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孟春》

《呂氏春秋·孟春》

《孟春》是《呂氏春秋》全書的第一篇,也是《呂氏春秋·孟春紀第一》的第一篇。文章記述了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應時的動物、出現的節氣、氣候的徵兆、農事的安排等。

作品原文

孟春孟春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1)。其日甲乙,其帝太皞(hào)(2),其神句(gōu)芒(3)。其蟲鱗(4),其音角(jué)(5),律中太蔟(cù)(6),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7),其祀戶(8),祭先脾(9)。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tǎ)(10)祭魚。候雁北(11)。天子居青陽左個(12),乘鸞輅(lù)(13),駕蒼龍(14),載青旂(qí),衣青衣,服青玉(15),食麥與羊(16),其器疏以達(17)。
是月也,以立春(18)。先立春三日,太史謁(19)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20)。”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21)。還,乃賞卿、諸侯、大夫於朝(22)。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23)。慶賜遂行,無有不當。乃命太史,守典奉法(24),司天日月星辰之行(25),宿離不忒(26),無失經紀,以初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27)。乃擇元辰(28),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於保介之御間(29),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大夫九推(30)。反,執爵於太寢(31),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32),草木繁動。王布農事,命田舍東郊(33),皆修封疆,審端徑術(34),善相丘陵、阪(bǎn)險、原隰(35),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36)。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無用牝(37)。禁止伐木,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無卵(38),無聚大眾,無置城郭,掩骼霾(mái)髊(cī)(39)。
是月也,不可以稱兵(40),稱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從我始。無變天之道,無絕地之理,無亂人之紀(41)。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

孟春行夏令,則風雨不時,草木早槁,國乃有恐(42)。行秋令,則民大疫,疾風暴雨數至,藜(lí)莠(yǒu)蓬蒿(hāo)並興(43)。行冬令,則水潦(lào)為敗,霜雪大摯,首種不入(44)。

今人注釋

孟春孟春

(1)孟春,即春季首月。營室,即室宿,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六宿,古時衛之分野。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牛(牽牛)、女(須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這個月,太陽運行到該星宿的位置。參,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七宿,古時晉之分野。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尾,東方青龍七宿的第六宿,古時燕之分野。東方青龍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萁。

(2)甲乙,即木日。太皞,傳說中的古帝名,即伏羲氏,秦漢陰陽家用五帝配四時五方,認為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後,祀於東方,所以為木德之帝,為司春之神。

(3)句芒,少暤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又一說為太暤氏的兒子。

(4)東方少陽,物去太陰,甲散為鱗。鱗,魚屬也,龍為之長。五行配五鱗:鱗屬木、羽屬火、倮屬土、毛屬金、介屬水。

(5)角,古代五音之一,相當於簡譜“3”,五行屬木,位在東方。五行配五音:角屬木、徵屬火、宮屬土、商屬金、羽屬水。

(6)太蔟,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清黃宗羲《答劉伯繩問律呂》:“太簇長八寸,積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所以太蔟也是農曆正月的別名。竹管音與太蔟聲和,太陰氣衰,少陽氣發,萬物動生,蔟地而出,故曰“律中太蔟”。

(7)春,東方木王,五行數五,木第三,故數八,木味酸,所以“其味酸”。五行配五味: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鹹屬水。木的氣味為膻氣,所以“其臭膻”。五行配五臭:膻屬木、焦屬火、香屬土、腥屬金、朽屬水。

(8)戶神屬木,故春天要祀戶神。五祀配五行:戶神屬木、灶神屬火、中霤神屬土、鬥神屬金、行神屬水。

(9)脾屬土,木克土,所以先祭脾,以讓先祖進補脾胃。五臟配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10)獺,哺乳動物,腳短,趾間有蹼,體長七十餘厘米。晝伏夜出,善游水,食魚、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貴的襲皮。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

(11)候雁北,候時之雁,從彭蠡來,北過至北極之沙漠。

(12)青陽,古代天子明堂之東向室也。左個,即北頭室。明堂中方外圓,通達四出,各有左右房謂之個。東出謂之青陽,南出謂之明堂,西出謂之總章,北出謂之玄堂。這個月,天子朝日告朔,行令於左個之房。

(13)輅,車也。鸞鳥在衡,和在軾,鳴相應和。後世不能復致,鑄銅為之,飾以金,稱為鸞輅。

(14)春屬木,五行配五色中,青也屬木。青,即蒼,所以“駕蒼龍”。《周禮》雲“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lái),六尺以上為馬”。五行配五色:青屬木、赤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

(15)旂,旗名,交龍(兩龍蟠結的圖案)為旂。衣青衣,即穿青衣。服,佩戴。

(16)五行配五穀中,麥屬木;五行配五牲中,羊屬木;所以“食麥與羊”。五行配五穀:麥屬木、菽屬火、稷屬土、麻屬金、黍屬水。五行配五牲:羊屬木、雞屬火、牛屬土、犬屬金、豬屬水。

(17)疏,距離大、空隙大。疏以達,以象徵春天生髮之氣。

(18)冬至後四十六日立春。

(19)謁,稟告,陳述。

(20)春天屬木,所以說盛德在木。五行配四時: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

(21)率,帶領。東屬木,所以要迎春之木氣於東方八里之郊。五行配五方:東屬木、南屬火、中央屬土、西屬金、北屬水。

(22)賞,指爵祿之賞。由於三公地位已屬至尊,坐而論道,已不能再賞,所以這裡只說“卿、諸侯、大夫”。

(23)相,即三公。布陽德和柔之令,行其慶善,施其澤惠,下至於兆民,沒有不得到天子之恩的。兆民,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

(24)典,六典,指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法,八法,即周代管理百姓的通法。《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辨邦治;三曰官聯,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25)觀察日月五星的行度遲速,在古代是太史的職責。

(26)忒,差錯。

(27)元日,即吉日。祈,求。上帝,天帝。

(28)元辰,良辰。

(29)耒耜,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耒耜也用做農具的統稱。措,放置。保介,指古時立於車右披甲執兵擔任侍衛的勇士。

(30)禮以三為文,所以天子三推,算一次耕作。

(31)爵,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太寢,帝王的祖廟。

(32)這個月,在十二訊息卦中正好運行到“地天泰”卦,乾下坤上,所以說“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

(33)東郊,以應春天之木氣。

(34)修封疆,指整頓田與田之間的界限。審端徑術,仔細端正田間的路,不能讓平時的行走踩壞了莊稼。

(35)相,審視。丘陵,地形的一種,指地勢起伏不平,連線成大片的小山。阪險,斜坡與山澤。原隰,平原和低下的地方,廣而平稱為原,低而濕稱為隰。

(36)樂正,樂官之長。

(37)牝,雌性的鳥或獸類,如果祭祀使用雌性,等於是不順應春天的生髮之象,因為在這個季節里,正是動物進行交配生產的季節。後文“禁止伐木,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麛無卵”,都是指不要不順應春天的生髮之象。

(38)麋的幼子稱為“夭”,鹿的幼子稱為“麛”。

(39)髊,白骨稱為“骼”,有肉稱為“髊”。霾,古同“埋”。這是順應木德而崇尚仁恩的做法。

(40)稱兵,舉兵,興兵。

(41)亂,違反道德稱為“亂”。

(42)春為木德。夏為火德。春天應當效法木德行事,執法應當寬仁,如果效法火德行事,火性炎上,就會草木槁落,所以說天氣不和,國人就會惶恐。下文的行秋令、行冬令同理。

(43)秋為金德,大象為肅殺;春天行秋令,氣不和,所以民多疫病。又五行中金生水,故風雨數至,荒穢滋生。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拐杖(亦稱“灰條菜”)。莠,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穀子,亦稱“狗尾草”。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亦稱“飛蓬”)。蒿,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如絲狀,有特殊的氣味,開黃綠色小花,可入藥(亦稱“青蒿”、“香蒿”)。

(44)冬為水德,春天行冬令,所以“水潦為敗,雪霜大摯,傷害五穀”,而莊稼種下去也難以紮根,所以“首種不入”。潦,古同“澇”,指雨水過多,水淹。首種,最先播種的莊稼,指稷。

白話譯文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

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在營室宿。初昏時刻,參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尾宿出現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中屬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應時的動物是龍魚之類的鱗族,聲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與太簇相應。這月的數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氣味是膻氣,要舉行的祭祀是戶祭,祭祀時,祭品以脾臟為尊。春風吹融了冰雪,蟄伏的動物開始甦醒活動。魚兒從深水向上游到冰層下,水獺捕到魚,把它擺在岸邊。候鳥火雁從南往北飛行。天子居住在東向明堂的左側室,乘坐飾有用青鳳命名的響鈴的車子,車前駕著青色的馬,車上插著繪有龍紋的青色的旗幟,天子穿著青色的衣服,佩戴著青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麥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紋理空疏而通達。
這個月有立春的節氣。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稟告說:“某日立春,大德在子木。”天子於是齋戒,準備迎春。立春那天,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挪去迎接春的降臨。迎春禮畢歸來,就在朝中賞賜卿,諸侯、大夫,並命令相國宣布教化,發布禁令,實行褒獎,瞻濟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褒獎賞賜之事,要通達施行,不要有不當之處。於是命令太史遵奉六典八法,主管推算丑月星辰運行的工作。太陽所在的位置、月亮所經過的地方,從及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和軌跡,要計算得沒有一點差錯和失誤,制定曆法仍以冬至點在牽牛初度為準則。
這個月,天子在吉日向上帝祈求五穀豐登,並選擇好的時辰,親自用車裝載著耒耜,放在參乘——車右和御者中問,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帝籍田親自耕作。推耒耜人土,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卿、諸侯.大夫推九下。禮畢返回,天子在祖廟舉行宴飲,慰勞群臣,三公、九卿、譜侯。大夫都去侍酒。這次宴飲命名叫“勞酒”。
這個月,上天之氣下降,地中之氣上升,天地之氣混同一體,草木普遍萌發。國君宣布農功之事,命令農官住在東郊,監督農民整治耕地的疆界,審視並端正田間的小路;很好地考察丘陵、山地、平原,窪地等各種地形,什麼土地適宜種什麼備物,什麼穀物應在什麼地方種植,要用達些教誨引導農民,而且務必親自去做。農功之事布置完畢,先確定田地的界限。路徑的寬窄,農民才沒有疑惑。
這個月,命令樂官進入太學教國子練習舞蹈。同時修訂祭祀的典則,命令祭祀山林河流不用母牲做祭品。禁止砍伐樹術,不許搗翻鳥巢,不許殺害幼小的禽獸,不許捕捉小獸和掏取鳥卵,不得聚集民眾,不得建立城郭,要掩埋枯骨屍骸。
這個月,不可以舉兵征伐,舉兵必定遭判天災。在不能興兵征伐的時節。兵戎之事不可以從我開始。發布政令不要違背自然的規律,不要無視土地的條件,不要擾亂禮義的綱紀。
孟春正月如果發布應在夏天發布的政令,那么,風雨就不能正常來去,草木就會過早地千枯,人民就會感到惶恐。如果發布布在秋天發布的政夸,那么,百姓就會遭受痘痘,狂風暴雨就會多次襲來,野草就會蓬生。如果發布應在冬天發布的政令,那么,大水就會毀害生物,霜雪就會嚴重地傷害莊稼,麥子就不能生成收穫。

書籍簡介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正如該書《用眾》篇所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呂氏春秋》的編著目的顯然也是為了集各家之精華,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據呂不韋說,此書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度,並一視同仁的。因為“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三者皆私沒精,則智無由公。智不公,則福日衰,災日隆。”(《呂氏春秋·序意》

作者生平

呂不韋呂不韋

呂不韋,生年不詳,戰國末期衛國人。卒於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在經商期間,遇到了流亡趙國的秦公子子楚,當時子楚在趙國的處境很艱難,呂不韋很同情他,並認為子楚是“奇貨可居”,於是用金錢資助子楚,並幫助他獲得了繼承王位的資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繼承王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並封他為文信侯。莊襄王死後,其子政立,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在他執政為相期間,秦國出兵滅東周,攻取韓、趙、魏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統一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親理政務後,將他免職,並遷去蜀,後憂懼飲鴆而亡。呂不韋為相期間,門下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他命門客“人人著所聞”,著書立說,為建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尋找理論根據,這些著作最終彙編成了《呂氏春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