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求生》

《夾縫求生》

《夾縫求生》是由瑞恩·默菲 Ryan Murphy 導演,安妮特·貝寧 Annette Bening、喬瑟夫·克勞斯 Joseph Cross、布萊恩·考克斯 Brian Cox、格溫妮斯·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基本信息

影片劇情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1971年,有嚴重潔癖並且非常敏感的6歲兒童奧古斯丁,發現他自己由於父母的婚姻問題而陷入了困境:母親迪爾德麗是一個從未發表過任何作品,甚至不經常被提起的詩人,但她卻一直生活在錯覺中,認為自己盛名遠播;父親諾曼是個有酗酒問題的數學教授,很早以前他就放棄了對妻子的錯覺和兒子的早熟問題的解救努力。當伯洛的家庭已經面臨分崩離析的狀態時,迪爾德麗找來了一位性情古怪的精神醫生芬奇來幫助解決問題。芬奇醫生一向以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傳統療法著稱,他很快將這個家庭至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一開始,奧古斯丁對芬奇醫生就充滿懷疑,果然芬奇醫生對自己父母的治療並為成功。然而更糟糕的是,離婚後的迪爾德麗在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情況下,不但住進汽車旅館繼續進行輔助治療,還把奧古斯丁的撫養權交給了怪怪的芬奇醫生,讓奧古斯丁成了芬奇醫生的養子。

奧古斯丁就在一座怪異而瘋狂的房子開始了自己的養子生活。這裡好像是另一個星球,狗糧被當成零食吃,鎮靜劑就像糖果般被大量服用,而所有偉大的預言都產生於浴室。很快,奧古斯丁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融入了這個家庭:患有戰鬥疲勞症的芬奇夫人,一切靠《聖經》來決定的大女兒霍普,喜歡跳迪斯科的叛逆小女兒娜塔麗,以及尼爾·布克曼,住在芬奇家後院棚屋的35歲養子。和這些人住在一起,奧古斯丁就這么進入了自己超現實主義的童年。當然,恐懼之中也有樂觀,瘋狂之中也有歡樂,即使愛與毀滅時時並存,也從未消滅過奧古斯丁的心靈和樂觀的精神……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夾縫求生》是瑞恩·墨菲的大銀幕處女作,在此之前,墨菲曾作過新聞記者,曾為《邁阿密先驅》、《洛衫磯時報》、《紐約每日新聞》和《娛樂周刊》等很多大牌媒體撰稿。90年代末期,墨菲開始嘗試創作劇本,而且他的第一部喜劇劇本《Why Can't I Be Audrey Hepburn》就被斯蒂文·史匹柏買下。後來他寫而優則導,參與了多部電視劇集的製作,其中於2003年推出首季的《整容室》(Nip/Tuck)大爆冷門。墨菲在這部系列電視劇中身兼編劇、導演和製作人,該劇不但憑藉劇中血淋淋的整容現場、扣人心弦的緊張懸念和發人深省的故事內涵而爭取了極高的收視率,還榮獲2004年艾美獎最佳道具化妝獎,並被美國電視劇協會提名最高關注獎,甚至囊括了2005年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電視劇提名,並最終奪得劇情類最佳系列劇大獎。

【關於原著】

影片改編自奧古斯丁·巴勒斯(Augusten Burroughs)的同名暢銷小說,這部小說是時下最受歡迎的記憶文學讀本之一,它曾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被美國很多大中專院校列為選讀教材。小說故事是由出生於美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巴勒斯根據自己怪異、恐怖而又不乏幽默的成長經歷寫成,通過一個有著同性戀傾向、渴望自由,卻不得不忍受各種制約的男孩的眼睛,詳細而真實的描述了一系列痛苦的成年男女孤獨而怪異的行為,作者通過描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怪誕行為,試圖表現他們因孤獨而渴望理解、因壓抑而渴望自由、因晦暗而嚮往光明的共性,他們都是一路狂奔的孤獨持剪人,“孤獨了就要發泄,不管傷著誰”,《紐約時報》曾如此評價該書:幾乎每一頁都能激起本能反應:大笑、畏縮、噁心……還有趣味。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從小說到電影】

於瑞恩·墨菲而言,他對這本小說的喜愛不僅源於這段獨特的童年,而且故事中還涵蓋了家庭和身份的普遍訴求。這是生存的故事,只要你相信自己,就會忍受住可怕的境遇;同時這又是一個有關寬容的故事,寬容別人就等於在寬容自己。另外,墨菲與巴勒斯還是同齡人,儘管巴勒斯的經歷奇異,但70年代的生活環境還是讓墨菲在記憶中尋找到共鳴,兩人甚至驚奇的發現他們童年時喜歡的電影、電視劇、雜誌和錄音帶竟出奇的相似。墨菲希望表現出每個人物人性中赤裸和可悲的一面,巴勒斯對這種手法更是情有獨鍾。

奧古斯丁·巴勒斯在接受採訪時說:“從瑞恩·墨菲打算將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的那一刻起,就有人在警告我:一旦你放手了,一切就不受控制了。而我的表態是:好吧,拿走吧,精心打造,需要我買晚禮服的時候叫我一聲。我從沒感到誰把我的人生故事拿跑了,我始終認為墨菲的用意不僅是拍攝出一部好電影,而且還在用心真實反映我的經歷。我知道一些看過影片的人會想:太壓抑了,多可怕的生活,你怎么活下來的?但我確實活了下來,還寫了本暢銷書,現在變成了電影。我從未放棄希望,我一直認為明天會更好。《夾縫求生》所講述的並非是一個男孩的可怕童年,而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男孩的故事,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放棄對生命的熱愛。”

巴勒斯給予了墨菲足夠自由的發揮空間,為了使影片內容更加緊湊,墨菲在人物設定上省略了原著中奧古斯丁的哥哥,也壓縮了芬奇的古怪家庭的規模,墨菲還花費了一年時間了解巴勒斯的生活和他的母親,完成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最終,這部涉及到毒品、戀童癖、同性戀和精神健康等諸多敏感話題的電影,選取了苦中作樂的幽默作為影片基調

【夢幻陣容】

瑞恩·墨菲在劇本完成之時,就在心裡開列了一份理想化的演員名單,令瑞恩大出所料的是,名單上的每個人最終都選擇了欣然出演,除了扮演主人公的約瑟夫·克羅斯之外,片中的 “綠葉”個個名頭響亮,亞力克·鮑德溫與安妮特·貝寧的可塑性極強,優雅的格溫妮斯·帕特洛產後復出迎來的第一個角色就自毀形象,一貫剛毅堅定的約瑟夫·費因斯也是力求顛覆往日形象,布萊恩·考克斯更通過瘋癲的芬奇醫生來證明自己通吃任何類型角色,“問題少女”埃文·蕾切爾·伍德依舊我行我素、繼續著叛逆本色……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精彩對白

Dr. Finch: Hope... You are, by far, my favorite daughter.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芬奇醫生:你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女兒。

Hope: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霍普:你們在乾什麼?

[Augusten is wired with electrodes to his face]

(奧古斯丁的臉上被連上電極)

Natalie: Electro-shock therapy.

娜塔麗:電休克療法

Hope: Awesome!

霍普:太可怕了!

穿幫鏡頭

·當奧古斯丁和布克曼走在街上時,商店櫥窗玻璃反射出巨大的Borders Books燈箱廣告。

·當奧古斯丁和娜塔麗在廚房中談話時,娜塔麗吸的是American Spirit牌香菸,當時該品牌還未出現。

·迪爾德麗把收養證明交給奧古斯丁,奧古斯丁將紙弄皺,而在隨後的鏡頭中,收養證明竟平整如初的躺在廚房的桌子上。

幕後花絮

影片改編自奧古斯丁·伯洛的自傳體小說。在影片中的大部分主人公都如同作者一樣使用的真名,這種過於誠實和坦率的舉動也使得奧古斯丁被芬奇的家人告上了法庭,直到電影開拍才達成和解。那段漫長而精彩的超現實童年故事曾經令伯洛自己深感恐懼,但幸運的是,這些無法複製的經歷不僅未能將他徹底的改變甚至毀滅,還令他變得更加的堅強和出色。

導演瑞恩·默菲第一次看到這本小說便愛不釋手,書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和細膩的情感體驗深深打動了默菲,使得他一心決定要將其作為自己的大銀幕處女作。而跟伯洛共同商討劇本改編時,兩人之間不斷迸發的精采火花讓默菲更加確認這部影片將是自己在電影界的第一次成功。為了使影片內容更加緊湊,墨菲在人物設定上省略了原著中奧古斯登的哥哥,也壓縮了芬奇的古怪家庭的規模,這一點也得到了伯洛的贊同。影片的手法是極度諷刺和調侃的,內容瘋狂且複雜,充斥著毒品,性,戀童癖,同性戀等,具有相當的爭議性,但在一切之上有一個主題——這是講述一個男孩如何建立一個家庭的故事。“如果你能寬恕,你就能生存下去”,奧古斯丁的扮演者這么說。
·安妮特·貝寧為了深入了解迪爾德麗的精神世界,不但請教了精神病專家,還與奧古斯丁·巴勒斯進行了多次長談。

·朱麗安·摩爾曾被考慮扮演片中的迪爾德麗。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主創陣容

導演瑞恩·默菲是熱門電視劇《整容室》的編劇和導演,這部成名作的賣點就是暴力,對整容手朮赤裸裸的血腥描寫,以及尺度頗大的色情內容,但卻通過極度調侃和諷刺闡述了較為深刻的社會問題,因此廣獲好評。看來導演在選擇自己的創作藍本時,都偏好以較為極端的手法。本片的特點搞好與導演的喜好不謀而合,因此也得到了導演的全情投入。

關於影片的演員陣容,還有一個小插曲。在導演與小說作者完成劇本創作之後,他們針對每一個角色的特點,列出了自己認為最適合的“夢幻演員陣容”。從未幻想能夠將這些大牌雲集的他們,卻令人驚喜的說服了這個“夢幻陣容”中的所有演員參與演出,從而使夢想變為了現實。

這個夢幻陣容中,有奧斯卡影后提名的安妮特·貝寧,金球獎,演員公會獎和獨立精神獎影帝提名的老戲骨布萊恩·考克斯,《伊莉莎白女王》《莎翁情史》的男主角,也是獲獎無數的喬瑟夫·范恩斯,金球獎影后提名,演員公會獎最佳女演員獲得者埃文·蕾切·伍德,

而奧斯卡影后格溫妮斯·帕特洛在片中只是一個神經質的配角。而男主角奧古斯丁,則選取極具天賦的18歲少年喬瑟夫·克勞斯扮演。如此奢華的演員陣容,在表演方面應該能達到無懈可擊的地步。

意外的是,影片上映一周,得到的評價是C和C+,票房僅擠進第10名。觀眾普遍反映情節非常零碎,對人物內心發展演變的刻畫較少,更多的時候是用喜劇手法展現一個瘋狂世界的場景。如果不是演員的表演精彩絕倫打動了部分觀眾,可能還會換到更多的板磚。看來電視劇轉行的導演在把握上還是有不少問題。令人惋惜的是,安妮特·貝寧扮演的在瘋狂與母性之間徘徊的迪爾德麗是2006年以來最完美的一個女性角色,既有憤怒的爆發,又有癲狂中的平靜,還有與兒子分離時最打動人心的絕望表情。然而,由於整片的水平所限,這位運氣不好的演技派女演員,這一次走得最遠也就只能止步於奧斯卡影后的提名了。

精彩劇照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夾縫求生》《夾縫求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