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門尼德篇》

《巴門尼德篇》

古希臘 哲學家 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它標誌著由《斐多篇》和《國家篇》的理念論向柏拉圖後期思想的轉化。這篇對話也是柏拉圖對話中最難懂的一篇,從古代新柏拉圖學派開始就對它作過各種解釋,至今沒有一致的意見。

《巴門尼德篇》

正文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它標誌著由《斐多篇》《國家篇》的理念論向柏拉圖後期思想的轉化。這篇對話也是柏拉圖對話中最難懂的一篇,從古代新柏拉圖學派開始就對它作過各種解釋,至今沒有一致的意見。全篇對話分為兩個部分。
第1部分,柏拉圖借愛利亞學派巴門尼德之口,批評了少年蘇格拉底的理念論。這種理念論認為在同一類具體事物以外,有一個同名的理念,它和具體事物分離,獨立地存在著;具體事物分有或模擬理念,才具有這種性質而存在。巴門尼德提出許多論證,駁斥這種理論。說如果理念在具體事物以外獨立分離地存在著,最後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不能認識理念,理念也根本不能存在。少年蘇格拉底的理念論是不是代表柏拉圖自己原來的理念論,一直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少年蘇格拉底的理念論和柏拉圖自己在《斐多篇》和《國家篇》中的理念論在許多基本點上是相似的,而巴門尼德在這裡提出反駁的論證,和亞里士多德《形上學》中反駁柏拉圖理念論的論證,也有許多是類似的。所以,可能是柏拉圖意識到自己原來的理念論存在缺陷,需要加以修正的表現。
第 2部分是8組虛擬的邏輯推論。這8組推論的前提是:"一"和"存在"是相互分離,還是相互聯繫的?如果"一"和"存在"分離,"一"就只是孤立的"一",它不能是多,也不能和其他任何相互對立的範疇,如"動"和"靜"、"異"和"同"、"等"和"不等"、"知識"和"感覺"等相聯繫;相反,如果"一"和"存在"相結合,"一"就是"多",可以和任何相互對立的範疇相聯繫,如果它和"變動"相聯繫,它也就是具體的事物。從古代開始,有人認為這8組虛擬的邏輯推論只是形式邏輯方面的訓練;有人認為這代表了柏拉圖的哲學體系。現代也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說這8組推論主要是要解決理念和理念之間是否互相分離的問題,有的認為《巴門尼德篇》《智者篇》的寫作時間接近,《巴門尼德篇》略先於《智者篇》,而在《智者篇》中提出的"通種論",是說明最普遍的範疇"種"之間的相互聯繫,所以《巴門尼德篇》討論的是普遍範疇間的相互聯繫。從這裡可以看到,柏拉圖這時期的理論和他原來的理念論相比,辯證法因素更多了一點。(見彩圖)

《巴門尼德篇》《巴門尼德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