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鼓》

《學大鼓》

《學大鼓》是一段十分經典的相聲,是由著名相聲家郭德綱上演的。段子十分幽默有趣。

《學大鼓》《學大鼓》

表演者

郭德綱

相聲介紹

《學大鼓》《學大鼓》
相聲藝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呈現在你面前的《中國相聲大全》,正是第四代到第八代相聲名家口耳傳承、精心編演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保留的所有珍貴錄音,凝聚了幾代相聲作者、演員、編輯的睿智與汗水,囊括廣播盛興時期相聲藝術的精華,把相聲藝術有聲有色、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盡收耳畔,是相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聲像出版、傳播工程,公德無量!飛樂相聲匯聚了中國相聲界的多位當代相聲大師優秀作品,是當今音像市場上品種最齊全的《中國相聲大全》 ,包括有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羅榮壽、馬季、常氏世家、馬志明、姜昆、李金斗等作品專輯共二百多個品種。

說學逗唱
曲藝術語。相聲傳統的四種基本藝術手段。“說”是敘說笑話和打燈謎、繞口令等;“學”是模仿各種鳥獸叫聲、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風貌、語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聲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詞。由於某些關係,過去電視上表演的相聲都把所有的歌唱類歸於唱中,這是不對的。只要太平歌詞是唱,其他的都為學。相聲中,常有偏重運用其中一、二種手段的節目,比如《改行》 、《戲劇與方言》偏重於“學”和“唱”,《八扇屏》、 《春燈謎》以“說、逗”為主。演員也往往以其善於運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墊話
曲藝名詞。相聲演員登場表演正式節目前的開場白,有時也是一個小節目,吸引觀眾注意或點明正式節目的內容。

入活
曲藝術語。指相聲演出時,用以將墊話引入正題的一段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包袱
曲藝術語。指相聲、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藝術語。相聲組織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聲表演時,經過再三鋪墊、襯托,對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製造氣氛,然後將包袱抖開以產生笑料。

一頭沉
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

子母哏
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抓哏
曲藝術語。相聲、評書等曲種演出時,在節目中穿插進去的可笑內容,用以引起觀眾發笑。演員往往現場抓取插話題材,並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逗哏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

郭德剛簡介

《學大鼓》《學大鼓》
郭德綱,生於一九七三年,原籍天津,自幼酷愛各種民間藝術,終於在八歲那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先生學習評書、後也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先生學相聲,曾經許多相聲名家指點傳授。在這其間學習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戲、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工文丑、工銅錘,為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介於對多種藝術形式的代鑒,形成了一定的自己的風格。
現居北京,經常參與各種相聲的演出,並從事主持、表演、影視、娛樂節目,並著有民俗讀物《話說北京》。相聲方面,曾經與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范振鈺先生搭檔,范先生退休後又先後與北京相聲名家張文順先生長期搭夥,在北京各戲園中表演傳統相聲。經常上演的段子有:《拴娃娃》、《學電台》、《找堂會》、《白事會》、 《日本梆子》 、《報菜名》、《揭瓦》、《托妻獻子》、《拉洋片》、《武墜子》、《羊上樹》等,並發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

郭德剛藝術簡歷
●自幼學習評書,曾演說《楊家將》 《張廣泰》 《隋唐》
●9歲由常寶豐開蒙學習相聲,曾受白全福,高英培前輩指導。後拜金文聲為師學習南路快書,王派快板。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
●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曾演出《轅門斬子》《六月雪》《老少換》《蝴蝶杯》等劇
●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工文丑.老生.花臉.彩旦。曾演出《卷席筒》《唐知縣參誥命》《打金枝》《秦香蓮》等劇
●98年與相聲名家范振鈺合作,2000年與張文順先生合作,2002年與于謙合作。曾與張永久.王世勇.楊進明合作.
●曾創作大型休閒喜劇《正德皇帝下江南》
20集青春偶像劇《優美情人》
百集系列片《俗語傳》
電視電影《麥田往事》《笑面人生》
20集電視劇《尋人檔案
● 20集系列片《井俓拉花》
●曾錄製350集評書《梁山好漢》,由山東衛視播出
●編劇並出演男一號《非常檔案
●出版《單口相聲小段精粹》
●出版《話說北京》
●策劃運作《千禧新春曲藝名家名段欣賞晚會》
●投資拍攝《中國地方戲失傳劇目大觀》影碟系列
主演評劇: 《鍘判官》
●98年拍攝電視藝術片《話說北京》
●任中國教育電視台《美食故事》主持人兼編導
●任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主持人
●為北京藝飛鴻影視公司編寫20集情景喜劇《非常時期》
●編創20集電視劇《中國藝人》由廣東嶺南影業中心拍攝
●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以相聲《你好北京》獲組委會特別獎
●2004錄製百集單口相聲《劉羅鍋》
2005安徽衛視《劇風行動》任主持人
●自96年首先提出相聲回歸劇場,同年開展工作,組織演員搶救曲目,至2005年北京相聲大會已成為著名的實力派演出團體,上演節目達600餘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