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

《吳清源》

《吳清源》是由田壯壯導演,張震、張艾嘉、松坂慶子主演的一部內地劇情電影,深受電影迷喜愛與推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吳清源,(1914年5月19日-),著名圍棋手,號稱“昭和棋聖”。

《吳清源》《吳清源》

吳清源本名吳泉,1914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一個鹽商家庭,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

吳清源7歲學棋,11歲時經段祺瑞棋客顧水如的引薦進入段府,時稱圍棋神童。吳清源出名之後,常和達官名流們周鏇。當時中國社交界中。忌諱連名帶姓稱呼別人,認為那樣不尊敬。清源雖是小孩,別人也以大人對待他。顧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給清源弟起了個號,從“泉”字引出“清源”二字。從此,“吳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吳泉”。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中國遊歷,在讓子局中,對吳清源勝多負少。二人回國後,在遊記中說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瀨越憲作的注意。1927年,吳清源14歲。日本圍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來北京,試探清源的棋力。在讓二子局中,執黑三勝井上孝平;讓先局中,一勝一平一打掛。棋譜傳回日本,瀨越憲作驚為天人,決定讓吳清源來日本,遂向吳發出邀請函。1928年,受瀨越憲作派遣,橋本宇太郎四段來到中國,安排吳清源赴日留學事宜。期間橋本與吳讓先兩局皆敗。同年10月23日,吳清源赴日留學,當時的日本名人秀哉親自率領眾棋士到火車站迎接。清源到了日本,當時日本棋院的總裁大倉喜七郎答應每月資助清源二百日元,兩年為期。兩年以後,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腳,也就是說,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認他具有作一個棋士的資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長足進步。日本棋院組織一個審查會來給清源評定段位等級。審查會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瀨越憲作(七段)、鈴木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審查會選出原正美(四段)、村島義勝(四段)、前田陳爾(四段)、橋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實(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別與清源對局。清源先勝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島三人。審查會根據這個成績,便評定清源為三段。當時評段位比現在嚴格,三段相當於現在的五段。1929年,吳清源在《時事新報》主辦的擂台賽中首次與木谷實相遇,開創了“模仿棋”的先例。1930年,吳清源晉升四段,並在這一年成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開始參加日本棋院的一年中春秋兩度的大比賽。1931年,吳清源參加東京時事新聞社發起的棋賽。比賽採取單淘汰制。清源連戰皆捷,十八名棋手都敗在他手下。時事新聞社連續刊登他的對局約半年多。他連勝的聲威引起日本棋界的注目。1932年春季比賽中,他又獲全勝,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賽中,他僅負於小島一局,得第二名。1933年,吳清源十九歲,升為五段。這年春季比賽中得第二名,秋季比賽中與木谷實並列第一。同年,讀賣新聞社發起優秀選手選拔賽,清源在選拔賽中連勝勁敵本谷實和橋本宇太郎,取得與名人秀哉決最後勝負的權利。在這局棋中,清源當然執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這在秀哉的棋派來說,叫做“鬼門”,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這一創新的走法轟動了日本棋界。但是,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實力,沒有輕敵。清源幾次下子使秀哉難以應付,他只得多次宣告暫停,回家與他的弟子們共同研究如何應付。因此,這局棋延長到次年1月29日才結束,下了三個月。在這期間,清源同時要參加秋季比賽和新聞社主辦的比賽等十一局棋。結果秀哉以一子取勝。據說,他之所以取勝,是因為他的弟子前田陳爾幫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許多人認為,秀哉屢次提出暫停,回去和弟子們研究,把一局棋延長三個月,未免不公正。從此,日本棋院規定以後每局比賽必須當天結束,不得拖延。賽後,民意調查中顯示,吳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僅次於天皇。1933年,木谷實、吳清源開創新布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賽)中兩人正式開始使用新布局,在比賽中成績分居前兩位。11月吳與木谷合著、安永一主筆的《新布局法》出版。1934年,吳清源晉升六段。1935年3月,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對吳清源、木谷實的“報知相談棋”對局開始。最終吳與木谷執黑1目勝。1936年4月,吳清源加入日本國籍。1939年,吳清源晉升七段。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谷實勝了。按理,木谷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清源和木谷實決一雌雄。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木谷實與清源十盤決勝戰。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谷實的“鎌倉十番棋”開始。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谷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從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吳清源十番棋時代開始。1941年6月,吳清源與雁金準一的十番棋開始。至1942年,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退出比賽。1942年2月,吳清源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女生中原和子結婚,婚後移居在中原和子家裡。1942年3月,吳清源晉升八段。1942年年底,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十番棋開始。按規定對局為藤澤常先。至1944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結束。吳清源四勝六負,手合不變。1946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開始。至1947年,吳清源和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吳以六勝二敗的成績將橋本降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結束,吳六勝三負一和。1948年1月,吳清源與坂田榮男(先相先)三番棋舉行,吳三連勝。1948年7月,吳清源與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開始,至11月吳以五勝一負將岩本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吳清源與岩本熏十番棋結束。吳清源七勝二敗一和。1949年2月,吳清源取得“中華民國”的國籍。1950年2月,吳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頭銜。1950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1951年8月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結束,成績五勝三負二和。1951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至1952年,吳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勝二負一和的成績擊敗藤澤庫之助九段。1953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進行到第六局,吳五勝一敗將藤澤降為定先手合。1954年,吳清源與坂田榮男的十番棋開始。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1955年,吳清源與高川格的十番棋開始。至1956年,吳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勝二負,將高川格(七段)降為先相先手合。最終吳六勝四負。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名人戰前身,讀賣新聞主辦)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1961年,吳清源遭遇車禍住院。從此棋力大受影響。1979年,吳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1984年,吳清源正式宣告引退。1985年,吳清源實現了戰後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1986年,吳清源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吳清源自1939年的「鎌倉十番棋」開始獨霸擂台,連續15年,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與之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這16年,是他建立輝煌業績的全盛時代,因此被稱為「昭和之棋聖」。1987年,日本「圍棋俱樂部」徵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見:誰是圍棋史上最強者?趙、林、武宮、加藤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小林和大竹則認為,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困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三位:道策、秀策、吳清源。主要著作:《新布局法》(與木谷實合作)、《吳清源全集》、《吳清源自選百局》、《名局細解》、《吳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會友》、《中的精神》等。

門下弟子:林海峰,芮乃偉電影《吳清源》

影片簡介

《吳清源》《吳清源》

 

吳清源,出生於民國年代的圍棋神童。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家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布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他以 “95盤擂台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老年的他更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其功利性,改為提倡其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吳清源》一片正是根據其生平故事改編。由張震飾演的吳清源,一代棋王東渡日本學藝,在才情最輝煌豐盛的時候,遭逢中日戰火,令吳清源這顆愛國心痛苦不已,在導演田壯壯處理下,《吳清源》全片拍出美麗雅致,骨子裡卻具無比強大的心理衝擊力,境界非凡。《吳清源》不僅是為了闡述圍棋這種藝術,也是為了刻畫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圍棋大師吳清源身上所體現的東方文化──吳清源對圍棋的熱愛相當純粹,他能將整個身心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讓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能戰勝所有的困難、掙脫生活的束縛。田壯壯曾感慨地表示,《吳清源》是他畢生最難拍的一部電影──因為要拍好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實在太有難度,尤其圍棋本身已是一門靜穆的藝術,要透過電影有限篇幅,將棋手的內心世界娓娓道來,更是難上加難。田壯壯認為在當今的世界中,人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他從吳清源身上就看出這種精神──對自己所追求事情的執著與堅持。有了這種精神,大家才能超越社會環境束縛,達到自己目標。但是,這種精神談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吳清源做到了,這就是對自己、生命、社會的尊重。吳清源一生寡言,生活簡樸,對金錢也很淡泊。正是這樣的人生修煉,才使他一次又一次渡過生命中重重苦難。無論是棋盤上的苦戰、嚴重的肺結核,在夾縫中生存的艱難、生活的漂泊和清苦,甚至遭遇車禍後精神錯亂以至棋力下降,在他的靜心修為中,全部化成笑談,所謂“吳清源精神”莫過於此。影片《吳清源》,為我們展現了卓冠古今的圍棋大師吳清源跌宕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是基於吳清源本人的傳記體回憶錄《中的精神》改編而成。傳主本人至今健在,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他真正感染世人的與其說是他的布局天才,倒不如說是他的智者的通達與超脫。作為中國人的吳清源,是20世紀日本最有名也是最出色的圍棋大師。1928年只有14歲且早已在國內嶄露頭角的吳清源,為了進一步研習棋藝去了日本,並於幾年後取得了日本國籍。在日本的幾年時間裡,他刻苦鑽研棋藝,潛心悟求棋道,連續戰勝日本國內的幾大高手,不斷獲得晉級。1950年,三十六歲的吳清源升為九段。五十年代是吳清源戰績最輝煌的年代。他和當時第一流的日本棋手挨個作一連串的十局決勝戰,連戰皆捷,所向披靡,並且在各種大比賽中獨占鰲頭。日本棋界稱為吳清源時代。至今日本棋界人士談起當年清源的戰績,仍然讚嘆不已。

演員介紹

《吳清源》《吳清源》
張震 台灣新生代演員的中堅分子。父親張國柱也是資深演員。張震14歲便受到楊德昌的提攜,與父親一同出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演藝潛質首度曝光。片中他飾演一個懵懂無知、清純痴情的少男“小四”,因愛生妒、氣結不過而殺了女主角,這部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經典影片紅遍各大影展,張震甚至還以之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1996年,再度出演楊德昌的《麻將》 。隨後更被香港導演王家衛賞識,與梁朝偉張國榮合演《春光乍泄》(1997)。後陸續參演《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000)、《臥虎藏龍》(2000,李安導演)、《愛你愛我》(2001,林正盛導演)、 《天下無雙》 (2002,劉鎮偉導演)、 《地下鐵》 (2003,馬偉豪導演)、《2046》(2004,王家衛導演)、《愛神·手》(2004,王家衛導演,短片)、《最好的時光》(2005,侯孝賢導演)。張震合作的多是藝術片導演,隨著參演影片在國際影展的亮相與獲獎,他本人也逐漸受到國際影壇的矚目與肯定。2005年他主演了大陸第五代導演田壯壯的《吳清源》,2006年出演台灣新生代導演蘇照彬的鬼片《詭絲》。2007年參演《天堂口》 ,新作為吳宇森《赤壁》
《吳清源》《吳清源》

張艾嘉傑出的全能女藝人,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突出的女性導演、編劇、製片。曾名張愛嘉。祖籍山西五台,生於台灣。國小時代隨父母移居香港,1965年移居美國紐約,1969年回台進軍電視界,主持熱門音樂節目。17歲展開歌唱生涯。19歲赴港發展,主持、唱歌、拍廣告、製作單元劇;《童年》、《忙與盲》等歌曲都曾風行港台大街小巷。1972年為嘉禾公司主演《飛虎小霸王》、《龍虎金剛》,成為70年代兩地影壇的偶像明星。1976年以《碧雲天》獲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金皇冠盾牌獎。自70年代末走入幕後,任製片及導演。1979年在香港與梁淑怡等合組比高電影公司,製作並出演許鞍華處女作《瘋劫》。1981年在台視製作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系列,與楊德昌、柯一正、宋存壽等合作。同年主演《我的爺爺》獲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任香港新藝城台灣分公司總監,並在《海灘的一天》、《光陰的故事》中飾演角色。她戲路寬廣,風格多變,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表演得遊刃有餘,先後參演了多位著名導演(如胡金銓、徐克、李安、曾志偉、關錦鵬、洪金寶、杜琪峯等)的作品,如《山中傳奇》、《終身大事》、 《最佳拍檔》系列、《上海之夜》、《春秋茶室》、《人在紐約》、 《阿郎的故事》 、《八兩金》、《飲食男女》等。自1980年接替意外身亡的屠中訓遺作《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導演工作後,陸續執導《最愛》(1986)、《莎莎嘉嘉站起來》(1991)、 《夢醒時分》 (1992)、《新同居時代》(1994)、《少女小漁》(1995)、《今天不回家》(1996)、 《心動》 (1999)、《想飛》(2002)、《20 30 40》(2004)等,皆獲好評。其中自導自演《最愛》,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六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少女小漁》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獎項。

■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的拍攝場地,部分在中國,部分在日本。演員和劇組成員匯聚了中國、日本和台灣兩國三地的精英。就題材而論,日本人喜歡圍棋,並把此作為一種極富有民族性的遊戲和藝術,尤其是在動漫系列《棋魂》熱播並且家喻戶曉後,更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吳清源去到日本並取得輝煌戰績的那些年。中日關係自從1931年日本侵占滿洲後一直是一團糟,影片並沒有過多渲染那場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惡的戰爭,鏡頭多數還是圍繞著充滿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這樣的主題會在中日觀眾之間引起共享共鳴,而不是爭議和敵視。導演田壯壯招來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擔任編劇,他們對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於:純粹緘默羞於對人但卻宗教般虔誠地追求棋局魅力這樣一個有所超越的個體。對吳清源來講,這種極富挑戰性和戰略性的“遊戲”,在一種純粹意義上講,富有超越現實的魅力。可以說,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在影片中,吳清源長袍加身,飄逸脫俗,留著短髮,佩戴著一副牧師式的圓眼鏡,使他看上去更象是一個佛教僧人。事實上,長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也確實曾經皈依過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幾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處境令他時時感到有難以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內心並不像他的外表,充滿了平和,只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為國家作些什麼?他行走時孤獨憂思的步態和反抗無力的形象更加讓人覺得哀婉淒楚。與此同時主人公的內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圖為自己的身心營造一份安寧與和諧,儘管這世界並非如此。事實上,這雖是一部關於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題的著力點更多地集中於圍棋所體現的那種神聖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對弈的雙方會給予自己的對手真誠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頌揚一種體現於圍棋中的高於生命、家庭和歷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場景正展現了這種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國將核子彈投向廣島的那一刻,吳清原正與對手投入地對弈。為了將那局棋下完,他們向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賽。就在不遠處的城市地陷人亡時,對弈的棋手卻依然氣定神閒

《吳清源》《吳清源》

關於影片

這部影片的拍攝場地,部分在中國,部分在日本。演員和劇組成員匯聚了中國、日本和台灣兩國三地的精英。就題材而論,日本人喜歡圍棋,並把此作為一種極富有民族性的遊戲和藝術,尤其是在動漫系列《棋魂》熱播並且家喻戶曉後,更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

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吳清源去到日本並取得輝煌戰績的那些年。中日關係自從1931年日本侵占滿洲後一直是一團糟,影片並沒有過多渲染那場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惡的戰爭,鏡頭多數還是圍繞著充滿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這樣的主題會在中日觀眾之間引起共享共鳴,而不是爭議和敵視。

導演田壯壯招來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擔任編劇,他們對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於:純粹、緘默、羞於對人但卻宗教般虔誠地追求棋局魅力這樣一個有所超越的個體。對吳清源來講,這種極富挑戰性和戰略性的“遊戲”,在一種純粹意義上講,富有超越現實的魅力。可以說,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

在影片中,吳清源長袍加身,飄逸脫俗,留著短髮,佩戴著一副牧師式的圓眼鏡,使他看上去更象是一個佛教僧人。事實上,長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也確實曾經皈依過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幾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處境令他時時感到有難以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內心並不像他的外表,充滿了平和,只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為國家作些什麼?他行走時孤獨憂思的步態和反抗無力的形象更加讓人覺得哀婉淒楚。與此同時主人公的內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圖為自己的身心營造一份安寧與和諧,儘管這世界並非如此。

事實上,這雖是一部關於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題的著力點更多地集中於圍棋所體現的那種神聖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對弈的雙方會給予自己的對手真誠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頌揚一種體現於圍棋中的高於生命、家庭和歷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場景正展現了這種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國將核子彈投向廣島的那一刻,吳清原正與對手投入地對弈。為了將那局棋下完,他們向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賽。就在不遠處的城市地陷人亡時,對弈的棋手卻依然氣定神閒。

為了襯托影片空靈杳渺的意境,導演精心而簡潔地以鋼琴獨奏和合唱團美妙的聲音來強調影片的基調。但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就像影片的剪輯一樣,輕柔而不留痕跡,以至於觀眾有時會失掉鏡頭之間的邏輯聯繫。在傳主生命的最後,觀眾或許會感到一種無力的窒息。但留在人們心中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主人公那份禪宗的智慧與安閒。

田壯壯的“堅守”

在2003年出版的吳清源自傳《中的精神》中,吳清源有這樣的闡述:“‘中’這個字,中央有一根棒子,從形狀上分為左右兩個部分,表示著陰和陽。取得陰陽平衡的那個點,就是‘中’。對於圍棋,我總是在思考‘中’的那一點。”而該書的宣傳單上就印著田壯壯的一段話:“先生老在講‘求道’。他本身是個下棋的人,但畢生在棋道之外求的是人的精神之道。”田壯壯表示:“電影對我來說是宗教一般……在我的電影創作過程中,也要按照‘中’的精神做我的電影。”他還專門把吳清源的題字“用中”和“玄之又玄”懸掛在北影大院內的工作室牆上。

田壯壯表示,他拍《吳清源》不是為了闡述圍棋這種藝術,而是為了展示圍棋大師吳清源身上所體現的東方文化——輸贏並不重要,人生的根本在於尊重他人和自重。“事實上,圍棋起初並不是一種競賽,後來才發展成那樣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里圍棋有著不同的釋義。在中國,圍棋是一種競藝;在日本和韓國,圍棋則是一種文化。我的影片無意闡述圍棋究竟是什麼樣子,而是刻畫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某個人。”

吳清源本人的“純”也是吸引田壯壯的一個重要原因。田壯壯說:“吳清源對圍棋的熱愛相當純粹,他能將整個身心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讓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能戰勝所有的困難、掙脫生活的束縛。他現在仍然健在,仍然將他的生命融入圍棋和他的信仰之中,他的故事相當有感染力。《吳清源》是一部關於生命和信仰的影片。”

張震的“蛻變”

《吳清源》描繪了圍棋大師吳清源曲折離奇的一生,吳清源的扮演者張震要從十幾歲演到七十多歲,難度很高。張震透露,他演吳清源的秘訣就是特別著墨於吳清源專注的眼神,同時也揣摩“吳老師”特殊的走路方式,儘量使自己扮演的角色和真實的“吳老師”接近。張震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扮演真實人物,尤其跟吳老師本人見過面後,壓力更大。一開始很擔心會不會與本人差距太遠。也因為這樣,讓我知道自己必須做更多的準備,田壯壯導演也跟我做了很多溝通,對我幫助很大。”

花絮

·本片劇本由阿城完成,田壯壯談起跟阿城的合作:“阿城是個智者,我感覺自己並不是跟他一起工作,而只是向他學習。他給了我不少意想不到的創意和靈感。”

·在片中張震扮演一位圍棋大師,但張震坦言他本來不懂圍棋,因為這部戲才特別去花時間學習。除了學習如何下圍棋,還要研究專業棋手的舉止、下棋的動作,尤其是吳清源本人的習慣動作。不過直到影片拍完張震的圍棋也“下得很不好”。

·本片因缺乏資金完成後期製作,接連錯過坎城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男主角張震倒是抱著平常心,認為去不去影展不是他能控制的事,只想按部就班做好份內工作。

·影片中“昭和棋戰”場景的展現要用到那個年代的實物道具棋盤,卻沒想到“昭和實物”的代價,比如吳清源時代使用的榧木棋盤,一般市場上根本就見不到,只有收藏家中才有,但價格奇貴,最低也要索價4000多萬日元(約合3萬元人民幣),高則上億。

相關評論

不要把這部電影看作一部傳記電影,田壯壯不僅僅拍出了吳清源淡定從容的人生態度,而且通過精緻而安寧的畫面捕捉到一種圍棋的內在精神。田壯壯通過這部電影拍攝出一種非畫面化非具象化的某種精神化的本質。因此電影並非編年式的記錄發生在吳清源身上和身外的事件,所有的背景都被淡化了而且都為了表現人物精神(或是圍棋精神)服務,如日本核爆一段中,圍棋手並不關心外界環境,而在對弈中尋求一種內在的平靜。因此,田壯壯在敘事上面是拼貼式的,含糊不清的,非邏輯性的,但是鏡頭語言卻具有一種高度凝練的形式感。吳清源通過圍棋追尋某種精神上的超越,追尋信仰或是人生的終極意義,因此吳清源的精神世界融合了某種日本式的有些極端的境界和佛教的禪意。不能否認《吳清源》是不可多得的深具東方特色的電影,影片傳達出來的氣質清淡悠遠,內斂含蓄,一顆棋子暗藏千軍萬馬。我相信田壯壯的話,他的電影要超越中國電影普遍水平10年。

精彩劇照

《吳清源》
《吳清源》
《吳清源》
《吳清源》

田壯壯導演電影作品

片名
拍攝時間
主演
所獲獎項
《我們的小院》(又稱《我們的角落》
1980年


《紅象》 1981年 岩叫、仔戈
《九月》 1983年 江韻輝、王明智
《獵場札撒》 1984年 敖特根巴雅爾、巴雅爾圖、拉喜、色旺道爾吉
《盜馬賊》 1985年 才馬仁增、旦技姬帶巴、高哇、加洋加木錯、扎西
1988年瑞士第三世界電影節弗里堡市大獎--幫助發行獎
《鼓書藝人》 1986年

《搖滾青年》 1987年 陶金馬羚
《特別手術室》 1988年 史可丁嘉麗、李雪健、謝園、徐帆
《大太監李蓮英》 1990年 姜文劉曉慶徐帆朱旭 1991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鼓勵獎
《藍風箏》 1993年 呂麗萍李雪健濮存昕 獲1992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93年美國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3年瑞士三大洲國際電影“最佳影片獎”;1993年新加坡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在中國大陸被查禁.
《小城之春》 2001年 胡靖釩吳軍辛柏青 獲威尼斯第59屆電影節上榮獲“聖馬可”獎
《德拉姆》 2004年
獲首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最佳導演
《吳清源》 2005年 張震張艾嘉松坂慶子李雪健
《狼災記》 2009年
小田切讓、MaggieQ(李美琪)、庹宗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