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女》

《在室女》

《在室女》是楊青矗的代表作,敦理出版社出版,這又是一部講普通人愛情觀的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台灣味兒小說。

基本信息

簡介

《在室女》是楊青矗的代表作,敦理出版社出版,1978年7月初版,1985年3月再版。
這又是一部講普通人愛情觀的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台灣味兒小說。惠芬自嘆“帥人沒帥命”。她的家境令她無法奔向都市,像其他的年輕人一樣,把落後的農村拋在腦後。惠芬長得比瑩秀美,但一生都被拴在土地上,連愛情、婚姻都不能自主。她嚮往城市生活,嚮往城市女郎自由的婚姻,嚮往忘懷一切的大膽的愛。這個女性有其典型的社會意義。城市,代表著被憧憬的文明,同時可笑的是,它的失貞、淫亂也被當作文明的產物。而與之對立的農村則成為急待消滅的生存形態。城市和農村,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墳墓。

文學鑑賞

《在室女》的語言簡短、樸素,土得近乎完美。整篇文章中的“豬”具有明顯的象徵意文,作者以此表達大膽、放縱的欲望。處在發情期的母豬和處在懷春期的惠芬,成為平行的借喻。惠芬好象壓抑過久,當許慶達的求親迫在眉睫時,她的情慾在突然之間,變得格外強烈。她的對象有兩個:許慶達和嚴光儀。一個代表愚蠢不堪的農村,一個則是放蕩不羈的城市生活的寫照。嚴光儀是她的夢中情侶,但農村人不時興將愛戀掛在嘴邊,“而自己的心事,將永遠埋在心底”。嚴光儀把他們的感情搞得太純潔,惠芬只好戀戀不捨,無可奈何。不過,她在想像的世界中獲得了成功:早上和嚴光儀出去逛,這就好象註銷了她腳底的處女。母豬風情萬種、盡情示愛,如懷春少女惠芬。而“哽哽哽”追上來的豬哥,則幻化成嚴光儀,做著戀愛的追逐。惠芬以她農村女子的純潔去想像那種淫蕩,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她也只能想想而已。
可是,在許慶達面前,惠芬是個有魅力的女人,她把對嚴光儀無可奈何的態度,變為女皇般主宰一切。許慶達必須卑賤地接受她的安排,這乃是一種微妙的補償。一個純潔端莊、扮演著正角的女孩,有著弗洛伊德式的心理,現實中卻如此“道貌岸然”,掩蓋了她渴望超越端莊的本性。惠芬對許慶達的態度更加變本加厲,她要追加自己的價值。雖然她只是在室女,沒有風流艷遇的機會,但是她充分肯定自己,她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不該成為愛情的失敗者。永遠重複著這句話,她的心始終飄在甜蜜的半空中。嚴光儀的坐懷不亂深深地刺激了她,熱辣辣的情慾碰到了清淡的謙謙君子,使她的潛意識更加誇張,更加失真。惠芬賭氣地思索著一切,於是,許慶達就成了她的出氣筒。許慶達碰上了一個強有力的潛在情敵,那人奪走了他的愛,留下一副高傲的骨架,在那兒鄙視他、折磨他。惠芬最終不得不屬於許慶達,但她更要增加這樁婚姻的難度。惠芬在室女的性地位之可悲,轉嫁為許慶達的可悲。也就是說,惠芬把自己的精神包袱甩給了許慶達。

作者簡介

楊青矗(1940—)小說家。原名楊和雄。台灣台南縣七股鄉人。祖輩是明末清初鄭成功在台灣時從福建遷來的。世代務農。他11歲時,因在農村無法生活下去,全家搬到高雄。父親在高雄做一個消防隊員,1961年在一次油輪爆炸中殉職。父親逝世後,剛成年的楊青矗做過許多種行業的職工:他在文皇出版社搞過出版,開過西服店,女裝店,做過毛襯加工,在高雄煉油廠乾過十幾年的事務管理,又在一家洋裁剪補習班擔任過3年的老師。還編寫過男裝裁剪書。他接觸的生活面很廣,對工人、農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頗深刻的了解,社會經驗也比較豐富,這一切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任台灣筆會會長、敦理出版社主持人。楊青矗的作品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描寫台灣農村生活的小說,例如《在室男》、《綠園的黃昏》等都反映了目前台灣農村青年的境遇。另一類是描寫工人生活的小說,也是作者寫得最多最重要的作品。早期作品主要反映台灣工人的苦難生活,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和不合理。如《低等人》。後期作品表現了工人的團結、覺醒與鬥爭,如《升遷道上》標誌著作者創作的新階段。並參與黨外運動,曾任《美麗島》雜誌社社務委員、編輯委員及高雄服務處主任、勞工法律支持會主任委員。楊青矗於1979年12月在“高雄事件”中和王拓被台灣當局逮捕,後因無辜而被釋放。
戰後在台灣如果寫工人作品,會被情治單位視為隔岸與中共唱和、會被戴紅帽子,因而沒有人敢寫工人小說。楊青矗卻開創風氣之先,為勞工執言,其小說《在室男》、《妻與妻》、《工廠人》、《工廠女兒圈》、《同根生》、《這時與那時》、《廠煙下》、《工廠人的心愿》,散文有《女權、女命與女男平等》、《筆聲的迴響》等, 膾炙人口,因而被譽為“工人作家”。 楊青矗的文學創作,勞工短篇小說集《工廠人》、農村作品集《在室男》早成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二部曲長篇小說《心標》、《連雲夢》,則是台灣第一部寫白手起家創業者的滄桑史,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及景氣的起落與企業家的成敗留下紀錄。
楊青矗的文學具有國際知名度,一九八五年應邀至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計畫研究,十二年前德國特利爾大學德籍研究生英格麗蘇(Ingrid Schuh),碩士論文寫的就是《台灣作家楊青矗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系研究生陳曉娟,在呂興昌教授指導下以研究楊青矗的小說,撰寫成論文獲得碩士學位。柏克萊大學教授 Thomas B. Gold 在哈佛大學執教時,曾將《楊青矗短篇小說選》一書譯成英文,作為其教課的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