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

《小偷》

俄羅斯電影《小偷》講述戰後的蘇聯,遺腹子桑亞和母親卡嘉旅行途中邂逅英俊瀟灑的軍官托楊,卡嘉為其翩翩風度所傾倒,隨即在途中的某個城市下車與之開始了自己期待中的新生活,沒有料到這個受到左鄰右舍歡迎的軍官,竟然是個竊賊,騙取了鄰居的信任之後,大肆行竊,席捲一空之後,再到另外一個城市故伎重施。。。。。。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小偷》《小偷》

俄羅斯電影《小偷》講述戰後的蘇聯,遺腹子桑亞和母親卡嘉旅行途中邂逅英俊瀟灑的軍官托楊,卡嘉為其翩翩風度所傾倒,隨即在途中的某個城市下車與之開始了自己期待中的新生活,沒有料到這個受到左鄰右舍歡迎的軍官,竟然是個竊賊,騙取了鄰居的信任之後,大肆行竊,席捲一空之後,再到另外一個城市故伎重施。

卡嘉對於托楊的惡習心存厭惡,一再規勸,甚至萌生去意,但無奈自己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雖然托楊不思悔改,態度粗暴,還拳腳相加,但是他的陽剛之氣和他所提供的庇護又讓卡嘉猶豫不決。桑亞總是幻想自己的父親突然出現,托楊所灌輸的人生哲學和暴力觀點讓弱小的桑亞折服,托楊的男子氣概更讓桑亞崇拜,內心中不覺把托楊當成自己的父親來看待,就在卡嘉終於無法忍受這種生活帶來的壓力決心離開時,托楊鋃鐺入獄,於是出現了雪原上,桑亞追逐囚車的一幕。

從此之後,父親的幻影再沒有出現過,桑亞認定托楊就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卡嘉終因流產導致的腹膜炎死亡,桑亞被送進孤兒院,他一直期待會有和托楊團圓的一天,六年以後當他循著熟悉的歌聲找到已經蒼老許多的托楊時,他們母子在托楊的記憶中已經所剩無幾,托楊對於從前的事情輕描淡寫,甚至在提到卡嘉時,跟旁邊的人說自己在火車上曾經搞過一個叫卡嘉的。這次托楊期待已久的重逢讓他的世界在一瞬間崩塌,如同小時候一樣,再一次失禁。就在托楊又一次洗劫得手,扒火車準備奔向下一個目標時,桑亞用自己珍藏了多年的托楊留給自己的手槍,從背後一槍把托楊撂倒在列車的車廂中,徐徐啟動的列車,載著托楊的屍體和桑亞扔掉的手槍奔向未知的遠方。桑亞從對於父親的迷戀中清醒過來,以子彈懲罰了托楊的背叛之後,痛苦的埋葬了這一段感情,再不是那個呼天搶地地跟在囚車後面奔跑的孩子。孤零零一個人的桑亞雖然無依無靠的面對著這個世界,但是已經長大了很多。

主創人員

導演

帕維爾夏科萊PavelChukhrai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四日生於莫斯科。攝影助理出身,曾任攝影指導。曾撰寫多部劇本。曾以電視作品〈RememberMeAsIAm〉榮獲一九八七年東京影展最佳導演獎、以〈PeopleIntheOcean〉贏得一九八一年莫斯科影展特別獎。

主要演員

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

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飾托楊,演員,電影、舞台劇導演。一九六三年生於杜拉,長於新庫茲涅茨克,出身戲劇世家。一九九零年畢業於莫斯科藝術學院。

代表作品:

《俄羅斯暴動》、《小偷》、《極限》(1994)、《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94年)。

伊凱琳娜瑞尼科瓦EkaterinaRednikova

伊凱琳娜瑞尼科瓦EkaterinaRednikova 飾卡嘉,一九七三年生於莫斯科。一九九四年畢業於州立戲劇藝術學院。曾演出多出舞台劇。

菲利浦夏克MishaPhilipchuk

菲利浦夏克MishaPhilipchuk飾桑亞,一九八八年生於杜尚別。目前住在莫斯科附近。一九九六年進入影壇。因『小偷』感人的演出,受到矚目,被譽為繼『新天堂樂園』後最佳童星演出!

影片解析

這部由俄羅斯和法國聯合拍攝的電影,政治意味相當的濃厚,可謂是歐美精英對史達林主義的一次控訴。

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在經歷了重重困境終於走出低谷,其標誌為“反思電影”,出現了以1997年的影片《小偷》(TheThief)為首的一系列優秀影片。

該片反映出俄羅斯人民的自我反省的過程,電影中清晰的表現出了俄羅斯人民的政治上的成長和覺醒。在對待自己國家的歷史上的清醒明確的態度,讓人看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思考。

影片一開始就以童年桑亞的視角講故事,桑亞的視角貫穿全片,童年的桑亞,成年後的桑亞的眼睛代表了那一個時代俄羅斯人的視角。而這個過程是俄羅斯人民的自省的過程。電影中,桑亞,尋找父親,體認父親,反叛父親的過程,就是俄羅斯人民對待史達林的一個過程。

而在電影前後部分里,童年和成年桑亞的視角相結合中,產生了一個這樣的聲音,那就是俄羅斯人民檢討歷史,反思歷史。在桑亞的經歷中,概括了俄羅斯人民的成長和覺醒。

反觀我們中國關於文革時代的作品,反思的很少,我們中國對於自己國家的傷痕缺乏了正視和思考的勇氣。

影片環境設計也讓人印象深刻,火車和火車站裡,一幅動亂、混亂的嘈雜的景象,而這個也是整一個戰爭過後的社會真實。

童年的桑亞在戰爭中失去了父親,於是渴望尋找到精神上的代理父親,這是自然的天性使然。而對槍和對軍人的崇拜,也是包括桑亞的戰後人們的普遍心理。偽裝成軍人,作為母親的情人的托楊,於是成為了桑亞父親的代理者。

而這種崇拜的高潮的地方是,托楊欺騙桑亞說,他是史達林的兒子,於是這種對托楊的崇拜,可以理解為人民集體對史達林個人的崇拜,那個時代就是當時專政時代的縮影。影像中不時出現的廣播,史達林的大畫像等,更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環境。

桑亞甚至把托楊成了精神上的導師,這個導師教導他,要有男子漢的品格,而且要有進攻性。這個,也是史達林對俄羅斯人民的教導的過程。

托楊,並不是一個軍人,而僅僅是一個小偷,而這個軍人形象卻曾是桑亞心中的信念,是他心目中的精神上的父親,是對信仰上的史達林的隱喻。

於是一切出現了裂痕。在最後失去母親和一切,孤獨一個人的過程里桑亞完全長大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

最後,桑亞又遇見了托楊,這個時候托楊已經不是那個風度翩翩的英俊的軍官了,而是一個潦倒的困頓的人。桑亞很冷靜的把槍對準了托楊並殺死了他。

象徵

本部影片中,有著強烈的政治影射元素。卡嘉代表了祖國母親俄羅斯,美麗富饒貧窮善良,托揚代表了史達林,代表了共產黨(即政權統治者),而桑亞則代表了俄羅斯的人民。

故事所發生的時代在史達林統治的末期,而桑亞開槍打死托楊的時候,已經是赫魯雪夫掌權的時代。這種時間上的重疊,難免給人聯想的空間。偷竊在蘇聯時期是司空見慣的社會痼疾,他們對於私有財產的掃蕩,暗中受到慫恿。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中就說:小偷是所謂的“社會親近分子”不是史達林要打擊的異己分子,他們受到的懲罰總是很輕,而且在監獄中還被有意識地用來摧殘政治犯。本片選擇一個慣偷作為故事的主要人物,不能不說是有含義的。

沙皇的漫長的專制統治所造成的歧路彷徨、積貧積弱和她皈依共產主義的選擇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越是聯想,會發覺似乎卡嘉桑亞和托揚三個人關係中的每一點都有所暗喻。托楊一再使用各種花招擺脫警察。他胸口的刺青。他筆挺的軍裝功不可沒。專制社會對於暴力的依賴使得軍人這樣的職業帶有一種中世紀神職人員的味道,他們都是服務於某種信仰或者說是主義。這樣的身份也就不可避免的具有特權。

《古拉格群島》中說,這些慣偷最喜歡在胸口刺上史達林或者列寧的頭像,這和他們佩帶的十字架或者是聖母像一樣虛偽。史達林幾個字具有魔咒一般的效力,僅僅是展示身上的領袖頭像紋身就讓一切的盤查成為多餘。可見那個時代荒謬的個人崇拜之瘋狂。

托楊向桑亞詭秘的聲稱自己是史達林的兒子,托楊要桑亞潛入民宅,而桑亞站在梯子上面畏縮不前,托楊馬上搬出蘇維埃和史達林來嚇唬桑亞,這種對於兒童的蒙蔽和利用,似乎在暗示俄羅斯人民被蒙蔽和利用。每一次托揚向眾多房客獻殷勤的時候都不免要在祝酒的最後加上為史達林乾杯,他的偽善假意和房客們的激動形成諷刺。

托楊這個慣偷身上也具有犬儒主義者一般的智慧,嘲弄這個社會所標榜的價值。所有的暗喻表現了導演對於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注和對於普通人命運的悲憫。

獲獎情況

影片曾獲1997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青年評審會大獎

義大利議會主席會金徽章獎

1998年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外國語片獎提名。

俄羅斯電影

新俄羅斯電影曾跌入空前的低谷。但近些年來,一些好影片開始出現,電影業狀態也比較活躍,這都算是復興的跡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