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九部》

《天龍九部》,以金庸大師《天龍八部》為藍本,編一部《天龍九部》,屬於玄幻小說。作者為羊城三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自幼愛好武俠,對武俠精神崇拜不已。

今以金庸大師《天龍八部》為藍本,胡編一部《天龍九部》。

金庸大師多出的這一部就是:扯。

金庸大師是好人,我是壞人。

好人寫的作品總是把人往好里寫,寫出人的偉大與崇高。

壞人寫的東西試圖想凸現人性中的惡。

人之初,性本惡。

在陰謀詭計背後,總有一些圖謀。

不為別…

第一回雁門關外烏雲布

在弱肉強食的年代,充滿了陰謀與算計。這就是動盪時代的生存法則。

上京。遼國南院大王府

遼興宗耶律宗真看著桌上的大宋地圖,眼裡充滿了渴望,宋朝的富庶之地及軍事要地均在地圖上作了標記。耶律宗真自登基以來,大力發展農牧生產,同時強化國民的危機意識,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如今大遼擁兵百萬,國富民強。耶律宗真已不滿足於再屈居於大漠之地,優勝劣汰,大遼應該擁有南朝的富庶之地。

但是,師出無名。今晚,就在今晚,一切有可能都會改變。

“陛下,臥龍居士到。”一內侍在外通傳。

“傳”。耶律宗真同時示意近侍收起地圖。

在近侍的帶領下,臥龍居士進入了南院大王府密室。耶律宗真屏退左右,臥龍居士就座之後,耶律宗真問道:“慕容先生乃漢人,何以約朕共圖南朝?”

慕容博道:“陛下有所不知,慕容一族乃鮮卑族後裔,先人乃大燕王族,只可惜後被敵人滅國屠家。我慕容氏世代以復我大燕為使命,然大宋不亂我慕容氏便復國無望。”

耶律宗真道:“你要我助你復國,那我大遼又有何好處?”

慕容博道:“陛下揮軍南下,盡占南朝黃河以北肥碩之地,大燕便乘勢而起,高舉義旗,兵發山東,於黃河以南為大遼呼應,亂其後方。同時,聯合吐蕃、西夏、大理三國同時用兵,吞併大宋,絕非難事。若得復國,大燕定當歲歲朝奉,年年納貢。他日陛下再度發兵,攻伐西夏,我燕國必出兵伐之,以助陛下成就萬世不拔之基業,陛下亦能名垂青史。”

耶律宗真道:“我若不與你合作,亦可盡取南朝。”

慕容博搖頭道:“陛下此言差矣,大宋雖國事日衰,但基礎仍在,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且中原武林豪傑隨時會投身報國,倘若再有一、二能征善戰之將領,統領萬軍,集舉國之力北伐大遼,陛下以為如何?”

耶律宗真隱隱感覺到額頭的汗珠,慕容博實非庸俗之輩。“只是我大遼士兵疏於操練,恐怕…...,久聞先生精通中原武林各門各派的武功,不知能否……?”耶律宗真道。

慕容博微微一笑,道:“陛下雄才偉略,小民不才,現將少林七十二項絕技奉上,以做練兵之用。”

耶律宗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道:“先生果是深知朕意,如今萬事俱備,奈何我大遼出師無名。”

“陛下大可放心,我回到中原之後,即刻安排中原武林人士於雁門關外劫殺遼民,到時,陛下屯兵兩國邊界,迫使朝廷誅殺兇手,大宋為保平安,則勢必誅伐中原武林,我慕容氏乘內訌收買人心,而陛下則揮軍南下,大宋土地不日即歸陛下。”慕容博道。

耶律宗真隱隱約約看見了宋朝皇帝跪在自己面前請降,大遼的旗幟插遍了宋朝大地。耶律宗真和慕容博相視會心一笑。

深夜,周圍寂靜得讓人發慌。

一個陰謀正在誕生。

少林寺。

方丈居所。

“慕容居士,深夜造訪,所為何事?”少林玄慈方丈道。

“方丈大師,慕容博收到訊息,遼國即將派遣大批武士前往少林盜取少林武功絕技,以做練兵之用,為他日伐我大宋做準備。”慕容博道。

“慕容居士所言當真?”玄慈方丈急問。

慕容博道:“方丈大師,我們相交已久,豈能有假?我初聞此事,原本來報,但為辨別真偽,當即赴上京一探,發現遼賊確有異像,故急忙趕來相告,還望方丈大師早做準備。”慕容博料到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眼線遍及大江南北,他上京一行必會被丐幫所知,故編此謊言,以取信於玄慈方丈。

“阿彌陀佛,善戰善戰,出家人不敢枉開殺戮,但為保少林寺百年基業,為免大宋戰禍之苦,老納當率眾弟子奮起迎敵。”玄慈方丈說到激動處,滿臉通紅。

“萬萬不可”,慕容博道:“大師宅心仁厚,慕容博深感佩服,只是如此一來,少林寺即使能擊退強敵,也已元氣大傷,放眼中原武林,少林雖說是泰山北斗,然武當、丐幫已迅速崛起,風頭一時無二。如若少林此時再受重創,則少林何以立於武林泰山之巔?還望方丈大師三思啊!”

方丈大師沉思片刻,問:“以慕容居士之意,眼下當何以處之?”

慕容博眼見時機已到,不慌不忙道:“為今之計,方丈大師應當召集武林同道,共同埋伏於遼賊必經之地——雁門關外,契丹武士一出現,殺他個措手不及,這就叫決戰於境外。一來可使少林百年古剎得以保全,二來集中原武林之力除之,不傷少林根基。何樂而不為?”

玄慈方丈笑曰:“阿彌陀佛,聞慕容居士一席話,勝念十年經書。”

慕容博道:“方丈大師過獎了,慕容博賤命一條,本當隨方丈大師前去誅殺遼賊,無奈上京之行被契丹武士發現,受了內傷,故……。”

玄慈方丈急忙道:“慕容居士不要介懷,還是身體要緊,老納即刻召集群雄,共商大事。”

“那慕容博就告辭了”,慕容博道。

慕容博打開房門,一探身,消失於夜色之中。想到自己的計畫已經成功了一半,少林邀武林群雄共同起事,則整個武林均捲入了這場陰謀,他日整個武林勢必受到朝廷的誅伐,而且武林群雄經此一役,必元氣大傷,亦為日後慕容氏控制武林掃除了障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