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

《形上學》

《形上學》,中文版《亞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之一,由著名西方哲學史家、古希臘哲學研究專家、翻譯家苗力田主編。

基本信息

亞里士多德作品

《形上學》《形上學》

中文版《亞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齊後,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等多項大獎。為了讀者使用的方便,也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學尤其是古希臘哲學的心得傳達給讀者,全集主編苗力田先生又編選了帶有注釋的《亞里士多德選集》(包括形上學卷、倫理學卷和政治學卷,1999—2000年出版)。幾年來,不斷有讀者尤其是大學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單行本。為了滿足這些讀者的需要,我們將亞里士多德最具影響的著作(《工具論》、《物理學》、《形上學》、《尼各馬科倫理學》、《政治學》和《修辭術·亞歷山大修辭學·論詩》)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說明的是:單行本的譯文與《亞里士多德全集》大體一致。個別術語和人名的改動,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電子版時親自訂正的。單行本的注釋與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腳註中所引證的希臘語詞是按照國家頒布的《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對應拼寫的。

對西方哲學名著的譯介和研究是一項沒有止境的事業。準確、完美的譯文,深入、詳盡的注釋,以至創造性的闡釋和發展,是只能接近而難以完全達到的理想境界。不斷接近這一境界,既有賴於學術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動。我們願與學術界一道,不斷為學術進步作出貢獻。

作者簡介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古代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柏拉圖稱之為“學園之靈”,恩格斯稱之為“最博學的人”。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對占希臘人已知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了整理,並提出了自己的創造性見解。作為一位哲學家,他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分支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邏輯學、形上學、神學、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修辭學、教育學、詩學、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對西方文化的根本傾向和內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鮮明地表達了他對智慧和真理的熱愛與追求。

正文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代表作。原是他在呂克昂學院講課用的講稿、筆記,有的是單獨論文,有的可能是學生記錄。亞里士多德去世後,該學院的第11代繼承人安德羅尼柯整理亞里士多德的舊稿與講義,編纂了當時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遺稿,把研究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著作編在一起,取名《物理學》或《自然哲學》,又把一些雜亂的討論抽象問題的文章編在《物理學》之後,取名《物理學以後諸篇》(拉丁文轉寫為 Metaphysica),中文譯者根據《周易·繫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說法,將 Metaphysica譯為《形上學》。

《形上學》一書共14卷,各卷之間,甚至同一卷中有的章節之間也沒有結構上的連續性。古代的注釋家已對本書的結構提出各種不同的解釋。近代,經德國古典學者W.耶格爾等人的研究,大體認為:第1、3、4、6卷為第1組,第7、8、9卷為第2組,第10、13、14卷為第3組,構成《形上學》的基幹;第2、5、11、12卷則是插進去的。

第1組4卷主要研究哲學的性質、對象和範圍。其中第 1卷是全書的序言,先討論哲學的形成與性質,進而評介前人關於本原問題的看法。第 3卷提出哲學應該研究的十多個問題,如個別與一般的問題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全書的基本內容。從這裡可以看出那個時代人們關於哲學研究的看法。第4、6卷明確回答了哲學的對象和範圍問題,將哲學劃分為第一哲學第二哲學,第一哲學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的屬性,還研究表述存在的最一般的範疇以及各門學科都要遵循的一般公理如矛盾律和排中律等。

第2組3卷主要是關於實體(或本體)的學說。這是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的核心部分。他認為,“存在”的中心範疇就是“實體”,其他範疇是表述實體的。實體是與一切事物相關的“本原”。在對“實體”的進一步論述中,表現了他的動搖性:他有時認為“實體”是獨立存在的個別事物,有時將“實體”視為普遍本質。在這三卷中,他專門探討了自己哲學體系的三大基本理論──實體論、形式和質料潛能與現實

第3組的13、14卷駁斥了柏拉圖及其學派將數和理念看作獨立存在實體的觀點。第10卷是從一般理論出發,論述“一”與“多”等最一般的數量範疇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進而說明各種對立與相反範疇之間的關係。

第2、5、11、12卷仍然是討論哲學上的問題。第2卷象是另一篇哲學導言的殘篇。第 5卷列舉和解釋30個哲學術語(即範疇),被稱為“哲學辭典”,可能是早期的著作。第11卷由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組成,前 8章是第3、4、6卷的內容摘要,象講授提綱,後5章是《物理學》書中一些章節的摘要。第12卷,一般認為是亞里士多德較早寫成的一篇獨立的論文,後來加進去有關天文學等方面的幾個片段。這一卷,亞里士多德從運動的源泉出發,討論了感性的實體和永恆不動實體的問題。他認為,永恆不動的、非感性的實體是萬物運動的第一推動者,即純粹的“隱得萊希”,這就是“”。這部分被稱為亞里士多德的神學。

《形上學》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部專門研究哲學問題的著作,它對於了解亞里士多德和研究古希臘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見彩圖)

《形上學》《形上學》

布魯斯·昂作品

內容介紹

《形上學》《形上學》

形上學可能是哲學中最基礎的,然而肯定也是引起爭議最多的部分。本書對傳統和當代形上學中的關鍵概念和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和導論性的概覽。作者提出並系統地捍衛了一種自然主義的、唯名論的和實用主義的觀點——這種探討極有益於為其討論的主題提供一種融貫的、建構性的觀點。儘管作者提出的問題大部分是哲學家的問題——共相與殊相、抽象實體、對象和事件等,但是有許多主題,如人格同一性以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也是普通讀者所感興趣的。

形上學可能是哲學中最基礎的,然而肯定也是引起爭議最多的部分。本書對傳統和當代形上學中的關鍵概念和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和導論性的概覽。儘管本書可以作為中等程度的該學科學生的教材,但它並非一部持平之作。作者提出並系統地捍衛了一種自然主義的、唯名論的和實用主義的觀點——這種探討極有益於為其討論的主題提供一種融貫的、建構性的觀點。

《形上學》的寫作風格簡明而清晰,讀者並不需要掌握邏輯符號論或預先熟悉所討論的主題。儘管作者提出的問題大部分是哲學家的問題——共相與殊相、抽象實體、對象和事件等,但是有許多主題,如人格同一性以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也是普通讀者所感興趣的。

編輯推薦

本書寫作風格簡明而清晰,讀者並不需要掌握邏輯符號論或預先熟悉所討論的主題。儘管作者提出的問題大部分哲學家的問題——共相與殊相、抽象實體、對象和事件等,但是有許多主題,如人格同一性以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也是普通讀者所感興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