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

《四洲志》

《四洲志》,作者林則徐,清代,:《四洲志》簡要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狀況,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的地界地理志書。

《四洲志》《四洲志》

書名:《四洲志》

作者:林則徐
成書時間:清代
內容簡介:《四洲志》簡要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狀況,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的地界地理志書。

成書背景

《四洲志》《四洲志》
《四洲志》由清代林則徐主持編譯。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廣州,在嚴禁鴉片的同時,積極探求域外大勢,派人收輯、翻譯外文資料,以備參考。
《世界地理大全》是英國人慕瑞所著,1836年倫敦出版。林則徐組織幕僚將此書全文譯出,並采加潤色而成。

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和焚毀大批鴉片,並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影響

《四洲志》的編譯者林則徐因為此書成為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年1月,林則徐的好友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增補了大量資料,完成了以悉夷、師夷、振興武備為核心思想的《海國圖志》50卷本。該書不僅介紹了五大洲幾十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而且認真總結了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更深刻更系統地闡發了他的軍事思想。
《海國圖志》刊行後,於1851年至1854年陸續傳到日本,當即引起日本朝野人士的高度重視,紛紛翻譯刊印,爭相傳閱,認為該書對他們了解世界各國情況,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加強海防建設,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甚至被推崇為“海防寶鑑”、“天下武夫必讀之書”。可是,該書在國內的遭遇卻截然相反,雖然有人專門把它推薦給清廷,可是清朝最高統治者竟把它束之高閣,《海國圖志》的重要價值沒有得到實現。

意義

《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自然地理、社會歷史狀況的譯著。此書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威信思想的先驅。

參考文獻

《林則徐》作者: 楊國楨 主編 出版社::福建美術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