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兵東北之部署》

《增兵東北之部署》

《增兵東北之部署》為毛澤東主席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四日寫的,指示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周保中(義勇軍領袖)為第四副司令”,參與“統率東北全軍,部署作戰”。

背景

劉伯承劉伯承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中與日本侵略者作戰最早、時間最長的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先聲,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對此極為重視。在黨中央與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毛澤東多方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東北抗日鬥爭的狀況,初步總結了東北抗日聯軍的經驗教訓。在這方面,黨中央東北工作委員會和在延安的一批由蘇聯返回的原東北抗聯幹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對東北抗日聯軍在鬥爭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毛澤東予以充分肯定,並多次要求全黨在抗日鬥爭中重視和借鑑。

內容

劉鄧薄張李[1]並告聶蕭劉羅[2]及羅李[3]:
關於調楊蘇[4]縱隊二萬人及陳賡[5]縱隊一萬二千人去東北參加反對蔣[6]頑進攻,以利控制東北,建立百年大計之部署,你們如何處置請考慮電復。蘇[7]方已許蔣方酉陷[8]在葫蘆島、營口登入,戌文[9]進至錦州、海城線,戌號[10]進至瀋陽,蘇軍則於戌有[11]撤完。現我軍控制葫蘆島、營口,拒止蔣軍登入。王世傑[12]向蘇大使交涉,勸告中共不要拒止,蘇大使答此是中國人自己事,蘇方不過問,故至今蔣軍尚未登入。可能迫使蔣軍先在大沽、唐山秦皇島登入,如此我可爭取時間布置內線作戰,決心保衛瀋陽不讓蔣軍進占。一俟蘇軍撤退,我方即宣布東北人民自治。現已任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呂正操、肖勁光、李運昌、周保中(義勇軍領袖)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彭真羅榮桓為第一、第二政治委員,程子華為副政委,統率東北全軍,部署作戰。東北各省政府及工業,半月內外我可接收完畢。李運昌最先入東北之五千人現已擴大至八萬,分布南滿[13]各地為地方部隊,惟戰鬥力弱。我正規軍入滿[14]者至此刻止,計有五萬左右,在路上半月內可到者約五萬,共十萬左右,為內線之主力。惟蔣介石決心爭奪東北,前定派兩個軍,現見我勢大,有加派三個軍訊息,我們估計至少派五個軍十五個師(美械)十五萬人,在此形勢下,戰爭重心將轉入東北,必有一場惡戰。因此我方必須增調有力兵團參加作戰。現決調楊蘇縱隊二萬,陳賡縱隊一萬二千,趙爾陸[15]部一萬二千,山東第二期四萬,新四軍二萬,邊區五千,共十萬九千,十二月下半月到達熱河[16]、遼寧、冀東交界地區,從外線夾擊蔣軍,一部儘可能進入內線。從晉冀魯豫抽調三萬二千人,對於你們執行繼續打擊蔣頑北上自感困難,但在你們兩次大勝之後,組織兩個新縱隊代替抽調之兵力,仍有可能。如何?望復。
中央
戌支

注釋

羅榮桓羅榮桓

[1]劉鄧薄張李,指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張際春李達,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第一副政治委員、第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
[2]聶蕭劉羅指聶榮臻、蕭克、劉瀾濤、羅瑞卿,當時分別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3]羅,指羅榮桓。李,指李作鵬原任山東軍區參謀處長此時正隨羅榮桓赴東北。
[4]楊,指楊得志(1911――1994),湖南株洲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蘇振華(1912――1979),湖南平江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
[5]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
[6]蔣,指蔣介石
[7]蘇,指蘇聯。
[8]酉陷,即十月三十日。
[9]戌文,即十一月十二日。
[10]戌號,即十一月二十日。
[11]戌有,即十一月二十五日。
[12]王世傑,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部長。
[13]南滿,指中長路瀋陽至大連段以東的安東(今丹東)、莊河、通化、臨江、清原和瀋陽西南的遼中等地區。
[14]滿,指滿洲,即中國東北地區。
[15]趙爾陸(1905――1967),山西崞縣(今原平)人。當時任冀晉軍區司令員。
[16]熱河,即熱河省。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評價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曾從楊松、彭真等處聽說過周保中及其率領的抗聯五軍、二路軍在吉東堅持抗日的事跡。1945年黨中央與東北抗聯恢復聯繫後,毛澤東從東北局的電報中得知“周保中系原抗日聯軍現有幹部的領袖”,即於11月4日向全黨通報《增兵東北之部署》時指示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周保中(義勇軍領袖)為……第四副司令”,參與“統率東北全軍,部署作戰”。(此後周保中在副司令中的排名位次不斷前移,至1947年9月已排名第一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