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零草》自序

[12]丙戌: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 [33]謬:這裡是自謙之辭。 [35]陶靖節:陶淵明。

基本信息

【名稱】《〈奇零草〉自序》
【年代】清初
【作者】張煌言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奇零草》自序
余自舞象[1],輒好為詩歌。先大夫慮廢經史[2],屢以為戒,遂輟筆不談,然猶時時竊為之。及登第後[3],與四方賢豪交益廣,往來贈答,歲久盈篋。會國難頻仍,余倡大義於江東[4],敹甲敽乾[5],凡從前雕蟲之技[6],散亡幾盡矣。於是出籌軍旅[7],入典制誥[8],尚得於餘閒吟詠性情。及胡馬渡江[9],而長篇短什,與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誠筆墨之不幸也。余於丙戌始浮海[12],經今十有七年矣。其間憂國思家,悲窮憫亂,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或提師北伐[13],慷慨長歌,或避虜南征,寂寥短唱。即當風雨飄搖,波濤震盪,愈能令孤臣戀主,遊子懷親,豈曰亡國之音,庶幾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於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15],節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復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然殘編斷簡,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國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遺[20]。何筆墨之不幸,一至於此哉!嗣是綴輯新舊篇章,稍稍成帙。丙申[21],昌國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22],覆舟於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23],長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間行得歸,凡留供覆瓿者[25],盡同石頭書郵[26],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27]。年來嘆天步之未夷[28],慮河清之難俟[29],思借聲詩以代年譜。遂索友朋所錄,賓從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頗強記,又憶其可憶者,載諸楮端[30],共得若干首。不過如全鼎一臠耳[31]。獨從前樂府歌行,不可復考,故所訂幾若廣陵散[32]。
嗟乎!國破家亡,余謬膺節鉞[33],既不能討賊復仇,豈欲以有韻之詞,求知於後世哉!但少陵當天寶之亂[34],流離蜀道,不廢風騷,後世至今,名為詩史。陶靖節躬丁晉亂[35],解組歸來,著書必題義煕[36]。宋室既亡[37],鄭所南尚以鐵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後出[38]。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誠可念也已。然則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猶兵家握奇之餘[39],亦云余行間之作也[40]。時在永曆十六年,歲在壬寅端陽後五日,張煌言自識。

作品注釋

[1]舞象:古代一種武舞。《禮記·內則》:“成童,舞象”。成童指十五歲以上。後世以舞象代指成童。 
[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親。 
[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時中舉人。
[4]倡大義於江東:指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後,清兵南下江南,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派張煌言迎立魯王朱以海為監國,號召東南抗清事。(見全祖望著《年譜》)
[5]敹[liáo]:縫綴。敹甲:把甲冑縫合起來。敽(jiǎo):系,連;乾:盾牌。敽乾:把盾牌上的繩系好。語出《尚書·費誓》:“善敹乃甲冑,敽乃乾。這裡的意思是做好戰前準備。
[6]雕蟲之技:代指詩歌寫作。
[7]籌:籌劃。
[8]入典制誥:入朝掌管起草詔令。張煌言起兵後,魯王曾授以翰林院檢討知制誥的官。
[9]胡馬渡江:指清兵南下。
[10]疏草:指作者自己給魯王上書的底稿。代言:指替魯王起草的制誥。
[11]兵燹(xiǎn):兵火。
[12]丙戌: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
[13]提師:領兵。
[14]丁亥:公元1647年(清順治四年)。
[15]戊子: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
[16]節:符節。代指主將。公元1648年(順治五年)張煌言到上虞招集義兵,入平岡山寨。(見趙元謙撰《年譜》)
[17]庚寅:公元1650年(清順治七年)。
[18]己丑:公元1649年(清順治六年)。
[19]辛卯: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昌國:這裡指舟山。
[20]笥(sì):盛物的方形器物。靡有孑遺:一個也沒有剩下。
[21]丙申:公元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前一年張煌言等曾聯合鄭成功部隊收復了舟山。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
[22]戊戌:公元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
[23]己亥:公元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
[24]同仇:《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後沿用為“戰友”的意思,這裡指鄭成功。熸(jiān):火熄滅。指鄭成功戰敗。
[25]覆瓿(pǒu):蓋罐子。漢代劉歆曾說揚雄的《太玄》將來只能蓋盛醬的罐子。後以覆瓿比喻著作沒有什麼價值。這裡是作者自謙的話。
[26]石頭: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市北。石頭郵書:典見《世說新語·任誕》:晉代殷羨,字洪喬,為豫章太守,臨去,都人托他帶信百餘封。殷羨行至石頭,把書信全部拋入水中,說:“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指寄信的人)。”這裡借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
[27]職九之厄:厄運。
[28]天步:指國家的命運。夷:平,安定。
[29]河清之難俟:《左傳·襄公八年》引逸詩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古人認為等待黃河澄清,是不可能的事。這裡藉以比喻等待亂世平定遙遙無期。
[30]楮(chǔ):桑類的樹,皮可制桑皮紙。這裡代指紙。
[31]全鼎一臠:整鍋肉中的一塊。
[32]廣陵散:古曲名。嵇康善彈此曲。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刑,索琴彈此曲,說:“《廣陵散》於今絕矣!”(見《晉書》本傳)[33]謬:這裡是自謙之辭。膺:受。節鉞:任命大將時,皇帝給與受任者的符節的斧鉞。這裡指作者任軍事統帥。
[34]少陵:杜甫。天寶之亂: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發動的叛亂。[35]陶靖節:陶淵明。躬:親身。丁:當,遇。
[36]義煕:晉安帝年號。相傳陶不肯臣服於劉裕,所以在作品中保存晉帝年號。(見《宋書》本傳)
[37]宋室:指趙宋。
[38]鄭所南:一名思肖。南宋詩人。宋亡後,隱耕吳中,著《心史》詩集,裝在鐵匣中,投在眢井中。到明末才被發現。眢(yān):枯竭。
[39]握奇:即兵書《握奇經》。一說握通“幄”,帳幕。大將所居。奇:通“機”。握機,指軍機要地。
[40]行(háng)間:軍旅之間。
[41]永曆十六年:即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這裡作者沿用明桂王(朱由榔)建國的年號,其心意與陶淵明同。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張蒼水集》第二編,是張煌言為自己的詩集《奇零草》所寫的序。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難頻仍之際,寫于軍旅的詩歌內容及其存失情況,從中可以了解作者奔走軍中、領兵報國的經歷和慷慨長歌、以詩哀世的情懷,以及《奇零草》艱難成集的過程。全文一唱三嘆,富於情感。

作者簡介

張煌言(1620—1664)明末文學家。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併入寧波市)人。公元1642年(崇禎十五年)中舉人。明亡,於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與錢肅樂起兵抗清,奉魯王朱以海為監國,在浙東及舟山群島一帶輾轉據守,官至兵部左侍郎。桂王在華南稱永曆帝後,他任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與清軍海戰失敗,退居懸岙島(今浙江象山南),後被清兵捕獲,送往杭州,拒降而死。詩文大多描寫征戰生活,激昂慷慨,可惜大半散佚。今有《張蒼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