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香雪》[小說]

《喔,香雪》[小說]
《喔,香雪》[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喔,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濃厚的短篇小說,也是鐵凝的成名作。主題上看,《喔,香雪》設定了大山內的小山村(台兒溝)與山外的城市文明相對立的“文明與愚昧的衝突”問題。它深刻地反映了1980年代初整箇中國走向文明、開放的艱難與坎坷。她的小說常以普通人生活為表現對象,通過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並藉助人物心靈深處的觸動傳達具有時代特徵的情緒。

基本信息

概述

圖書封面同名小說集封面

在20世紀的中國,人性和人道主義一直是文學的普遍而敏感的話題,“人的覺醒”不僅為“五四”新文學帶來了普遍的人道主義,也開成了新文學的創作的強烈的文體意識和鮮明的個性特徵。新文學在以後的發展雖然經歷了許多曲折,但人道主義始終是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內涵和情感依託。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文學中的人性與人道主義被作為大逆不道的異端邪說,並且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越來越嚴厲的打擊,被不加區別地斥之為“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理論”,作家的獨立思考與藝術個性都不得被否定,他們在政治鬥爭中被各種大一統的思想與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性、階級性成了人的惟一屬性和文藝批評的惟一標準,人道主義完全被驅逐出文藝創作的領域。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義才又在中國盛行。而作為有著廣泛影響的文學也必然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強烈的關注。鐵凝的小說《喔,香雪》也正產生於此時,它深刻地反映了180年代初整箇中國走向文明、開放的艱難與坎坷。她的小說常以普通人生活為表現對象,通過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並藉助人物心靈深處的觸動傳達具有時代特徵的情緒。她善於從自己獨特的視角捕捉人物內心的活動,以清麗簡潔、富有音樂性和詩意的語言,營造空靈、淡遠、含蓄的藝術境界。

文章題旨

《喔,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濃厚的短篇小說,也是鐵凝的成名作。小說以北方小山村台兒溝為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嚮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後,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同時表現了山里姑娘的自愛自尊和她們純美的心靈。小說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借台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構思巧妙,表述獨特,語言精美

人物形象

香雪

小說《喔,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潑、樸實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這個群體中,香雪又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形象。香雪是台兒溝小山村十七歲的女孩子,台兒溝唯一的國中生。她純真無邪,淳樸善良,堅毅執著,渴求科學文化,渴望擺脫貧困,對新生活有著熾熱的嚮往和追求。 與其他姑娘們一樣,表現了她們對山外世界裝扮的關注,對美的十分熱烈地嚮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們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因為香雪是她們全村唯一的國中生,文化知識和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的問題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樣,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的姑娘。文化知識和文化追求使她與別人不同,比別人的追求更高,顯得比別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正是小說著力表現的內容,也是小說折射出來的時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兒溝小山村十七歲的女孩子,台兒溝唯一的國中生。她純真無邪,淳樸善良,堅毅執著,渴求科學文化,渴望擺脫貧困,對新生活有著熾熱的嚮往和追求。

作者簡介

鐵凝,祖籍河北趙縣,1957年9月生於北京,1975年於保定高中畢業後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喔,香雪》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的描寫了一個少女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女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至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1984年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誌著鐵凝步入了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分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種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的較量與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和一面。

同名電影

1989年是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兒童片創作生產的豐收年,當年共拍攝13部少年兒童故事片,出現了一批優秀之作,而其中的代表作品正是王好為導演的《喔,香雪》,該片也是中國兒童片創作中難得一見的優秀之作。作品改編自當代著名女性作家鐵凝的同名小說,小說曾於1982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及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導演王好為用詩意般的影像語言完美傳達出小說原作那清新雋永的筆調,具有濃郁的田園鄉土氣息。

電影劇照電影劇照

影片以香雪生活的山村台兒溝為主要地點,以少女香雪和她周圍的朋友朵兒、鳳嬌為主要人物,以火車在台兒溝山村停留的一分鐘為主要敘事結構點,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她們淳樸的心靈和對山外現代文明的嚮往。影片的攝影、錄音、配樂都極為優美。王好為是第四代導演,而該片的編劇之一(謝曉晶)和錄音師(陶經)都是當時已經占據國內影壇的第五代電影人,兩代電影人不同的影像意識和藝術追求在本片中也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形式融合。《喔,香雪》不但在1990年度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拿下最佳攝影獎(李晨聲),更作為兒童片榮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水晶熊大獎。
《喔,香雪》既是一部兒童電影,更是一首異常優美的田園詩,片中那些純樸善良的農村姑娘歡笑、追逐在廣袤沉鬱的冀中山野平原,充滿了寧靜和諧的詩意。同樣是表現新時代的現代文明氣息對小山村產生影響的故事題材,導演另闢蹊徑,沒有進行直接介入式的表現,而是通過象徵現代文明符號的進京火車每次在這個山村小站停留一分鐘為敘事情節點,讓香雪、朵兒、鳳嬌等姑娘們每天按時去車站等火車、看火車,真摯細膩的展現她們之間以及她們和同樣象徵山外世界的火車旅客之間關係的點滴來展開故事序列,從而傳遞出這樣一個強烈的生活氣息,新的時代步伐已經有力的向這個小山村走來。
王好為導演沒有刻意迴避少女的青春期情感微妙變化的現實,予以健康正面的表現,這在當年的少年兒童電影創作中是一重大突破。而且當片中現代文明強烈吸引這些農村少女時,她們並沒有遺失自己誠實淳樸的優秀品質:香雪儘管羨慕鎮上有錢同學的漂亮書包和塑膠鉛筆盒,但她仍然埋頭於學習;儘管父母給她烙了雞蛋餅,她還是將它留給了父母;特別是當影片最後香雪用一籃雞蛋去換旅客手中的塑膠鉛筆盒,火車開動後她沒來得及下車時,香雪拒絕了旅客要將鉛筆盒送她和列車員帶她去北京的幫助,毅然在夜晚中途下車步行回家。她決定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一切。結尾,在導演的精心設計安排下,漆黑的隧道、搖曳的火光、香雪奔跑的腳步、姐妹們深情的呼喚和畫外動聽的配樂將全片的情感意境推至高潮。在對香雪父母的影像塑造中,王好為刻意不使用過多的對白,在人物話語上極為節制,更多展現他們沉默的勞動場景和對香雪“無聲無息”的愛,突出了角色形象生活化的質樸和勤勞,也與外面世界的喧囂形成了對比,這些鏡頭段落絲毫不亞於日本著名導演新藤兼人在《裸島》一片中所營造的“靜默”勞動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