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里滯雨

崇義里滯雨

《崇義里滯雨》是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所寫的一首五言詩。811年(元和六年),李賀為奉禮郎,後居於崇義里。這首詩是詩人滯留崇義里,憶往思今而作的詩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崇義里滯雨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賀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崇義里滯雨①
落漠誰家子,來感長安秋。②
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
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③
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④
家山遠千里,雲腳天東頭。
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

作品注釋

①滯雨:即避雨,因下雨而無法趕路。
②落漠:落寞。
③秣,餵。
④簽籌:古代計時報更的竹籤。 

作品賞析

作為沒落的唐宗室後裔,李賀一直都以“唐諸王孫”自居,對這一王室宗人的出身頗以為榮。名門望族的高貴出身對他樹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的理想起了某種催化作用,滿足了其潛意識中炫耀門第的虛榮心理,但是出身並沒有給予他實際的利益,他的人生際遇也沒有飛黃騰達。多次的應舉遭阻,仕途受挫,使得其報國無門,有才不得施展,從而形成了其詩歌的愁苦悲悽、哀激孤憤的悲劇特色。
詩人於811年(元和六年),為奉禮郎,後居於崇義里。這首詩是詩人滯留崇義里,憶往思今而作的詩歌。崇義里是一個地名,位於古代長安朱雀街東。對於李賀來說,應舉受阻是致命打擊,而仕途受挫則是又一個重大的打擊。詩人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憂國憂民的意識,他渴望參與政治,大顯身手,一展才華,渴望建功立業,立功戰場,躍馬殺敵,然而他的人生充滿了太多的無奈與悲悽。他生於動亂的中唐時期,戰亂、入世不濟、多病纏身等諸多因素,使他終究是空有報國之志而無報國之門。此詩寫於詩人入世之際,此時的詩人只是個九品小官,掌管朝會、祭禮之禮儀。因此,從詩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心情的怨憤愁苦。
懷才不遇是李賀詩歌的主旋律,此詩也秉持著這一主題,從而奠定了詩歌“悲”的基調。詩中首句“落漠誰家子”,運用了反問的形式,展示出了一個獨居的落寞男子,離家來到長安感受秋天的孤獨落寞。詩中男子的形象是詩人的真實寫照,他的懷才不遇令人感嘆。“落漠”,同“落寞”,體現了詩人的孤獨與寂寞。同時,這句點明了時令,此時正值秋季,從而營造出一種淒涼、悲哀的氛圍。秋的淒涼,似乎把整個詩的基調頓時拉到了悲傷的邊緣,整首詩被罩上了憂傷的陰影。然而,一個人內心的無奈是最無法超越的。詩人早熟並且敏感,這令他加倍品嘗到人生的苦澀,在現實的重壓之下,他因病愁而呈現出早衰的症狀和心態:“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詩人是懷著入世之心來到長安,然而,結果卻是人到壯年仍抱著羈留長安的遺憾。恨,遺憾的意思,表現出詩人難以名狀的痛苦。天空秋雨濛濛,而詩人心中恨意綿綿,運用了渲染烘托的表現手法,用夜晚淒風苦雨來表現詩人的辛酸不幸。情與景相互交融,相互呼應。詩人的詩歌中常常呈現出一連串的悲悽意象,第三句中涉及到馬的意象,而在末句之中也呈現出寶劍的意象。詩人常以駿馬自比,或以寶劍自期,希望得到賞識重用。但是結果卻是自己撫劍長嘆,如駿馬,苦於無伯樂賞識,處境極為悲苦,從而詩人心中充滿了悵惘、悲涼和愁苦的情緒。同時,通過了“雨沫”“寒溝”等描寫,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淒清,藉以強化了詩人的悲慘與不幸。這句中,“寒”字表面上寫出了天氣的寒冷,然而,較之更為寒冷的卻是詩人的內心,現實的無力改變導致了其內心的無奈悲嘆,因而顯得格外的淒涼、傷感。第三句“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描寫了眼前之景,而第四句中詩人卻變換了觀察的角度,從遠處眺望,看到了遠處的貢院,聽到了透過濕重的雨霧而傳來的報時的竹籌聲。這一系列的悲悽意象都在展示一種“悲”之美,全詩將悲的氛圍和基調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處理。末兩句寫出了家鄉遠在長安的千里之外,由於報國無門,導致還鄉不得,此時詩人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詩人用世功名之心頗為急切,甚至夢中也念念不忘。“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這是詩人在夢中悲傷的囈語,然而,現實永遠是殘酷的。歲月蹉跎,時不我待,潦倒苦況,加上詩人體弱多病,從而使他陷入了無奈的沒落傷感之中,難以名狀的複雜情感湧上心頭。
李賀的一生有著太多的不幸和磨難,無奈和悲悽,他的詩歌訴說著一種與世抗爭的現實。然而,美好的理想與醜惡的現實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差,最終他那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內化為了無助的悲傷與痛苦。這就是“悲詩作家”——李賀,悲悽的詩歌,悲劇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他的詩作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祖籍隴西,生於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後世稱李昌谷。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但家已沒落。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鬱,體弱多病,只做過3年奉禮郎,卒時僅27歲。李賀一生以詩為業,其詩可分為4類。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此類詩有的直陳時事,有的借古諷今。名作有《雁門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這類詩中,五古、七古較少,多為樂府詩。或借舊題,或創新題 ,大都凝練絢麗 。也有的含義隱晦,如《金銅仙人辭漢歌》。②個人發憤抒情。這類詩有個人失意困頓、疾病纏身的消沉和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嘆,也有“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無主”,“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③神仙鬼魅題材。這類詩曲折表現他對現實的厭惡和否定。後人因此稱他為鬼才。④詠物等其他題材。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賀詩想像豐富奇特,幽深奇譎,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富有浪漫氣息 。但也有少數明白易懂的詩 ,他擅長短篇,《天上謠》、《夢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稱為長吉體。他多寫古詩與樂府,近體很少,無七律。他的詩借鑑了齊梁宮體詩的詞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由於太注意雕琢,有的詩往往詞意晦澀,堆砌詞藻。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
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後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於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一生,以詩為業。《高軒過》贊韓愈作賦“筆補造化天無功”,也可以作為他的自我評贊。他的詩,包括四方面內容:
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他寫這類作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鄰近洛陽到長安的大道,徵調運輸所必經,達官貴人所往來,使他對人民所受重賦剝削,統治階級所為淫奢惡行,有所見聞了解,給早熟的詩人提供了創作素材。後來旅遊南北,出仕王朝,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李賀所寫這一類詩篇,有的是直陳時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諷刺唐朝宮廷酣歌宴舞,夜以繼日的佚樂生活的,如《秦王飲酒》;隱約反映宮廷事變的,如《漢唐姬飲酒歌》;批判憲宗求仙的,如《仙人》、《崑崙使者》;反對藩鎮分裂所造成的災禍和歌頌削平藩鎮叛亂的,如《猛虎行》、《雁門太守行》、《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權門貴族飛揚跋扈、驕奢淫佚、好景不常的,如《榮華樂》《秦宮詩》、《牡丹神曲》、《夜飲朝眠曲》、《貴公子夜闌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諷刺宦官當權、賢才失志的,如《呂將軍歌》《感諷六首》其三、其四、《綠章封事》;反映邊塞敵人侵擾、抗敵士兵的艱苦生活的,如《摩多樓子》;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諷五首》其一;同情宮廷失寵妃嬪的悲苦生活的,如《宮娃歌》、《堂堂》;反映少數民族軍事反抗活動的,如《黃家洞》;反映險惡的吃人社會、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無出門》《艾如張》;抨擊科舉制度不能選拔真才的,如《送沈亞之歌》、《仁和里雜敘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這些詩篇少數用五、七言古詩,而大量運用樂府形式,或借用舊題,或自創新題,大都凝鍊而絢麗。有的含義隱晦,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杜牧以為“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李長吉歌詩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王”兩派樂府外,李賀詩別開境界,獨樹一幟。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這是李賀詩最重要的部分。
②個人發憤抒情。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存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的消沉情緒,但如《崇義里滯雨》《贈陳商》、《浩歌》、《致酒行》、《春歸昌谷》、《南園》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時的生活感受,對“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的不滿,表現了“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淪,發出“世上英雄本無主”,“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雲”的豪言壯語,滿懷著“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這又是李賀詩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晝短》、《天上謠》、《夢天》、《相勸酒》《官街鼓》等篇中,則表現了悲慨時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極一面。
③寫神仙鬼魅的題材。李賀是一個青年詩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現的“死”字卻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反映了他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將進酒》),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無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氣排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則透露了他對未來光明的憧憬。他在兩者的矛盾中,探索擺脫死亡的途徑,於是產生了對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浦、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在《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奇麗譎幻之觀。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辭》、《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則寫到神仙的虛誕和滄桑的變化。既然死亡無法逃避,於是又出現了對另一種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其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年老□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曲》)。幽靈出沒,陰森可怖。宋人錢易、宋祁等因此稱李賀為鬼才。杜牧說:“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序》),是對這類詩篇的總評。
④詠物等其他題材。其中如《李憑箜篌引》、《申鬍子□篥歌》、《聽穎師彈琴歌》等,通過“石破天驚”的奇特想像和比喻等手法,描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並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讚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讚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後兩組詩並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暴露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欣賞態度。
李賀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力非常豐富奇特,慘澹經營,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如“羲和敲日玻璃聲”、“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數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較多地寫古詩與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七律詩一首也不寫,表現了他不滿於當時詩風的態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齊梁宮體詩的影響,借鑑了它們的詞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因為過於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詞意晦澀和堆砌詞藻的毛病。但從基本成就方面看,則正如他所讚賞韓愈的作品那樣,是“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高軒過》)的。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劉克莊、謝翱,元人薩都□、楊維楨,清人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宋代刻本《李長吉文集》
詩論家對李賀詩的評價,有褒有貶。杜牧贊之為“騷之苗裔”(《李長吉歌詩序》),高□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王夫之說他“真與供奉(李白)為敵”(《唐詩評選》),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貶李者則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李賀詩集,自編為四編本授予沈子明,收詩223首。北宋以來流傳的《李賀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數與自編的相同,而篇數不同,編次也很零亂,並非準確編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詩23首,與4卷合計,共242首,篇數也和李賀自編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閣校刻的北宋鮑欽止本、董氏誦芬室及蔣氏密韻樓兩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傳,集名為《李賀歌詩編》。又有《續古逸叢書》影印的南宋本,集名為《李長吉文集》,無外集。又有鐵琴銅劍樓、《四部叢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賀歌詩編》。後兩種原書今藏北京圖書館。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吳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傳。後有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選錄了吳正子、劉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餘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評或注。還有陳本禮《協律鉤玄》、黎簡評本和吳汝綸評註本。1977年出版的《李賀詩歌集注》,是將王琦《匯解》、姚文燮注及方世舉批註三種評註本彙編、加以校點而成。另外,錢仲聯有《讀昌谷詩札記》和《李長吉詩永貞詩史發微》,考訂詩的本事有新見。1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
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長吉年譜會箋》、《李賀年譜會箋》可資參考。
2 李賀 (1940-),男,漢族,黑龍江開通人,中共黨員,教授。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同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進修,專攻語言學兼學英國史課程,1967年回國。1986至1987年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進修,獲語言學碩士學位。1993至199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海勒姆學院從事英國史研究。曾任英語系英國社會文化研究教研室主任,英語系副主任、主任。主要著作有《大學英語教程》(一、二冊,合編,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英美文化辭典》(合編)及《英語國家概況》(合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