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玉石]

韓玉[玉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國白玉,又稱春川玉,簡稱韓玉,產於韓國的春川市郊區的山溝中,均為山料,無籽料。它雖產自於韓國,卻不受本國人喜歡,銷售也有限,在市場上流通很少。

簡介

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曾祖錫仕金,以濟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經義、辭賦兩科進士,入翰林為應奉。應制一日百篇,文不加點。又作《元勛傳》,稱旨,章宗嘆曰:「勛臣何幸,得此家作傳耶!」泰和中,建言開通州潞水漕渠,船運至都。升兩階,授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圍。夏人連陷邠、涇,陝西安撫司檄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為都統府募軍,旬日得萬人,與夏人戰,敗之,獲牛馬千餘。時夏兵五萬方圍平涼,又戰於北原,夏人疑大軍至,是夜解去。當路者忌其功,驛奏玉與夏寇有謀,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軍節度副使,且覘其軍。先是,華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絕,謀舉兵入援,而玉恃其軍為可用,亦欲為勤王之舉,乃傳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禍有所基,始自賊臣貪容奸賂,繼緣二帥貪固威權。」又云:「裹糧坐費,盡膏血於生民。棄甲復來,竭資儲於國計。要權力而望形勢,連歲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然。事至於今,忍君親之弗顧。而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顏以居人世。」公直一軍行有日矣,將有違約、國朝人有不從者,輒以軍法從事。京兆統軍便謂公直據華州反,遣都統楊珪襲取之,遂置極刑。公直曾為書約玉,玉不預知,其書乃為安撫所得。及使者覘玉軍,且疑預公直之謀,即實其罪。玉道出華州,被囚,死於郡學。臨終書二詩壁間,士論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祿仕。藏其父臨終時手書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剛直之氣,必不下沉。兒可無慮。世亂時艱,努力自護,幽明雖異,寧不見爾。」讀者惻然

鑑別方法

鑑別韓玉有一些簡便、快速的方法。
首先是看顏色,韓玉多為灰黃綠色調的白色、灰黃白色,用肉眼能夠看見細小的針狀白點。透明度較差,有假皮充籽料。而和田玉潔白自然,溫潤柔和;俄玉顏色白,但白而不潤;青海玉多呈灰白、蠟白色,有灰暗不正的感覺,但透明度較好。
其次是看質地,韓玉密度、質地略松,顆粒感強,雕刻時易崩口,拋光後玻璃光澤不強,略有蠟感,光澤不柔和,並稍微偏輕。而和田玉有雲霧狀結構的玉花,質地細膩、稍壓手,可精雕細琢,光澤溫潤,具有明顯的油脂感。
最後是試硬度,韓玉硬度約是5.5左右,比和田玉稍微低一點,略高於玻璃,刻劃玻璃時要用點勁才能劃出痕跡,而和田玉刻劃比較客易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