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加坡學習》

《向新加坡學習》

《向新加坡學習》是陸建義主編的書籍,由新華出版社在2009年8月1日出版。中國的現代化究竟可以從新加坡學什麼?新加坡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有何啟示?本書將新加坡如何開展有效而又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戰略,如何建立良好的教育和培訓體制,如何推廣具有持續性的國民福利措施等經驗,清晰流暢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向新加坡學習向新加坡學習

中國的現代化究竟可以從新加坡學什麼?新加坡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有何啟示?《向新加坡學習》將新加坡如何開展有效而又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戰略,如何建立良好的教育和培訓體制,如何推廣具有持續性的國民福利措施等經驗,清晰流暢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簡介

陸建義,《孝感日報》副總編輯。1989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新聞系,長期在新聞戰線工作。2008年3月,受湖北省委組織部選派,作者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興造,在“中國市長班”攻讀公共管理碩士課程。2009年3月學成歸國。

書籍目錄(節選)

新加坡新加坡

完善的福利制度
一流的城市規劃
和諧共處的典範
建設“樂齡”社會
政治法制篇: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
嚴厲的法律約束
鞭刑的司法意義
比法律更重要的是執行
李光耀與新加坡廉政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一份厚重的華文報紙——新加坡《聯合早報》印象
有一種力量叫團隊
水的“新生”
總統府見聞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
高效的新加坡警察部隊
觀摩議員接待選民
在碧海藍天下——新加坡實馬高
垃圾埋置場見聞
追尋陳嘉庚的足跡
《聯合早報》的管理之道
一柄反腐的利劍——新加坡貪污調查局見聞

文摘

根據居民收入確定房價根據居民收入確定房價

為了解決人民的住房問題,新加坡政府於1960年成立了建屋局。建屋局的任務是,為新加坡老百姓提供他們能買得起的住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規定建屋局不以營利為目的,對其實行綜合平衡預算,經營虧損部分由政府補足。建屋局成立之初,推出的組屋戶型都比較小,多為二房式、三房式組屋,設計也比較簡單。儘管如此,但由於當時居民的購買力很弱,初期的組屋銷售形勢並不好。
為迅速推進“居者有其屋”計畫,1966年,新加坡政府通過了《土地收購法》。這項法令賦予政府強制徵用土地的權力,並確立了對政府徵用土地按開發前的價值進行補償的原則,這使政府可以對土地進行大規模開發而無須付出太大的代價。通過這一法令,政府控制了實際的土地使用權,並享有土地開發帶來的增值收益。有資料顯示,1965年時,新加坡的私有土地占國土面積的51%。到2006年,新加坡私有土地的比例已下降到13%。通過徵用私有土地,國家獲得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並把一部分收益通過組屋建設轉移給了居民。
為了讓更多的家庭能買得起組屋,1968年,政府允許居民動用公積金購買組屋及支付每月的房屋貸款。這樣一來,只要有正式工作的居民,就能買得起組屋。這真是一種很好的制度設計:政府先用居民存在中央公積金局的錢把組屋建起來,再讓居民用公積金把組屋買走,如此循環,既解決建房資金問題,又解決買房的資金問題。在允許居民使用公積金購買組屋後,社會對組屋的需求激增。到60年代末,建屋局已建成12萬套組屋和店鋪,35%的新加坡人搬進了組屋。——(根據居民收入確定房價)

書評

這是一本讓讀者拿起後就不想放下的好書。作為一個新加坡經驗的推崇者和新加坡模式的研究者,我謹向奉獻了這么一本好看又有用的好書的作者,致以深切的感謝和崇高敬意。——呂元札深圳大學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暢銷書《新加坡為什麼能?》作者)
本書可以讓一個從未來過新加坡的人很快對新加坡產生興趣,並且讀完後對新加坡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可以說,這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介紹新加坡的讀物。——周建平(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教育參贊)
中國的現代化究竟可以向新加坡學什麼?新加坡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有何啟示?在這本好書里,我看到了中國學者對新加坡的探討,更進一步尋獲了新加坡經驗對於中國之意義的本質。——徐冠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博士)
這本著作。內容相當廣泛,話題涉及薪加坡社會的很多領域,並為讀者提供了難得的視角。作者幾乎走遍了整個新加坡,身臨其境、觀察入微,領悟全面、貼近真實。僅此而言,這本書就有值得閱讀的價值。——林任君(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
作者把新加坡如何想方設法推展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戰咯,建立良好的教育和培訓體制,維繫獨特的勞、資、政合作關係與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架構,推廣具有持續性的國民福利措施等等經驗,清晰流暢地呈現在了讀者眼前。——楊木光(新加坡國會議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