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太常引》,詞牌名,調入仙呂宮,又名《太清引》。

基本信息

詞牌簡介

《太常引》,詞牌名,調入仙呂宮,又名《太清引》。又因韓淲詞有“小春時候臘前梅”句,故又名《臘前梅》。《欽定詞譜》僅錄兩體,所不同處唯前段第二句,或五字(全詞49字),或六字(全詞50字)。正體為雙調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間用長短句,無對仗要求。下闋開始兩個四字句,有對仗者,亦有不對仗者。下闋第三、第四句為兩個五字句,因中間有句號分割(古人應為句義分割)亦可不對仗。上下片最後的七字句均為上三下四。上三為豆,不能斷了語義,最後四字,平仄不可變。此調適於輕悠內容,亦可適於婉約、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瀾,但無需大浪。

詞牌格律

【定格】

格律對照例詞:【南宋】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一輪秋影轉金波,
中仄仄平平(韻)。
飛鏡又重磨。
中仄仄平平(韻),
把酒問姮娥:
仄中仄、平平去平(韻)。
被白髮欺人奈何?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中仄仄平平(韻),
斫去桂婆娑,
仄中仄、平平去平(韻)。
人道是清光更多。

【變格】

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
例詞:【宋】高觀國《太常引·玉肌輕襯碧霞衣》
玉肌親襯碧霞衣。似爭駕、翠鸞飛。羞問武陵溪。笑女伴、東風醉時。 
不飄紅雨,不貪青子,冷淡卻相宜。春晚涌金池。問一片、將愁寄誰。
雙調五十七字(特例)。
例詞:【元】奧敦周卿《太常引·西湖煙水茫茫
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
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典範詞作

【宋】辛棄疾《太常引·賦十四弦
【宋】辛棄疾《太常引·論公耆德舊宗英》
【宋】辛棄疾《太常引·仙機似欲織纖羅》
【宋】辛棄疾《太常引·君王著意履聲間》
【金】韓玉《太常引·東城歸路水雲間》
【金】韓玉《太常引·荒山連水水連天》
【宋】劉辰翁《太常引·此公去暑似新秋》
【宋】劉辰翁《太常引·便晴也是不曾晴》
【宋】王清觀《太常引·邯鄲夢裡武陵溪》
【宋】韓淲《太常引·隨風和雨帶煙開》
【宋】韓淲《太常引·小春時候臘前梅》
【宋】盧祖皋《太常引·夢回金並卸梧桐》
【宋】沈端節《太常引·三三五五短長亭》
【宋】劉塤《太常引·甘棠春色滿南豐》
【宋】無名氏《太常引·江梅開似蕊珠宮》
【宋】無名氏《太常引·行雪蹤跡杳無期》
【清】納蘭性德太常引·自題小照
【清】納蘭性德《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