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全十二卷)》

怨歌行 長歌行 從事得如此,人們以為難。

唐詩・宋詞・元曲(全十二卷) 內容簡介

回顧二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繁花似錦、異彩紛層。而唐詩、宋詞、元曲以它們深刻的時代內涵和藝術魅力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絕響,讓後人望其項背,扼腕嘆息。它濃厚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內涵震撼著一代又一代後人,生生不息,它已經深深地融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滋養著我們的現代文化。它已經完全融入我們民族精神的血脈中,支撐著中華民族的血肉之軀。

為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泓揚民族文化精神,同時也滿足各層次文學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需要,我們組織了國內詩詞曲專家,經過多年的醞釀和周全的準備,並徵求多方意見,歷時幾載春秋,編篡了這套唐詩、宋曲、元曲三位一體的大型叢書《唐詩・宋詞・元曲》。

全書共十二卷,唐詩七卷,收集了唐代有影響的詩人79位8086首作品,宋詞三卷,由宋朝詞壇上有一定地位的52位詞人的2506首作品構成。元曲二卷,共收入16位作家及28首作品。

近幾年來,國內古典詩詞曲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各種詩詞曲集紛紛面世,但仍沒有一部作品集能充分地滿足讀者多層次的需要。鑒於此,我們博採眾長,既參照傳統文學史的評價,又照顧最新研究成果,還充分體現了編者的個人風格來編纂這套叢書。這套書可以說基本包括了唐宋元朝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作品。我們既體現了普遍性又突出了重點性。比如像唐詩中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詞中的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幾乎全部收入。可以說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得到國內部分知名古文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並參考了國內學者的有關論著,由於篇幅所限,在此我們不能一一羅列,特此說明,並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忱!

唐詩・宋詞・元曲(全十二卷) 本書前言

回顧二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繁花似錦、異彩紛層。而唐詩、宋詞、元曲以它們深刻的時代內涵和藝術魅力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絕響,讓後人望其項背,扼腕嘆息。它濃厚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內涵震撼著一代又一代後人,生生不息,它已經深深地融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滋養著我們的現代文化。它已經完全融入我們民族精神的血脈中,支撐著中華民族的血肉之軀。

為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泓揚民族文化精神,同時也滿足各層次文學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需要,我們組織了國內詩詞曲專家,經過多年的醞釀和周全的準備,並徵求多方意見,歷時幾載春秋,編篡了這套唐詩、宋曲、元曲三位一體的大型叢書《唐詩・宋詞・元曲》。

全書共十二卷,唐詩七卷,收集了唐代有影響的詩人79位8086首作品,宋詞三卷,由宋朝詞壇上有一定地位的52位詞人的2506首作品構成。元曲二卷,共收入16位作家及28首作品。

近幾年來,國內古典詩詞曲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各種詩詞曲集紛紛面世,但仍沒有一部作品集能充分地滿足讀者多層次的需要。鑒於此,我們博採眾長,既參照傳統文學史的評價,又照顧最新研究成果,還充分體現了編者的個人風格來編纂這套叢書。這套書可以說基本包括了唐宋元朝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作品。我們既體現了普遍性又突出了重點性。比如像唐詩中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詞中的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幾乎全部收入。可以說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得到國內部分知名古文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並參考了國內學者的有關論著,由於篇幅所限,在此我們不能一一羅列,特此說明,並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忱!

唐詩・宋詞・元曲(全十二卷) 本書目錄

唐詩(一)
太宗皇帝
帝京篇十首
飲馬長城窟行
過舊宅二首
還陝述懷入潼關
……
嗣主景
游後湖賞蓮花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
同太弟景遂汪王
……
後主煜
九月十九日偶書
秋鶯
病起題山舍壁
送鄧王二十弟
從益牧宣城
……
魏徵
賦西漢
暮秋言懷
述懷
虞世南
從軍行二首
擬飲馬長城窟
出塞
結客少年場行
怨歌行
中婦織流黃
……
王績
古意六首
石竹詠
田家三首
贈李徵君大壽
山中
……
上官儀
早春桂林殿應詔
奉和穎川公秋夜
八詠應制二首和太尉戲贈高陽公
王昭君
詠雪應詔
……
盧照鄰
關山月
上之回
紫騮馬
戰城南
結客少年場行
望宅中樹有所思
……
楊炯
奉和上元釃宴應沼
廣溪峽
巫峽
西陵峽
從軍行
劉生
……
宋之問
息夫人
初到陸渾山莊
夜飲東亭
送趙六貞固
題張老松樹
別子望後獨宿藍田山莊
綠竹引
明河篇
初宿淮口
王子喬
……
王勃
倬彼我系
上已浮江宴韻得址字
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
山亭夜宴
詠風
懷山
忽夢遊仙
雜曲
秋夜長
採蓮曲
……
李嶠
秋山望月酬李騎曹
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層
奉使築朔方六州城率爾而作
早發苦竹館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
杜審言
南海亂石山作
送和西蕃使
宿羽亭侍宴應制
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應制
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大釃
……
蘇味道
初春行宮侍宴應制
單于川對雨二首
正月十五夜
詠霧
詠虹
……
崔融
關山月
擬古
西征軍行遇風
塞垣行
登東陽沈隱侯八詠樓
……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晚憩田家
夏日游目聊作
……
劉希夷
將軍行
從軍行
春女行
孤松篇
嵩岳聞笙
秋日
……
陳子昂
慶雲章
感遇詩三十八首
觀荊玉篇
鴛鴦篇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薊丘覽古贈盧士藏用七首
……
濃全期
芳樹
長安道
臨高台
擬古別離
辛丑歲十月上幸
……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代答閨夢還
王維
酬諸公見過
春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隴西行
從軍行
贈祖三詠
贈李頎
偶然作六首
送權二
送錢少府還藍田
伊州歌
雜詩三首
紅牡丹
疑夢句
田家
從軍行
早春行
獻始興公
贈從弟司庫員外求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
嘆白髮
登樓歌
孫秀才
……
裴迪
青龍寺曇壁上人院集
青雀歌
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
訪呂逸人不遇
……
崔顥
古遊俠呈軍中諸將
行路難
渭城少年行
江畔老人愁
長門怨
……
祖詠
古意二首
渡淮河寄平一
田家即事
答王維留宿
……
李頎
湘夫人
塞下曲
古塞下曲
漁父歌
東京寄萬楚
贈張旭
……
王昌齡
變行路難
塞下曲四首
塞上曲
從軍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長歌行
悲哉行
放歌行
……
常建
江上琴興
溱中晚霽
宿王昌齡隱居
送楚十少府
塞上曲
……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贈秦系征君
春草宮懷古
瓜洲
送中送李端公南渡後
歸揚州道中寄
……
王翰
贈唐祖二子
飛燕篇
飲馬長城窟行
……
孟浩然
從張丞相游南紀城獵
戲贈裴迪張參軍
江上別流人
宴包二融宅
期丁大不至
長樂宮
公房
送袁太祝尉豫章
題張野人園廬
……
李白
古風
遠別離
公無渡河
蜀道難
梁甫吟
烏夜啼
烏棲曲
戰城南
長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天馬歌
俠客行
關山月
雙燕離
有所思
久別離
白頭吟
上之回
獨不見
少年場行
山人勸酒
……
唐詩(二)
李白
鳴雁行
妾薄命
幽州胡馬客歌
發白馬
入朝曲
陌上桑
長相思
吳歌
浦歌十七首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贈汪倫
……
韋應物
擬古詩十二首
效陶鼓澤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高陵收情,寄三原盧少府
觀田家
有所思
……
岑參
呈宇文判官
懷葉縣關操
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
作貽友人
萬里橋
……
高適
銅雀妓
效古贈崔二
李三子
……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兵車行
今夕行
貧交行
秋雨嘆三首
麗人行
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玉華宮
九成宮
白沙渡
水會渡
飛仙閣
佳人
潼關吏
新婚別
北征
哀王孫
木皮嶺
白沙渡
水會渡
龍門閣
……
唐詩(三)
杜甫
石櫃閣
桔柏渡
劍門
丈人山
大雨
徐卿二子歌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贈嚴二別駕
漁陽
天邊行
又觀打魚
……
錢起
寄谷口王十六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贈闕下裴舍人
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登台
……
元結
系樂府二十首
春陵行
賊退示官吏
引東泉作
……
戴叔倫
獨不見
去婦怨
屯田詞
別友人
送友人東歸
宿靈岩寺
女耕田行
晚望
……
盧綸
送元贊府重任龍門縣
長門怨
皇帝感詞
……
李益
從軍有苦樂行
登長城
石樓山見月
江南詞
……
唐詩(四)
李益
宿聞
指雲堆
邊思從軍北征
聽曉角
宮怨
寫情
……
李端
古別離二首
蕪城
胡騰兒
代村中老人答
……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南原望漢宮
遠寺鐘
峽口送友
……
崔同
客舍有懷因呈諸在事
清江曲內一絕
江上書懷
……
王建
古從軍
泛水曲
遠征歸
思遠人
勵學
求友
……
王志和
空洞歌
漁父歌
漁父
……
韓愈
元和聖德詩
琴操十首
南山詩
暮行河堤上
夜歌
孟東野失子
嘲魯連子
……
柳宗元
方城
卒入蔡
視民詩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知是小生本樣
令更商榷使盡其功
……
劉禹錫
團扇歌
宜城歌
順陽歌
百花行
苦雨行
華清詞
……
皇甫松
古松感興
江上送別
採蓮子二首
勸僧酒
……
孟郊
雜怨
靜女吟
遊俠行
求仙曲
將見故人
古興
勸友
去婦
暮秋感思
百憂
望夫石
……
唐詩(五)
孟郊
老恨
湖州取解述情
靖安寄居

春愁
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
北郭貧居
浮石亭
……
張籍
行路難
征婦怨
野老歌
……
李賀
出城寄權璩
楊敬之

大堤曲
走馬引
湘妃
李夫人歌
……
元稹
春蟬
箭鏃
竹部
畫松
解秋十首
期白二十二
……
白居易
賀雨
讀張籍古樂府
凶宅
夢仙
雜興三首
答友問
初授拾遺
贈元稹
廢琴
崔十八玄亮
……
唐詩(六)
白居易
長安正月十五日
過高將軍墓
冬夜示敏巢
晚秋有懷鄭中舊隱
送元八歸鳳翔
雨雪放朝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
……
皮日休
正樂府十篇
秋夜有懷
喜鵲
蚊子
讀書
石榴歌
余每相訪
習池晨起
曠若郊墅
……
唐詩(七)
白居易
強起迎春
吟諷之下
談氏外孫生三日
感事獨吟
足疾
殘春晚起
春暖
送唐州崔使君侍親赴任
感事獨吟
……
白行簡
春從何處來
夫子鼓琴得其人
歸馬華山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
杜牧
感懷詩一首
村秋娘詩
雨中作
先寄兵部李郎中
過驪山作
皇風
雪中書懷
……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
人慾
華清宮
西溪
楚宮
石城
桂林
屬疾
贈白道者
蝶三首
……
賈島
北嶽廟
口號
齋中
辭二知已
宿懸泉驛
……
溫庭筠
織錦詞
夜宴謠
蓮浦謠
郭處士擊甌
湘宮人歌
……
陸龜蒙
讀襄陽陽耆舊傳
別離
京口與友生活別
中秋待月
江南冬至和人懷洛下
中秋待月
小雪後書事
江墅言懷
……

羅隱
曲江春感
牡丹花
黃河

焚書坑
始皇陵
桃花
中元甲子以辛丑駕
憶九華
……

韋莊
章台夜思
延興門外作
春日
上元縣
……
黃巢
題菊花
不第後賦菊
馮延已
早朝

魚玄機
賦得江邊柳
贈鄰女
寄國香
遺懷
……
元曲(一)
雜劇
關漢卿
高文秀
白樸
馬致遠
王實甫
紀君祥
鄭光祖
喬吉
戲文
高明
散曲
元好問
關漢卿
馬致遠
張養浩
喬吉
劉時中
薩都刺
睢景臣
鍾嗣成
張可久
宋詞(一)
寇準
甘草子
踏莎行
陽關引
點絳唇
江南春
夜度娘
楊億
少年游
范仲淹
蘇幕遮
漁家傲
御街行
剔銀燈
定風波
柳永
正宮
黃鶯兒
雪梅香
尾犯
……
尹洙
水調歌頭
梅堯臣
蘇幕遮
玉樓春
莫打鴨
歐陽修
西湖念語
採桑子
朝中措
長相思
訴衷情
望江南
生查子
……
蘇舜欽
水調歌頭
曾鞏
賞南枝
司馬光
阮郎歸
西江月
錦堂春
王安石
桂枝香
甘露歌
漁家傲
千秋歲引
……
沈括
開元樂
晏幾道
臨江仙
生查子
南鄉子
清平樂
木蘭花
泛清波摘遍
……
蘇軾
水龍吟
滿庭芳
水調歌頭
翻香令
哨遍
……
秦觀
醉桃源
河傳
浣溪沙
阮郎歸
桃源憶故人
調笑令
品令
南歌子
好事近
失調名
……
米芾
西江月
菩薩蠻
水調歌頭
漁家傲
醜奴兒
減字木蘭花
阮郎歸
浪淘沙
醉太平
……
賀鑄
天寧樂
鴛鴦語
壁月堂
群玉軒
……
晁補之
水龍吟
八聲甘州
滿庭芳
鳳凰台上憶吹簫
過澗歇
金鳳鉤
……
陳師道
木蘭花
西江月
虞美人
南鄉子
西江月
南鄉子
臨江仙
……
張耒
減字木蘭花
鳳流子
失調名
雞叫子
……
周幫彥
春景
瑞龍吟
渡江雲
荔枝香近
還京樂
掃地花
春景
解連環
玲瓏四犯
滿江紅
瑞鶴仙
西平樂
憶舊遊
……
春景
驀山溪
少年游
秋蕊香
南鄉子
望江南
迎春樂
一落索
……
夏景
滿庭芳
隔浦連
側犯
蘇幕遮
訴衷情
……
秋景
風流子
華胥引
宴清都
四園竹
齊天樂
……
冬景
紅森檎近
滿路花
單題
玉燭新
花犯
……
葉夢得
賀新郎
水調歌頭
八聲甘州
木蘭花
點絳唇
南鄉子
水調歌頭
朱敦儒
水龍吟
風流子
驀山溪
南鄉子
憶帝京
沙塞子
採桑子
清平樂
訴哀情
菩薩情
相見歡
……
李清照
孤雁兒
清平樂
南歌子
如夢令
多麗
小重山
怨王孫
失調名
憶秦峨
武陵春
蝶戀花
臨江仙
……
宋江
念奴妖
西江月
胡銓
浣溪沙
醉落魄
採桑子
臨江仙
……
岳飛
小重山
滿江紅
陸游
赤壁詞
浣沙溪
青玉案
水調歌頭
定風波
南鄉子
滿江紅
驀山溪
清商怨
……
唐婉
釵頭鳳
范成大
滿江紅
千秋歲
朝中措
鵲橋仙
惜分飛
好事近
白玉樓步虛詞
……
尤袤
瑞鷓鴣
楊萬里
歸來去兮引
念奴妖
武陵春
水調歌頭
憶秦娥
……
朱熹
浣溪沙
好事近
西江月
水調歌頭
青玉案
……
張孝祥
六州歌頭
多麗
水龍吟
雨中花慢
二郎神
……
辛棄疾
摸魚兒
沁園春
水龍吟
滿江紅
水調歌頭
賀新郎
念奴嬌
新荷葉
最高樓
洞仙歌

唐詩・宋詞・元曲(全十二卷) 文章節選

唐詩 杜甫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陽人,曾祖依藝為鞏令,因居鞏。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後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安祿山陷京師,隸宗即位靈武,甫自賊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遺。以論救房官,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飢亂,寓居同州同谷縣,身自負薪采榀,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道陰不赴。嚴武鎮成都,奏為參謀、檢校工部外郎,賜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厚。乃於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枕江結廬,縱酒嘯歌其中。武卒,甫無所依,乃之東囫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帥相攻殺,蜀大擾。甫攜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亦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卒年五十九。元和中,歸葬偃師首陽山,元稹志其墓。天寶間,甫與李白齊名,時稱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亦差肩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白居易亦云"杜詩貫穿古今,盡工盡善,殆過於李。"元、白之論如此。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於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吏。舊集詩文共六十卷。今編詩十九卷。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韋濟,天寶七載為河南尹,

遷尚書左函

紉夸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一作妙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一作為鄰。自謂頗挺出一作生,和作特,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一作客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征,炎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天寶中,詔征天下士有一藝者,皆得詣京師就選。李林甫抑之,奏令考試,遂無一人得第者。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唉唉。今欲東入海,即將西雲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一作波浩蕩,萬里誰能訓。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末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開元中。開鑿為勝境。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都有游賞,盛於中和、上已。

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遊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盪,哀鴻獨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長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華固難數。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

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東山即驪山氣鴻蒙一作濛鴻,宮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岩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閬風入轍跡,曠一作廣原一作野延冥搜。沸一作拂萬天乘動,觀水百丈湫。幽靈一作靈湫斯一作新可佳一作怪,王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擘石摧林丘。中夜窟宅改,移因風雨秋,倒懸瑤池影,屈注蒼一作滄江流。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雲車紛少留。簫鼓盪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一作蛟人獻微一作征綃,曾祝穆天子朝於燕然,奉壁南面,曾祝佐之。曾,重也。沈豪牛。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儔。坡陀金蝦蟆,喻安祿山。出見蓋有由。至尊顧之笑,王母唐人多以王母比貴妃不肯一作遣收。復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虬一作龍與虬。飄飄一作搖青瑣郎,文彩珊湖鉤。浩歌淥水曲,清絕聽者愁。

唐詩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入等,調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徒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拜河南尹。開成初,起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自號醉吟先生,亦稱香山居士,與同年元稹酬詠,號元白。與劉禹錫酬詠,號劉白《長慶集》詩二十卷,《後集》詩十七卷,《別集補遺》二卷。今編詩三十九卷。

哭孔戡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乾。指衣向西業,其道直如弦。從事得如此,人們以為難。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閒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權。

宋詞 辛棄疾

賀新郎 賦水仙

雲臥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愛一點、妖黃成暈。不記相逢曾解佩,甚多情、為我香成陣。待和淚,收殘粉。靈均千古懷沙恨。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煙雨淒迷孱愁損,翠袂搖搖誰整。謾寫入、瑤琴幽憤。弦斷招魂無賦,但金杯的樂銀台潤。愁帶酒,又獨醒。

元曲 關漢卿

雙調新水令

閒爭奪鼎沸了麗春園,欠排場不堪久戀。時間相敬愛,端的怎團圓?白沒事教人笑,惹人怨。

[駐馬聽]錦陣里爭先,緊卷旗番不再展,花營中挑戰,勞拴意馬與心猿。降書執寫納君前,唇槍舌劍難施展。參破脫空禪,早抽頭索甚他人勸。

[喬牌兒]都將咱冷句,心兒里豈不嫌?屯門塞戶衡剛劍,紙糊鍬怎地展。

[天仙子]從今後,識破野狐涎,紅粉無情,災星不理現。村酒釅野花濃,再不粘拈。當時話兒無應顯,好事天慳

[尾]料應也不得為煙眷。有了神前咒怨,為甚腳兒稀,尺緊的陽台路兒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