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船錄》

《吳船錄》

《吳船錄》是范成大結束任四川制置使任職,由成都出發,在乘船返回故鄉平江石湖的旅途中,萃其所見所聞而寫成由日記和遊記結合起來的書。

《吳船錄》《吳船錄》
《吳船錄》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於淳熙丁酉,自四川制置使召還。取水程赴臨安,因隨日記所閱歷,作為此書。自五月戊辰,迄十月己巳。於古蹟形勝言之最悉,亦自有所考證。如釋繼業紀乾德二年太祖遣三百僧往西方求舍利貝多葉書路程,為他說部所未載,頗足以廣異聞。又載所見蜀中古畫,如伏虎觀孫太古畫《李冰父子像》,青城山丈人觀孫太古畫《黃帝及三十二仙真》,長生觀孫太古畫《龍虎》,及玩丹石亭唐畫《羅漢》一版,皆可補黃休復《益州名畫記》所未及。又杜甫《戎州詩》“重碧拈春酒”句,印本“拈”或作“酤”,而成大謂敘州有碑本乃作“粘”字,是亦注杜集者所宜引據也。

概述

《吳船錄》《吳船錄》樂山
《吳船錄》是范成大結束任四川制置使任職,由成都出發,在乘船返回故鄉平江石湖的旅途中,萃其所見所聞而寫成由日記和遊記結合起來的書。關於這本書,歷代學者多注意到它在歷史地理方面的價值,《四庫全書》由此將它列入史部傳記類。但《吳船錄》的價值還在它是一本優秀的遊記,《吳船錄》在描寫途中所遊歷的景物時,文字洗鍊簡潔,又不失於生動活潑,是多篇優秀遊記的串合,值得後世寫遊記者借鑑學習。
南宋淳熙四年(1178)年,范成大接到王命,要他結束歷兩年任期的四川制置使任職,返回臨安述職。他和家眷、賓幕、送行的文人好友,以及護送他的兵士一行估計有數十人之多,從成都出發,開始了長達五個月的返鄉之旅。從書中所述的停留地點和時間可以知道,范成大和陪伴他的朋友都把這次返鄉旅行看作是不可多得的欣賞風景、勝跡,考察地理歷史的重要體驗和實踐的一個機會。五月二十九日范成大由成都小東門合江亭附近碼頭起舟,順流南下,四天后在彭山縣境內進入自灌縣北來的岷江,本該繼續乘船南下,可是范成大卻為了遊覽,在彭山下船,沿岷山西麓陸行北上,經郫縣抵達永康軍(四川灌縣,今之都江堰市),游都江堰、游青城山、游蜀州(四川崇慶縣),最後在新津坐船南行登上彭山的行李船,繞了一個大彎子。以後,他每在一個大地點下船,總要以該地為起點,遊歷周圍名勝山川,如到“眾水之會”處嘉州,除了游大佛、凌雲,他單騎西遊峨嵋;至忠州(重慶忠縣),游酆都(重慶豐都縣);進入三峽以後,游瞿唐峽灩澦堆,巫峽神女廟,游西陵峽歸州屈原祠、明妃廟;泊鄂州,他在黃鶴山南樓賞月,作樂府風的《水調歌頭》;至江州(九江),他登庾樓,停船訪廬山。幾乎沿江周圍著名的名勝山川都被他親歷,並在必要時加以詳細記錄,這是一次沿著長江的萬里紀行。
《吳船錄》分上下兩部,上部完全談四川境內的遊歷,下部以一半的篇幅談四川峽江以上的景物,後面的篇幅則描述出峽口後的風景。

作者簡介

《吳船錄》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吳郡人(蘇州)。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安徽、建康、廣西四川地方官,以祈國信史身份出使金,累官至參知政事,鏇致仕歸林。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詩人和詞人,詩奔逸俊偉,詞則溫潤精雅,其中一些詩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內容摘要

《吳船錄》《吳船錄》峨眉山
“復登巖眺望,巖後岷山萬重,少北則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則大瓦山,近南詔,形狀宛然瓦屋一間也。小瓦山亦光相,謂之辟之佛現此。諸山之後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數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爛銀晃耀曙光中。此山自古至今,未嘗消也。山綿延入天竺諸蕃,相去不知幾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間,瑰奇勝絕之觀,真冠平生矣。復詣巖殿致禱,俄氛霧四起,混然一白,僧雲銀色世界也。”(《吳船錄》卷上,峨嵋山

評價

范成大所著的《吳船錄》歷來都被看作是一部遊記,具有很高文學價值。事實上,《吳船錄》中還記載了很多民俗文化,特別是宋代巴蜀地區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有利於我們研究宋代巴蜀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獻史料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