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女兒》[電影]

《尼羅河女兒》[電影]
《尼羅河女兒》[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女林曉陽(楊林飾)愛看漫畫,常幻想自己是細川智榮子少女漫畫《尼羅河女兒》主角。她生活在繁華的台北,白天在肯德基當店員,晚上在夜校讀書。曉陽與家人住在一座簡陋的平房裡,祖父(李天祿飾)是個風趣的老頭。父親(崔福生飾)在嘉義當員警,常年在外執勤。母親去世後,曉陽肩負起母親的職責,照顧上了年紀的父親及上學的妹妹,並整天為哥哥擔心。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尼羅河女兒》《尼羅河女兒》
導演侯孝賢受日本漫畫《尼羅河女兒》的啟發,理出一個家庭的故事:母親早逝,父親在嘉義任警員,家裡只有兄妹倆。妹妹在肯德基當店員,晚上讀夜校,哥哥當小偷,白天與“肝膽”開餐館,犯法之外還能照顧妹妹及祖父,在急遽變化的都會城市,親情混淆了道德判斷,物質上欲求,又顛倒了家庭倫理,黑道個人恩怨以槍擊相見,學校老師為教導“綠色思想”被密告解聘,傳播媒介宣傳偏見,妹妹藉漫畫的圖像逃進一個幻想世界,將自己的命運合理化,她所迷戀的二哥的朋友卻愛上別人的情婦,當她發現夢想破滅,乍然醒悟,蛻變成熟。人們從中可見大都市裡物慾橫流及科技、商業起飛下的文化失調、道德沉淪。原來片尾及旁白和字幕“聖經上預言者耶利米曾預言,這城市將荒蕪……變成乾...

劇情簡介

少女林曉陽楊林飾)愛看漫畫,常幻想自己是細川智榮子少女漫畫《尼羅河女兒》主角。她生活在繁華的台北,白天在肯德基當店員,晚上在夜校讀書。曉陽與家人住在一座簡陋的平房裡,祖父(李天祿飾)是個風趣的老頭。父親(崔福生飾)在嘉義當員警,常年在外執勤。母親去世後,曉陽肩負起母親的職責,照顧上了年紀的父親及上學的妹妹,並整天為哥哥擔心。
哥哥(高捷飾)與朋友合開一家餐廳,白天工作,晚上當小偷,卻能照顧到家人。父親和哥哥爆發衝突時,曉陽總是站在哥哥一邊。她暗戀上哥哥的朋友阿山,卻不知阿山愛著別人。種種事實讓她感到氣憤、悲傷和絕望,並在遭受打擊後成熟清醒。

導演介紹

《尼羅河女兒》[電影]《尼羅河女兒》
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

1975年起從事編劇工作,編有《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1981)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壇廣泛重視。1983年與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冬冬的假期》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1985年執導《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6年執導《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的女兒》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獎。其後作品有《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等,亦在金馬獎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斬獲。

侯孝賢每部作品都保持一定水準,且均有所突破;其創作為台灣歷史與民眾命運寫下生動篇章,那些即興式的街頭、鄉間實景拍攝,混合職業及非職業演員的真實自然表演,運用畫外音、長鏡頭、空間景深營造的情緒張力及詩意氛圍,都成為其作者電影的標誌。

主演介紹

高捷高捷

高捷 JackKao

男,中國台灣

台灣中生代最出色的演員之一,演出角色多為不良人物或個性化人物。1987年因演出侯孝賢的《尼羅河女兒》而步入影壇。是侯孝賢的愛將,後陸續出演《悲情城市》(1989)、《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等。高捷也受到眾多新浪潮導演的垂青,參演作品包括邱剛健的《阿嬰》(1990)、黃玉珊的《牡丹鳥》(1990)、柯一正的《娃娃》(1991)、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1992)、陳國富的《只要為你活一天》(1993)、張作驥的《暗夜槍聲》(1993)、戴立忍的《台北晚九朝五》(2002)等。也參演了諸多商業片,如朱延平的《火燒島》(1990),香港導演陳德森的《點指兵兵青年幹探》(1994),李仁港的《九四獨臂刀之情》(1994)、《星月童話》(1999),林慶隆的《一千零一夜之夢中人》(1995),元德、林德祿的《特警急先鋒》,林嶺東的《高度戒備》(1997),王晶的《賭俠1999》(1999),徐克的《順流逆流》(2001)等。

李天祿 LiTianlu

李天祿李天祿

男,生於1910年,中國台灣

逝世於1998年8月

台灣演員,布袋戲大師,其門生遍布世界各地。
1910年生於台灣。7歲時從父習藝操作布袋戲。10歲時正式拜父為師學習布袋戲並隨父巡迴賣藝。14歲正式當頭手。1921年就讀於日本第二公學。1924年參加“雙棚鯊”競藝演出。1929年任木偶戲團東花園團主。1931年創建“亦宛然”布袋戲班。1935年參加“王棚鯊”競藝演出,進入一流劇團行列。1937年轉業經營茶館。1939年販賣牡蠣失敗。1942年接受日本警察工資演宣傳戲。1943年在公館建設部隊中任勞務監督。1946年“亦宛然”劇團恢復活動。1952年在全檯布袋戲競演中獲北區優勝,以後持續20年以上連獲優勝。1974年收三名法國人為弟子。1977年首次赴港公演,從此開始了他的海外公演活動。
1978年“亦宛然”劇團解散,他的海外弟子們紛紛創建“也宛然”、“爾宛然”等劇團。1982年在日本創建“己宛然”劇團,於1984年起在東京新宿、仙台等巡迴公演布袋戲。1989年被台灣當局稱為“人間國寶”。1991年獲台灣當局頒發的華夏二等勳章,並繼續教授與公演布袋戲。1985年首次出演侯孝賢的半自傳性電影《童年往事》,從此成為侯孝賢作品中不可缺的老人角色;後陸續出演《戀戀風塵》(1986)、《尼羅河女兒》(1987)、《悲情城市》(1989)。1993年侯孝賢更以之前半生經歷為藍本,創作《戲夢人生》,並大量穿插李的紀錄片段與獨白。也參加其他電影演出,如徐克、嚴浩執導的《棋王》(1991)、張志勇的《一隻鳥仔哮啾啾》(1997)等。
李天祿銀幕形象已確定為台灣老人的典型:幽默、風趣,飽經風霜,充滿韌性和生命力。1998年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縣三芝鄉老家。

幕後花絮

這部電影中,導演侯孝賢力圖通過一位熱衷於閱讀《尼羅河的姑娘》喜劇雜誌的少女的眼睛,捕捉在台北夜幕中生活的青年們的形象。在手法上他採用一種獨特的靜謐氣氛,來渲染現實,將現實與幻想通過音響來加以對比,進行了一種新的探索。這和後纖纖的一系列的自傳性作品的風格完全不同。

基本信息

更多外文片名:

Niluohenuer

DaughteroftheNile

KoritouNeilou,I.....Greece(festivaltitle)

Niluohenyuer.....Taiwan

製作人Producedby:Wen-jenLu....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Hung-yiChang

Ch'enCihyuan

攝影Cinematography:陳懷恩Huai-enChen

剪輯FilmEditing:廖慶松Ching-SongLiao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攝製格式:35mm

洗印格式:35mm

製作公司:Fu-Film

發行日期

義大利 Italy1987年10月......(Tur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ofYoungCinema)

加拿大Canada1988年9月10日......(TorontoFilmFestival)

美國USA1988年9月30日......(NewYorkFilmFestival)

阿根廷Argentina2002年4月19日......(BuenosAiresInternationalFestivalofIndependentCinema)

希臘 Greece2005年11月23日......(Thessaloniki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盤點侯孝賢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