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零草》序

《奇零草》序是清代著名詩人姜宸英所做的詩詞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奇零草》序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姜宸英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予得此於定海[1],命謝子大周鈔別本以歸[2],凡五、七言近體若干首[3],今久失之矣,聊憶其大概,為之序以藏之。嗚呼!天地晦冥,風霾晝塞[4],山河失序,而沉星殞氣於窮荒絕島之間[5],猶能時出其光焰,以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雖其揜抑於一時[6],然要以俟之百世,雖欲使之終晦焉不可得也。客為予言:“公在行間[7],無日不讀書,所遺集近十餘種,為邏卒取去[8],或有流落人間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後,將解散部伍,歸隱於落迦山所作也[9]。”公自督師,未嘗受強藩節制[10],及九江遁還,漸有掣時,始邑邑不樂[11]。而其歸隱於海南也,自製一椑置寺中[12],實糧其中,俟糧且盡死。門有兩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躑哀鳴。而間之至也,從後門入[13]。既被羈會城[14],遠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販賣餅之兒,無不持紙素至羈所爭求翰墨[15]。守卒利其金錢,喜為請乞。公隨手揮灑應之,皆《正氣歌》也[16],讀之鮮不泣下者。獨士大夫家或頗畏藏其書,以為不詳。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於人心,而征於事業,發於文章。雖歷變患,逾不可磨滅。歷觀前代,沈約撰《宋書》[17],疑立《袁粲傳》[18],齊武帝曰[19]:“粲自是宋忠臣,何為不可?”歐陽修不為周韓通立傳[20],君子譏之[21]。元聽湖南為宋臣李芾建祠[22],明長陵不罪藏方孝孺書者[23],此帝王盛德事。為人臣子處無諱之朝,宜思引君當道[24]。臣各為其主,凡一切勝國語言[25],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遺事,成傳略一卷,以備惇史之求[26],猶懼搜訪未遍,將日就放失也。悲夫!

作品注釋

[1]定海:今浙江定海縣。
[2]謝子大周:謝大周,生平事跡不詳。鈔別本:另外抄一本。
[3]近體:近體詩,指律詩和絕句。
[4]風霾(mái)晝塞:大風夾雜著塵土遮蔽了白日。霾,大風雜塵土而下。
[5]“而沉星”句:喻張煌言的犧牲。
[6]揜(yǎn)抑:因受壓制而埋沒。
[7]行間:行伍之間。
[8]邏卒:指巡邏看守的兵卒。
[9]“此集”三句:甲辰,指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落迦山:即普陀山,在浙江定海縣(今舟山市)東海中。按:甲辰為張煌言就義之年,非解散部伍歸隱之年。據《奇零草》自序,詩集編於公元1662年(壬寅年)。又據吳偉業《張煌言殉節始末》,張煌言歸隱於懸嶼島(一作懸岙。在浙江象山縣南面海中),因乏食,遣人至普陀告糴,蹤跡始露。
[10]強藩:這裡指鄭成功。
[11]“及九江遁還”三句:公元1659年(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從金門率師北伐,以張煌言所部為前鋒,連續攻下府、州重鎮,直抵金陵城下。張煌言本擬揮師直取九江,但鄭成功在金陵戰敗,撤軍入海。張煌言孤軍無援,也戰敗於安徽銅陵,化裝潛返舟山。其後鄭成功收復台灣,兵勢復振。張煌言遣使勸鄭成功再出師北伐,鄭未同意。“掣肘”當指此事。邑邑:憂鬱不樂的樣子。字通“悒悒”。
[12]椑(bì):最裡面的一層棺,這裡即指棺材。
[13]“門有兩猿”五句:《張煌言殉節始末》說:“又畜雙猿,以候動靜。舟未至二十里,即猿鳴木杪。……舊校某利賞,以夜半從山後懸藤逾嶺而入,執歸寧波。”間:間諜。
[14]會城:省會,這裡指杭州。
[15]素:白色生絹。
[16]《正氣歌》:宋代文天祥被元軍所俘,被囚燕京,作《正氣歌》,不屈而死。這裡指張煌言所寫的都是像《正氣歌》一樣的堅貞不屈的文字。
[17]沈約:南朝梁文學家兼歷史學家,字休文,歷任宋、齊、梁。作有《宋書》一百卷,今傳於世,為“二十四史”之一。

[18]《袁粲傳》:今《宋書》卷八十九有傳。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時官至中書監、司徒,命鎮石頭(今南京)。蕭道成謀代宋自立,他擬發兵誅道成,事泄被殺。故沈約在齊武帝永明中奉詔撰《宋書》時是否為袁粲立傳有所猶疑。

[19]齊武帝:齊高帝蕭道成之子蕭賾。
[20]“歐陽修”句:歐陽修,宋代著名文學家,其所撰《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中不為後周的韓通立傳。韓通,周恭帝時為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趙匡胤陳橋兵變,廢周自立,韓通欲率軍抵抗,被害。
[21]君子譏之:王楙《野客叢書》所附《野老紀聞》說:“子瞻(蘇軾)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後也乎?’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
[22]李芾:字叔章,宋末任湖南安撫使。元阿里海涯破潭州(今長沙市),一族死節。
[23]長陵:為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因以稱成祖。朱棣原封燕王,駐守北平,後率軍南下,攻滅建文帝,命方孝孺草詔告天下,由他繼位,方抗命不作,被殺。據《明史方孝孺傳》:“永樂(明成祖年號)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這裡所說相反,未知何據。

[24]引君當道:《孟子告子下》:“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道。”當道:謂合於事理。
[25]勝國:被滅亡之國。這裡指明代。
[26]惇史:指忠實而公正的史官。

作品賞析

本文選自《湛園未定稿》卷二。《奇零草》是明末張煌言的詩集。作者在《序》中說取名“奇零”之意,一是“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二是“譬猶兵家握奇之餘,亦云余行間之作也”。兵家有《握奇經》,亦作《幄機經》,這裡謂寫于軍中之意。作者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崇禎舉人。清兵南下,他屢次舉兵抗清,後因眾寡不敵,被迫解散隊伍,隱居海島,被俘,不屈死。《奇零草》也被列為禁書。在這種背景下,姜宸英敢於為它作序,還熱烈地讚揚了這部詩集的光輝價值,並大膽肯定了張煌言的英雄業績,這實在是勇敢的壯舉。

作者簡介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慈谿(今屬浙江)人。少有才名,但屢試不引。康熙初,葉方靄薦以諸生參與修撰《明史》,分撰《刑法志》。後徐乾學又薦其修《一統志》。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始中進士,年已七十,授翰林院編修。公元1699年(三十八年),任順天鄉試副主考。因主考有情弊,被牽連下獄,死於獄中。他長於詩歌、古文,並精書法。與朱彝尊、嚴繩孫齊名,被目為“江南三布衣”。其散文宏博雅健。著有《湛園未定稿》、《葦間詩集》、《西溟文鈔》等。後人編其著作九種為《姜先生全集》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