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存在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影響極大、流傳極廣、風行一時的哲學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國哲學家薩特,他的思想滲透於各種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之中。《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由兩篇文章構成:《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和《今天的希望:與薩特的談話》。前者發表於1946年,薩特此文的“目的是針對幾種對存在主義的責難而為它進行辯護”。同時指出它與其他哲學流派的異同,澄清了各種無意的誤解和惡意的歪曲。後篇發表於1980年薩特去世前不認,在其中,薩特一再強調,他的存在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主義哲學。

基本信息

圖書出版信息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作者:(法)讓-保羅·薩特(Jean-PaulSartre) 著,周煦良,湯永寬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4-1

版次:1

頁數:81

字數:61000

印刷時間:2008-4-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32745128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插圖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插圖

薩特的作品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但,其自己並不是很樂意得到這個“標籤”)。其他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有索倫·克爾凱郭爾(也有翻譯“祈克果”,SørenKierkegaard,1813-55)、弗里德里希·尼采、海德格爾(但海德格爾本人很討厭人們將他和薩特都稱為存在主義者,明確表示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以及阿爾貝·卡繆。雖然祈克果是有神論者、神學家而尼采和薩特都是無神論者,存在主義者在諸如個體的自由,選擇的重要性,承擔作為真實的人類存在的義務,人類生命除人類所賦予的以外沒有其他意義等觀點上觀點都基本相同。存在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影響極大、流傳極廣、風行一時的哲學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國哲學家薩特,他的思想滲透於各種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之中。本書由兩篇文章構成:《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和《今天的希望:與薩特的談話》。前者發表於1946年,薩特此文的“目的是針對幾種對存在主義的責難而為它進行辯護”。同時指出它與其他哲學流派的異同,澄清了各種無意的誤解和惡意的歪曲。後篇發表於1980年薩特去世前不認,在其中,薩特一再強調,他的存在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主義哲學。

作者簡介

讓·保羅·薩特和波伏娃讓·保羅·薩特和波伏娃

讓-保羅·薩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法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法國存在主義的首倡者,被譽為“存在主義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噁心》(1938)、《存在與虛無》(1913)、《蒼蠅》(1943)、《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1916)等。

自己創造自己

內容截圖內容截圖

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一文指出,人的存在,是自己創造自己。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么。”
—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

“……因此無所謂人性,因為沒有上帝去創造這個概念,人赤裸裸地存在。他不是想像中(conceive)的自己,而是意欲(will)成甚么才是甚么;他存在之後,才能想像他自己是什麼,這是在他躍進存在之後意欲的(whathewillshimselftobeafterthisthrusttowardexistence),人除自我塑造之外甚么也不是。(Manisnothingelsebutwhathemakesofhimself.)”
—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

書摘

今天的希望:與薩特的談話
萊維:一段時間以來,您一直在思考希望和絕望問題。這是兩個您過去在著作中沒有更多地涉及的主題。
薩特:至少,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因為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愛希望,我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認為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或者無論什麼只要與他,或者與他所屬的社會團體利害有關的事,都是在取得實現的過程中,而且對他和對構成他那個社團的人們也必將是有利的。我認為希望是人的一部分;人類的行動是超越的,那就是說,它總是在現在中孕育,從現在朝向一個未來的目標,我們又在現在中設法實現它;人類的行動在未來找到它的結局,找到它的完成;在行動的方式中始終有希望在,我的意思是說,就確定一個目標加以實現這一點而言。
萊維:您曾經說過,人類的行動朝向一個未來的目標,但是您立刻接下去說這個行動是毫無結果的。希望必然是失望。在一個咖啡館的侍者,一個人民領袖——希特勒或者史達林——一個巴黎醉漢,戰鬥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和讓一保羅·薩特中間,在所有這些人中間,看來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假如他們都為自己確定一些目標,那末,可以說,他們都會失敗。
薩特:我沒有這樣確切地說,你誇張了。我曾說他們決不會真正達到他們所尋求的目標,我曾說這裡始終存在著一種失敗……
萊維:您曾聲稱人類的行動把目的投射到未來中去,但是您也說過這種超越的運動最終引向失敗。您在《存在與虛無》中描述了一種存在,儘管它懷著嚴肅認真的精神構想了種種目的,那些目的仍然像絕對的失敗。人為自己提出目標,但是在內心深處,他惟一想望實現的目標是成為上帝,這就是您稱之為由自我促成的。由此,自然就導致失敗。
薩特:唔,我並沒有完全失去這種失敗的觀念,即使它與希望的觀念相矛盾。人們不應忘記在我寫《存在與虛無》的時候,我不是在談希望。關於希望的價值的觀念,那是後來才慢慢地在我腦子裡出現的。我從未把希望想像成異想天開的幻想。我始終在考慮,即使在我沒有談起這個問題的時候,這是構想我所確定的目的可以得到實現的一種方式。P33-34

存在主義解釋

生存主義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又稱為生存主義,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叔本華、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驅。在20世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爾、保羅·沙特和作家卡繆是其代表人物。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這些命題曾經影響了文學(例如:杜思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精神分析學(例如:賓斯萬格和羅洛·梅)和神學(例如:田立克和布爾特曼)。

產生背景

存在主義的產生與它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資產階級文明終結的開端。現代時期的到來,人進入了它的歷史中的非宗教階段。此時,雖然他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時發現自己的無家可歸。隨著宗教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喪失,人不但變得一無所有,而且變成一個支離破碎的存在物。他沒有了歸宿感,認為自己是這個人類社會中的“外人”,自己將自己異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種理論來化解自己的異化感覺時,存在主義就應運而生了。

思想淵源

早在古希臘時代,其著名的悲劇《美狄亞》就表現了對荒謬的命運的不滿與反抗,可以說,存在主義的悲劇精神幾乎是伴隨文明的發展與日俱增的。存在主義主要的理論來源是唯意志主義,個人主義,現象學。存在主義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體系,而是一種哲學思潮,以下重點介紹一些存在主義流派。

代表作品 哲學著作

《懼怕的概念》(作者:索倫·奧貝·克爾愷郭爾)
《非此即彼》(作者:索倫·奧貝·克爾愷郭爾)
致死的疾病》(作者:索倫·奧貝·克爾愷郭爾)
《存在與時間》(作者:馬丁·海德格爾)
《存在與虛無》(作者:讓-保羅·薩特)
《自由之路》(作者:讓-保羅·薩特)
《情感理論初探》(作者:讓-保羅·薩特)
《叛逆者》(作者:阿爾貝·加繆)
《可見與不可見》(作者:莫里斯·梅洛-龐蒂)

代表作品 文學著作

《局外人》(作者:阿爾貝·加繆)
《鼠疫》(作者:阿爾貝·加繆)
《城堡》(作者:弗蘭茨·卡夫卡)
《審判》(作者:弗蘭茨·卡夫卡)
《變形記》(作者:弗蘭茨·卡夫卡)
《噁心》(作者:讓-保羅·薩特)

代表作品 戲劇

《禁閉》(作者:讓-保羅·薩特)
《蒼蠅》(作者:讓-保羅·薩特)
《緩延》(作者:讓-保羅·薩特)

讓·保羅·薩特作品

讓·保羅·薩特,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優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