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的商店》

《大街上的商店》

電影《大街上的商店》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初期捷克的小鎮上,木匠托尼因生活困難總被老婆埋怨,他的姑夫是德國軍官,讓托尼接管小鎮上的猶太人勞特曼夫人開的雜貨店。勞特曼是個年邁的寡婦,並不清楚外面的社會動盪,托尼於是冒充她的親戚並從猶太救助組織處領取薪金。但很快納粹的魔爪伸向小鎮,猶太人要被逮捕並押解往集中營,勞特曼太太也不能倖免。托尼漸漸明白自己陷入了一個圈套之中,但一切都已太晚。

基本信息

《大街上的商店》大街上的商店》DVD封套
《大街上的商店》開啟了“捷克電影黃金時期”作品在奧斯卡的轟動先聲,從本片開始,捷克一連4年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並拿走了兩屆。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坎城電影節特別提名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等國際大獎。開啟了捷克新浪潮電影的黃金時代……

劇情簡介

《大街上的商店》描述二次戰時第三帝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如何在斯洛伐克的一家商店造成影響。二戰初期捷克的小鎮上,木匠托尼因生活困難總被老婆埋怨,他的姑夫是德國軍官,讓托尼接管小鎮上的猶太人勞特曼夫人開的雜貨店。勞特曼是個年邁的寡婦,並不清楚外面的社會動盪,托尼於是冒充她的親戚並從猶太救助組織處領取薪金。但很快納粹的魔爪伸向小鎮,猶太人要被逮捕並押解往集中營,勞特曼太太也不能倖免。托尼漸漸明白自己陷入了一個圈套之中,但一切都已太晚。

相關評價

一部以平常人的視覺來審視納粹法西斯罪行的電影,節奏舒緩中見力量。導演以一種嘲諷的口吻來訴說這個特殊歲月里發生的人性故事,在以淡淡的喜劇味道開場後,劇情逐漸轉入沉重和壓抑,從普通的百姓遭受突如其來的侵略來痛陳納粹的暴行。

《大街上的商店》《大街上的商店》劇照
托諾真的很平凡,他在收到妹夫的一份“好禮”-小小士多店後,相繼與老寡婦(目測有70多歲了吧)產生情愫,成為了單方面的精神伴侶,最後發展成超友誼關係。注意,只是精神上成為了夫妻。中間插入煥然一新的老寡婦和托諾撐傘出外散步的場景。故事以建造木質金字塔起,也以猶太人在金字塔前被捉為終。金字塔有諷刺意味,金字塔其實是葬墳的寓意,即指納粹終要失敗,建造金字塔其實是提早自挖墳墓而已。說起結局,很令人不可思議。一個如此平凡的木匠,在錯失摔死老寡婦後,感情升華到某種境界了,竟然上吊自殺,即使在托諾喝醉的情況下仍然讓人不可思議。這個結局太突兀了,比較合理的還是讓托諾繼續活下去,不時的回憶下就好了。

法西斯統治時期,一個小鎮木匠受命霸占猶太老婦的店鋪,兩人卻織出溫情點點,可當暴政的魔爪叩門,瘋狂和死亡難免接踵而來。平易流暢的戲劇,細膩傳神的表演,冷酷主調不時點綴以詼諧筆觸,除此種種,影片最大的成就是藉屠猶題材為普世的人道主義做出深切的演繹,毋須血淋淋的影像,個人面對極權時的懦弱無能愈發使人不寒而慄。一部言簡意賅、探究人心幽微的磅礡好戲。

卡達與克洛貫以寬容及節制有度的手法,完全放心讓角色主宰了整部電影,令人渾忘自己在看戲。影片無論風格與克制的手法都極揮灑,將感染力發揮到極致。一部悲喜劇的真正杰作。

精彩影評

看完影片,我的一句話引來哄堂大笑,我的話是:“這是一部溫情的片子——”笑聲從這裡把我的話打斷,良久,以至於我無法再把未吐出的話續上,這隻有半截的話,使我不得不也跟著悻悻地笑。其實,我想說的是,這片子不是靠溫暖的畫面或故事背景或情結來闡述溫情,恰恰相反,它看起來是殘酷而暴戾,法西斯的強勢攻占下的畫面,能有溫情么?然而我看到的是心底的溫情,一個良心未曾泯滅的木匠,是如何想方設法地幫助猶太老太太躲過這場猶太浩劫。良心未曾泯滅是這個電影的主題,那么,我認為,我看到的是溫情。

貧窮的木匠從來就不想與法西斯走狗的妹夫合流,然而他不只有悍妻,亦有一心想投勢的街坊,——他不是沒有

《大街上的商店》《大街上的商店》海報
抗爭過,他罵妹夫的無恥,他不與妹夫乾杯。抗爭有什麼用?抵不過一桌子妹夫帶來的豐盛食物,食物是生命之源,更何況食物的美好給生活蒙上一層甜蜜的光芒。更甚,妻子陰雲許久的臉開始對他燦若桃花,甚至主動敞露她豐腴的肉慾。木匠茫然地接受了妹夫給他的一張紙令:接管街上一個猶太人開的小商店。木匠去了,懷揣著紙令如同揣著一個富麗的淘金夢,當他懷揣著這些走上街時,街心那個即將完成的法西斯標誌的木塔也不再如從前般威懾,他聳了聳肩說:“不怎么高嘛!”。沒想到店主是一個七八十歲的孤身老太,老太太耳聾眼花,靠回憶過日子,溫情脈脈地守著這一方小店,靠周圍好心的人們接濟而活。不問世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這樣一個老太太,木匠無法下手,可以說下手幾次都未成功,老太太詳和地微笑,沉在自己想像的世界當中。木匠不得不以她的幫工的形式在小店存在下來。影片就這樣展開,木匠一方與妻子周旋,一方盡力維護老太太的安全與沉溺。他把老太太家的舊木家具全都翻新一遍;他接受老太太對幫工善意而無心的喝斥;他喝著老太太為他準備的湯;穿著老太太丈夫當年體面的衣裳……暴風雨前夕的平和總是短暫而溫暖。然而戰爭終會全面鋪開,終會波及城市最隱蔽的角落。歷史是不可倖免的。

老太太的死,看來是木匠的無心之過,他為了把她隱藏起來,千鈞一髮的當口把老太太推進屋子鎖上門,等險情過去,木匠撞開屋子——老太太已死了。導演讓老太太在洞明了戰爭的真相、知曉了猶太人悲慘的命運,那些在運豬一樣的卡車上,老太太目睹她一起生活了許多年的同胞被運押離開生息地,——她終於沒有躲過戰爭的真相

鋪開,歷史不是童話,她的死,與其說是木匠的無心之過,不若說是理想的破滅與猶太人逃不過的劫難。

如果我說這是一部溫情的片子,很多人會不以為然,明明是戰爭與死亡。可是,它卻敲醒了心底沉睡了許久的所謂傳統的感情——溫情。許久以來,充斥市面鋪天蓋地的文字,圖片,影片,大多有著一張先鋒現代的面孔,它們個人化,個性化,自由化,瘋狂化,處處彰顯出獨特的現代方式:冷漠,疏離,拒絕,孤立,繁複。我不否認我一貫喜歡這樣的形式,喜歡極度的個性,並認為個性的眼光才能看到個性的世界。當影片放到五分鐘時,我在想,怎么這么老的片子?拍攝手法如此古老?——老,不管是怎么樣的老,這是我一貫排斥的。然而我看到的不是殘酷,不是歷史,不是無奈,而是影片的感情,作為主線的溫良的感情,如久旱的沙漠突下的雨,猛然在這個以現代,冷漠,迅疾為主題的城市裡,在日益強調個性與自我的身體裡凸現出來,美好的情感,這幾個長久以來不用的詞,以一種河流的方式,注入心裡。

一部以平常人的視覺來審視納粹法西斯罪行的電影,節奏舒緩中見力量。導演以一種嘲諷的口吻來訴說這個特殊歲月里發生的人性故事,在以淡淡的喜劇味道開場後,劇情逐漸轉入沉重和壓抑,從普通的百姓遭受突如其來的侵略來痛陳納粹的暴行。本片塑造的木匠托尼尤為突出,導演處理他的悲劇時沒有特意誇大,很真實地再現出一個在烽火年代裡身陷其中但沒有自覺意識的可憐小人物的人性。本片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本片使簡·卡達爾和埃爾瑪·克洛斯獲得了國際上的承認。

《大街上的商店》開啟了“捷克電影黃金時期”作品在奧斯卡的轟動先聲,從本片開始,捷克一連4年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並拿走了兩屆。可惜後來蘇聯坦克輾碎了“布拉格之春”,連帶也終止了捷克電影原本蓬勃的生機。《大街上的商店》描述二次戰時第三帝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如何在斯洛伐克的一家商店造成影響。本片得到1965年最佳外語片後才在美國上映,飾演猶太寡婦的依達·卡明絲卡難得地入圍了1966年最佳女主角,但當年得獎的是《靈欲春宵》的伊莉莎白·泰勒。

幕後製作

《大街上的商店》開啟了“捷克電影黃金時期”作品在奧斯卡的轟動先聲,從本片開始,捷克一連4年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並拿走了兩屆。可惜後來蘇聯坦克輾碎了“布拉格之春”,連帶也終止了捷克電影原本蓬勃的生機。

《大街上的商店》得到1965年最佳外語片後才在美國上映,飾演猶太寡婦的依達·卡明絲卡難得地入圍了1966年最佳女主角,但當年得獎的是《靈欲春宵》伊莉莎白·泰勒

《大街上的商店》塑造的木匠托尼尤為突出,導演處理他的悲劇時沒有特意誇大,很真實地再現出一個在烽火年代裡身陷其中但沒有自覺意識的可憐小人物的人性。本片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本片,使簡·卡達爾和埃爾瑪·克洛斯獲得了國際上的承認。

獲獎記錄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坎城電影節特別提名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導演介紹

《大街上的商店》楊·卡達爾
楊·卡達爾Ján Kadár

男,生於1918年4月1日,匈牙利布達佩斯

逝世於1979年6月1日

(美國洛杉磯)

星座:牡羊座

主要作品年表:

《父親騙我》 (1975)

《被欲望驅使的安娜達》 (1969)

《大街上的商店》 (1965)

《我們不會忘記》 (1963)

《大街上的商店》艾爾瑪·克洛斯
艾爾瑪·克洛斯 Elmar Klos

男,生於1910年1月26日,現捷克共和國布爾諾市

逝世於1993年7月31日

(捷克布拉格)

星座:水瓶座

主要作品年表:

被欲望驅使的安娜達》 (1969)

《大街上的商店》 (1965)

《我們不會忘記》 (1963)

精彩截圖

《大街上的商店》 《大街上的商店》
《大街上的商店》 《大街上的商店》
《大街上的商店》

影片欣賞

線上看:(暫無)

電影下載:http://www.uying.com/emule/11842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