時,兩國首領要高唱各自的國歌。中國當時沒有國歌,李鴻章情急之下,唱了一段家鄉合肥小戲“廬劇”:三河鎮十字路開了門面,東邊賣的是瓜子,西邊賣的是香菸,中間賣的酒和面。針腦線頭樣樣全……
⊙康有為好嫖,所欠嫖資甚多。1875年,康急於趕往北京,剛上了招商局的輪船,債主們便追來了,“康聖人”急中生智,躲到了船頂上的救生船里,嫖資遂得以賴過。
⊙1949年,廈門即將解放。國府國防部忽下一命令,內容是:要求守衛廈門之陸海空三軍之各部各單位,選舉模範軍人和戰鬥英雄。授獎典禮這天,各個“英雄”或“模範”要當眾宣布他的英雄或模範事跡。一“模範”說:我幼時入過白蓮教,學會了槍刀不入之術,所以打仗的時候,就用身體堵著敵人的槍口,使其槍彈發射不出,故而被選為英雄。
⊙民國初年,“天足會”、“放足會”在各地活躍,呼籲放足,於是女人們的腳纏纏放放,也就出現了許多新名詞:纏放足、復纏腳、天足、假天足、半纏半放腳等。
⊙電報之初,費用很高。有一次,光緒皇帝收到駐英法大臣郭嵩燾的一份奏摺,在奏摺里,郭嵩燾參了駐德國大臣劉錫鴻一本,說劉錫鴻“濫用經費”、“揮霍巨糜”、“駐歐使館不堪重負”,云云。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劉錫鴻在四個月內發了七八次電報,而且全是私事小事。光緒皇帝十分震怒,立刻下旨將其撤職查辦。
⊙1946年7月26日,上海多家大報刊登了一則醒目的啟事:歡迎上海市的名媛佳麗報名競選“上海小姐”。策劃者是杜月笙。此場選美轟動一時,參選的佳麗多為上海灘當紅歌星、舞女。活動圓滿成功後,杜月笙和其弟子共募得四億法幣賑災款,全部捐助給了遭受災難的蘇北平原。
⊙胡漢民年輕時想出國留學,苦於家中貧窮,無法如願。後來他到《 嶺海報 》擔任記者,其“能文”之名,漸為人知。光緒二十九年科舉考試時,有兩個富家兄弟私下請他當“槍手”,他便化名入場代考,並讓兄弟倆都上了榜,事後獲六千大洋酬勞。憑著這筆錢,胡漢民終於東渡日本留學,遂了心愿。
⊙林森向公務局建議:“公務局公務太忙,為避免疏忽起見,似可在一般性通知信封上,預先印好‘先生’或‘女士’或‘君’字樣。這樣不但是對受件人的尊敬,亦省卻書寫人的時間與精力。”
⊙張之洞與袁世凱一起獲得提拔,入京擔任軍機大臣。幕友高友棠拜訪張之洞,張問:“外面有何評論?”高答:“大家普遍認為岑西林(岑春煊)不學無術,袁項城(袁世凱)不學有術,老師有學無術。”張之洞笑道:“項城不但有術,且術很多,我則不僅無術,也不能說有學。”高友棠趕緊奉承:“老成謀國,本自學問中來,房謀杜斷,當以老師為歸。”張之洞聞言欣慰不已。
⊙袁世凱死後,張伯駒曾同袁的幾個兒子聚會,說起袁世凱在歷史上可以和哪個人物相比。四子袁克端說可以比曹操、王莽,五子袁克權說可以比桓溫。
臧克家在余心清家遇到李烈鈞。臧對李說:“久仰了。”余介紹說:“這是新詩人臧克家先生。”李雙眼緊閉,點頭道:“唔,唔,大狗叫,小狗跳跳。”臧心中起火卻又不好發作,後來臧對余說:“以後對不懂新詩的人,千萬不要再作介紹了。”
⊙潘光旦與雷海宗二位的妻子都不擅長寫字,二人離家到湖南後,所得書信甚少,潘光旦每月只收到一信,雷海宗更少,四個月只得一函及二明信片。某日潘、雷二人談及此事,潘光旦問有什麼辦法讓她們多來信啊,雷海宗搖頭說:“鞭長莫及。”潘大笑,說:“鞭字有語病!”
⊙洪鈞任出使歐洲四國大臣時,帶著一個小妾周遊列國,一時各國轟傳,競相報導。那個小妾後來脫離洪家,改名為賽金花,在上海灘十里洋場艷絕一時
⊙李鴻章招待美國客人,桌上珍饈一掃而空。李鴻章急中生智,如此這般與廚師交代一番。不一會兒,廚師端上一盆什錦大燴菜來。客人一嘗連連叫好,問叫什麼菜,李鴻章沒聽明白,答非所問地說:“好吃,好吃。”沒想這“好吃,好吃”和英語的“Hotch-potch”(雜碎)發音差不多。“李鴻章雜碎”遂由此得名。
⊙復辟之前數日,張勛密謁溥儀,進以復辟之說,溥儀搖頭不顧。張曰:“聖上不願,其意安在,能講給老臣聽否?”溥曰:“陳師傅寶琛終日子曰詩云鬧個不了,朕還有何心思去乾別樣事!”張曰:“聖上如允重登大寶,即日理萬象,可以不用讀書了。”溥大喜曰:“敢是一做皇帝,書就可以不必讀了么?”張曰:“古來只有馬上天子,從無讀書天子。”溥曰:“準如卿言,便幹了。”
⊙錦州破城後,東野九縱直屬隊捉住一對操南方口音的中年夫婦,遂對他們隔離審訊。從婦人口中得知,那中年人就是東北剿總副司令范漢傑,不過範本人並不承認。幾個戰士要把范押往司令部,范賴在地上不走。戰士急了,拉著他的腿硬拖,范大喊:“我頭流血了,我就是范漢傑,快給我上藥!”上藥時,范連聲問軍醫:“我會得破傷風嗎?會有生命危險嗎?”
章太炎《 曼殊遺畫弁言 》中記載:蘇曼殊在日本“一日飲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動,人以為死,視之猶有氣,明日復飲冰如故”。
⊙桂植曾任中國駐菲律賓領事,卸任後回到廣東,應嶺南大學邀請到校演講。桂長袍馬褂,古色古香,學生們都不以為然。桂植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開口便是驚人之語:“我是一隻老夜壺了,可是這隻老夜壺也曾經用花露水灑過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