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騰中國象棋》

《天騰中國象棋》

天騰中國象棋是一款適用於手機平台操作的棋牌類遊戲,操作簡單,是專為喜歡象棋的朋友推出的一款遊戲。

基本信息

天騰中國象棋,喜歡象棋的朋友很多,大家來分享!

操作

方向鍵左或數字鍵4:左移
方向鍵右或數字鍵6:右移
方向鍵上或數字鍵2:上移
方向鍵下或數字鍵8:下移

《天騰中國象棋》《天騰中國象棋》

確定鍵或數字鍵5:確定
左軟鍵:系統選單/確定
右軟鍵:狀態選單/返回

適用機型

諾基亞-S602.0/(6620,6600,3650,6682,6680,6681,3230,6670,6260,6630,7650)
諾基亞-S601.0/(QD,3650,7650,3660,N-Gage,3600,3620)
諾基亞-S602.0FP1/(6600,7610,6260,6630,6670,3230,6680,6681,N70,N72)
諾基亞-S403.0(240*320)/(6130,6233,6234,6270,6265,6265i,7370,6300,6131,5300,6126,6133,6275,6280,6282,6288,7390,5310)
諾基亞-S402.0(208*208)/(6230i,8800,8801)
諾基亞-S603.0(176*208)/(3250,N91)
索愛-K506系列/(K508C,K506C,K500C,Z608c,Z520c,Z550c,K310i,K320i,K510i,W200i,W300i,Z530i)
索愛-K700系列/(K758c,K700c,k600i,v600i,W600c,K750c,W550c,Z800c,W610c,W530,W700,W800,W810c,Z550)
索愛-S700系列/(S700C,W830,C702)
索愛-K750系列/(K750i,W550i,W700i,W800i,W810i,D750i,K530i,W660i,Z558i,W600i)
索愛-K800系列/(W900C,K790,K800,W830C,W850C,p990i,W850i,S710a)
松下-X800系列/(X800,X700)
西門子-SX1系列(176*220)/(SX1,U15,CF72)
三星-D720系列/(D720,D730,D700,D710,D728,Z600)
聯想-P930系列/(P930

遊戲知識拓展

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棋類運動,有著數以億計的愛好者。它不僅能豐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於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鍊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占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一著。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象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在國內深受民眾喜愛,而且流傳國外。
中國象棋即軍際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發源於山西沁縣(古稱銅鞮)。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北周象戲,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
中國象棋大約起源於戰國時代,那時盛行著一種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
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一些變革,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西洋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
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廣記》中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西洋棋譜早200多年。這就對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提出了異議。
到了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一方面的“將”改為“帥”,和現代中國象棋一樣了。
現在,中國象棋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菲律賓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會。
象棋的發源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出現雛形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係。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西洋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唐代之後的象棋發展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將、車、馬、卒4個兵種。宋晁無咎的“廣象棋”有棋子32個,與現代象棋棋子總數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盤上有沒有河界。宋、元期間的《事林廣記》刊載了兩局象棋的全盤著法。明、清時期,棋書出版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適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晉楨的《桔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譜》和張喬棟的《竹香齋象戲譜》更為著名。1956年起象棋列為我國國家體育項目,近年來,在全國性比賽中,除男子個人賽,又先後增加了男子團體、女子個人、女子團體等比賽項目。成績優異的棋手由國家體委授予“象棋大師”和“特級大師”等稱號。古代象棋具
近代模式象棋成型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國家體育項目——象棋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40多年來,由於民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湧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資料來源

上機娛樂http://iomv.com/game/showgame190365.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