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評傳》

《張居正評傳》

《張居正評傳》是著名作家劉志琴在2006年8月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後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它類似著名的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力籌富國卓有成效,在史書上得到公允的評價。

基本信息

張居正評傳

《張居正評傳》《張居正評傳》

劉志琴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內容提要

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後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它類似著名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力籌富國卓有成效,在史書上得到公允的評價。張居正個人的命運也與改革的先輩們一樣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結局。十六世紀的社會歷史條件,賦予張居正改革以特有的時代風貌,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改革思想,比以往的改革具有更為深刻的內涵和複雜的情結,致使此次改革的成功與失敗,都體現出自己的特點。張居正是個性不凡的政治家,他從寒微中奮起,當了十年首輔,將改革從政治推向經濟,修明法度,強化監督,近民便俗,惠農利商,使衰敗的王朝一度恢復生機,人稱“救時宰相。在風雲際會中,他剛毅深沉,多謀善斷,卻又獨斷專行,用人不當,以致禍發蕭牆。他飽讀經書,倜儻豪放,冷峻嚴酷,威震當朝,卻又兼有潑皮樣的身手。偉大與渺小,無情與重義,拒賄與好諂集於一身,炸就是歷代史書中說不盡的張居正。在他身後不久,詆毀他的反對派又奔走呼號為他昭雪,試圖召回新政,但時不再來,充分反映了封建社會沒落時期,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力圖興利除弊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敗的社會悲劇。

作者簡介

劉志琴,女,江蘇鎮江人。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並主

《張居正評傳》《張居正評傳》
《中國文化史概論》、《晚明史論》、《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等書,出版《悠悠古今》、《思想者不老》等散文隨筆集。

本書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引 言 從身後的榮辱追問

第一章 在磨礪中成長的少年英才

第一節 “軍戶”家世
第二節 蜚聲鄉里的神童

第二章 在權力角逐中求索

第一節 初登政壇的進退應對
第二節 退隱田園,蓄志再起
一、寄情山水,讀書明志
二、關注民生,操危慮患

第三章 重返政壇,智操勝局

第一節 在徐階與高拱的矛盾中立足
第二節 在風雲際會中運籌帷幄
一、內訌不已的內閣
二、皇帝怠惰與權力空檔
三、朝政的更新與失落
四、成功的對外防務

第四章 在執政危機中輔政

第一節 洞察時弊的對策
一、《陳六事疏》的出台
二、變法思想的醞釀
第二節 臨危受命
一、權力較量中最後的角逐
二、高拱失勢,張居正出任首輔

第五章 新政,從政治推向經濟

第一節 修明法度,示大信於天下
一、尊主權,一號令
二、節制權貴,伸張法紀
三、削減官員特權,裁革驛傳
第二節 強化監督,整肅官府
一、實施考成法,修繕體制
二、以理財為中心,考核官吏
三、不拘一格用能人
第三節 改革稅制,惠農利商
一、清丈田地,以均稅扼制兼併
二、推行一條鞭法,厚商利農
第四節 近民便俗的改革學說
一、因時順勢的變法觀
二、孰本務實的思想作風

第六章 以剛毅而決勝的品格

第一節 力挽反奪情的狂瀾
一、奪情、奪權與倫理風暴
二、以鐵腕治國理政
第二節 多側面的性格悲劇
一、寡情而重義
二、拒受賄,好諛揚
三、豪氣、驕氣和流氣

第七章 新政理想的破滅

第一節 人亡政息的結局
一、神宗的變卦
二、君主觀的成敗
第二節 不可化解的矛盾
一、法祖與革新的衝撞
二、用人失誤與思想統治

尾 聲 雖敗猶榮的歷史結局

附 錄

張居正年表

參考書目

索 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精彩書摘
張居正,原名張白圭,字叔大,號太岳,嘉靖四年(1525)生於湖北江陵,古人有以籍貫作代稱的習慣,所以又稱張江陵。

江陵本屬荊州,據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記載,由於“荊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江陵的地名得之於面臨長江,山丘連綿起伏的地勢。枕山臨水、盡得魚米之利的優越位置,使這一地區從上古就成為華夏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之一。秦代在荊州設江陵縣治所,江陵成為荊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歷史的變遷,來自上古的九州,有的沒落了,有的變遷了,荊州卻在後世持續輝煌,更以深厚的荊楚文化揚名天下。

荊州是楚國的發祥地,二十代楚王在這裡紮根,立國四百多年。魏晉時,荊州成為魏、蜀、吳三國必爭之地。有首《荊州懷古》說得好:“英雄爭戰幾時休,巨鎮天開楚上游。月夜與誰游赤壁,江山自古重荊州。”不僅諸多帝王將相曾會聚這物華天寶之地,英雄豪傑也在這裡大顯身手。論文才,荊州也是名家輩出,屈原的楚辭,宋玉的賦,袁宏道的公安派,鍾惺譚元春的競陵派,他們的詩文都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陶淵明李白白居易岑參蘇軾陸游等諸多大家都在這裡留下客居的芳蹤。在人才薈萃的荊楚地區,張居正以改革家獨樹一幟,以致在歷史上有稱張江陵者,必指張居正無疑。毫無疑問,張居正已成為江陵這一勝地的傑出代表。

然而這一勝地對張居正一家卻是榮哀並俱。張居正祖籍原本在安徽合肥,他的先祖張關保是朱元璋的大同鄉,從青年時起就跟隨朱元璋起義,轉戰吳、越、閩、廣各地,因軍功被授為湖北歸州長寧所的千戶長,自此入了軍籍,成為世襲的軍人之家。按明代的軍制,地方部隊分為司、衛、所三級,統兵五千六百人,每衛下設五個所,每所設千戶長一人,統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戶所下再分百戶所,各統兵一百十二人。張關保為千戶長這一經歷,除了家人自述外,歷史上並未留下記載,一般來說,位居中下級的軍官也難以進入史冊,只能是個無名英雄,但這一軍籍卻對張氏家族後代有重大的影響。明代的社會管理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灶戶四大類,其中以軍籍的監管最為嚴密,每一軍戶,必須有一丁服役稱軍丁,余丁可在家務農或從事其他生產。(P14-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