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廷

陸榮廷

陸榮廷(1858年19月9日-1928年11月6日),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領袖。原名亞宋,字乾卿,壯族,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寧武鎮雄孟村人,時人稱“陸武鳴”,游勇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清朝招撫,編為健字前營。因鎮壓會黨賣力,歷任管帶、督帶、分統、統領。民國九年(1920年)駐閩粵軍和廣東民軍將桂系驅逐出粵境。翌年孫中山命粵、滇、贛各軍入桂討陸,陸嫡系譚浩明部退往桂西繼續抵抗。民國十二年(1923年)乘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粵軍撤退,卷土重回廣西。後逃離廣西下野,寓居上海,後移居蘇州。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病逝於上海,享年70歲。民國十八年(1929年)靈柩運回廣西,葬於武鳴區城西的獅子山。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陸榮廷陸榮廷
清鹹豐八年(1858年)農曆八月十三日(公曆9月19日),陸榮廷生於廣西武緣縣壘雄村(今南寧市武鳴區寧武鄉雄孟村)一個壯家的破舊茅寮里。取名特宋(亞宋)。陸家世代務農,一貧如洗,以至他出生時連塊裹身的破布也沒有。其父業秀,靠耕田和打短工度日。
鹹豐十年(1860年),其父陸業秀被村民誣為與“長毛”太平軍勾結,讓太平軍入村,並被毆打至死。同治元年(1862年),陸榮廷之生母歐氏改嫁縣城魏家,陸榮廷隨養母特教媽生活。
同治七年(1868年),陸榮廷隻身到縣城找母親,被送入私塾上學。同治八年(1869年)母歐氏病死,陸榮廷失學。之後淪為孤兒、乞丐,處境悽慘。

龍州立足

光緒元年(1875年),陸榮廷因在武鳴縣城無法容身,流落到南寧,後又隨船戶朱拉索到龍州立足,在“三友齋”當侍仔。光緒三年(1877年)陸榮廷結識龍州廳衙役梁亞珠,當龍州廳號役。送公文到各地衙門,逐步熟悉衙門禮儀、規矩,增長見識。
光緒五年(1879年),陸榮廷因打死法國傳教士的一條狗,被迫逃避到土司墳地,不久以“不搶中國人”為前提,入伙越境行劫,因逃官兵追捕流落到龍州水口村。與水口村撐渡船的譚泰源一家結識,結識譚夫人、譚浩明。不久,陸榮廷因不堪忍受一名法國人欺侮及毒打,將其打死,從此被迫上山為匪,專與法兵為敵。
光緒八年(1882年),陸榮廷被駐水口關清軍管帶程武英招為親兵,與譚夫人正式成婚。秘密加入三點會,成為水口村地區三點會頭目。

抗法清匪

光緒十年(1884年),陸榮廷應募進清軍唐景崧軍營,入選鋒營(敢死隊)參加中法戰爭。陸榮廷隨唐景崧部深入越南境內,在與劉永福黑旗軍的協同作戰中,因作戰英勇被劉永福提升為哨長。光緒十二年(1886年),因景字軍被清政府裁撤,陸榮廷率眾拿走一部分號衣和槍械,嘯聚於中越邊境,以傑出的山地叢林游擊戰術專與法國侵略軍為敵。
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那蘭之戰中,陸榮廷率眾痛殲法軍多威大衛部隊23人,副手閉亞一陣亡。此戰被法人立碑紀念。此戰後陸部游勇聲威大震,後發展到5000多人,成為中國關外重要的游擊抗法力量。法國殖民軍對陸榮廷部游勇恨之入骨,多次向清朝邊防軍抗議,並和清軍協同會剿,但沒有任何結果。冬,陸榮廷部調左江流域剿匪,以500人殲滅了盤踞24寨的擁有上千嘍羅的巨匪江金山部,徹底摧毀匪巢,匪首江金山僅以身免逃竄。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歸順知州王方田向蘇元春請求讓陸榮廷率部到靖西剿匪。陸榮廷剿撫兼施,將靖西地方平定。王方田向蘇元春保薦,陸榮廷升任健字前營督帶。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陸榮廷率部平定紅水河流域游勇土匪,招撫林俊廷部,後林俊廷成為陸部干將。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陸榮廷率部參與平定玉林的三點會起事,從此被三點會視為對立面。

桂省軍職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陸榮廷升任健字營分統,所部被調往扼守左右江戰略要地——靖西化峒。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已任泗城府尹的王方田向清朝朝廷奏報保薦,陸榮廷升任健字前營統領。
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升陸榮廷為榮字軍十營統領。同年冬,岑春煊調陸榮廷部赴河池會攻柳慶游勇。陸榮廷在進軍途中故意遷延時間,隨時應變配合革命黨起事,等趕到戰場時戰鬥已基本結束。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7月,陸榮廷奉派到日本考察軍事,同年12月回國。在東京期間,陸榮廷與孫中山會面,並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12月,陸榮廷在鎮南關起義中因得不到革命黨方面的完全信任,不能率部全力配合。由於清軍力量強大,陸榮廷率部對革命軍進行逼退假攻,致使本部傷亡重大,革命軍僅以輕微傷亡退入越南。戰後,陸榮廷誇大戰績獲清廷“捷勇巴魯圖”稱號,並晉級記名總兵,升任廣西邊防軍務督辦。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月18日,陸榮廷以記名總兵實授右江鎮總兵。宣統元年(1909年)4月15日,陸榮廷調任左江鎮總兵。宣統三年(1911年)5月2日,陸榮廷以左江鎮總兵暫行兼署廣西提督,6月29日實授。

都督廣西

民國元年(1912年)2月8日,陸榮廷在桂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廣西都督。7月,陸榮廷被中華民國政府正式任命為廣西都督。10月9日,陸榮廷被中華民國政府委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0月17日,廣西省議會正式表決遷省案,南寧成為廣西省會。 是年,陸榮廷以都督之地位更家鄉縣名武緣為武鳴。
民國二年(1913年)4月,陸榮廷特任廣西督軍兼民政長。5月17日,陸榮廷與滇、黔、川等省督軍一起發表通電,主張“宋教仁案”應以法律為解決手段,反對南北內戰,堅決捍衛艱難締造的民國。7月,陸榮廷拒絕孫中山密使潘乃德要其起兵回響“二次革命”的要求,並通電全國,堅決擁護中央(北洋政府),維護國家穩定。 8月,陸榮廷因堅定支持中央,和蔡鍔、黎元洪等一起被列為“戡定湖口暴動”功臣,被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授予勛二位。9月4日,在袁世凱、黎元洪嚴令下,陳炳焜部槍決被秦步衢抓捕並越級上報的蔣翊武。槍決前後,陳部均以中將禮對待這位民國開國元勛。陸榮廷事後捕殺盯住蔣翊武的偵緝,並大不滿於秦步衢。中旬,陸榮廷組織兵力平定柳州劉古香、劉震寰等在全國“二次革命”失敗後的盲動。10月中旬,陸榮廷奉袁世凱命令,揮淚主持槍決柳州革命黨人劉古香。24日,陸榮廷被授予一等文虎章。
民國三年(1914年)2月,張鳴岐任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6月,陸榮廷被授予寧武將軍督理廣西軍務。民國四年(1915年)3月23日,陸榮廷晉授為陸軍上將、耀武上將軍。7月,王祖同繼任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在沒有和十四省將軍一同勸進,向海內外發出反袁信號後,陸榮廷於11月24日主動聯合王祖同發電敦請袁世凱早登帝位。12月中旬,陸榮廷密召要員宣誓反袁護國。12月底雲南宣布討袁護國後,陸榮廷附和同龍濟光、張勛、馮國璋、段芝貴、趙倜、倪嗣沖、陳宧、湯薌銘、李純等聯電奏請袁世凱願出兵討滇。

反袁討逆

民國五年(1916年)3月8日,袁世凱正式電令陸榮廷為貴州宣撫使,出兵攻黔。13日,陸榮廷率軍到達柳州,即領銜桂軍將領向袁世凱發出勸其辭職電,並限24小時答覆。同時,陸榮廷令鉗制龍覲光部之桂軍發動,將攻滇之龍軍大部解決,俘龍覲光父子。15日,陸榮廷在柳州發出《討袁檄文通電》、《陸榮廷梁啓超護國倒袁電》;陳炳焜在南寧發出《廣西獨立及軍民推舉陸榮廷為都督通電》。陸榮廷宣布任兩廣護國軍都司令,梁啓超為都參謀。
民國五年(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4月6日,廣東龍濟光被迫宣布獨立。5月1日,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在肇慶成立。8日,中華民國軍務院成立。15日,陸榮廷率護國大軍進抵湖南衡陽。29日,湖南宣布獨立。6月6日,袁世凱病死。7月6日,民國政府任陸榮廷為廣東督軍。 14日,中華民國軍務院宣布撤銷,護國戰爭宣告勝利。10月10日,大總統黎元洪發布授勳令:陸榮廷被授予勛一位和一等大綬嘉禾章。該月底,陸榮廷被推為副總統候選人,陸榮廷宣布無意競選。
1917年(民國六年)3月28日,陸榮廷晉京謁見黎元洪、段祺瑞;29日,陸榮廷入清宮看望廢帝溥儀。4月10日,民國政府發表命令,任陸榮廷為兩廣巡閱使,陳炳焜調為廣東督軍,譚浩明為廣西督軍。6月20日,陸榮廷授意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聯名通電宣布兩廣暫行自主。7月初,陸榮廷發表通電,反對清室復辟,並任兩廣討逆軍總司令。9月,陸榮廷不就廣州非常國會推選的軍政府元帥職,公開反對在元首仍合法,國體未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另組政府,造成南北分裂之局,主張合法總統黎元洪復職。10月初,陸榮廷任命譚浩明為“兩廣護國聯軍總司令”,率兩廣護法聯軍入湘。同月,段祺瑞政府罷免陸榮廷兩廣巡閱使職務。11月7日,段祺瑞政府調陸榮廷為寧威上將軍,特派龍濟光接任兩廣巡閱使。護法聯軍占領長沙,段祺瑞被迫辭職。陸向護法聯軍下達停戰令。 12月,湖南各界代表會議公舉陸榮廷為湘、粵、桂巡閱使。馮國璋下達停戰令,並宣布南北議和。陸榮廷致電西南各省呼籲早日恢復國會,解決政爭渠道,並推岑春煊為南方議和總代表。

護法混戰

民國七年(1918年)1月18日,龍濟光率軍渡過瓊州海峽,向廣州方向進攻。27日,護法聯軍占領岳陽。3月17日,護法聯軍撤出岳陽。23日,段祺瑞復任總理,調直、皖、奉大軍討伐南方護法聯軍。26日,護法聯軍退出長沙。5月初,南北戰線在湘南穩定。4日,非常國會通過改組軍政府案。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5月10日,在護法軍的攻擊下,龍濟光全軍覆沒。22日,非常國會選出陸榮廷、唐紹儀、唐繼堯、伍廷芳、孫中山、林葆懌、岑春煊為軍政府總裁。6月,護法聯軍與北洋軍前線代表簽停戰協定。8月,在南北方將領紛紛回響和平的情況下,段祺瑞下令前線暫取守勢。10月30日,陸榮廷和岑春煊等致電北京政府,主張南北兩方各派同數代表,開對等會議,討論和平問題。由此,啟動南北和平會議。
民國八年(1919年)2月,中國南北和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召開。5月,南北和會宣告破裂。11月28日,以陸榮廷為主導的西南各方與吳佩孚訂立救國同盟草約。全稱為《救國同盟軍草約》。
民國九年(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軍閥大敗,段祺瑞再度辭職。8月,在陸榮廷的授意下,廣州軍政府下令攻打福建。同月,孫陳軍誓師回粵。由於桂軍內部紛紛被孫陳軍分化倒戈,桂軍潰敗。10月24日,岑春煊、陸榮廷、林葆懌、溫宗堯四總裁聯名通電宣布撤銷軍政府。11月21日,陸榮廷以桂系領袖的身份通電桂軍全部退出廣東。12月29日,北京政府任命陸榮廷為粵桂邊防務督辦。31日,授陸榮廷九獅軍刀一把。

下野去世

民國十年(1921年)1月31日,北京政府改任陸榮廷為廣西邊防軍務督辦。5月5日,
岑春煊、陸榮廷等合影老照片岑春煊、陸榮廷等合影老照片
在僅220議員的推舉下,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陸榮廷和曹錕、吳佩孚、張作霖聯名通電反對廣州非常國會所定之政府組織大綱,反對選舉孫中山為總統。6月初,兩廣戰事爆發。由於桂軍內部被分化收買,再度全面崩潰。7月17日,陸榮廷在南寧通電下野,與督軍譚浩明、省長李靜誠、財政廳長陳繼祖等退往龍州。8月5日,“廣西吳三桂”——叛將韋榮昌帶領“援桂軍”一槍不發占領南寧。10月,陸榮廷率隨從取道越南赴上海居住。
民國十一年(1922年)春,陸榮廷派代表到北京向徐世昌匯報,請求援助,以便儘快返桂安民。4月,“援桂軍”撤出廣西,各地自治軍首領紛紛敦請陸榮廷回桂。6月,黎元洪宣布復職,恢復舊國會。並下令全國因護法問題引起的戰爭一律停戰。陳炯明部下葉舉等發動兵變,將孫中山驅離廣東。9月,陸榮廷偕四夫人馮氏,和舊桂系骨幹10多人,乘輪船從越南海防登岸回到龍州。
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陸榮廷為廣西全省善後總辦。11月,陸榮廷回到南寧。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陸榮廷率陸裕光、韓彩鳳等部約4000兵力出巡桂林。4月,沈鴻英出萬餘兵力圍攻桂林。陸榮廷部閉城固守。5月,李宗仁、黃紹竑發出勸陸榮廷下野通電。6月,湘軍旅長葉琪率部入桂,以武力調解。桂林解圍,陸榮廷退往全州。8月,陸榮廷通電下野,經湖南、武漢去上海。
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6日(陰曆9月25日),陸榮廷病逝於上海租住寓所。

為政舉措

政治

陸榮廷當上都督後,於民國元年(1912年)冬把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以便深居家鄉武緣,指揮全省軍政。[7]桂軍入粵之後,陸榮廷藉口減輕人民負擔,首議裁兵,以削去廣東地方武力,再而強令廣東省長朱慶瀾交出省長親軍十二營,使朱稱為光棍省長而陷於無用武之地,繼而藉口北伐需餉,開弛賭禁,並接管兵工廠、造幣廠等要害部門,將其掌握在自己的親信如馬濟等的手裡。
陸榮廷取得兩廣巡閱使後,以結蘭拜把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妻舅譚浩明為廣西督軍,桂系集團的這兩根支柱,象徵性地揭示了綠林與裙帶關係成了桂系不成文的用人任官法則。不消說,所有廣東軍政要職都是廣西人,廣東人魏邦平千方百計要做虎門要塞司令而不可得,廣東各兵工廠造出的槍械子彈,首先滿足桂軍或運回廣西,粵人軍隊不能染指,造幣廠造出銀毫,概運回桂,使廣西財政金融綽有餘裕,而廣東銀根短拙,毫幣低落,粵人損失,年逾千萬,引起粵人與桂系集團的深刻矛盾,至於運米營私,包運鴉片、私賣礦產等等,視廣東為冒險家的樂園。桂系中上級官員,大多成了富翁,他們他了壞事,又要鉗人嘴巴,對報紙輿論實施法西斯管制,故有《南越報》記者李匯泉因抗議開賭,《民主報》編輯陳耿夫因揭露桂系官場內幕,譚浩明、莫榮新分別以調撥軍心等罪名逮捕槍斃。如此等等,桂系在在廣東僅失民心,以至陳炯明回師廣東時,民軍蜂擁回響,桂軍欲增兵堅守惠州城以拒之,在武鳴的陸榮廷卻打電報給正在東江前線與粵軍作戰的莫榮新、馬濟、林虎、沈鴻英等司令指示“不能加兵守城”,因為“民心已去,守之有損,棄之有益”。陸榮廷深知民心的重要,可是逝者如斯,已經來不及了。

軍事

剿滅游勇
陸榮廷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撫,任清廷巡防軍管帶,先駐龍州,再移防南寧、貴縣辦清鄉,後來泗城府尹王方田利用與游勇有香火淵源的陸榮廷來招剿游勇,陸受命之後,施展他具有的潛在影響,果然招徠右江百色地區至雲南境內的游勇大哥、二哥、三哥投降自新,個別不願意投降者,也被他殲擊,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左江游勇乃平。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入桂剿匪。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重用龍濟光和陸榮廷,以“剿撫兼施”的兩手平柳慶地區的游勇。龍在前面剿,陸跟著在後面撫,所有較大的游勇頭目都給陸榮廷招撫過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3月回師左江,又把寧明一帶的“游匪”招了。自是廣西的游勇悉平。
反抗法軍
陸榮廷的叛逆思想,產生於中法戰爭及以後的罷兵被遣。他被扔出了唐景崧的先鋒營重又流離失所後,就加入三點會的反清秘密組織,廣結游勇,以打劫法國侵略者為目標和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在中越邊境活動,奉行“盜亦有道”的宗旨。他讀書很少,卻力求在先賢們的明訓中尋找做人的模式,講義氣,誠實篤信,氣量宏達,很有人緣。在綠林中,嚴守三不搶主義:一不搶中國人,二不搶窮苦人,三不搶駐地附近人。由於他所劫皆外人,不自殘同胞也,眾呼為義盜。因此,慕義者漸來歸至數千人,在中越邊境團成旅,儼然為一獨立王國,專與法人為敵,角逐將近十年,大小數十戰,法帝國主義損失慘重。單以陸榮廷個人一次在越南潰科就親手打死法國兵23人,搶劫財物無數,如果算起他手下的五千部眾的戰鬥威力,給法帝國主義的重創是不言而喻的。法帝國主義者窮於應付之後,一邊勒碑懸賞緝拿陸榮廷,一邊脅迫清政府逐陸榮廷出中越邊境,並嚴加制約。此舉足以說明陸榮廷的游勇使法帝國主義者覬覦中國邊疆的企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使中國南疆免遭帝國主義蠶食的威脅,其功績當不可磨滅。
撲滅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農曆10月27日,孫中山率領黃興和粵桂越邊區會黨首領黃明堂及其廣西那模村鄉勇80多人發動鎮南關起義,當晚占領右輔山石山頂的鎮北、鎮中、鎮南三座炮台。翌晨,清軍龍濟光、陸榮廷所部援兵到達,分兵四路圍攻炮台上的革命軍,黃明堂率部奮勇還擊,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炮台陣地仍讓掌握在革命軍手中,由於守台的革命軍彈藥用盡,飲水和糧食發生困難,黃明堂決定放棄炮台陣地向越南撤退。三炮台復被清兵搶占。
革命軍撤退後,陸榮廷以“克復鎮南關”飛報北京,被封為“捷勇巴圖魯”名號受賞銀二萬兩,封授左江鎮總兵兼廣西邊防督辦。他們以革命者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子。
討袁之役
唐繼堯、任可澄、蔡鍔、戴戡聯名宣告獨立的日期是在民國四年(1915年)12月25日,
護國運動形勢護國運動形勢
當時四川將軍陳宦統率北洋軍武禎祥、馮玉祥、李炳芝三個旅和四川軍周駿、劉存兩個師,迎擊蔡鍔率領入川作戰的三個護國軍。民國五年(1916年)1月15日,袁世凱又命令虎威將軍曹錕督師入川,以猛虎撲兔之勢撲向雲南。川軍統領楊起元於2月23日,率軍偷渡金沙江,夜襲摩魚乍,已由江鐸進抵芝麻口。滇桂邊境的龍覲光於3月9日占領剝隘,進展至箇舊、蒙自、土富州。在雲南方面討袁進軍,寡不敵眾,四面受敵之時,陸榮廷於3月15日宣布獨立討袁。姑無論他的討袁動機,但就事實而言,陸榮廷討袁之後,其不可磨滅之功績有三:鼓舞入川作戰的護國軍士氣,提高必勝信心;使滇黔軍事處境危而復安,使西南各省反帝民氣提高;打擊北洋軍將帥,使馮國璋等逼袁世凱取消帝制。廣西獨立實是射給袁世凱斃命的一彈。誠如李宗仁在《我與中國》說到討袁之役:“廣西耀武上將軍陸榮廷揭櫫義旗,回響雲南獨立,而護國戰役中南北優劣之局,因此頓形改觀,此舉實為洪憲帝復亡,護國運動勝利之關鍵。”因此,時人無不贊成大總統黎元洪授予陸榮廷“再造民國勛位”及“一等大綬嘉禾章”的殊榮。
腰斬“二次革命”
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起,老同盟會員駐柳州巡防第五統領劉古香與粵督陳炯明相約起義討袁。可是劉的部下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久,李烈鈞在江西失敗了,革命形勢逆轉,劉古香見勢不妙,內部意見又不統一,因而對陳炯明約期共同起義之事猶豫不決。他們的部下不知底細,以為統領做了官,發了財,怕死不敢做事,因而對劉氏頗為不滿,引起了9月11日的兵變,劉的其子馬電和媳楊澧均被亂槍擊斃。劉古香夤夜逃匿。第二天幫統劉震寰在衙門後面的字紙爐內找到了他,帶回幫統部。劉震寰被部下脅逼出來維持秩序,12日宣布獨立,通電討袁。督帶沈鴻英對劉事先不同他商量表示不滿,即陰謀驅逐劉震寰,先從劉部邀請劉古香到沈部居住,然後暗中聯絡管帶,以武力驅逐劉震寰。
沈驅劉出柳州後,就致電陸榮廷,說“劉古香劉震寰率眾在柳州叛變,叛軍已被肅清,生擒劉古香,聽候處理。”云云。陸接電後離邕,10月9日抵柳,沈鴻英便以劉古香為戰俘送交陸榮廷以邀功,陸將案情電報袁世凱,袁復電將劉就地槍決。臨刑前,陸榮廷在所駐粵東會館設宴款待劉古香,席間出示袁電,劉無語,陸問:“你還有什麼話說?”劉答:“沈鴻英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今天可以殺我,日後也可以殺你。”果然,民國十三年(1924年)春,陸重返廣西,任全省善後總辦,巡視桂林,被沈鴻英圍攻達三月之久,勢欲誅陸而甘心,可謂應了劉氏的遺言。這是後話。殺了劉古香,“二次革命”在廣西被撲滅。袁世凱以陸榮廷“勘定湖口暴亂,厥功尤偉”,授勳二位。陸氏以革命者的鮮血寫上了“二次革命”的反面教材而為世人詬病。
阻礙護法
民國六年(1917年),段祺瑞二次組閣後,兩廣標榜“自主”,斯時孫中山揭起“護法”旗幟,開府廣州,成立軍政府並被選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先是,陸反對組織軍政府,不與孫中山合作,長期住在寧武莊,孫中山三次派遣胡漢民、潘乃德,古應芬來邀請他去廣州共商北伐大計,陸都藉故不去。其後,段祺瑞決定武力統一,先後向湖南開刀,陸恐段在湖南得手,北軍南下,有飲馬珠江之虞,因而向孫中山靠攏,邀請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碧光參加援湘護法的南寧軍事會議;陸榮廷、陳炳焜、譚浩明等被北京政府調職、免職,情勢緊急,又邀請孫中山的代表胡漢民、軍政府代表王正廷等參加梧州軍事會議。此時,陸對孫中山表示讓步,派莫榮新接替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其後,援湘護法軍進抵長沙,譚浩明不顧護法初衷,以湘粵桂聯軍總司令兼領湖南軍民兩政。至此,護法的本旨,變為貪婪的地盤觀念,又更做了聯馮倒段的政治投機,以及聯直反孫的伎倆,目標游移而導致失敗。
在粵局方面,桂系破壞孫中山的北伐大計,消滅附和孫中山的武力,“只許軍政府自滅,不許軍政府自生”,進而聯合西南軍閥、政客,改組軍政府,以岑春煊代孫中山。於是“合法倒孫”成功,使軍政府稱為桂系的御用品,並企圖消滅滇粵兩軍,鞏固其兩廣地盤。1920年8月,粵軍被迫回師廣東,陸利令智昏,最終自食其崩潰之果。

經濟

陸榮廷治桂十年(1912-1921),總共印製發行的鈔票2823萬元,除發行過程中銷毀破爛舊鈔折合金額80萬另2800萬外,發行實績仍為2743萬元,按當時全省總人口900萬計,平均每人攤派3元多。當時每百斤稻穀值紙幣3元,每人也就攤派一擔穀子。
民國二年(1913年)12月,廣西銀行實存現銀(準備金)堪充兌換鈔票之用者不滿20萬元,實際已無兌換之銀,軍政府布告通令所有錢糧關稅一律徵收紙幣、不收銀毫,所以紙幣暫時不受歧視,孫中山稱這種紙幣“既無抵押,又無擔保,完全是進行赤裸裸的無本生涯”。雖然在陸榮廷政權彪炳的時候,桂鈔曾經被譽為“金魚黃”而曇花一現,可是好景不常,民國十年(1921年),粵軍入桂,陸氏在南寧通電下野,桂鈔也便廢棄。
民國十一年(1922年),粵軍退出廣西,陸氏返桂復職,又印製鈔票850萬元,投入流通。陸氏前後共印發桂鈔3593萬元。民國十三年(1924年)8月,陸氏在此失敗,通電下野,流在民間的紙幣,不久變成一堆廢紙。陸氏失敗後,其殘部轉變為自治軍印發的軍用幣更多如牛毛。為害之烈,與刀兵之災無異。
印發諾多的鈔票,還開賭抽捐,只為桂系集團的揮霍和連年用兵的需要,而用於利民建設者則寥寥可數。民國初立,陸氏開闢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路。 其後建造的廣西陸軍講武堂、南寧西鄉塘兵房、鎮寧炮台、廣西陸軍軍械局、陸公館、凌鐵村避雨亭、昭宗祠、陸氏總宗祠、馬武烈祠等,大都為了軍事的需要。其差強稱為利民者,是陸氏下野前在南寧東門外和北門外鑿的幾口水井。落得人家說:“陸榮廷治桂十年,毫無建設,自難免後人責備”。

1858年(戊午,鹹豐八年)1歲

農曆8月13日(公曆9月19日)生於廣西武緣縣壘雄村(今武鳴縣寧武鄉雄孟村),取名特宋(亞宋)。

1860年(鹹豐十年)3歲

其父(陸業秀)被村民誣為與“長毛”太平軍勾結,讓太平軍入村,並被毆打至死。

1862年(同治一年)5歲

母歐氏改嫁縣城魏家,隨養母特教媽生活。

1868年(同治七年)11歲

到縣城找母親,被送入私塾上學。

1869年(同治八年)12歲

母歐氏病死,失學。淪為孤兒、乞丐。

1875年(光緒元年)18歲

在武鳴縣城無法容身,流落到南寧,後又隨船戶朱拉索到龍州立足,在“三友齋”當侍仔。

1877年(光緒三年)20歲

結識龍州廳衙役梁亞珠,當龍州廳號役。送公文到各地衙門,逐步熟悉衙門禮儀、規矩,增長見識。

1879年(光緒五年)22歲

打死法國傳教士一條狗,被迫逃避到土司墳地,不久以“不搶中國人”為前提,入伙越境行劫,因逃官兵追捕流落到龍州水口村。

與水口村撐渡船的譚泰源一家結識,結識譚夫人、譚浩明。

不久,因不堪忍受一名法國人欺侮及毒打,將其打死,從此被迫上山為匪,專與法兵為敵。

1882年(光緒八年)25歲

被駐水口關清軍管帶程武英招為親兵,與譚夫人正式成婚。

秘密加入三點會,成為水口村地區三點會頭目。

1884年(光緒十年)27歲

應募進唐景崧軍營,入選鋒營(敢死隊)參加中法戰爭。

隨唐部深入越境,在與劉永福黑旗軍的協同作戰中,因作戰英勇被劉永福提升為哨長。

1886年(光緒十二年)29歲

因景字軍被清政府裁撤,率眾拿走一部分號衣和槍械,嘯聚於中越邊境,以傑出的山地叢林游擊戰術專與法人為敵。

1892年(光緒十八年)35歲

那蘭之戰率眾痛殲法軍多威大衛部隊23人,副手閉亞一陣亡。此戰被法人立碑紀念。

此戰後陸部游勇聲威大震,後發展到5000多人,成為中國關外重要的游擊抗法力量。法國殖民軍對陸部游勇恨之入骨,多次向大清邊防軍抗議,並和清軍協同會剿,但沒有任何結果。

陸裕璋與他的兩個妻子。中者為劉可斐。陸裕璋與他的兩個妻子。中者為劉可斐。

冬,陸部調左江流域剿匪,以500人殲滅了盤踞24寨的擁有上千嘍羅的巨匪江金山部,徹底摧毀匪巢,匪首江金山僅以身免逃竄。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39歲

歸順知州王方田向蘇元春請求讓陸榮廷率部到靖西剿匪。陸剿撫兼施,將靖西地方平定。

王方田向蘇元春保薦,陸榮廷升任健字前營督帶。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40歲

率部平定紅水河流域游勇土匪,招撫林俊廷部,後林俊廷成為陸部干將。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41歲

率部參與平定玉林的三點會起事,從此被三點會視為對立面。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43歲

升任健字營分統,所部被調往扼守左右江戰略要地——靖西化峒。

1902年(壬寅,光緒二十八年)45歲

已任泗城府尹的王方田向朝廷奏報保薦,陸升任健字前營統領。

1904年(光緒三十年)47歲

兩廣總督岑春煊升陸為榮字軍十營統領。冬,岑春煊調陸部赴河池會攻柳慶游勇。陸在進軍途中故意遷延時間,隨時應變配合革命黨起事,等趕到戰場時戰鬥已基本結束。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49歲

7月奉派到日本考察軍事,12月回國。在東京期間與孫中山會面,並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50歲

12月,陸在鎮南關之役中因得不到革命黨方面的完全信任,不能率部全力配合。由於清軍力量強大,陸率部對革命軍進行逼退假攻,致使本部傷亡重大,革命軍僅以輕微傷亡退入越南。

戰後陸誇大戰績獲清廷“捷勇巴魯圖”稱號,並晉級記名總兵,升任廣西邊防軍務督辦。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51歲

1月18日,以記名總兵實授右江鎮總兵。

1909年(光緒三十五年)52歲

4月15日,調任左江鎮總兵。

1911年(宣統三年)54歲

5月2日,以左江鎮總兵暫行兼署廣西提督,6月29日實授。

1912年(民國元年)55歲

陸榮廷陸榮廷

2月8日,在桂林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廣西都督。

7月,被中華民國政府正式任命為廣西都督。

10月9日,被中華民國政府委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0月17日,廣西省議會正式表決遷省案,南寧成為廣西省會。

是年,以都督之地位更家鄉縣名武緣為武鳴。

1913年(民國二年)56歲

4月,特任廣西督軍兼民政長。

5月17日,與滇、黔、川等省督軍一起發表通電,主張宋案應以法律為解決手段,反對內戰,堅決捍衛艱難締造的民國。

7月,拒絕孫中山密使潘乃德要其起兵回響“二次革命”要求。並通電全國,堅決擁護中央,維護國家穩定。

8月,因堅定支持中央,和蔡鍔、黎元洪等一起被列為“戡定湖口暴動”功臣,被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授予勛二位。

9月4日,在袁世凱、黎元洪嚴令下,陳炳焜部槍決被秦步衢抓捕並越級上報的蔣翊武。槍決前後,陳部均以中將禮對待這位民國開國元勛。陸事後捕殺盯住蔣翊武的偵緝,並大不滿於秦步衢。

中旬,陸組織兵力平定柳州劉古香、劉震寰等在全國“二次革命”失敗後的盲動。

10月中旬,奉袁世凱命令,陸揮淚主持槍決柳州革命黨人劉古香。24日,陸被授予一等文虎章。

1914年(民國三年)57歲

2月,張鳴岐任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

6月,陸被授予寧武將軍督理廣西軍務。

1915年(民國四年)58歲

3月23日,晉授為陸軍上將耀武上將軍。

7月,王祖同繼任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

在沒有和十四省將軍一同勸進,向海內外發出反袁信號後,陸於11月24日主動聯合王祖同發電敦請袁世凱早登帝位。

12月中旬,陸密召要員宣誓反袁護國。12月底雲南宣布討袁護國後,陸附和同龍濟光、張勛、馮國璋、段芝、趙倜、倪嗣沖、陳宦、湯薌銘、李純等聯電奏請袁世凱願出兵討滇。

1916年(民國五年)59歲

3月8日,袁世凱正式電令陸為貴州宣撫使,出兵攻黔。13日,陸率軍到達柳州,即領銜桂軍將領向袁世凱發出勸其辭職電,並限24小時答覆。同時,陸令鉗制龍覲光部之桂軍發動,將攻滇之龍軍大部解決,俘龍覲光父子。15日,陸在柳州發出《討袁檄文通電》、《陸榮廷梁啓超護國倒袁電》;陳炳焜在南寧發出《廣西獨立及軍民推舉陸榮廷為都督通電》。陸宣布任兩廣護國軍都司令,梁啓超為都參謀。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

4月6日,廣東龍濟光被迫宣布獨立。

5月1日,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在肇慶成立。8日,中華民國軍務院成立。15日,陸率護國大軍進抵湖南衡陽。29日,湖南宣布獨立。

6月6日,袁世凱羞恨病死。

7月6日,民國政府任陸為廣東督軍。14日,中華民國軍務院宣布撤銷,護國戰爭宣告勝利

10月10日,大總統黎元洪發布授勳令:陸被授予勛一位和一等大綬嘉禾章。該月底,陸被推為副總統候選人,陸宣布無意競選。

19l7年(民國六年)60歲

3月28日,晉京謁見黎元洪、段祺瑞;29日入清宮看望溥儀。

4月10日,民國政府發表命令,任陸為兩廣巡閱使,陳炳焜調為廣東督軍,譚浩明為廣西督軍。

6月20日,陸授意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聯名通電宣布兩廣暫行自主。

7月初,陸發表通電,反對清室復辟,並任兩廣討逆軍總司令。

9月,陸不就廣州非常國會推選的軍政府元帥職,公開反對在元首仍合法,國體未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另組政府,造成南北分裂之局,主張合法總統黎元洪復職。

10月初,陸榮廷任譚浩明為“兩廣護國聯軍總司令”,率兩廣護法聯軍入湘。同月,段祺瑞政府罷免陸兩廣巡閱使職務。

11月7日,段祺瑞政府調陸為寧威上將軍,特派龍濟光接任兩廣巡閱使。護法聯軍占領長沙,段祺瑞被迫辭職。陸向護法聯軍下達停戰令。

12月,湖南各界代表會議公舉陸為湘、粵、桂巡閱使。馮國璋下達停戰令,並宣布南北議和。陸致電西南各省呼籲早日恢復國會,解決政爭渠道,並推岑春煊為南方議和總代表。

1918年(民國七年)61歲

1月18日,龍濟光率軍渡過瓊州海峽,向廣州方向進攻。27日,護法聯軍占領岳陽。

3月17日,護法聯軍撤出岳陽。23日,段祺瑞復任總理,調直、皖、奉大軍討伐南方護法聯軍。26日,護法聯軍退出長沙。

5月初,南北戰線在湘南穩定。4日,非常國會通過改組軍政府案。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

5月10日,在護法軍的攻擊下,龍濟光全軍復沒。22日,非常國會選出唐紹儀、唐繼堯、陸榮廷、伍廷芳、孫中山、林葆懌、岑春煊為軍政府總裁。

6月,護法聯軍與北洋軍前線代表簽停戰協定。

8月,在南北方將領紛紛回響和平的情況下,段祺瑞下令前線暫取守勢。

10月30日,陸和岑春煊等致電北京政府,主張南北兩方各派同數代表,開對等會議,討論和平問題。由此,啟動南北和平會議。

1919年(民國八年)62歲

2月,中國南北和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召開。

5月,南北和會宣告破裂。

11月28日,以陸榮廷為主導的西南各方與吳佩孚訂立救國同盟草約。全稱為《救國同盟軍草約》。

1920年(民國九年)63歲

7月,直皖大戰爆發,皖系大敗,段祺瑞再度辭職。

8月,在陸的授意下,廣州軍政府下令攻閩。同月,孫陳軍誓師回粵。由於桂軍內部紛紛被孫陳軍分化倒戈,桂軍潰敗。

10月24日,岑春煊、陸榮廷、林葆懌、溫宗堯四總裁聯名通電宣布撤銷軍政府。

11月21日,陸以桂系領袖的身份通電桂軍全部退出廣東。

12月29日,北京政府任命陸為粵桂邊防務督辦。31日,授陸九獅軍刀一把。

1921年(民國十年)64歲

1月31日,北京政府改任陸為廣西邊防軍務督辦。

5月5日,在僅220議員的推舉下,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陸和曹錕、吳佩孚、張作霖聯名通電反對廣州非常國會所定之政府組織大綱,反對選舉孫中山為總統。

6月初,兩廣戰事爆發。由於桂軍內部被分化收買,再度全面崩潰。

7月17日,陸在南寧通電下野,與督軍譚浩明、省長李靜誠、財政廳長陳繼祖等退往龍州。

8月5日,“廣西吳三桂”——叛將韋榮昌帶領“援桂軍”一槍不發占領南寧。

10月,陸率隨從取道越南赴上海居住。

1922年(民國十一年)65歲

春,陸派代表到北京向徐世昌匯報,請求援助,以便儘快返桂安民。

4月,“援桂軍”撤出廣西,各地自治軍首領紛紛敦請陸回桂。

6月,黎元洪宣布復職,恢復舊國會。並下令全國因護法問題引起的戰爭一律停戰。陳炯明部下葉舉等發動兵變,將孫中山驅離廣東。

9月,陸偕四夫人馮氏,和舊桂系骨幹10多人,乘輪船從越南海防登岸回到龍州。

1923年(民國十二年)66歲

10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陸為廣西全省善後總辦。

11月,陸榮廷回到南寧。

1924年(民國十三年)67歲

1月,率陸裕光、韓彩鳳等部約4000兵力出巡桂林。

4月,沈鴻英出萬餘兵力圍攻桂林。陸部閉城固守。

5月,李宗仁、黃紹竑發出勸陸下野通電。

6月,湘軍旅長葉琪率部入桂,以武力調解。桂林解圍,陸退往全州。

8月,陸通電下野,經湖南、武漢去上海。

1928年(民國十七年)71歲

11月6日(陰曆9月25日),病逝於上海租住寓所

家庭成員

陸榮廷有四個兒子,第一個是養子,後三個是親生。第四個兒子叫陸裕璋。陸裕璋的夫人劉可斐是江蘇蘇州人,是四個兒媳婦中最有文化的,生得白皙婀娜,口齒伶俐,知禮大方,深得陸榮廷的喜歡。每有高朋貴賓來造訪,陸榮廷都特別帶四兒媳參加當接待員。當年著名人物梁啓超、康有為去武鳴明秀園拜訪陸老帥時,劉可斐都不離家公半步。

人物榮譽

陸榮廷之戎裝像,其“毋”字特有的之臉型,身著陸軍上將軍大禮服,最為特別的是其所佩帶的幾枚勳章,可為表現其一生之功績與榮耀。要說陸榮廷的勛位、勳章,可從南寧《鎮寧炮台史記》碑(見圖)中得出部份答案,民國7年7月其為“耀武上將軍、勛一位、一等寶光嘉禾章、一等文虎章”。老照片上陸氏之勳章依次為:第一排榮鼎寶星、武漢紀念章(靠衣扣),第二排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勳章(靠衣扣),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佩帶在紅色綬帶左胯上(被其左手遮擋)。

鎮寧炮台史記碑文鎮寧炮台史記碑文

據北洋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12月 6日頒發《陸海軍敘勛條例》和《陸海軍獎章令》, 民國三年(1914年)1月14日頒發《陸海軍勳章令》,到民國五年又作過幾次修正和補充,根據這些法令先後設定了“ 大勳章 ”、“大綬寶光嘉禾章”、“嘉禾勳章”、“白鷹勳章”、“文虎勳章”、“勛表”和“陸海軍獎章”,以及“功績”、“學術”、射擊等獎章。“大綬寶光嘉禾章”分為五等,其餘勳章分為九等。分九等者,一至四等授予將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和準尉見習軍官,六至九等授予士兵。授予勳章時均附給執照,有的勳章還可以憑執照領取年金。陸海軍獎章分為四等,一至二等獎給軍官,三至四等獎給士兵。勳章的圖案:“大勳章”由兩層八角星組成,中間繪製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12種事物。

陸榮廷所佩勳章陸榮廷所佩勳章

且說民國再造,中外臚歡,轉瞬間已近雙十節,應援照民國元二三年舊例,舉行國慶典禮。民國四年,袁氏曾停止國慶典禮,故本屆舉行,特別提敘。黎總統系軍閥出身,注重武事,先期數日,特諭參謀、陸軍兩部,在南苑舉行閱兵式,其餘一切事件,歸各部籌議云云。各部乃援照元年公布國慶日大典,除大閱外,如放假休息,懸旗結彩,追祭,賞功,停刑,恤貧,宴會等項,均各照辦。屆期一律舉行,概仿元年故事,毋庸細述。惟賞功一節,系隨時論事,按照有功人物,分級酬庸。黎總統以創造民國應推孫、黃為首功,特授孫文大勛位,黃興勛一位。蔡鍔、唐繼堯、陸榮廷、梁啓超、岑春煊,再造民國,各授勳一位。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各給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唐紹儀、馬安良、曹錕、朱家寶、張作霖、閻錫山、陸榮廷、唐繼堯、楊增新、薑桂題、蔣雁行,各授一等大綬嘉禾章。

由此可見陸榮廷之“勛一位”可與黃興、蔡鍔等人比肩;“榮鼎寶星”可見其榮耀和地位;“武漢紀念章”和“一等文虎章”可見其促成“廣西獨立-----辛亥之舉” ;“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可見其“民國再造-----護國” 之功勳;“一等嘉禾勳章”可見其兩廣建設之功;手持“金九獅軍刀”可見其民國軍人之最高榮譽和地位。

歷史評價

論“有功”

(一) 喋血關外,盜亦有道。陸榮廷的叛逆思想,產生於中法戰爭及以後的罷兵被遣。他被扔出了唐景崧的先鋒營重又流離失所後,就加入三點會的反清秘密組織,廣結游勇,以打劫法國侵略者為目標和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在中越邊境活動,奉行“盜亦有道”的宗旨。他讀書很少,卻力求在先賢們的明訓中尋找做人的模式,講義氣,誠實篤信,氣量宏達,很有人緣。在綠林中,嚴守三不搶主義:一不搶中國人,二不搶窮苦人,三不搶駐地附近人。由於他所劫皆外人,不自殘同胞也,眾呼為義盜。因此,慕義者漸來歸至數千人,在中越邊境團成旅,儼然為一獨立王國,專與法人為敵,角逐將近十年,大小數十戰,法帝國主義損失慘重。單以陸榮廷個人一次在越南潰科就親手打死法國兵23人,搶劫財物無數,如果算起他手下的五千部眾的戰鬥威力,給法帝國主義的重創是不言而喻的。

法帝國主義者窮於應付之後,一邊勒碑懸賞緝拿陸特宋,一邊脅迫清政府逐陸榮廷出中越邊境,並嚴加制約。此舉足以說明陸榮廷的游勇使法帝國主義者覬覦中國邊疆的企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使中國南疆免遭帝國主義蠶食的威脅,其功績當不可磨滅。

當然,他們嘯聚的人數愈眾,需要的給養愈多,專門打劫法人是否足以維持生活?那么以“劫富濟貧”的匪徒行徑來維持生活,或不可免。而陸榮廷講義氣,守信用,他身在綠林,主張盜亦有道,對部下以“軍法勒之”,雖有劫富之行,也無損於這個傳奇式人物的形象。

(二) 討袁之役,功在民國。唐繼堯、任可澄、蔡鍔、戴戡聯名宣告獨立的日期是在1915年12月25日,當時四川將軍陳宦統率北洋軍武禎祥、馮玉祥、李炳芝三個旅和四川軍周駿、劉存兩個師,迎擊蔡鍔率領入川作戰的三個護國軍。1916年1月15日,袁世凱又命令虎威將軍曹錕督師入川,以猛虎撲兔之勢撲向雲南。川軍統領楊起元於2月23日,率軍偷渡金沙江,夜襲摩魚乍,已由江鐸進抵芝麻口。滇桂邊境的龍覲光於3月9日占領剝隘,進展至箇舊、蒙自、土富州。在雲南方面討袁進軍,寡不敵眾,四面受敵之時,陸榮廷於3月15日宣布獨立討袁。姑無論他的討袁動機,但就事實而言,陸榮廷討袁之後,其不可磨滅之功績有三:鼓舞入川作戰的護國軍士氣,提高必勝信心;使滇黔軍事處境危而復安,使西南各省反帝民氣提高;打擊北洋軍將帥,使馮國璋等逼袁世凱取消帝制。廣西獨立實是射給袁世凱斃命的一彈。誠如李宗仁在《我與中國》說到討袁之役:“廣西耀武上將軍陸榮廷揭櫫義旗,回響雲南獨立,而護國戰役中南北優劣之局,因此頓形改觀,此舉實為洪憲帝復亡,護國運動勝利之關鍵。”因此,時人無不贊成大總統黎元洪授予陸榮廷“再造民國勛位”及“一等大綬嘉禾章”的殊榮。

(三) 可貴的安定局面。人民要求安居樂業,歷史上的治、亂、分、合,往往反映了人民的好惡。

陸榮廷給老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在於他平靖廣西,結束了清末匪盜橫行、地方擾攘。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並且開創了民初十年老百姓基本上能夠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局面;他下野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粵軍入桂,老百姓對陸榮廷的失敗,本無是非好惡,可是廣西易旗之後,客軍沒有治桂的本領,無法收拾殘局,反而縱兵殃民,想起“民十兵”,豈止令人不寒而慄!在陸潭的廢墟上又不能建立其符合民心的國家機器,卻換來軍閥蹂躪和自治軍的大混亂局面,禍亂頻仍,幾無寧日。有如此鮮明的對比,老百姓對陸榮廷自然發生好感。他死後,遺體運至南寧,停棺於鎮寧炮台下的六公祠,歷時一月,運回武鳴。棺材一來一往,老百姓都自動舉行路祭,每天前往六公祠弔喪的絡繹於途,還有來自外省和越南、港澳的。老百姓報以陸榮廷的榮哀,比同中法戰役的勝利名將馮子材在南寧逝世、開弔、出殯時萬民哀悼的情況一樣。他們異口同聲說:“陸榮廷統治廣西十年,沒有什麼對人民福利的建設,只是使百姓不受兵災匪患,能夠安居樂業,與民無擾。他下野後,兵災匪患紛至沓來,累得老百姓沒一日安寧。”這就是老百姓對陸榮廷的評價。

論“無罪”

(一) 末期游勇,剿撫無罪。陸榮廷於1894年受撫,任清廷巡防軍管帶,時年36歲,先駐龍州,再移防南寧、貴縣辦清鄉,後來泗城府尹王方田利用與游勇有香火淵源的陸榮廷來招剿游勇,陸受命之後,施展他具有的潛在影響,果然招徠右江百色地區至雲南境內的游勇大哥、二哥、三哥投降自新,個別不願意投降者,也被他殲擊,1902年,左江游勇乃平。

1903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入桂剿匪。1904年,他重用龍濟光和陸榮廷,以“剿撫兼施”的兩手平柳慶地區的游勇。龍在前面剿,陸跟著在後面撫,所有較大的游勇頭目都給陸榮廷招撫過來。1905年3月回師左江,又把寧明一帶的“游匪”招了。自是廣西的游勇悉平。

陸榮廷剿撫後期游勇,有功還是有過?過去史學研究領域裡,曾經流行一種觀點,就是對歷史上的勞動人民的起義和鬥爭,只能頌揚,不能講他的落後面和局限性。講了就可能被說成是“不看主流和本質”,甚或被扣上“醜化和污衊勞動人民”的帽子。所以只要是勞動人民的起義鬥爭,不管他有什麼缺陷和落後的 東西,也要“熱情歌頌”;而對於封建統治者做的一些符合人民願望的事情,不管他在當時的歷時條件下曾經起過怎樣的有益作用,也要“立足於批”,因此剿撫游勇,就曾曾為陸榮廷的首要罪行。可是如果拋棄了這些框框,從游勇的活動和發展情況去作具體的分析,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應把前後兩個階段的游勇區別開來。

廣西遊勇崛起於邊關,曾揚威於邊關。游勇活動的旺盛時期,是在1884年之後,也就是中法戰爭之後,被裁撤的抗法士兵和內地清軍的叛逆兵勇,逼上梁山,相結成旅,他們過慣了群體生活,素來以俠義相處,患難相扶,相依為命,就自發地要求保持其隊伍的組織,漸而與會黨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組織、有紀律、有策略、有主義的色彩。他們的活動,確實為抑止法帝國主義對中國邊疆的蠶食以及削弱清政府在桂西南的統治起過一定的作用。可是到了後期,游勇本身經歷了複雜的變化,其成員良莠不齊,其有甚者,幹了諸如拉參、鏟村、劫掠、抽行水、獻納等等民眾深惡痛絕的壞事,還通過肅殺恐怖的拜台、入灣的活動,勒索民眾的資財,迫使民眾在游勇勢力庇蔭之下,保全生命財產,可是這幫游勇走了,那幫游勇又來,拜台也成了沒完沒了的災難。無法無天的殺人越貨,亘古未聞。今天的武鳴、邕寧等縣老一輩的人,由於親歷其境,講到當年游勇頭目王特燕、陸采邦、周三,還心有餘悸。

後期游勇為非作歹,到處皆然,《邕寧縣誌·兵事》有載:清末壬寅(1902)、癸卯(1903)兩年,廣西邊陲重鎮南寧,匪盜猖獗、綁票勒索,打劫村莊,……無所不有。有的唯恐出師無名而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掩護匪行,這比赤裸裸的明火執仗還具有更危險的欺騙性。

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所表現的作用和好壞、大小,歸要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幫助的大小,看他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游勇只管破壞而不搞建設,光是打劫而不安民,老百姓的命都保不了,哪裡還談得上發展生產!陸榮廷剿撫游勇後,帶來地方平靖,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有利休養生息,應無最尤。

(二) 積財聚產,尚能克制。傳說山東軍閥張宗昌有一次祭孔後說:“我平生對不住孔夫子的有兩件事:要錢,要女人。”東北軍閥張作霖,受招後得做管帶時,他的一位長官周樹模問他:“你以前為什麼受撫?”張作霖很誠實地說:“回稟大人,我想升官發財”。舊社會有個文化人士胡適博士,當過北大的校長,1935年來游兩廣,到處都見到軍人貪財如命,感慨所及,於是反岳武穆之言,發為俊語說“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愛錢。”呼籲以不要錢為武官之標格,足見當時要錢之風是非常普遍而且情節嚴重。一般武官尚且如此,更遑論軍閥了。所以張宗昌、張作霖都是坦白講實話。

魯迅提出“必取他種人與是相當之時劫,相度其所能而較量之”,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和方法。他曾多次強調“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世”最早是孟軻提出的,魯迅對他做了詮釋。在魯迅看來,任何歷史人物都生活於特定的歷時環境中,只有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將他放到這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比較,評價才可能中肯。那么評價陸榮廷,也應該將他放在軍閥混戰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比較以求定論,譬如說,他撲滅鎮南關起義,打擊“二次革命”,固然罪不可逭,不過,袁世凱手下有名屠殺人民的劊子手是湖南的湯薌銘,廣東的龍濟光,尚非陸榮廷,其積財聚產也不同於其他軍閥的貪婪無度。

升官發財、要錢要女人,是軍閥的通病。如果陸榮廷和印度聖雄甘地一樣,死後的遺產也只有一條值八角錢的圍巾他就不是軍閥了,而是“廣西聖雄”了,與陸榮廷同時代的軍閥中,有這樣的事實:解放後,為了清理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的財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可見其財產之多。直系軍閥頭子馮國璋,死後遺產二千三百餘萬元。唐繼堯死前在台灣銀行有一千七百五十萬日元存款,曹錕進行賄選總統用去一千三百五十六萬元。張宗昌生平不知道有多少房姨太太、多少財產。而陸榮廷晚年落拓,死後的治喪費全靠南寧麻雀巷的房子和仰仗新桂系李宗仁的賜送來開銷。他對於汲取人民脂膏,還算是尚能克制,亦無罪尤。

論“有過”

清末民初,陸榮廷幹了兩樁損害革命的事情。

陸榮廷陸榮廷

(一) 撲滅鎮南關起義。1907年農曆10月27日,孫中山率領黃興和粵桂越邊區會黨首領黃明堂及其廣西那模村鄉勇80多人發動鎮南關起義,當晚占領右輔山石

山頂的鎮北、鎮中、鎮南三座炮台。翌晨,清軍龍濟光、陸榮廷所部援兵到達,分兵四路圍攻炮台上的革命軍,黃明堂率部奮勇還擊,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炮台陣地仍讓掌握在革命軍手中,由於守台的革命軍彈藥用盡,飲水和糧食發生困難,黃明堂決定放棄炮台陣地向越南撤退。三炮台復被清兵搶占。

革命軍撤退後,陸榮廷以“克復鎮南關”飛報北京,被封為“捷勇巴圖魯”名號受賞銀二萬兩,封授左江鎮總兵兼廣西邊防督辦。他們以革命者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子。

(二) 腰斬“二次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起,老同盟會員駐柳州巡防第五統領劉古香與粵督陳炯明相約起義討袁。可是劉的部下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久,李烈鈞在江西失敗了,革命形勢逆轉,劉古香見勢不妙,內部意見又不統一,因而對陳炯明約期共同起義之事猶豫不決。他們的部下不知底細,以為統領做了官,發了財,怕死不敢做事,因而對劉氏頗為不滿,引起了9月11日的兵變,劉的其子馬電和媳楊澧均被亂槍擊斃。劉古香夤夜逃匿。第二天幫統劉震寰在衙門後面的字紙爐內找到了他,帶回幫統部。劉震寰被部下脅逼出來維持秩序,12日宣布獨立,通電討袁。督帶沈鴻英對劉事先不同他商量表示不滿,即陰謀驅逐劉震寰,先從劉部邀請劉古香到沈部居住,然後暗中聯絡管帶,以武力驅逐劉震寰。

沈驅劉出柳州後,就致電陸榮廷,說“劉古香劉震寰率眾在柳州叛變,叛軍已被肅清,生擒劉古香,聽候處理。”云云。陸接電後離邕,10月9日抵柳,沈鴻英便以劉古香為戰俘送交陸榮廷以邀功,陸將案情電報袁世凱,袁復電將劉就地槍決。臨刑前,陸榮廷在所駐粵東會館設宴款待劉古香,席間出示袁電,劉無語,陸問:“你還有什麼話說?”劉答:“沈鴻英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今天可以殺我,日後也可以殺你。”果然,1924年春,陸重返廣西,任全省善後總辦,巡視桂林,被沈鴻英圍攻達三月之久,勢欲誅陸而甘心,可謂應了劉氏的遺言。這是後話。

殺了劉古香,“二次革命”在廣西被撲滅。袁世凱以陸榮廷“勘定湖口暴亂,厥功尤偉”,授勳二位。陸氏以革命者的鮮血寫上了“二次革命”的反面教材而為世人詬病。

(三) 除此兩樁以外,其過尚有出兵“護法”,利令智昏。1917年,段祺瑞二次組閣後,兩廣標榜“自主”,斯時孫中山揭起“護法”旗幟,開府廣州,成立軍政府並被選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先是,陸反對組織軍政府,不與孫中山合作,長期住在寧武莊,孫中山三次派遣胡漢民、潘乃德,古應芬來邀請他去廣州共商北伐大計,陸都藉故不去。其後,段祺瑞決定武力統一,先後向湖南開刀,陸恐段在湖南得手,北軍南下,有飲馬珠江之虞,因而向孫中山靠攏,邀請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碧光參加援湘護法的南寧軍事會議;陸榮廷、陳炳焜、譚浩明等被北京政府調職、免職,情勢緊急,又邀請孫中山的代表胡漢民、軍政府代表王正廷等參加梧州軍事會議。此時,陸對孫中山表示讓步,派莫榮新接替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其後,援湘護法軍進抵長沙,譚浩明不顧護法初衷,以湘粵桂聯軍總司令兼領湖南軍民兩政。至此,護法的本旨,變為貪婪的地盤觀念,又更做了聯馮倒段的政治投機,以及聯直反孫的伎倆,目標游移而導致失敗。

在粵局方面,桂系破壞孫中山的北伐大計,消滅附和孫中山的武力,“只許軍政府自滅,不許軍政府自生”,進而聯合西南軍閥、政客,改組軍政府,以岑春煊代孫中山。於是“合法倒孫”成功,使軍政府稱為桂系的御用品,並企圖消滅滇粵兩軍,鞏固其兩廣地盤。1920年8月,粵軍被迫回師廣東,陸利令智昏,最終自食其崩潰之果。

(四) 耽於印鈔,嬉於建設。陸榮廷治桂十年(1912-1921),總共印製發行的鈔票2823萬元,除發行過程中銷毀破爛舊鈔折合金額80萬另2800萬外,發行實績仍為2743萬元,按當時全省總人口900萬計,平均每人攤派3元多。當時每百斤稻穀值紙幣3元,每人也就攤派一擔穀子。

1913年12月,廣西銀行實存現銀(準備金)堪充兌換鈔票之用者不滿20萬元,實際已無兌換之銀,軍政府布告通令所有錢糧關稅一律徵收紙幣、不收銀毫,所以紙幣暫時不受歧視,孫中山稱這種紙幣“既無抵押,又無擔保,完全是進行赤裸裸的無本生涯”。雖然在陸榮廷政權彪炳的時候,桂鈔曾經被譽為“金魚黃”而曇花一現,可是好景不常,1921年,粵軍入桂,陸氏在南寧通電下野,桂鈔也便廢棄。

1922年,粵軍退出廣西,陸氏返桂復職,又印製鈔票850萬元,投入流通。陸氏前後共印發桂鈔3593萬元。1924年8月,陸氏在此失敗,通電下野,流在民間的紙幣,不久變成一堆廢紙。陸氏失敗後,其殘部轉變為自治軍印發的軍用幣更多如牛毛。為害之烈,與刀兵之災無異。

印發諾多的鈔票,還開賭抽捐,只為桂系集團的揮霍和連年用兵的需要,而用於利民建設者則寥寥可數。民國初立,陸氏開闢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路,其後建造的廣西陸軍講武堂、南寧西鄉塘兵房、鎮寧炮台、廣西陸軍軍械局、陸公館、凌鐵村避雨亭、昭宗祠、陸氏總宗祠、馬武烈祠等,大都為了軍事的需要。其差強稱為利民者,是陸氏下野前在南寧東門外和北門外鑿的幾口水井。落得人家說:“陸榮廷治桂十年,毫無建設,自難免後人責備”。

(五) 據粵四年,大悖民望。桂軍入粵之後,藉口減輕人民負擔,首議裁兵,以削去廣東地方武力,再而強令廣東省長朱慶瀾交出省長親軍十二營,使朱稱為光棍省長而陷於無用武之地,繼而藉口北伐需餉,開弛賭禁,並接管兵工廠、造幣廠等要害部門,將其掌握在自己的親信如馬濟等的手裡。

陸氏取得兩廣巡閱使後,以結蘭拜把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妻舅譚浩明為廣西督軍,桂系集團的這兩根支柱,象徵性地揭示了綠林與裙帶關係成了桂系不成文的用人任官法則。不消說,所有廣東軍政要職都是廣西人,廣東人魏邦平千方百計要做虎門要塞司令而不可得,廣東各兵工廠造出的槍械子彈,首先滿足桂軍或運回廣西,粵人軍隊不能染指,造幣廠造出銀毫,概運回桂,使廣西財政金融綽有餘裕,而廣東銀根短拙,毫幣低落,粵人損失,年逾千萬,引起粵人與桂系集團的深刻矛盾,至於運米營私,包運鴉片、私賣礦產等等,視廣東為冒險家的樂園。桂系中上級官員,大多成了富翁,他們他了壞事,又要鉗人嘴巴,對報紙輿論實施法西斯管制,故有《南越報》記者李匯泉因抗議開賭,《民主報》編輯陳耿夫因揭露桂系官場內幕,譚浩明、莫榮新分別以調撥軍心等罪名逮捕槍斃。如此等等,桂系在在廣東僅失民心,以至陳炯明回師廣東時,民軍蜂擁回響,桂軍欲增兵堅守惠州城以拒之,在武鳴的陸榮廷卻打電報給正在東江前線與粵軍作戰的莫榮新、馬濟、林虎、沈鴻英等司令指示“不能加兵守城”,因為“民心已去,守之有損,棄之有益”。陸氏深知民心的重要,可是逝者如斯,已經來不及了。

陸榮廷死後廣西百姓對他的評價:“陸榮廷統治廣西十年,沒有什麼對人民、福利的建設,只是使百姓不受兵災匪患,能夠安居樂業,與民無擾。他下野後,兵災匪患紛至沓來,累得老百姓沒一日安寧。”

1928年11月,陸榮廷病逝於上海,時上海《循環報》向海內外徵求輓聯,各方俊彥應徵者極眾,評選結果,廣西省藤縣前清舉人何培軒所撰寫的輓聯榮獲冠軍。其聯云:

深山射虎,只手降龍,十年嶺嶠鎮南關,為罪為功,今日蓋棺應論定;

傑出武鳴,師出嶽麓,一柱南天支大廈,可歌可泣,千秋信史有公評。

此聯曾被時人譽為陸氏一生的最佳描繪。

★★★ 無畏勇士:在中法戰爭中嶄露頭角及戰後近十年率數千游勇在越南對抗法國殖民軍

★★★ 民國偉人:在反袁護國戰爭中率廣西軍民一舉扭轉戰爭局勢再造共和

★★★ 南方三省護法聯軍最高統帥:在護法運動中率桂、湘、粵子弟以弱擊強,力抗段祺瑞30萬北洋軍的武力討伐,堅決維護國家法統

★★★ 傑出軍人政治家:在百年共和史開篇中自始至終堅持以非武力方式解決政治爭端並發動南北和平運動推進國家統一

——摘自《陸榮廷評傳》線裝書局出版社,2011年4月

中國近代風雲人物評價陸榮廷

陸榮廷前任廣西都督,迭膺兼圻,聲譽甚著,討袁之役,率先回響義師,尤彰功勳。今逝世已久,遺愛在民,經廣西臨時參議會咨由廣西省政府呈請行政院轉呈褒揚前來,特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舊勛之至意。此令!

——1940年2月1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褒揚令》

我公(陸榮廷)再造民國,勛在宇宙。

——孫中山

於廣西,為廣西有數人物;於共和政體,為民國有數人物。將來共和史之開篇,有一極重要之人物,舍公其誰?

——馬君武

君老於戎事,軍行遇百姓有恩,初治廣西,群盜屏跡。其後仍歲出師,未嘗加賦,囊中無餘金銀,遇士大夫尤謙下。

——章太炎

廣西將軍陸榮廷,自帝制發生,特緣地勢關係,發之不能太驟,及滇軍在川與袁軍相持,事趨危急,陸君崛起以促時局之解決。當時兩軍成敗,間不容髮,廣西獨立,實茲役最重要之樞紐也。

——梁啓超

陸公治軍數十年,其境況仍不如一團長,誠廉潔可風也。

——黎元洪

廣西耀武上將軍陸榮廷揭櫫義旗,回響雲南獨立,而護國戰役中南北優劣之局,因此頓形改觀,此舉實為洪憲帝復亡,護國運動勝利之關鍵。

——李宗仁

乾公(陸榮廷)護國護法,兩次興師,偉業豐功,聲施華夏。

——鈕永建

人物軼事

陸榮廷睇相

舊陣時,廣州惠愛路正對文德路口處有一間城隍廟,香火鼎盛。廟前的廣場有不少看相、算命、卜卦的攤檔。這些江湖術士,很懂得人們的心理,知道凡是來看相、算命的人,大都是倒運失意,或處於逆境有危難的人。所以,來人一坐下,術士就故意把他奚落一番,比如說“你滿面晦氣,正走著衰運”云云。然後話鋒一轉:“幸好你找到我,我可以指點迷津。”跟著說一番騙人的鬼話,使你入豰。其中有一個諢名“大沙煲”的相士(桌上放有大沙煲為標誌,故稱),逢人就破口大罵,先聲奪人,倒因此生意滔滔,頗有名氣。

1916年8月間,廣西軍閥陸榮廷(見圖)任粵省督軍,並曾兼任兩廣巡閱使,權傾一時。

陸榮廷早就聽說過城隍廟前有許多看相算命的術士,便想,自己是一個大貴人,不知這些術士能看出自己的“貴相”否?他要去試一下,就扮成一個商人,隨從馬弁也扮作僕人,一搖三擺到城隍廟去。他隨便走到一個相士的攤前坐下,說要看相。那個相士自然不知道面前的人是個督軍大人,就如常的施展伎倆,先把他奚落一頓:“睇(看)你個衰樣,死到臨頭還到處走!不出三日……”陸榮廷被莫名其妙地嘲弄一番,怒火中燒,正要發作,他的馬弁連忙示意,請他不要暴露身份。那個相士跟著就“指點迷津”,胡謅一通。陸榮廷只好忍氣吞聲,一言不發,悻悻而去。回到督署,陸榮廷把他的遭遇跟幕僚們說了,氣憤地說要跟那個相士算賬。這些幕僚卻暗中使人通知那個相士,連夜離開廣州。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遂成坊間趣事一樁。打這以後,廣州人就有這么一句俗諺:“陸榮廷睇(看)相———唔(沒有)衰扌羅(找)來衰!”即自找麻煩,自討苦吃之意。自此,“陸榮廷睇相”,便成為民間常用的一句歇後語。

縣名由來

武鳴縣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北部,縣城距首府30多公里。武鳴古稱武緣,秦屬象郡,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置武緣縣。越1300年,到民國二年(1913年)被當時任廣西都督的陸榮廷更名為武鳴縣。

陸榮廷系武緣縣壘雄村人,壯族。幼喪父,母改嫁,童年做過乞丐小偷,青年浪跡江湖,後落草為寇,成為中越邊境一支綠林武裝的頭目。光緒十八年(1892年)受清廷招安任清軍管帶,後以軍功屢獲擢升。宣統三年(1911年)任廣西提督。民國初年,先後任廣西都督授陸軍上將銜、兩廣巡閱使、廣州軍政府元帥。陸榮廷曾與馮國璋角逐副總統寶座,是廣西軍人中第一個把影響推向全國的人。

陸榮廷當上都督後,於1912年冬把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以便深居家鄉武緣,指揮全省軍政。翌年,改武緣為武鳴。

更改家鄉縣名,據說是陸榮廷號召家鄉人“以武功鳴於天下”的產物,“武鳴縣”就是“以武功鳴於天下”的地方。此言不謬,武緣人“以武功鳴於天下”者,確有先例。廣西中部有座海拔1760米、雄峻陡險的大明山。大明山又稱鏌鋣山。鏌鋣,古劍名。據說鏌鋣劍影下的武緣屬龍虎之地,武夫輩出。這當然是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但古人迷信風水,深信不疑。道光六年(1826年),郡守李彥章就在武緣縣城南渡頭村的香山河與西江河會合處東岸修建了文江塔,以鎮龍虎之威。迷信舉措並未使武緣絕“武”之“緣”。建塔20多年後,鹹豐三年(1853年),率兵3萬孤軍北伐,歷時兩載,轉戰華北數省,兵臨天津城郊,嚇得鹹豐皇帝準備北逃熱河的太平天國名將靖胡侯林鳳祥和定胡侯李開芳,就是“以武功鳴於天下”的武緣壯族人中赳赳武夫中的佼佼者。同鄉前輩叱吒風雲,威震京津,英名揚天下,響馬出身,縱橫馳騁,恃武鳴威的亂世梟雄陸榮廷登上“廣西王”寶座。

那時,官場興用原籍來稱呼達官貴人。陸榮廷系武緣人,自然被人尊稱為“陸武緣”。這樣的稱呼顯然顯不出都督大人的尊貴,於是陸榮廷便改“緣”為“鳴”,使自己成為“陸武鳴”。

從1913年到1928年陸榮廷病死上海,“武鳴”得名總共只有15年。“陸老帥”失勢下野後,其造幣廠印行的鈔票(人稱“陸公票”)馬上貶值、作廢。然而,“武鳴”二字卻因其寓意深邃,認同者眾,並未受梟雄鎩羽、“帥星”隕落的影響,依然“鳴”聲遠播。

接待康有為

明秀園明秀園

一次酒過三巡,康有為抬頭看著亭子支架上掛的書有“別有洞天”的牌匾,打趣地問道:“老帥哥,‘洞天福地’是道教徒的熱門熟語,您到底信道教,還是信佛教?”陸榮廷也望了望那塊牌匾,擺擺手笑道:“我既不信道,也不信佛,就是當地人信奉的師公,我也不信!我只信牛教!”

康有為感到奇怪,忙問:“世界上哪有什麼牛教?!這到底是什麼宗教呀?”陸榮廷鄭重其事地回答:“牛教呀,是我陸榮廷在龍州時創造的。”康有為更感詫異地用廣東話問道:“您創造這牛教,點解呢?”陸榮廷又哈哈大笑了起來,喃了一首壯語山歌做解釋。康有為洗耳恭聽,莫名其妙,又用廣東話說道:“唔知!唔知!”陸榮廷接著也用不甚標準的廣東話說:“有乜嘢難知嘅!”然後馬上用柳州話接著說:“這首山歌說的是:牛有四個胃,體壯力很強,乾生全咬碎,消化不慌忙嘛!”

康有為哈哈笑了起來,說:“這是民間歌謠,不是什麼宗教嘛!”接著,陸榮廷臉色有點嚴肅,一本正經地說:“說實話,我陸榮廷是個大老粗,世界的事懂得少,什麼宗教不宗教,我一竅不通,我只看到農民養的耕牛本事大,乾草、枯草、嫩草、老根一起吞下肚子裡去,飽了就蹲在樹蔭下慢慢再吐出來,七咬八嚼,再吞下肚裡消化它,不也有力得很嗎?”他停了停,接著說,“孫中山先生派人來找我,教我實行三民主義;梁啓超前不久也來找我,叫我搞什麼造反主義;現在您來找我,教我大搞什麼改娘主義。”康有為馬上糾正道:“不是‘改娘’,是‘改良’,‘良’者好也,把世界改成良好的東西,維新就是好的。”

陸榮廷馬上接過話來說:“對!對!對!改成好的。改肯定要改成好的嘛,改成壞的還得了!不過大家都講革命革命,打倒了皇帝,萬一又被人反過來,要廢掉共和,再搞帝制,這不成問題了嗎?這么搞,改良就真變成‘改娘’囉!”康有為聽出這話中似乎有話,一眨眼睛改口道:“您的恩師岑春煊叫我來府上和您一起商量商量,共同努力,一起把維新革命工作做好,前途無量啊!”

陸榮廷接過話道:“這個您放心!您老遠來找我,講了很多道理,說辦的我肯定辦,還要辦好呢!不過什麼主義都好,我牛肚子胃口強一些,得反覆咬才能嚼碎,消化了就好辦了。這點我的恩師也不會反對的!”話畢陸榮廷又拿起筷子,夾了一大夾牛下水放到康有為的碗裡。康有為合掌胸前,忙表謝意:“夠囉,夠囉!”

百姓印象

陸榮廷給老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在於他平靖廣西,結束了清末匪盜橫行、地方擾攘、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並且開創了民初十年老百姓基本上能夠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局面;他下野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廣西易旗之後,客軍沒有治桂的本領,無法收拾殘局,反而縱兵殃民,想起“民十兵”,豈止令人不寒而慄!在陸潭的廢墟上又不能建立其符合民心的國家機器,卻換來軍閥蹂躪和自治軍的大混亂局面,禍亂頻仍,幾無寧日。有如此鮮明的對比,老百姓對陸榮廷自然發生好感。他死後,遺體運至南寧,停棺於鎮寧炮台下的六公祠,歷時一月,運回武鳴。棺材一來一往,老百姓都自動舉行路祭,每天前往六公祠弔喪的絡繹於途,還有來自外省和越南、港澳的。老百姓報以陸榮廷的榮哀,比同中法戰役的勝利名將馮子材在南寧逝世、開弔、出殯時萬民哀悼的情況一樣。

無有遺產

升官發財、要錢要女人,是軍閥的通病。如果陸榮廷和印度聖雄甘地一樣,死後的遺產也只有一條值八角錢的圍巾他就不是軍閥了,而是“廣西聖雄”了,與陸榮廷同時代的軍閥中,有這樣的事實:解放後,為了清理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的財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可見其財產之多。直系軍閥頭子馮國璋,死後遺產二千三百餘萬元。唐繼堯死前在台灣銀行有一千七百五十萬日元存款,曹錕進行賄選總統用去一千三百五十六萬元。張宗昌生平不知道有多少房姨太太、多少財產。而陸榮廷晚年落拓,死後的治喪費全靠南寧麻雀巷的房子和仰仗新桂系李宗仁的賜送來開銷。他對於汲取人民脂膏,還算是尚能克制,亦無罪尤。

後世紀念

墓地

陸榮廷1928年11月逝於上海,1929年靈柩運回廣西,葬於武鳴區城西的獅子山。如今的陸榮廷墓地,基本上都是武鳴當地政府或者企業一共71個單位重修的。墓碑是20世紀80年代立的,墓地雜草叢生。

故居

陸榮廷故居業秀園,位於廣西龍州水口鎮水口舊街的西北面,座落在牧馬河和洞桂河兩河的交匯口,

業秀園業秀園
坐南朝北,此地原為清末把總衙署舊址,總占地7000多平方米,修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陸榮廷為紀念其父陸業秀而把它命名為業秀園。業秀園原有諸多建築物,園內布局分前院和後院,前院為庭院式花園,建有二層磚木結構主座一棟、左右兩排18間廂房、戲樓、牌樓、水運碼頭等建築物,建築以清末時期南方民居風格為主。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業秀園為地方駐軍營地,後劃歸部隊作為軍產;文革期間和文革以後為水口大隊革委會、村委會辦公用房,到20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至今該房基本無人居住。1996年被公布為龍州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